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阿戚丢了? ...
-
迷路的时候,最好呆在原地不要动,等人来找你。
这是九岁那年,老家的姨婆教会她的道理。
杏花李,就是阿戚的老家。
听老人们说,杏花李原来不叫杏花李,叫河沿李,是一座依河而建的小村庄。河叫酉河,发源于北地的三山,流经河沿李的是其中的一个小分支。因为水质清澈甘醇,村里人吃水浇地都用它,农闲之余还能靠捕鱼赚些外快。
村子邻水,花草树木本来就多,村里人没事也爱种些花草果树,耐看又能吃。众多的果树里种的最多的就是杏树,原因嘛,听说是当年村长搞了个批发价买回来的,物美价廉。
农历二月,河沿李满村都是杏花白,景子好到别村的乡亲没事都会来溜达溜达、串串亲戚。不知道是水的原因,还是杏花的原因,这里的鱼格外好吃,还有了个“杏花鱼”的美名。
来村子里看杏花吃鱼的人多了,头脑灵活的就带头开起了农家乐,把杏林和杏花鱼当卖点,电视都上过几回。大家都知道有个桃源乡一样的杏花村,慢慢的就没人叫河沿李了,杏花李的名号也就传出去了。
杏花李是个好地方啊,所以每年夏天,阿戚都会来这里过暑假。杏花李的村民们,见过没见过的都知道阿戚,毕竟全村就老李家有个当城里人的小孙女。
戚爸是村子里第一个大学生,人踏实学习好,毕业后就留在了市里的水利局吃皇粮。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不少叔叔婶婶盯着戚爸呢,想把自家的姑娘嫁给他。
结果被个城里姑娘给截胡了,就是阿戚妈妈,戚娟。
关于自个儿爸妈的恋爱史,阿戚到现在也没弄明白,到底是谁先追谁。
戚爸说戚妈一眼就看中自己人品好有内涵,天天给自己送吃送喝。戚妈说要不是看你爸是个大学生,天天给自己写腻死人的情书,自己这个烟厂一枝花是绝对看不上他这个乡下小子的。
每次说到这个话题,戚爸戚妈都要撒一波老年狗粮,很是影响阿戚幼小的心灵。所以阿戚也就不再问了,反正不管谁追的谁,两个人都走到了一起,开创了杏花李第一对城乡结合的典范。
作为纪念,阿戚的名字就取了两个人的姓氏,这在杏花李也是没有过的。为了显摆自家疼媳妇,阿戚奶奶没少跟人讲。所以,整个杏花李的人,比阿戚还清楚自家的事。
九岁那年的暑假,毫不例外的,她又归爷爷奶奶了。这天下午,空气里开始有风的时候,奶奶突然说,要去隔壁村子的姨婆家走亲戚。
阿戚本来不想去,可是奶奶说姨婆家种着一大片的李子树和葡萄树,阿戚可以随便摘着吃。李子、葡萄不稀罕,可是阿戚没见过它们长在树上的样子,就溜达着跟去了。
姨婆是个比奶奶更老的奶奶,而且没有奶奶那么爱笑。她一边招呼两人坐在院子里纳凉,一边端出一小盆不太好看的李子。
奶奶一边催阿戚喊人,一边给她拿李子吃。阿戚紧紧的贴在奶奶身边,不叫人也不吃东西。她不喜欢姨婆,姨婆也不喜欢她。
孩子总是能敏锐的感觉出别人散发出来的情绪,这决定她是留下还是跑掉。
以前出门时,阿戚不是没有被当成稀罕物打量过。不过她只是觉得害羞,还没到这种想拔腿就走的地步。面对姨婆显而易见的嫌弃眼神,阿戚不舒服极了。
她想出门去看李树和葡萄树,或者回家。奶奶拗不过,就让姨婆家一个和她差不多大的小妹妹带她出去玩。临走前,姨婆又叮嘱小妹妹,让她看着阿戚,不要让她糟蹋树上的东西。
阿戚负气走出去,身后跟着一个小尾巴。
小尾巴妹妹也不太开心,她本来在和小伙伴跳皮筋,突然就被喊来当陪玩了。迫于奶奶的叮嘱,她只好一声不吭的跟在后面盯着阿戚。小伙伴们也没走,你拉我我拉你,不远不近的跟在两人的身后。
这个不能碰,那个不能摸,果树活动很快就失去了乐趣。看着在后面探头探脑的一群小孩儿,阿戚提议道:“要不咱们去跟她们一起玩吧!”
小尾巴妹妹欣然应允,两个人就去跟大部队会合了。
一个小女孩提议,去玉米地里掰玉米,然后看谁掰到的玉米大。众人纷纷响应,浩浩荡荡的冲着玉米田去了。
村子里的田都是一户挨着一户的,不是自家人,根本就认不出来哪块是自己的。小尾巴妹妹带着阿戚到了一块低头,很骄傲的宣布:“这块地是我的,你就在这随便掰吧!”说完,就钻进了玉米田。
阿戚站在地头看了看,挨着路长的玉米又小又少,里面的玉米就又大又多。她咬了咬牙,也跟着钻进去了。
玉米很甜很好吃,可是玉米杆子和玉米叶子一点都不友好。刚进去没几步,阿戚就被叶子剌了一下,胳膊上就出来了红印。本想退出去,就听到不知哪块地里有人喊:“我找到一个特别大的玉米!”
小学时期的阿戚,还是很有胜负欲的。她把胳膊往衣服里一缩,就团成一团继续往里面走了。越往里面就越安静,不过玉米也越来越大。阿戚兴奋极了,左右张望着要选哪个。往往刚掰下来一个,就又看到了更大的。不知不觉,就走远了。
等她终于意识到的时候,已经陷在玉米地里了。
阿戚本想往回走,可是玉米地里哪有方向和路线啊。她叫了几声,也没听到回应。
没头苍蝇一样乱转了很久,终于转出了玉米地,可惜看到的,却是一条陌生的乡道。阿戚抱着大玉米,茫然的站在田埂上,不知道往哪边走。
太阳慢慢落山了,再等下去天就要黑了。阿戚壮了壮胆子,总之,先去能看到房子的地方吧。
她并不知道,自己走的是反方向。也不知道,姨婆家已经因为她的突然失踪,闹得天翻地覆了。
村子里的人,看着这个一身狼狈走进来的陌生小姑娘,也很是好奇。
有年轻的小伙子问她叫什么,抱着玉米来干嘛。阿戚也不吭声,只管闷着头往前走。直到看见一个面善的老爷爷,阿戚才快步奔过去,怯生生的问道:“老爷爷,你知道杏花李怎么走吗?”
老人家也有点愣住了,打量了她一下,问道:“这儿不是杏花李,离得有点远呢,你自己过来的?”
阿戚摇了摇头,把事情的经过一一说明。
老人家听罢,带着她进了一户人家,对着一个中年大叔喊道:“孬蛋,这儿有个小闺女走丢了。杏花李的,你把她送回去吧!”
孬蛋大叔也吓了一跳,看着阿戚惨兮兮的样子,也问道:“你是杏花李谁家的孩子?”
戚爸的名字,阿戚并不知道。不过,“我爸戴眼镜的,人家都喊他眼镜。”
戚爸的眼镜,也是杏花李的唯一。
“哦!你就是那个城里的小孩吧,咋自己跑这里来了。”孬蛋大叔果然一下子就知道了。
阿戚只得再把事情讲一遍,成功的把孬蛋大叔及跟出来的女人孩子逗乐了。等他推摩托车的时间,孬蛋媳妇带着阿戚擦了擦脸和胳膊,给她抹了点药。被抱上摩托车后,老爷爷又提着一袋煮好的玉米出来了,让阿戚带回去吃。阿戚高高兴兴的抱着玉米,坐着摩托出发了。
孬蛋大叔是个很风趣的人,一路上说说笑笑的,很快就回到了奶奶家。
阿戚抱着玉米刚冲进门喊了一声“奶奶”,爸爸就冲了出来,打了她一个耳光。
巴掌来的太突然,阿戚没反应过来,一下子被打倒在地,玉米也散了一地。
她不太懂自己为什么被打,她应该被表扬才对,最起码也应该被心疼。
姨婆不喜欢她,小尾巴妹妹把她弄丢了,她靠自己的力量又找回来了。求救的时候,还专门找的老人家。这么聪明机智的小孩,为什么会被打?
戚妈冲出来了,抱住她开始哭。哭声带动了阿戚,阿戚也开始哭。
泪眼朦胧里,阿戚看到孬蛋大叔也进来了。爸爸收起怒气,热情的把他迎进屋子里,拿出好烟好酒使劲塞给他。后面的事情,阿戚就不记得了。
她当晚就跟戚爸戚妈回了家,后来好像大家都忘了这件事。逢年过节的时候,大人还是会带着她去走亲戚。姨婆家有事要帮忙,戚爸还是会专门回乡搭把手。
直到有一年母亲节,阿戚给戚妈买了一份礼物,戚爸在旁边吃醋。戚妈就取笑道:“谁让阿戚差点丢了的那会儿,你打她来着。从那时候开始,这孩子就不跟你亲了。”
阿戚听了,笑了笑没接话。
戚爸也觉得尴尬,“那会儿听你姨婆说,你为了偷偷摘他们家的葡萄,甩开你小妹妹自己跑丢了。我又急又气,就......”
所以,迷路的时候,最好呆在原地不要动,等人来找你。
要不然,鬼晓得会发生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