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上元斋醮 ...

  •   光熙元年十一月十八日,惠帝崩。十一月二十一日,新帝司马炽即位,改元永嘉,大赦天下。
      于是这一年春节,显得分外喜庆。上清派上上下下,都在为年节做准备。茅山山脚下的村民,也都大筐小篓的送来各种山货土产,有的是家养的鸡鸭,有的是猎来的野味,也有的送来糕饼点心,还有的直接挑来几大坛自家酿造的薄酒。村民们平日里求医问药、驱祟辟邪,还有斋醮法事的,少不了上清派的照拂。山门虽也象征性地收了香火钱,但毕竟予多索少。于是,到了年底,村民们便不约而同地送来这许多年货,聊表心意。
      上清派的静清真人女夷,是位坤道(女真人),也是紫虚元宫的大弟子,平日里除了负责元宫的衣食,还要打理上清派的一切俗务。常常忙的焦头烂额,忍不住向元宫抱怨,“您老人家何必赐我‘静清’之名,您应该赐我‘清静’之名,我只想有一天能清清静静的修道啊,您看我这每天大事小事一把抓,如何清静自修?”
      元宫却不紧不慢地说道:“心中有道,自然修道。”
      静清真人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这倒也不能全怪紫虚元宫,虽说上清派座下弟子众多,但元宫清自教导的只有四位。一位便是大弟子静清真人女夷,一位是玄清真人杨羲,一位是虚清真人许迈,还有一位便是玉清真人王玙。玄清真人长年闭关,虚清真人长年云游,玉清真人尚不满八岁,这上清派的重担自然就落在静清真人肩上了。
      静清真人说归说,该做的事情一样也没落下,牢骚发完了,继续指挥着门人弟子们,为正月做准备。洒扫的洒扫,上香的上香,浣洗的浣洗,也算是井井有条。
      “哎,这是什么?”眼瞅着一队小弟子挑着许多物品过来,静清真人赶紧拦下。
      “回禀静清师伯,这是山下村民送的土产,说是孝敬元宫和各位师叔的。”为首的一个小弟子恭恭敬敬地行了个礼,说道。
      “知道了,送到厨房去吧。”静清挥挥手,又道,“大殿那正在扫除,你们绕着点走,去吧。”
      小弟子们应了一声,便照着吩咐去了。
      长年闭关的玄清真人,此时倒是出关了。正在紫虚元宫那里叙话,顺带着一起的还有玉清小真人。
      玉清小真人,俗姓王,名玙,字璠之,出身琅琊王氏,真真正正的世家小公子。可怜这小公子出身虽好,命却不好,两岁便没了父母。玄清真人杨羲与其父王雩是莫逆之交,王雩夫妇临终托孤,于是杨羲便将这小孩儿带上山了。众人只道这小孩儿家中遭遇变故,世家大族内部又倾轧的厉害,容不得他,故多存怜悯之意;加之小孩儿又生得模样如玉,冰雕雪凿的,便又多了爱护之意。但这小孩儿年纪虽小,却颇得紫虚元宫青眼,竟成了元宫的关门弟子。这可苦了一众上清派门人,见了玉清小真人,都得拉下老脸,毕恭毕敬地道一声“小师叔”!
      玉清小真人,两岁入山,身世再凄苦,也终究是王家的人。三岁半,琅琊王氏便寻得山门,欲将王玙带回抚养,以免王雩后继无人。紫虚元宫自是不答应,此儿乃是王雩临终托孤,上清派既承下了便一诺到底,何况你王氏说要就要,哪有这种便宜道理?王氏一族不依,说此儿乃是王雩之后,一出生便是我王氏血脉,纵使父母俱亡,也应依庇族人,习王氏家学,受王氏课业,方不辱没了琅琊王氏的姓氏。双方如此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最终还是杨羲出来打了圆场,说道不如每年在上清与王氏各待半载,待王玙稍长,再做定夺,两边课业修行各不相耽。于是玉清小真人,春夏在王氏受业,秋冬在上清修道。寒来暑往,五年过去,小真人如今将将八岁,便不愿继续在王家当那王玙小公子,大半时间都在后山修行,只实在拗不过了,才回王家一趟。
      玄清真人杨羲,与王雩是至交,按理说,王玙称呼他一声叔伯,也是应当。现在倒好,成了师兄弟,直接岔了一辈。个中缘由,只有元宫与玄清知晓了,此处不提。何况玄清真人名义上虽是师兄,实际上却真如叔伯辈一般爱护玉清小真人。杨羲虽少年修道,早已不耽于俗世,但修道乃为修真,非为断情;何况故人幼子,身世坎坷,又遇托孤之重,长使玄清真人心中如坠磐石,如负千钧。紫虚元宫曾言,玄清渊懿沉厚,情深义重,此其长处,亦其短处;如若遇人不淑,不察物情,难免为人所图。故常命其处静室以修心,坐忘以存思,体物以察情,简言之,即闭关。所以长年闭关的玄清真人,一年也见不到玉清几回,但只要一出关,必先唤玉清前来,看看身高又拔了几寸,问问修行又进了几许,诸如此类,琐话家常。元宫每遇辄言,如此小儿女态,料是心斋不够,静室再加三月。
      不过今日是个例外,元宫唤玄清与玉清同往,是为商议上元节斋醮道场事宜。
      “虚清远游,指望不上。静清一人打理山门上下,力有不逮。”紫虚元宫说到此,不禁微微一叹。
      “玄清,你当辅佐静清,山门之外一应事务,俱由你主事,一应惯例。”紫虚元宫对玄清说完,又转向玉清,“玉清,你年纪尚小,便随静清、玄清历练一番,遇事不能立决者,且问两位师兄或诸位门人,教内事务、处世经验皆可。”
      “此番上元斋醮,不惟上清一门盛事,适逢新帝改元,普天同庆,万不可有失。”元宫交待完这一通事宜,便垂首闭目,似不欲再言。
      玄清见状,便领着玉清行礼告退。
      数日之后,便是正月十五元夕节,又称上元节。道教崇奉三元,即正月十五上元、七月十五中元、十月十五下元,三元配三官,上元便是天官,主赐福。因此,元夕这一日,上清派上上下下,寅时不到,便都起了,沐浴梳洗,衣裳楚楚,只待辰时一到,便开门迎众。彼时各家道派俱注重斋醮科仪,原因无他,唯利厚,又兼具彰显声名,故仪式繁多,内容殊为可观。民众多争相一睹山门风度、法师风采,甚至推搡不止、踩踏频发。于是大凡斋醮盛事,诸家道派除却安置专门的巡山护卫,还要另备正骨施针的扶伤大夫。灵宝派便因特重斋醮科仪,因而医药之术声名远播,每年求医问药之徒络绎不绝,杨羲便曾打趣葛洪,“山人妙手,抢去多少大夫营生?”这是说灵宝派不务正业,葛洪自然不好回应,但笑不语。
      且说回上清派,斋醮科仪虽不及灵宝派声势浩大,但亦颇具规模,此番又是元夕与改元双贺,隆重更甚往昔。上清派斋醮科仪称为“上清法坛”,分课诵、接驾、祝圣、进表、祈福、供天、撒花、施食等科仪,日落后还要举行灯仪。课诵又分早晚,早诵香赞,晚诵步虚,每日例行,课己之功,修己之道,明心本性。接驾、祝圣、进表、祈福皆为请神拜圣,供天、撒花便是赞颂功德,施食与炼度、灯仪,俱是超度魂灵,多在夜暮时分。
      上元这一日卯时,三清殿大殿之内,一片诵赞之声,待诵完早课最后一部《清静经》,不多不少,刚好辰时,开山门,迎众人。
      巳时,便是这一日斋醮的重头。三法师各司其职,相辅相成,紫虚元宫亲领高功,蹑景飞晨,承颜宣德,礼越众官。静清真人佐领监斋,总握宪章,典领科禁,从容授简。玄清真人佐领都讲,赞唱仪钜,领袖班联,升座讲说。玉清因年幼,便担了侍香执事,只管照看着香炉香案,令仪式之中焚香不断即可。其余的侍经、侍灯、知磬和知钟四执事一并侍立两旁。醮坛上香炉、烛台、香筒三供器俱设,香、花、灯、水、果五供奉并置,铙、铛、镲、铃、鼓、钟、螺、磬八法器齐作。法师持咒掐诀,踏罡步斗,众人俱都随着都讲,诵念经文,讽咏步虚,存思凝神。香烟袅袅,幢幡飘摇,自是肃穆。待到礼谢三师,便是仪式完成。
      午时,用膳。
      申时,行水火炼度仪。炼即交炼亡者,度即拔度幽魂。坛上设水池、火沼,水池盛真水,火沼置真火;焚降真诏灵符,收召亡魂,水火交炼;焚符九章,举奉戒颂,读符告简,送魂度桥。
      酉时,晚课。
      戌时,燃灯,行北斗灯仪。以正午日光得火源,分灯仪中点燃坛场各灯。以此照耀诸天,续明破暗,下通九幽地狱,上映无极福堂。
      至此,斋醮科仪全部完成。法师、执事便可歇息片刻,山外人等可自行上香行礼,或求卜问卦,无所禁忌。今日元夕,灯烛本就彻夜不熄,山门晚间又有施粥,粥虽普通,但寓意天官赐福,故众人争相求取,唯恐失了福气。又有小商小贩,觑得这商机,也自担了酒水吃食、精巧玩意,沿途售卖。于是这上清山门,一时之间也是熙熙攘攘、人山人海。
      玉清随着玄清真人,正在南门口施粥。受众既多,一时半刻,目不暇接,手不胜举。众人见玉清模样端正,不知其乃是上清派“小师叔”,只道这小童乖觉可爱,遂纷纷赠予各色果子、吃食。玉清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遂看向玄清真人。谁知玄清真人正忙得不可开交,寒风肃肃的正月里也额头冒汗,哪里顾得上小玉清。
      这时又有一位老者,递来一节竹筒,对玉清说:“小真人辛苦了,且先解个渴。”
      午时用过膳,到现在都过了近四个时辰,玉清早已饥肠辘辘,不见玄清反对,又见老者反复相劝,便端起竹筒,尝了一口,清凉甘甜,甚是好喝。
      老者见玉清喝完了,便笑呵呵的又连倒了两杯。
      玉清也一并喝了,随口问道:“老人家,这是什么?这么好喝?”
      老者拈须一笑,“这是老朽自家酿的甜醴,不是老朽自夸,手艺倒也不差……”
      这边满头冒汗的玄清一听,瞬间热汗变成了冷汗,差点喊出来,“什么?你给他喝什么了?”全然不顾真人容止。
      这一嗓子又急又粗,惊的老者半晌才说出:“甜、甜醴……”
      坏了!玄清心下不妙,赶紧朝玉清看去,果不其然,小真人已经腾的一下,脸通红了,下一秒都似站不稳了。
      玄清赶紧抱起小玉清,一面把粥勺甩给座下弟子,一面急急朝后殿奔去,“师尊!师尊!玉清他……”
      话还未说完,怀里突然一轻,哪里还有什么玉清!
      大殿前面却传来一声惊呼:“有妖怪啊!”
      这一声惊呼便似平地里起了一声炸雷,倏忽之间,便传遍整个山门。
      一会是正中的大殿,一会是东面的膳堂,一会又是北面的经堂,一会变成西面的厢房,所到之处,喊叫不迭。倒不是这妖怪有多可怖,更多人的尖叫是带着惊喜之情,仿佛他也看到这只妖怪了,不无炫耀之意。
      这小妖怪没伤到任何人,倒是被这一浪又一浪喊叫声惊得四下逃窜。
      “快堵住南门,别让它跑出去!”紫虚元宫终于不负众望,背手立于大殿前,单手甩出一张符篆,“缚!”
      只见那妖怪从暗处冲出,却是一只通体雪白的小狐狸,摇摇晃晃,步履不稳,被那符篆化作的道道金光缚住,从那大殿后檐直直坠落。
      玄清觑得元宫眼色,赶紧直奔殿后,一把接住小狐狸,带往元宫住处。所幸众人都聚集在殿前,被元宫的法术吸了注意,丝毫不知殿后情状。
      料定玄清已处理妥善,紫虚元宫方缓缓开口道:“诸位莫慌,此乃我新近修习之术,能唤灵兽,白狐祥瑞,本意为诸位添彩,不料法术不精,惊扰到诸位了。”遂行了一礼。
      众人这才反应过来,纷纷鼓掌,喝到:“元宫好神通!”“我等算是大饱眼福了!”
      紫虚元宫向众人颔首示意,又道:“今日上香、问卦,皆为天官赐福,分毫不取。”
      众人一听,更是喜出望外,连呼“元宫神通”“上清好善乐施”,不一赘述。而静清师伯对那召唤异兽的法术,甚为好奇,追问元宫,如何习得?被元宫当面斥责:“胡闹!”
      此番事后,紫虚元宫神通之名更甚,上清派香火也更盛。可谓皆大欢喜,唯独一人除外。
      玄清真人,又被元宫罚去坐忘心斋了。
      闯祸的玉清小真人,此刻仍在酣睡。尚不知等他醒了之后,便要直面身世之谜的真相——“庚申妖祸”。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2章 上元斋醮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