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3、12 生活的洗礼 ...

  •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Old age should burn and rave at close of day;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Though wise men at their end know dark is right,
      Because their words had forked no lightning they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Good men, the last wave by, crying how bright
      Their frail deeds might have danced in a green bay,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 by Dylan Thomas

      转眼暑期快要到了,六月初,她收到了一封来自帝都某大型外企的面试邀请,除了希望获得这份实习外,她想自己一个人去一个陌生的地方静一静,近来她觉得自己心绪有些烦躁不安。
      曾看到过一句话“Life is not a destination,but a journey.”生活是需要旅行的,哪怕只是随意变换一个地点,她曾在自己的博客里写道“我喜欢即时的游走状态,也许这一秒在做实验,下一秒决定出去走走,并且这决不是毫无目的和收获的,放松自己,平复心绪,抑或寻找灵感,接触百味,所遇所想而后所知,教会我们成长,成长是一个人最平衡的状态,也是一种安全感。有时候片刻的游离,让你以一种隔离身外的旁观者姿态看清一些事情。我想,这就是旅行之于我的意义。”于是,在这种不安定感和寻找欲望的促使下,她坐上了去往B市的动车。
      出于对陌生地域的警惕,考虑到开支,她厚着脸皮寄宿在亲戚租赁的房子里,同样也省了不少麻烦。到达帝都的第二天,一早她就赶去通知的地方面试,今天他们这组参与面试的一共8人,她也竭尽全力让自己看起来不那么冷漠,克制着不想多说个人情况的抵触,主动与身边的人攀谈。
      面试一共分为四部分,一上来便是群面,八个人一共分为两组分别进行讨论,最后两组各推选一人进行陈述。整体而言,她对自己的表现还算满意,不强势也不过渡谦虚,积极参与又能发挥个人作用,唯一不足之处是他们组推选的代表在总结发言时逻辑性太差。她已经有预感这个小组代表怕是已经出局。紧接着是笔试,一共两道题,分别考察问题解决能力以及策划能力,这正好是她的强项。不过笔试时间结束后,面试官反而增发了一张答题纸,和一份性格测试,说道,“性格测试可以稍后填写,等第三部分面试完后把答案发给我或者带回去填写,接下来的是英文口语面试……”
      话未落,大家脸上露出了诧异的表情。面试通知时只说准备一个中英文自我介绍就好,今天突然增加难度,除了介绍外,还要将第二部分两道题分别用英文表述出来,然后回答面试官提出的问题,全程英文,并且五分钟后开始。
      值得庆幸的是按照座位顺序排开,她是倒数第二个,准备时间已经足够。虽然平常与贝尼诺交流还说得过去,但这个测试对她而言还是有些挑战。紧张的单词查阅后,她开始在打腹稿,反观坐在她旁边的女孩子,一派轻松模样,真是对比鲜明,从之前的谈话中了解到她在国外主修财经类,这次暑期回国是想要找份实习。悲剧在于她就排在那女生后面,这境地是得有多惨烈,她真怕面试官在听完对方纯正的美式发音后对后面的她失去耐心。
      深呼吸,既然已经来了就权当积累经验,况且已经走到最后一步,尽力就好。走出来的那一刻,她是很想感谢贝尼诺,因为有过往的交流,整个过程中都显得比较自然,偶有停顿,并不妨碍大局。对这次面试,她有七成把握。
      面试结束后,她在B市待了3天,一天选择去了图书馆和博物馆,第二天选择去了颐和园。清漪园的纪录片引发了她对颐和园的向往,这次终是如愿。一路上,她像个孩子似的兴奋地讲给贝尼诺听,她唯一能想到与之分享喜悦的人是贝尼诺,也只能是她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贝尼诺本身独特的气息,母亲、朋友、导师、女孩子的特质在她身上均能体现,或许这就是她能够与她如此亲近的原因吧,那些不能跟朋友说出的话反而通过另一种语言的转换后轻松的向她吐露。游玩了整个园子时已近下午两点,她打算去T大走走,正好大学同学陈贺在里面就读,手机已经显示电量不足,她也急需一个可以充电的地方。
      坐在陈贺的自行车上,一边欣赏T大风景一边与他闲聊,虽然院校的风景没什么本质区别,但校园文化却是各有千秋。交谈时,才发现,直博的他在这座著名学府里的生活并不轻松,科研压力很大,每天的生活基本就是实验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陈贺带她来到他们实验室,她让他去忙,自己坐在他的座位上,查阅路线规划明天的日程。
      想去那种文化氛围比较浓厚的铜罗小巷,也想看看后海,但想到下午就得返程,怕赶不及,最后无奈选择了前者。距离姑姑家近,且赶往火车站也方便。许是在外暴晒又走了很长的路,竟不知不觉睡着了,再醒来已是下午5点钟,她起身准备去跟同学告别,正巧他也走来说“走吧,一起去吃饭~”
      怕麻烦他,最后选择了学校食堂,边吃边聊,从大学同学到目前他的科研情况,她说“为什么不出来走走?有时候运动或做些其他事情可以让你更容易想明白一件事~”看出了他连连点头下的无奈,不再继续。转而在想,如果博士生涯是这样子的,那么她宁可不读。有那么一刻,她忽然想到了他,他是极喜欢运动的,篮球网球乒乓羽毛球都是他擅长的,每年都会为邹组为学院获得不少荣誉。他一有空余时间便去健身,他的师弟师妹们都知道,如果在实验室看不到师兄的身影,那他一定是去健身了。他有着她最羡慕的轻松姿态,也一直是她心目中的榜样,而榜样,注
      定了两人之间的距离是那么近,又那么远。
      回校后,隔了几天,她接到了S公司的入职报到通知,看了一下时间,还有一周,足以让她整理好这边的实验了。再次来到B市的心境是与上一次大不相同的,她计划实习1-2个月左右,满心期待能够收获一些经验。不想失望尾随而来,入职后的工作令她大为不满,如果一件事情令她感觉不到意义,那么即便这件事情有多么难得她都会毫不犹豫的离开,并且她也这么做了。如果她有意从事会计或相关职业,那么无论工作多么艰难复杂她都会乐意为之,越是复杂越是能激发她的潜力。选择转身离开,她没有一丝的后悔,也深信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地方,一定可以找得到理想实习职位。
      这些天,她在持续的投递简历,在不断面试的过程中,得瑕与之前遇见的大学学姐见面,魏师姐是学习有机的,是从X大与中科院联合培养的博士,陪她一起参观了化学所。独自一人在外总是不易的,见到她仿佛有了宣泄的渠道,对她讲述着自己初来时生活的不易,科研上的巨大压力。
      的确,远行的结果是独自一人面对所有问题,并且致命的是专业方面的压力。她能明白学姐的压力,最能让一个人信心丧失的是发现她引以为傲的专业能力实则糟糕透了。这个世界上最不缺乏的就是比你优秀的人,尤其是在帝都,每个人都在努力拼搏,奋力冲刺向上,并且远比你想象中的优秀。看着这些不会说话的仪器,她内心涌现出一种安宁,想起之前无数个夜晚,自己独自在楼下的分析室里做实验的情景,有时会忘记时间,回去的时候,怕被宿舍阿姨锁在外面,一路狂奔。她突然觉得那种生活很充实,也很美好,如果一直这样,也未尝不可。她不是一个愿意停留原地一成不变的人,她深信安全感源于人生价值的实现,而这价值正是在不断的改变进取中才得以实现。很喜欢那种经过无数日夜付出最终有所收获和发现的生活状态,相比发现时的惊喜,之前的付出与努力显得那么微小。或许就是这个时候,科研在她心里埋下了一粒种子,只不过此时的自己仍沉浸在快速工作,努力取得独立的想法中。
      在B市待了一个月的时间,除了去不同地方的图书馆,工作上好像没有任何收获。她深信自身条件是可以满足要求的,但是那些企业更希望找一个能够长期留在B市的。求职的失败,让她突然明白过来,如果你不能做到让别人非你不可,那么失败只会如影随形。这么些天,除去多了一些实习的经历,好像并没有多么出彩。既然在外市没有获取,为什么不选择回D市?临行前的一天,她与姑姑一起出来散步,谈到最近家里的事情,只听得她说道,“前段时间,你曾外祖母去世,你爷爷去了一趟,有没有听你妈说起过?”
      那一刻,她惊呆了,喉头里一定有什么东西卡在那里,不然为什么她拼命压抑住的东西还会翻涌出来,如同没有知觉般一直随着姑姑默默的走着。许久,终于将眼泪逼了回去,她尽可能装作若无其事的说“嗯……没说……”
      在回去的路上,身上唯一的一包纸巾已被消耗完。曾外祖母一定是太孤独了,想去与曾外祖父团聚,才会舍得离开她。这些年几乎很少去看她,太不孝了,把她一个人留在那里,任凭她独自一人,想念她的孩子们时只能念念名字。曾外祖母是不是在怨恨她?所以一次都没有入过她的梦。可明明很想再见见她老人家啊,还想听她再呼唤自己的名字。小时候,那个背着她走东串西玩耍的日子至今历历在目,她一度认为有曾外祖母的地方才是自己真正的家,所以后来即使离开了年幼时的那个地方,她依旧认为儿时记忆中的那栋房子才是归宿。想念那满园的苹果树和夜来香,想念记忆中老人慈祥柔和的笑容,想念那句“囡囡”,而今却连一句告别都没来得及说……她不允许自己再哭泣,她告诉自己,不怕不怕,他们只是去了一个叫做“天堂”的地方,并且不久之后自己也会找寻他们的,只不过现下自己还要在这万丈红尘里多停留些岁月而已。
      是谁说过,那些猝不及防的别离最是令人断肠,而那些过往的回忆最是惹人心痛。返校后的她沉默寡言,颓废的窝在宿舍里抑或闷在图书馆一整天中午也不出来吃饭,一周下来,整个人瘦了一圈,好在室友们已经回家,没有人问她。
      有人说“生命中的失去,就是重整命运的机会。”生活总是要继续,导师的一通电话让她猛然意识到自己所处的境地,终是走出了那片阴霾。放心不下实验,索性就去了实验室。今天的计划是重复一下之前的Fenton氧化实验,确认一下之前的结果。为方便特意穿了一身比较旧的衣服,鞋子还是那双因为做实验被硫酸侵蚀了一个洞的运动鞋,把样品装入消解罐内,趁这档清闲在门外的槐树下站了一会儿。
      接到邹老师的电话,让她赶紧去西门接待校友,她很是诧异,难不成邹老师有千里眼还是房间里的监控背叛了她,不然以邹老师这种大忙人怎么可能知道她已返校?今天可是她自放假后第一次出现在学院里。暂且放下心中的疑问,她看了自己一眼,黑色短袖加黑色七分裤,只除了这双裂开伤口的白色球鞋,还算整洁大方吧。时间紧迫,这也不能怪她,一路小跑来到校史纪念馆,刚嘱咐安保人员把门打开,便看到邹老师已经带领一队人员准备进门。她看了自己一眼,踌躇着是过去打声招呼,还是回去做实验,正想悄悄转身离开,邹老师转身看了她一眼,招手让她进去,迟疑了一下,还是来到了校史馆里。
      这间上下两层的房子,她是来过两次的,一次是夏令营,一次是新生入学时。当时的自己并没有认真去对待,而今,她站在门口,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站在历代校长的照片前注视良久,还不忘与身边年轻一辈的学生分享当初的回忆,也许这就是校友情谊吧,因为有所收获,所以值得感念一生。内心被这种柔软的情感所包围,有些感动,那位老人也看到她在认真聆听,招手让她过去,问了她些问题,她耐心的重复着,尽力提高音量能让老人听到,仿佛对她的回答很满意,老人高兴的拍着她的手背,连说“好,好!”
      在原地站了一会儿,她听到有人来,抬头看到他也正领着一群校友进来了,含笑致意后,她也随着人流向前走去,来到一副玻璃展台前,里面是本校第一任校长的亲笔遗嘱,全篇约有五十多字,一瞬间想起余光中老先生的那句“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深情呼唤,校长写的更是令人动容“我总有一天要去见马克思。遗体献给医学院附属医院,供教学科研使用(如果用后要火化,就把骨灰送给大学,同绿化用肥料混合,撒在学校绿化园地)。不要开遗体辞别仪式,事后在校报和日报上登个消息就是了。”老一辈的奉献精神哪怕历经岁月风霜磨蚀,仍旧如同清酒般历久弥香。准备抬头时看到了玻璃平面中的他,在他的直视下,她缓缓说道“看到屈校长的遗嘱,再想想如今的自己,感觉有些惭愧。”他点了点头,回道“老一辈无产阶级的爱国精神的确值得我们学习,尤其是处在如今愈发繁荣的时代里,人文精神越是历久弥新”,指了指前面,示意她跟上队伍,要离开了。看着人群中他的背影,她想,今生怕是难以忘记了。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