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8、18.《西西弗神话》 ...

  •   “如果仅只去爱就足够了,那事情就再简单不过了。人越爱,荒谬就越巩固。唐璜并不是由于缺少爱情才追逐一个又一个的女人。若把他看作为一个意欲猎取完整无缺爱情的光明幻影的代表,那才是滑稽之极。但恰是因为他通过同等的行为而且每次都是以这样的行为的全部去爱那些女人,他就应该重复这样的颂歌和深爱。因此,每个女人都希望给予他任何别人永远不曾给予过的东西。她们每一次都深深地被欺骗,而仅仅是使他能够感觉到对这种重复的需求。她们之中的一个高呼:“总之,是我把爱情奉献给你。”而唐璜惊奇地笑道:“总之?不!而是又一次。”为什么为了深爱就必须爱的次数少呢?

      “唐璜是忧伤的吗?不,不是的。我于是要回忆一下他的风流轶事。唐璜的笑,他桀骜不逊的言行,他的跳跃以及对戏剧的酷爱,这些都是明亮和快乐的事情。每个健康的生灵都要不断繁衍,唐璜也不例外……在他要希望的时候,他曾是忧郁的。而今天,在这个女人的嘴唇上,他又尝到了独一无二的令人神魂飘荡的苦味。苦味?几乎可以说不是:这种必不可少的欠缺使他感受到了幸福。

      “如果我说唐璜是一个由宗教布道书培养出来的人,那是骗人的话。因为,唐璜认为,如果不是希望另一种生活,就不会再有任何虚浮的东西。既然,他用这来反对上天,那他就证明了上天的存在……而唐璜则相反,他支配着自己的欲望。如果他离开了一个女人,那并不绝对地是他对她没有欲望。一个美丽的女人总是可欲的。而是因为他要得到另一个女人,不,这并不是一回事。

      “唐璜对他的生活心满意足,再也没有比失去这种生活更糟糕的了。这个狂人是伟大的智者。但是,那些靠希望而生的人们是与他的宇宙格格不入的,在这个宇宙中,善良让位于慷慨,温柔让位于男人们的沉默,协调共和让位于独胆孤勇。所有的人都会说:“这是一个弱者,一个理想主义者或一个神人。”应该强忍下这些道貌岸然者的谩骂。

      “……唐璜已早有准备。为什么他会提出一个道德问题?他并不是像米洛才剧中的玛纳拉是因为要成为圣人而遭天罚。在他看来,地狱是人们诱发出来的东西。对于神灵的愤怒,他只有一种回答,那就是人的荣誉。他对长官说:“我崇尚荣誉,我践守诺言,因为我是骑士。”但若把他看成为一个非理性主义者也同样是极其错误的。在这点上他和“所有的人”一样:他有评论好恶的道德标准。只有总是考虑到唐璜在世人眼里通常象征着什么,我们才能理解唐璜:一个普通的诱惑者,而且是男人诱惑女人的象征。他是一个普通的诱惑者。除去这个区别外,他还是有意识的,也正是因此,他是荒谬的。一个变得清醒的诱惑者并不因而有什么改变。诱惑是一种状态。只有在小说中人们才能改变状态或变得好一些。但人们可以说什么都没改变而同时又可以说一切都发生了改变。唐璜付诸于行动的,是一种数量的论理学,这与倾向于质量的圣人的论理学背道而驰。不相信事物深刻的意义,这是荒谬的人特有的个性。他完全感受了这些热情或令人称羡的面貌,并且把它们储存起来并且燃烧它们。时间与他齐头并进。荒谬的人就是与时间须臾不可分的人。唐璜并不想“收集”这些女人。而是要穷尽无数的女人,并且与这些女人一起穷尽生活的机遇。收集,只是能够与其过去一起生活。而唐璜拒绝悔恨,他认为这是希望的另一种形式。他从来不知道要去看她们的肖像。

      “那他是否因此就是自私的呢?大概以他的方式是自私的。但在此还有要理解的问题。有一些人生来就是为着生活,而有些人生来就是为着去爱的。唐璜至少在口头上极愿意这样说。但这只是笼统的说法,他还能从中进行选择。因为,人们在此所说的爱情充满着对永恒的憧憬。所有的情感专家都告诉我们,只有包含对立的爱情才是永恒的爱情。几乎没有不包含有斗争的爱情。这种爱情只有在最后的矛盾即死亡中才能找到归宿。应该要么成为维特,要么什么也不是。在此,可以说还有多种自杀的方法。其中之一就是全部地奉献,另外还有就是彻底放弃自己的个性。唐璜与其他人一样知道,这些说法是动人心弦的。而他却是寥寥可数的几个明白重要的事情并不在此的人之一……震撼唐璜的是另一种爱情,这就是解放的力量。他与这种力量一起开创着世界的各种面貌,而他的呻吟则是因为他自己是要死的。唐璜选择成为没有价值的人。

      “对他来讲,问题在于要清楚明白地去看。只是参考了从书籍与传说中得知的看的方法,我们才把那把我们与某些存在联系起来的东西称□□情。但是说到爱情,我知道的只是把我与这样的存在相联起来的欲望、爱抚与智慧的混合物。对另一个这样的存在来讲,又有另外的复合体。我没有权利在同一名下遍及所有这些经验。这样,这些经验就不必进行同样的动作。荒谬的人在此还繁衍着他所不能够统一起来的东西。于是他发现一种解救他的新的存在方式,至少可以说,这种存在方式同样解救了与他亲近的那些人。只有一种慷慨的爱情:那就是知道自己是短促而又同时是特殊的爱情。正是所有这一切的死亡与再生编织成为唐璜生命的花环。这就是唐璜所确定的而且要赋之以生命的方式。我让读者自己去判断这种方式是否是利己主义的。

      “我想到所有那些坚决认为唐璜应受惩罚的人。他们认为他不但应在来世受罚,而且应在今生就受到惩罚。我不禁想起有关暮年的唐璜的所有传说、神话和笑料。而唐璜依然如故。对一个有意识的人来说,衰老和衰老所预兆的东西没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只因他并不掩盖衰老的可怖,他才是真正有意识的。在雅典就有过一座为老人建造的神庙。人们还带孩子们去那里。唐璜认为,人们越笑话他,他的形象就越突出。因此他拒绝接受那些浪漫主义者为他塑造的形象。没有任何人嘲笑这个被折磨的可怜的唐璜的形象。人们可能会怜悯他,而上天会拯救他吗?但事情并非如此。在唐璜隐约看到的天地中,可笑的东西也是能被理解的。他会感到受惩罚是正常的事。这是赌博的全部规则。但他知道他是正确的,关键问题不在于惩罚。一种命运不是一种惩罚。

      “这就是他的罪恶,就像有人认为的那样,那些相信永恒的人们呼吁要对他施加惩罚。他已攀及一种没有幻想的科学,这种科学否认那些相信永恒的人所宣扬的一切。爱和占有,征服与穷尽,这就是他的认识方式。(在圣经里,在认识这个词中,还包含有爱情行为的意义。)唐璜成为这些相信永恒的人们最可憎的敌人,因为他并不了解他们。一位轶事作家报道说真正的“骗子”是被天主教方济各会的修士们杀害的,这些修士们要结束的是唐璜放荡不羁、亵渎宗教的生活,而“骗子”的生活保证唐璜能不受惩罚。而随后,这些修士们宣称是上天把他劈死的。没有任何人目睹这奇怪的结局,也没有任何人能指出相反的结局。但是,我不想知道这些是否是真实的,而我能够说这是合乎逻辑的。我只是要在此坚持“生”这个术语并且在词语上做文章:正是活着才能保证他是无辜的。正是从孤独的死亡那里他获取了现在成为传说的罪恶……”

      《唐璜主义》,小黛迷上了这篇文章,她不会法语,于是一个词一个词地查字典,又找英语,德语,日语,台湾的译本互相参看。

      大年三十,陈雾拿家里最大的碗把每样菜都盛了一点送到她手边,小黛没有抬头,陈雾看到她在试图把文章翻译成诗歌。陈雾笑了。他当然不是唐璜,但她要是要这样误解,他求之不得。

      小黛知道他不是唐璜,唐璜是快乐的,而他这样明显地痛苦,事实上她知道他和维特的区别只在于他没有死罢了。但她就是沉浸于这篇文章,她的译笔真诚地歌颂着浪子,一边歌颂一边心痛。这种自虐的行为反应了她性格里的偏僻,这可能来源于她母亲也可能是因为陈雾的教养。

      小黛,小黛被陈雾教养得连大声说话都不敢,经常做梦梦见自己不听话,然后陈雾离开,不再回来。小黛她自己都不知道,内心深处她相信陈雾该对她的一切负责,她做出任性的事陈雾有义务容忍,不但要容忍而且必须回应,虽然这回应常常是揍她一顿。

      她废寝忘食地研究这篇文章,陈雾却只是送饭给她,并不指责她不吃,也不催促她睡觉。于是她只好继续废寝忘食下去。何况这文章确实是好,带给她的疼痛也完全真实。她愿意让自己痛,好像一个受伤的人要一遍遍去触碰自己的伤口。但伤口不会一直痛的,她翻译着翻译着已经只感到智力的愉悦。翻译完又读了几遍,连这愉悦也平静下去,她困了。

      小黛迷迷糊糊感到陈雾在替她披衣服,她伸手拉住他。陈雾停下动作,等了一会儿,轻轻问:“不生气了?”拉着他的手加重了一点力道。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