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5、第 35 章 ...
-
“你在担心我吗?”薛思源看着沈贺微微一笑。
沈贺点点头。
似乎是没想到沈贺会这么坦诚,薛思源微微一顿,才开口说道:“其实,不一样。”
不等薛思源进一步解释,许庄忍不住插口道:“效益主义?”
许庄隐约记得,这是伦理学里面的东西。特别行动组上岗前都要在训练营里接受伦理学培训,因为这是法律与道德的基础,作为特殊执法人员,他们必须理解每条法律背后的意义以保证执法的公正性与严谨性。
伦理学里的内容,基本都是基于哲学的讨论,像这种枯燥的东西,许庄考完试就还给老师了,忽然听沈贺提起来,有些不明就里。
薛思源显然是熟知这些并且很感兴趣,所以,他很耐心地解释道:“所谓效益主义,是结果论的一种,追求最大幸福,也就是把所有人的幸福相加减去人们的痛苦,所得结果最大即为最优选择。在这种伦理观下,牺牲一个人来救十几个人是可取的,许多建立在假设情况下的思想实验也曾验证这样的选择会是大多数人的选择。”
许庄听到这里,有些明白沈贺这个问题的用意了。如今的情形,是对方在引导人们选择用一个人的性命去换取更多人,是在诱导人们做出符合效益主义的选择。可是,这有什么意义呢?按照薛思源的说法,思想实验中人们通常不用引导也会这样选择。
看出许庄的疑惑,薛思源又补充道:“然而每个思想实验都有自己的前提假设,这个前提的改变对结果的影响可能是反转性的。”
效益主义是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讨论多个人的生命是否比一个人的更有价值,可惜在现实中,生命与生命,并不是平等的。
比如现在,当这个一对多是一个议长对十几个普通学生的时候,权力的失衡让场面完全混乱了。因为人们会清醒地意识到权力的不对等,并理所应当地觉得牺牲这样重要的一个人物去救几个普通学生是不合适的。
但也正是因为这个认知,情况反而变得容易操控起来。因为人们清醒地意识到权力在这个判断中的作用,也惧怕这种作用,甚至具有一定的逆反心理。当这种焦虑被引发时,人们就会希望权力得到制衡,票数就会翻转。而这个所谓的制衡会打破之前长期建立起的平衡,引起反向的失衡。这也是评论风头迅速反转的原因。
许庄猛然明白过来。表面看,叫嚣着让薛思源去交换那些学生的评论是赞同效益主义,但这背后的问题其实复杂得多。这个看似毫无道理的交换条件似乎是在挑拨联盟上层与民众的关系,造成对立,降低中心联盟的支持率与公信力。
如果对方真的是在针对中心联盟,这可能才是他们的真正目的。可谓用心险恶。
许庄心中惊疑不定之际,忽听沈贺开口道:“我只是问您个人的看法。”
薛思源没想到这个看似温和的年轻人此刻忽然不依不饶起来,叹了口气,说:“其实即使从结果看,牺牲一个人来救更多人也未必是个好的选择,韩组长那天不是解释过了吗?”
韩林行那天对家长所说的话其实就涉及了效益主义的问题。也就是从长期来看,效益主义有可能弊大于利。当人们认可了用少数人的牺牲换取多数人的利益,任何人都是可以被牺牲的,而这种牺牲根本无法预测,这会让人们终日生活在惶恐不安中,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可能因为什么原因,以所谓正义的原因被人牺牲掉。因为,效益主义是以牺牲个人权利为手段。
这些讨论,归根结底都是哲学问题。当时韩林行说出这些话时,沈贺有点惊奇。他记得,韩林行当初在听到哲学两个字时,反应曾经很奇怪。沈贺以为,他必定不愿思考任何与哲学有关的东西。但是,听到韩林行的这些话时他没有追问,而是走上前用其他问题吸引了韩林行的注意。
所以,此刻感受到韩林行落在他身上的目光,沈贺有一点点被拆穿的心虚。虽然他明明是出于关心。
然而现在的形势,实在不适合为这种事分神。沈贺收了收心,问:“这是您的真实看法吗?”
“是,但是人总是会被其他很多东西所绑架。”薛思源叹了口气。
韩林行没有插话,他只是静静站在角落里听沈贺和薛思源打哑谜般的对话。沈贺问出了他最关心的问题,薛思源究竟是怎样想的。
一直不停有人逼薛思源表态,都被他挡驾了。可是,当屋里只有自己人的时候,他其实也想听听薛思源的态度。毕竟,薛思源才是此刻最关键的人。
而且,他觉得沈贺问问题的方式,的确有点意思。他明白这件事的错综复杂,对于薛思源也非常残忍,所以,他把问题拆分开来,从哲学的角度发问。大概也是希望帮薛思源从情感里暂时跳脱出来,从理智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
这样澄明的心思,用这样崎岖的方式表达出来,还真是奇怪。可这样的奇怪放在沈贺身上,似乎又出奇地和谐。
“薛议长。”沈贺看着薛思源神色异常郑重:“我始终觉得,对方抛出这样一个难题,一定别有深意。请您务必不要妥协。”
韩林行心里默默叹了口气,事情大概不会这样简单。
对方显然很懂得利用人心,那么他们就不会不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
通常认为,人们做出选择的依据是人们的伦理直觉。正如薛思源所说,这个直觉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前提影响。有研究表明,当选择的一方是年幼的孩子时,或者当一方比另一方人多很多时,人们的选择就会倾向于年幼或者人多的一方。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对方在选择劫持目标时,可能就别有居心。
然而对方没有把重点正面引导到应该怎样选择的思考上,因为这就会导致人们思考这样选择的弊端。他们用了更简单粗暴的方法,他们用过激的言论让人们认识到一对多的不平衡,却又同时让人们产生了明显的感情倾向,利用了所有优势而规避了可能不利于他们的发展方向。如果沈贺的直觉是对的,他们真的在利用人们的伦理直觉,那么,这个局就精细繁复得有些可怕。
事实证明,乌鸦嘴也是会传染的。沈贺这话才说了没多久,只听许庄一声惊呼:“又来?”
挟持学生的人又上传了一段视频。
许庄心头涌上一阵不好的预感,现在要求薛思源去交换学生的人已经接近百分之五十,如果在继续增长,很快就会成为压倒性的声音。
“这孙子没完了是吧?”许庄盯着重新亮起来的窗口怒从中来。
韩林行倒是很镇静:“看来他有些沉不住气了。”
僵持了那么长时间,劫持孩子的人大概也有些体力不支。其实,他比所有人都更急。一旦他开始急躁,就可能露出破绽。
许庄点开视频,这一次,他直接选择了实时翻译。
视频的画面仍旧是那些学生。这一次,他们看起来状态比上一次更糟糕,不仅是情绪上的,更是身体状况上。特别是开始时出现在视频里那个女生,蜷缩成一团,已经哭不出眼泪了。看样子已经出现了脱水症状。
挟持学生的人声音从背景中传来,阴冷得好似来自另一个世界。
字幕开始出现了一行翻译。
“杀死薛思源,把他的尸体送来,否则,这些学生全部都要死。”
许庄猛然回头,震惊地瞪大眼睛看着韩林行。
他简直怀疑自己听错了。那人说的,不是用薛思源去交换,他说的是,让他们自己动手。
这人疯了吧?这怎么可能?
韩林行盯着字幕,眉头紧蹙,眼睛也微微眯了起来。
这要求比上一次更无理取闹。
的确,这样做,劫持者就不用自己出面,可以规避被中心联盟趁机狙击的风险。但这个条件是不可能有任何人接受的。那么这样提条件就根本没有意义。为什么要提一个根本没有人会接受的条件?
“把评论数据分析出来。”
许庄对新视频的评论做了统计,显然所有人都觉得这个劫持者疯了,即便能够接受用薛思源去做交换的人,也无法接受杀死薛思源这一要求。
舆论一下子又恢复了理智,大多数人开始偏向中心联盟和薛思源。
自习室里缺水少食,所有人都已经到了强弩之末,没有道理在好不容易把舆论引导到对自己有利时忽然提出这么一个无理的要求,失掉自己的优势。对方到底要做什么?
沈贺不知什么时候也走了过来。他看着许庄的屏幕,表情变得十分凝重。
韩林行见他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似乎是在思考的样子,问道:“你是想到了什么?”
“大概,和你想的一样。”沈贺不是个喜欢抢风头的人,只是简短地说了这么一句。
只是韩林行却好似故意要让他多说些话,点点头,说:“讲讲。”
沈贺不由看了一眼许庄,知道韩林行是要给他一个表现的机会。由于织梦乐园的事情无法解释,在许庄和众人心中,沈贺一直是个做事没谱的二世祖,韩林行在帮他扭转众人的印象。
可是,何必呢?
沈贺并不介意他人的看法,却没有拒绝韩林行的好意,思考了一下,说道:“看来,对方给我们出的这个伦理学难题,真的是他们有意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