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6、第十六章 ...
-
六月十二,丑时,探子来报:五万敌军乘夜发兵,离明军驻扎之地仅剩八十里。
悦王当机立断,命自己麾下六万精兵由张千昭统领,前去迎战。悦王随军督战。
忠武将军万万不敢让悦王涉险,他单腿跪下,“王爷三思,雁门地势凶险,道路狭隘,极易中敌军伏击,不可恋战。还是让老夫去罢!”
“老将军请起,本王即是监军,便定要身先士卒,鼓舞士气。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况且是忠武将军这样战功彪炳的肱骨之臣,还有三十
多万大军要仰仗将军,此事不必再议。”
悦王说得句句在理,忠武将军劝无可劝,又挑了两名跟随多年的部下千叮万嘱要誓死护得悦王周全。
众人出帐,自去准备。
悦王缓缓转身,满面肃杀之色。
“边知事,你愿随本王同去么?”
边泽眼皮微颤。
“下官荣幸之至。”
寅时,六万将士整装齐发,长如蛟龙,操戈猛士,红缨旌旗,急行于雁门关外,以期占据有利地势。
张千昭平日长袖善舞,八面玲珑,一副富家公子气派。此时他身披铠甲,手持银枪,威风凛凛,一马当先于众将之前。边泽有些看不习惯。
“启禀王爷,翻过这座山头,前方一马平川。我军背依高山,前可攻,后可守。可在此布下阵式,养精蓄锐,只待与鞑虏一场恶战。”
悦王一鞭抽在马背上,马吃痛,向山顶疾驰而去。边泽骑马紧随其后。
清凉的山风驱散了夏日浮躁,天边已经泛起了鱼肚白。悦王举目四望,确如张千昭所说,对己方有百利而无一弊。他将手高举过头,六万
明军原地收步。
“张校尉,余下事项,便有劳你了。只切记不可恋战。”
悦王拍了拍张千昭的肩膀。
“末将定不负王爷教诲。”
张千昭转身与众武官研究以何阵应战。
悦王立马于山之顶,仰望天际。一道长霞割开云海,隐隐有金色之物按捺不住,呼之欲出。他的目光紧紧追逐藏于云层中那轮金色。
“边知事,你怕么?”
“禀王爷,下官无能,下官——怕得紧……”
悦王回首,目光灼灼。
“待会儿两军交战,你若害怕,就躲在本王身后。”
太阳以锐不可挡之势破云而出。高山大川,芸芸众生,霎时被泼上浓浓金墨,万物聚拢于这无边无际的金光之中,挣脱不得。
悦王的侧脸被阳光随意晕染,边泽双目难以直视,他垂下眼。
“下官遵命。”
“启禀王爷,探子又报,鞑靼大军还有二十里便与我军相会。”
悦王微一颔首:“知道了,随时迎战罢。”
辰时,五万鞑靼大军在山前按列排开,大战一触即发。
虽说敌军人数不占优势,却有一万骑兵。这样算来,双方势均力敌,谁也没讨到半分便宜。
鞑靼阵中窜出位雄壮之人提刀拍马冲至阵前叫骂。张千昭一挺胸,跨下战马腾空而起,留下漫天沙尘。
战鼓咚咚,两人缠斗作一处,兵器相撞,鑶锒作响,火花四射。敌将颇有蛮力,张千昭枪法更是精妙,不到七十回合便将来人挑落马下。
“哈哈……”
张千昭回头仰天长笑,身后几万士兵振臂高呼。
悦王面上却看不出一丝欣喜之色。
忽然,鞑靼军营爆发出震天怒吼。
悦王目光闪烁,心中似掀起惊涛骇浪。
伴随着鞑靼人地吼声,人群左右分开。一匹彪悍的乌骓马,一位身披银甲手持巨斧的将士,以烈火燎原之势冲向张千昭,眼神化作利箭,
向山顶上的悦王射去。
那人仿若自亘古以来便立于千军万马之中,杀气隐隐,锐不可挡,锋芒内敛,仍是夺目。
边泽揉了揉眼。
“你没认错,就是那人。”
悦王说得有些勉强。
边泽心中叹道:是么,这如长虹贯日的身影可不就是齐英飒!不曾想还能再见到他,这一次却在生死难料的沙场!此时相会又何必呢?
待他回过神时,张千昭已经败下阵来。
鞑靼人扳回一城。
悦王大喝:“众将听令,即刻上阵杀敌!不得有误!”
六万人马分作三路杀向敌军。
鞑靼人等得就是这一刻。齐英飒巨斧一挥,身后一万骑兵冲在前方,见人就砍,企图扰乱明军阵式,为后面几万余步兵开道。
恶战初始,一时杀声震天,两军战得不分你我。
约莫一个时辰,此战仍没分出胜负。边泽虽不通兵法,却渐渐瞧出端倪。
双方打得都不甚卖力。尤其是两军将领,指挥阵式如同儿戏,简直不是在杀敌,倒如同相互避让,唯恐错杀对方。
他心下震惊,不时望望悦王。
悦王镇定自若,好似完全没有发觉有甚怪异之处。
鞑靼军队终于露出破绽,被明军围剿。
齐英飒作了个手势,鞑靼军队便有条不紊地开始退兵。
此时理当乘胜追击。悦王却传令,恐为诱敌深入,鸣金收兵。
齐英飒落在鞑靼军队最末端,他且退且战,双目遥望悦王,大有挑衅意味。
悦王紧抿双唇,强自忍耐。
再有百步,齐英飒便可脱离众人视线。
说时迟那时快,悦王忽抢过身边侍卫手中弓箭,箭头对准齐英飒心口,使全力将弓拉满,此箭若出,势在必得!
边泽脑中闪过千万个念头。他回顾左右,见众人都在注视悦王,从靴中悄悄摸出一把小刀,狠命刺进马肚之中。
马受惊,几欲癫狂,边泽口中“哎哟”一声,就势跌下马去。
悦王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松手之时却听到边泽惨叫,心神一乱,雕翎长箭失了准头,在齐英飒身影消失殆尽之前没入他的左肩。
悦王冷哼一声,朝摔在地上的边泽狠狠剜了一眼。
此日史书记载,鞑靼国孛儿只斤族大王子白音身负重伤。鞑虏群龙无首,火速退兵于雁门关三百里之外,厉兵秣马,伺机卷土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