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48、第 148 章 ...
-
评论区开始怀疑,当初中心联盟选举出了这么多事,是因为他们想操纵这次选举结果。这个想法不无道理。当初如果不是韩林行敏锐地察觉到罗斯鲁尔议长有问题,以他的声望很有可能赢过卡琳加当选,那么现在中心联盟就完全是另一种局面了。
沈贺看着评论区,总觉得哪里不对,若有所思道:“当初罗斯鲁尔议长的死更像是一次壮士断腕,让我们查不到更深的地方,但如果是这样,他们对于谁当选似乎并没有那么在意。”
韩林行点点头:“而且,卡琳加议长刚当选,那个极端性别歧视组织就开始有所动作,这不像临时起意。他们早就想过这种可能性。”
“也就是说,对于他们来说,罗斯鲁尔议长当选固然好,但卡琳加议长当选也没关系,他们干脆就引发一次两性之间的对立?”许庄总结道。
韩林行想了想,说道:“罗斯鲁尔议长当时的情况更像是被合作者坑了。而那个合作者可以毫不犹豫地牺牲一个议长,能做出这样极端举动的组织或者个人未必能用正常思维推论。”
沈贺微微蹙眉:“只可惜罗斯鲁尔议长的案件后续情况我们接触不到,欧米伽联盟未必肯分享这么敏感的信息。”
看着沈贺皱眉,韩林行莫名有点不悦,沈贺不适合这样的表情。但他自己不自觉地跟着皱起了眉头:“未必要盯着欧米伽联盟。杀死其余几位议长的幕后黑手恐怕也是同一拨人。”
许庄感觉一阵寒意顺着脊背爬上来,连杀几个联盟议长,这是怎样的阴谋?他摸了摸手臂上的鸡皮疙瘩,犹豫了一下,说道:“如果是这样,其他联盟未必比我们掌握了更多的信息。薛议长那个案子一直没有头绪。”
这句话出来,三人同时沉默了一下。沈贺和许庄悄悄观察了一下韩林行的反应,只见他神色如常。
案情僵在了这里,可怕的静默在韩林行的办公室蔓延,正在这时,韩林行的眼神忽然动了动,他抬手滑动了一下显示器上的页面。
东星传媒发了一篇新闻评论,整体观点和评论区很像,将最近的案件归结于一个巨大的阴谋。
不是谁都会去看新闻评论区,但作为新闻正文,这篇评论出来顿时引起了巨大的关注。
“这家小媒体真爱添乱。”许庄感慨道:“这不是抄袭吗?”
“不对。”韩林行突然眉头一皱。
许庄和沈贺看向他的屏幕,同时愣了愣。这篇新闻评论里的内容显然比那个评论区翔实很多,但它的重点在另一个案子。
“许庄,立刻通知下去,对所有涉案人员进行审查。”
许庄被韩林行冰冷的语气激得抖了抖,道:“是。”
这条新闻的重点,赫然是霍颖那个案子,虽然用了化名,但指向非常明确。
韩林行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反应,是因为那个案子涉及身份敏感的沈贺,嫌疑人又是一群未成年人,所以他们当时压下了所有关注少年失踪案的媒体,没有对他们透露一个字,只说人都解救回来了。
从沈贺逃出那个实验室开始,整个案子都是特别行动组独自处理的,连人都是他们抓的。那些家长不清楚内情,就是有孩子交代了,他们明白这件事对孩子的影响,也不会对媒体乱说。那么案情又是谁透露出去的?
如果他们内部没有问题,那就是这个案子背后的人真的在自爆。可是,为什么?
由于这个案子一直对外宣称的是几拨少年在不同的国家公园迷路,被当地警方解救出来了。是几起独立案件。因为不是什么大事,所以没多少人同时关注。但此刻被提起来,人们才发现,几拨完全没交集的孩子几乎同时失踪又同时获救,实在太不寻常。网上的新闻和寻人启事验证了这几个案子的时间线,讨论一时间激烈起来。
那两个心理学实验原本就有相当耸动的效果,再跟阴谋论一结合,瞬间得到广泛关注。如果说邪教激起的更多是人的恐惧和厌恶,霍颖这个案子引起的更多是震惊和愤怒。人们难以想象一群十几岁的孩子能在一个模拟监狱中逼迫年龄相仿的同伴用几乎致死的电量实施电击。评论区登时炸了,一条条评论不停翻新。人们不断发出疑问,这个实验到底意味着什么?天真无邪的少年是如何被变成恶魔的?人性中真的存在普遍的恶吗?
比这些质疑更可怕的是另一些评论。评论里,人们开始猜测主导了这个实验的幕后黑手究竟是什么人。这个实验的目的又是什么?难道真的有人试图控制青少年的思想,把他们变成恶魔?这背后又隐藏了什么巨大的阴谋?
阴谋论这东西本来很难证伪也很难证实,但由于警方在案件处理中向公众隐瞒了信息,反倒让真相扑朔迷离起来。而且,因为这个案件,民众对警方的信任感开始降低,很多媒体纷纷出来,发挥监督作用,要求警方就隐瞒原因给出个合理解释。
韩林行被通讯器那头的郝建成骂了个狗血淋头:“你说你保密工作怎么做的?这种消息怎么能透露出去?现在怎么收场?”
面对郝建成的这一连串质问,韩林行不紧不慢地道:“该怎么收场怎么收场。”
这话跟没说一样。郝建成本来没那么大的火气,不过装装样子,结果因为韩林行这不咸不淡的反应,生生被拱出了火。这小兔崽子在气人上真有天分,郝建成愤愤地想,对着通讯器吼道:“你可以这样应付我,你能这样应付大众吗?你工作多少年了,做事能不能靠谱点……”
韩林行淡定地把通讯器拿得远了些,免得被郝建成的吼声震痛耳膜。
“喂,你在听吗?”见韩林行没动静,郝建成开始意识到不对。
韩林行把通讯器重新拿近:“听着呢,您继续骂。”
郝建成噎了一下,火气被生生噎回去了。这一通发泄完本来也没剩多少脾气,这下子彻底发泄不出来了。郝建成顿了半晌才说道:“算了,骂你没用,还把我血压骂上来了。这件事,就先这样吧。”说着切断了通讯信号。
韩林行结束通讯,默默叹了口气。他明白,郝建成是在保护他。
这件事不仅把警方牵扯进来,还涉及了西格玛联盟几个特权阶级的子女,上面很不高兴。这种情况下,郝建成作为领导先发难,把韩林行骂一通,责令他把事情查清楚,别人也就不好再插嘴说什么了,否则他还不知道要面临什么样的诘难。
不过话说回来,这件事确实棘手。韩林行看着许庄发过来的审查结果想。
许庄查了办案人员的通讯记录和行踪,并没有发现任何可疑内容。韩林行原本也不觉得是特别行动组内部的问题,只不过案件消息走漏,这个流程是必须走的,否则郝建成也没法跟其他领导交代。
韩林行看着网上的新闻,读着那些媒体对警方发出的看似义正言辞的诘问,陷入沉思。所以,这就是他们自爆的目的?他们想把矛头对准警方?
韩林行关上了网页。
刚才他对郝建成说的话不完全是应付,而是此刻他们确实不适合出面。现在新闻针对的只是警方,特别行动组还没有被卷进去。这件事,特别行动组一旦出面,那些阴谋论者估计会更加兴奋。毕竟给能惊动特别行动组的必定不是普通案件。这一来,反倒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郝建成显然想法跟他一样,才会跟他说这件事就这样吧。有些话不能说得太明白,但这两个人心照不宣。
韩林行正思考,忽然传来了敲门声。
“进。”
门开了,沈贺端着几盒饭走了进来。
沈贺刚回来上班的时候,韩林行担心他的身体状况,总是把人叫到办公室跟他一起吃午饭,一来二去养成了习惯,有时候沈贺不等他叫,自己就跑到食堂买好饭到他这里来了。
把这小子惯坏了。韩林行想,嘴角不自觉露出一点笑意。
沈贺把饭盒放在桌上:“吃点东西吧。”
韩林行点点头,伸手去开饭盒,见沈贺没有坐下的意思,疑惑道:“怎么不坐?”
沈贺向他笑了笑:“你吃吧,我回去了。”
韩林行一愣,就见沈贺转身出了办公室。他下意识开口想把人喊住,到底没出声。
沈贺回家一趟,之后对他态度似乎有些不同。开始韩林行觉得他大概是因为贺博士的事情伤心,慢慢就品出些不同的味道来。韩林行不傻,猜得到大概是沈总长对他说了些什么。
然而沈贺的态度疏离了一些,却依旧让他在家住着,跟他一同上下班,甚至还细致地观察到他没吃午饭,体贴地给他送来。这让韩林行摸不准他到底是怎么想的。
韩林行猜,沈贺大概觉得是自己招惹了韩林行,这会儿想退太不负责任。如果是这样,他此刻就应该识趣地主动退到线后。然而现在时机不好。沈贺的身体还没恢复,贺博士又出了事,沈贺身边没有人他不放心。
再等一阵吧。韩林行想。现在就算是他赖着沈贺,反正他脸皮厚,没关系。
韩林行正心不在焉地吃着午饭,顺手打开了新闻。警察总署动作迅速地就这次青少年卷入非法人体实验案件召开了记者招待会,虽然消息发得仓促,还是有几十家媒体闻风而动,一时采访车将警察总署的门口堵了个水泄不通。
随着外景记者的一句转场词,镜头从乱糟糟的门口切到了招待会大厅。
这种场合记者们不敢用长枪大炮怼脸,也不敢直接把话筒贴到发言人嘴边,都规规矩矩地坐成几排。警署发言人坐在他们对面,面前放着一个话筒。
“近日网上有谣言称我们在侦察案件的过程中措施不符合流程,造成了恶劣影响。这起案件涉及多名未成年人,出于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加上案件正在侦破阶段,警方没有向外界透露案情,这是符合规章制度的。倒是有些媒体不经核实,就大肆传播谣言,给我们的工作造成极大不便。希望媒体在发表新闻之前,能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核实其真实性。警方愿意时刻接受媒体监督,但绝不接受造谣中伤。”
到底是警察总署的人,原本就气场强大,加上这一番话说得气势凛然,场下静默了片刻。媒体已经听出来,警方在这件事上态度强硬,甚至在指责媒体处理不当,但一时没人敢提出质疑。
半晌,才有记者提问道:“您说这件事的处理符合流程,那为什么刚开始是以失踪案发出的通告?这不是在欺骗大众吗?”
发言人义正言辞地道:“因为警方接到报案的时候就是失踪案,其他情况也是我们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的。还有,这位记者朋友,你是在打探案情吗?尚未侦破的案件细节属于保密范围,你上岗培训的时候没有人告诉你吗?”
记者本来还想追问什么,被这句咄咄逼人的话一吓,顿时熄火了。由于最后那句话的警告,媒体一时不敢再提问,因为所有问题都必然涉及案情,这会让提问的人触及法律的红线。
发言人扫了在场记者一眼,继续说道:“我相信各位选择这个职业,也是本着为民众传递真相的目标,有一句忠告给在场各位,请各位谨记自己肩上的责任,探求真相而非追逐耸动,对得起自己手中的笔,更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记者招待会到此为止,直播停了。
警察总署的强硬态度向民众传达了一个信息:他们问心无愧。
发布会新闻的评论区发言对警方友好了些。毕竟媒体只靠一张嘴,真正在一线勤勤恳恳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办案的是这些警察。
对于奋战在一线的人员来说,最伤人的不是犯罪分子的刀枪,而是群众不信任的眼神。而相应的,战场归来,群众的笑脸和理解也是最温暖人心的。
但是韩林行不是那么容易被打动的人,他看着那些评论,只是很冷静地想,这件事不会这样简单地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