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卷一 少年篇 (二)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
-
初春的黑龙江万物萧索,树木上都是光秃的枝丫,只有呼啸着的北风在林间长鸣。“红胡子”们踩在干枯的树枝上,发出窸窸窣窣的声音。那声音越来越响,像打鼓一样,一下一下敲击在爷爷的心脏上。眼看那群人马上就要走过来了,爷爷使劲缩了缩身子,害怕的闭上了眼,静静等待生死攸关一刻的降临。奇怪的是,过了好一会儿,那响声却渐渐由大到小,直至消失。爷爷小心翼翼的慢慢睁开眼,只见人群越走越远,竟就这样过去了。
原来那群人并不是什么所谓的“红胡子”,只不过是几个去镇上赶集的人。
后来发生的事,爷爷没有细说,只知道几经辗转他终于还是回到了山东老家。直到1976年,爷爷被调到王西恒的老家——蒙阴县桃曲镇王家麻峪村工作,时隔四十多年后,已逾花甲的王西恒和人到中年的爷爷再次相见,回忆起当年在东北的那些往事,感叹时光易逝,双双泪流满面。
如今提起王西恒当年丢下他自己跑掉的事情,爷爷显得格外云淡风轻,仿佛说的是别人的故事。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为了保命求生,人人都活的小心翼翼,这是时代所迫,并不能怪谁。
一直都觉得,宽容、慷慨和谦虚是最大的美德,宽容教人成长,慷慨收获快乐,谦虚使人进步。人生风雨,得到与失去一念之间,宽容、慷慨和谦虚是一种自身的修养,学会了谦虚,就掌握了成功的要素,对人慷慨便拥有更广阔的眼界,做到了宽容就得到了充实的生活,这些都是一生的财富。
回到老家前城村后,日子也并不好过。1937年,日军占领山东,采用所谓的“分进合击,拉网梳篦,铁壁合围”等战术,对沂蒙山抗日根据地进行残酷的大“扫荡”。他们所到之处无不奸|淫、烧杀、抢掠,底层人民生活艰辛。有统计数据显示,1949年以前,中国平均每年有30~70万人死于饥饿,而人口平均寿命则不足45岁。连年饥荒加上战乱,老家的村里每年都有大批大批的人死去,其中就包括爷爷的三个兄弟姐妹。
1943年冬天,爷爷的父亲去世后,爷爷成了家里唯一的顶梁柱。爷爷的母亲带着他,把家从村西边的羊角峪搬到了那边山上的苞谷岭。因为没有钱请泥瓦匠,三间土坯房都是爷爷一个人修成的。石头垒的地基,把黄土放进木头做的模具里夯实,做成一面面的墙,竖起来拆掉木板,上面再盖上箔和稻草,再压几块残瓦碎石,一间最简单的土坯房就做成了。
爷爷的母亲是当时村里有名的明白人,据说村里的孩子出风疹、或是大人偶尔头疼脑热,都会找她去瞧上一瞧。她当时在农村妇人里面,算是有些见识的,觉得让儿子一直在家里务农不会有什么出息,便咬咬牙自己把农活全部扛了过来,让爷爷去读私塾。
当时的私塾不收学费,设在当地一位姓公的先生家里面。公先生后来还教过我的父亲,据说他十分严厉,对学生要求严格,。当时爷爷虽然已经十五六岁了,却是个零基础的后进生。私塾里教的是《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后来我上学之前爷爷教我的第一篇课文也是《三字经》,也许是潜意识里的一种纪念吧),先生只是让背和写,背不过还要打手心,但从来不解释意思。如若有学生问起白话文意,先生只一句“你且先背会,以后慢慢就知晓是什么意思了”就打发过去。
既然爷爷是后进生,刚开始的时候板子肯定没少挨,两只手经常被打的通红。但是他记性好又肯吃苦,慢慢的竟也喜欢上了读书(现在将近九十岁了还把那些枯燥的文言文当课外书来读,也是服气)。夏天的晚上,家里点不起灯,便捉了萤火虫装在南瓜花里,从那里透出的微弱光辉,照亮课本来读书。若不是爷爷亲口所说,我是不相信古代囊萤映雪的故事,竟是可以发生在真实的生活中的。
1944年,抗日战争进入关键阶段。当时沂水、蒙阴是日军伸向沂蒙山区腹地的重要设防重地,也是日军反复扫荡沂蒙山区,对山区人民实行“三光”政策的重要据点。8月份,在成功攻下沂水城后,八路军鲁中军区决定采用强攻战术收复蒙阴城。
1945年3月7日,随着蒙阴城内的一声巨响,日军驻扎的西城门炸为废墟,城里的日伪军乱作一团,但很快日伪军理清了头绪严守城门,仍做困兽之斗。次日,八路军从东门攻城,顶着敌人的火力网架起梯子爬上城墙,顺利攻下东门,与攻下西门的战友汇合。最后还剩下敌人的一个中心大碉堡,这个碉堡有20多人守备,枪炮不缺。八路军爆破手在各种火力的掩护下将中心碉堡炸出了一个大口子。最终,经过两昼夜血战,俘虏了伪县长汉奸唐云山,结束了日军统治蒙阴的历史,也使泰山和沂蒙山根据地联成了一片。
当时还有一首名为《攻打蒙阴城小调》的歌曲广为流传,曲调是旧民歌《游春》的改编,词作者据说是一位叫“宣大”的人,现今也无从考证了。这首歌爷爷也会唱。
攻打蒙阴城
春天来了万物都发青呀,
咱们庄户人呀家家忙耕种啊,
有主力,有民兵,保卫大春耕啊!
主力、民兵连夜往西行呀,
攻打蒙阴城呀,一齐往上冲啊,
机枪扫炸|弹轰,全部一扫平啊!
血战两夜收复了蒙阴城呀,
活提了唐云山呀,消灭了鬼子兵啊,
俘虏了汉奸队九百多名啊!
汶南、店子,据点一扫平呀,
常路的汉奸队呀,吓得撤了兵啊,
新泰县增援兵全都丧了命啊!
八路军打仗为咱老百姓呀,
咱们庄户人拥护又欢迎啊,
多打仗多生产,准备大反攻啊!”
蒙阴城解放后,私塾作为封建社会的附属产物也予以撤销,爷爷的学习生涯就此中断。因为他识得一些字,思想觉悟也过硬,作为村里的进步青年,于1946年10月29日入党,正式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一员,时年1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