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0、第十章 ...

  •   列战英用了两日,将运抵军资全部清点完毕。
      最后的结果不仅让萧景琰、列战英和一干人脸色都十分难看,郑主事和徐主事的脸也都绿了。
      这俩人稀里糊涂的,一路来这里揭一层皮,那里刮一道油,自己又伸了手,也没想过最后押运送达的军资,竟不足半数。
      这还不包括军帐、衣服鞋被以次充好,以掺沙陈米偷换新米,武器甲胄良莠不齐这些历来有之的问题。
      萧景琰当即命令属下将一干军资原地封存,京城押运官吏及相关人等一律暂扣,不得离开军营,又命人快马加鞭,将并州知府请来。
      然后当即将情况写成奏折,着人快马送往京城。
      并州州府官衙坐落于穆阳,离军营尚有三百余里,三日以后,报信士兵来报,并州太守王之肃百般推诿,不肯前来。
      论官制,并州乃是上州,太守位居从三品,萧景琰领铁羽军,可比二品将军,论出身,萧景琰虽无品无爵,却也是实打实的皇子,王之肃不肯前来,一是仗着自己是太子老丈人的亲弟,而太子身为国之储君,如日中天,而萧景琰却不得圣心,二是作为地头蛇,军资在他手里过了一圈,自然也咬了一口,他心中发虚。
      应好当时身在营帐,一听这话,便牵了马奔出军营。
      列战英大惊失色,怕应好少年意气闯出祸来,连忙派人去追,到了傍晚,去追的人回来禀报,说小将军一骑绝尘,他们追了许久都追不上,只好回来复命。
      萧景琰又立即写了一封奏折,弹劾并州太守王之肃推诿塞责,尸位素餐。
      这批军需粮草还未出京,已明目张胆地昧下军费军饷,物资以次充好,饱了太子、誉王和两部官员的私囊,便已少了两成多,途径渭州、池州、抚州、秦州、宕州之时,各州太守和驻军无不伸手卡要,陈米换新米,旧兵换新器,都是惯例,顺理成章,押运的队伍进了并州,行进千里,离军营只剩三日之遥,王之肃仗太子之势,却要独得一成,再加上押送的两位“大人”郑主事和徐主事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地浑水摸鱼,偷占了半成……
      他早就问得清楚,却不能亲去掀开这华丽的袍子,让天下人看一看袍子下爬满的虱子,因为就算把事挑明了,牺牲得不过是几个小喽啰,那些人依旧能够高高在上,潇洒肆意,凭的什么?“圣心”而已。
      他不怕,不怕被人泼一盆脏水,却也不想、不屑去争这一时得失,因为他最在意的真相和公道,没有人能给他。
      三日以后,应好亲自架着一辆马车,飞快地驶进军营大门,后面远处还有一帮骑着马的家丁护卫。
      把车停在校场上,应好把马鞭扔给闻讯赶来的列战英:“我先去睡一会。”
      看了眼应好的背影,列战英叹了口气,掀开马车的帘子,果然看见了一路被颠得七晕八素,脸色发青,蓬头垢面,一身好绸子做的华贵衣裳都揉成了抹布的王之肃。
      王之肃的眼睛都成了蚊香圈,连滚带爬地下车,就在一旁哇哇大吐。
      港真,坐跑马飞驰速度的马车,还真不如直接骑马,至少不会晕车……
      几个家丁护卫在军营大门处被拦住了,待验了太守府的令牌,入营也只能下马步行,等他们紧赶慢赶到了校场,就接到一个浑身狼狈,散发着馊臭味儿的自家老爷。
      王之肃自来养尊处优,颐指气使,何时遇过这样的事,吃过这种苦头,腰酸腿软,两股战战又惊又吓,又怕又恨,又累又晕,又狼狈又气愤,几乎说不出话来。
      萧景琰本就不惧王之肃,当时是王之肃在穆阳没有办法,如今在自己的地盘上,他便也不客气了,立即命人将王之肃搀扶起来,领着人去将封存的军资一一验看,又当面摆下两张条案,置好纸笔,“请”王之肃立即起草奏章,将情况如实记录,自己也将事情经过和梗概写明,请问该如何处理,写完之后,将两本奏章一并封装,立即快马送往京城。
      这些事儿都做完之后,萧景琰看也不看王之肃,哼了一声,便径自走了,留下一肚子火没处发的王之肃和几个家丁护卫不尴不尬地站在那里。
      三天前,有个人来到州府门前,持军中令牌求见,王之肃避而不见,谁承想,那人丁点大一个,看起来尚不足舞象之年,却力大无匹,一路笑眯眯的就往里挤,见门推门,见人推人,速度又快,谁都拦不住,终于把王之肃堵住了,于是那人一手举着靖王的令牌,一手如钢铁铸般,牢牢抓住王之肃的手腕,王之肃竟丝毫动弹不得,家丁护卫连忙将人团团围住,却又投鼠忌器,不敢动手,只能由着那人将王太守拉到马厩,看着他随便选了辆马车将人塞进去,然后打马赶车朝城外狂奔。
      王家的家丁护卫这才如梦初醒,连忙骑马追了上去,这一追,日夜兼程,追了一日两夜,三百余里,却始终远远跟在后面,不能把人拦下,直到进了军营……
      “还不走,留在这丢人现眼吗?!”王之肃突然暴怒地斥了一声,大约是觉得丢人丢大了,却又无处可发,只好从自家仆从身上找存在感。
      家仆们日夜奔波,早就腰酸背痛,两目饧饧,把腿累成了合不拢的罗圈,闻言虽然心中不忿,却立马诚惶诚恐地去搀扶自家老爷,没想到王之肃突然眼一闭腿一软,晕了。
      之后王之肃如何狼狈返回穆阳,如何延医问药,又上表弹劾靖王嚣张跋扈,那是意料中事,不再赘述。

      这日一大早,军营例行的早操之后,萧景琰问列战英:“长离呢?”
      应好的营帐和他的相距不远,往日应好虽不出操,但每天的练功从不落下,今日却迟迟没用动静,不似他的风格。
      “小将军?”列战英“哦”了一声,“听轮值的士兵来报,天还未亮,他就出营去了。”
      萧景琰皱了皱眉,沉声问:“为何?”
      “小将军也没说。”列战英也想了想,算是安慰,“最近边境相安无事,您又准他不出操,来去自由,他多半是贪玩吧。”

      离军营四十余里的牛金山作为吕梁北麓的余脉,山体颇为雄伟,牛金山后,是绵延百里的深山老林,山高崖险,常有凶兽,所以人迹罕至,连猎人通常也不敢深入。
      应好那日收了萧景琰的石铃,觉得拿人手短,便突然起意,打算来牛金山猎些稀罕物儿,算做回礼,那日她确实猎到了一只黄羊,并一窝北地难得一见的竹狸,不过在追赶黄羊时,无意间进入更深处的山里,并发现了一条小道。
      为何荒无人烟的山林里会有一条小道呢?
      天色不早,她揣着疑问回了军营,前阵子忙,她把这事抛诸脑后,现在太平无事,又想了起来,决意去探探这条不为人知的“秘密通道”。
      出门时天将将亮,一路飞奔,现在天色已亮,朝阳初升,林子里鸟叫虫鸣,倒也不算寂静,应好便蹲在这条小径旁,十分困惑。
      因为功夫好,做斥候十分便宜,她也和军中的经验丰富的斥候学过一些,也出过任务探过消息,再加上多年来入山打猎的经验,自然能看出这条小道的奇怪之处。
      若是时常有人行走,来来往往的,踩死了脚下的草木,自然会露出山皮黄土来,若是长时间无人行走,两侧的草树又会渐渐蔓延,将痕迹笼盖——这里的痕迹却又不同,小道并不见土,一路上都是踩倒了的杂草,可见这条路平日里是没人走的,或是已很久没有人行走,但最近刚有人走过,可再看草倒伏伤折的程度,又不像是只有一二人走过的模样。
      这深山老林里到底藏了什么秘密,平日里无人造访,突然有一群人呼啦啦地进山,他们是来做什么的,或者,他们是要做什么?
      应好倏然起身,跃上一旁的大树,站在树梢上放目四望,远山绿林层层叠叠,郁郁葱葱,一眼看不到头。
      让人愈发想要探究真相。

      一路蜿蜒向南,往回走了二十余里,到了一座山的背阴处,这是一处小小的山窝,植被稀少,怪石裸露,小道便在此处断了痕迹,踩着石头翻过山背,就觉得头顶的树荫疏阔了些,虽还是山,但已能看到人活动过的痕迹了,林间也渐渐有了山道,到了半山腰,便能远远看见一座村子落在山脚,阡陌之中,桑□□树围拥着五六座房舍,正是晌午的时候,炊烟袅袅,农人们负锄而归,行走在田间地头——一切看起来都很普通,都很寻常。
      观察了好一阵子也没看出什么端倪来,应好又转过头去,溯着小道往北走,这一路倒是品出些蹊跷之处来。
      若是寻常村人进山,都会捡着平坦易行之处下脚,这小道却总在隐蔽之处隐现,或是林木下,或是乱石上,或是乱草中,不时还要趟水或攀登。
      走了五六十里,入山已深,大树遮天蔽日,林间飞鸟小兽呜呜轻啼,野兽在远处嚎叫,除了这条若隐若现的小道,周围已经完全是原始森林的景象,应好也有些累了,索性坐在谷底的小溪旁,喝口水,也歇歇脚,正有些无聊之时,眼角却突然瞥见草丛里有一样东西,她上前俯身拾起,眉头便皱了起来。
      一颗指甲盖大小的玉珠。
      玉色青黄,内有棉咎,打磨也很粗糙,是关外辽东所产的岫玉,岫玉产量大,但玉质较为一般,通透澄澈者少,这颗玉珠的水头和做工都十分普通。
      深山老林,四下无人,囿于后宅内院的女子自然不会到这鸟不拉屎的地方来,而且大梁承袭中原文化,虽爱以玉比君子,可多以和田玉、独山玉为贵,反倒这样的岫玉珠,在北燕的平民百姓中却十分常见,风俗所致,北燕人喜欢各色宝石、珠玉、金银器,又爱在武器上镶宝嵌玉,加挂饰物。
      所以这颗珠子,会不会是经过这里的北燕人不小心落下的呢?
      应好悚然一惊,可若这个猜测的方向是正确的,那北燕人为什么要走这条道?他们来大梁,不,也可能是来往于大梁,想要干什么?这样的情况持续多久了,大梁为何都从未察觉?
      捻着手中的玉珠,应好陷入了深思。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0章 第十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