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命中邂逅 ...

  •   元康三年,癸丑年卯月寅时,丹阳丞干莹得一幼子,天降异象,红霞满天,朝日破云而出。时人异之,皆以为吉兆。
      干莹素与灵宝派道士葛洪有旧,其时帖子尚未送达,葛洪已先行登门祝贺,“闻道莹兄喜获麟儿,不知小公子名讳?”
      干莹掩不住喜悦,脱口而道,“小儿何德,蒙稚川兄美言。既是幼子,自然视如掌中珠,就单名‘宝’字。稚川兄以为如何?”
      “如此甚好,亦是贴合天降祥瑞。”葛洪扬起拂尘,拈须赞同。而后主宾尽欢,不一而言。
      元康五年,干宝两岁,聪明机巧,能言善辩,家人甚怜爱之。然尝言观异物,偶独立墙角,似有所语。家人辄告之干莹。莹唤之,问所观何物?所语何人?答曰:阿香言,院里原有一树,春日雪白,秋日累果,花美果甜。孩儿想吃那果子,便问何处可得。”干莹大惊,院里确有一株梨树,后修葺屋舍,早已伐去;而那阿香,乃是隔壁幼女,未行而早夭;此二事俱已数十年,小儿何知?便担心干宝是撞了邪祟,遂去信葛洪求助。
      不日,葛洪前来,详问干宝,除却梨树阿香,尚有屋后黄仙、池塘长卿、堂前青衣,诸般异状。干莹不解,问之葛洪。葛洪答曰,黄仙乃是黄鼠,长卿是螃蟹,青衣是铜钱,俱是精怪。干莹不听则已,一听更是惊惧,忙求葛洪快些驱邪,救下犬子一命。葛洪却不显忧色,宽慰道:“无妨,些许精怪不足为惧,料不至于为祸。想是小公子天赋异禀,见人所未见。”为使干莹放心,便又贴了几张符篆,扫了几下拂尘,念了几句道词,言明邪祟已尽驱,大可安心。而后独与干宝言,彼之所见,不足为外人道也;世人囿于见识,尔之不同,必引为异类,群起而攻之。不若听之闻之,心中自作定夺,省去诸般麻烦。干宝闻言,记于心中,自此往后,遂不复言异人异事于人前。家人甚为感念葛洪,赞其道术高妙。
      元康六年,干莹得一婢妾,甚宠,夫妻不复和睦。干宝则愈敬葛洪,所闻辄独语之葛洪;每逢疑惑之事,亦书信以求解。虽不执师徒礼,俨然半师之谊。
      元康八年,干莹卒。此前,婢妾擅宠,莹妻甚妒之,遂推其入墓以殉葬。干庆、干宝俱幼,阻拦不得。虽葛洪前来吊唁,亦不好假手他人家宅私事。
      太安二年,清明,恰逢干庆外出游学,干母脚疾不便行走,干宝遂独去扫墓。路遇葛洪,亦是欲往干莹之墓以慰老友,遂同去。
      归途,葛洪言欲访上清派道友,干宝左右无事,便一同前往。原是上清派紫虚元君魏夫人新收了一个关门弟子,葛洪半是访旧,半是道贺,刚好干宝与那小弟子倒也年岁相当,于是便携了同往。
      虽说叙旧,但这紫虚元君确是与葛洪的父辈相当,只在葛洪的从祖葛玄面前,才称得一声晚辈;因此葛洪自是不敢怠慢,恭恭敬敬执子侄辈礼。干宝侧立一旁,仅仅与那小弟子打了个照面,元君与葛师叙话,小辈自是不便多言。
      待下得山去,葛洪问道,上清派如何?山门如何?元君如何?门人如何?小童如何?干宝一一作答,言及小童,欲言又止。
      葛洪详问其情。
      干宝答:“此儿似有不同,又似无。”
      葛洪问:“何处不同?”
      干宝答:“初见不凡,细看,却又别无二致。”
      葛洪又问:“如何不凡?”
      干宝答:“不知为何,总是隐隐看不真切,似是明珠蒙尘。”
      葛洪抚掌笑道:“你小小年纪,便知明珠蒙尘,他日亦不可限量。”
      永嘉二年,干宝时任佐著作郎,丁母忧,归家。一日路遇茅山,为山色所吸引,徘徊以至迷了方向。幸得上清派小童引领下山。干宝与小童,虽五年前见过一面,但既未交谈,又相隔日久,竟未认出,小童乃是紫府元君小弟子。此番邂逅,相谈甚欢,临别之前,干宝曾出言邀约,但小童終未至。
      一晃七年,已是建兴三年。干宝因平杜弢乱,获赐关内侯。仍在佐著作郎任上,前往各地搜集逸闻。
      同年,王玙年十六,道号玉清,道法初成,紫府元君望其下山历练,寻求道心,以臻至境。葛洪亦为干宝卜筮一卦:“潜龙勿用,阳在下也。”爻辞不利,遂请于元君,辄遣玉清往东南行,会于干宝,助其脱困。
      于是,玉清小天师甫一见面,便直言道:我来寻你。真正让佐著作郎既一头雾水又受宠若惊。然而黄雀捕蝉,螳螂在后,此时两人丝毫不知,早已落入他人的笼网之中。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章 命中邂逅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