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5、民主党 ...


  •   是不是为了皇帝的安危,溥年心里有数,眼看袁世凯怒目所向,似乎要打起来,他连忙拉开了两人。

      一顿晚宴,不欢而散。

      宴会结束后,溥年留下了孙文,打算跟他促膝长谈。

      在张謇跟袁世凯那里双双挫败后的孙文愤怒且沮丧,本想甩袖而去,想想自己现在身在皇宫,甩袖也走不了,于是只能留了下来。

      溥年说:“大清改革,我是支持的,但是我们改革,也要顺应民心,你们民主共和是人心,袁世凯跟张謇的君主立宪也是民心,现在他们都反对你,你还要坚持民主共和吗?君主立宪,相互制约,岂不是更好?”

      然而孙文最伟大之处就在于坚持民主共和一百年不动摇,信仰坚定百折不挠,为了民主共和披荆斩棘,头破血流也在所不惜。

      “不能改!”

      孙先生坚持己见,认为民主共和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政治举措,国家日后百万年的光明未来,全要依靠民主共和。

      溥年见说服不了他,于是话锋一转,语重心长的劝他,说:“孙先生啊,我其实是很欣赏你的,民主共和,我也特别向往,但是细胳膊拗不过大腿,你看,袁世凯的立宪党有兵有枪,张謇的立宪党有钱有名望,你们民主党派无权无势,拿什么跟他们斗?我就是想民主共和,也不得不迫于压力,答应君主立宪啊。”

      孙文大概没想到溥年这么支持他的民主共和,他本以为他的改革最大的阻碍将来自皇室,此刻忽然惊觉,原来皇室中也有人如此先进开明,最迂腐的反而是袁世凯和张謇,是他之前最为看好和敬重的朝廷的改革派。

      又听溥年打算君主立宪,内心不由产生了一丝焦虑。

      溥年又接着道:“不过,我觉得民主共和之所以失败,不止是因为你们人不够多,权利不够大,而是因为朝廷大臣们对此思想认识度和接受程度比较低,我倒是有个办法,可以让先生的民主共和在朝廷发扬光大。”

      孙文问道:“什么方法?”

      溥年道:“八国联军侵华,死了很多大臣,现在朝廷内外缺少人才,不如先生给我举荐一些人才,由我来选拔他们深入各地教导民众文化和思想,这样不止宣传了民主共和,还能锻炼大批人才,岂不是一举两得?”

      溥年的目的嘛,当然是为了化解孙文这个潜在矛盾,大禹治水,堵不如疏,历史的洪流,堵是堵不住的,不如干脆破釜沉舟,把围绕在孙文身旁的人才,全都聚集到自己这里来,到时候由他来统一分配和统一管理。

      俗话说的好,游手好闲必惹事端,给这些一腔抱负却入不了朝不得施展才华的改革家们找点官做,找点活干,百姓们如此水深火热,大家都去改革开放造福人民啊,你们围这儿呼天抢地的造反,却让百姓深陷贫苦中,良心不会痛吗?

      革命道路上将不拘小节能屈能伸的良好品德发扬光大的人,孙文算一个,听说能让他们民主党派入朝为官,孙文马上就同意了。

      正如溥年所说,现在朝中对民主共和的接受度比较低,大部分人认为不需要推翻清朝统治,毕竟千余年来,从周天子开始,皇族就已经有了,或许是从尧舜帝开始,就有了阶级等级制度,三六九等的观念依然深入人心,就算推翻了大清,也会有无数个朝代更迭,本质上没什么变化。

      而他们用君主立宪取代皇权帝制就不一样了,这是从根本上断绝了皇帝专权,各部门相互制约,有利于国家繁荣发展。

      当然,人也是有私心的,尤其是朝中为官的,他们虽然在朝堂上是奴才,但是出了紫禁城他们就是官老爷。在朝廷上皇帝一家独大,但在地方上他们才是土皇帝。君主立宪只限制了皇帝,对他们影响不大。

      但是孙文的民主共和就不太一样了,要知道大清的百姓可没有西方思想先进,人民选举谁当总统,人民选举谁当官,人民知道什么东西?人民会写字吗?人民知道国家领导人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吗?真要让人民选举了,选出个纸上谈兵的老学究,这他娘的国家还怎么搞!

      所以大部分人都觉得孙文想搞事情,这分明是在造反!

      袁世凯回家后,还是不放心,第二天又来上奏,希望带兵围剿孙文这批造反派。

      孙文收到消息后,勃然大怒,为了尽快让民主共和思想深入朝廷,他当天便给溥年递了一份表格,推荐了四个人。

      李四光、陈天华、马君武、陈炯明。

      你说没听过这几个名字?很好,溥年也没听过。

      溥年知道孙文肯定对自己召集民主党入朝的事心存戒心,怕这是一个针对民主党的陷阱,所以才找这么几个名气略低的人来试水,于是干脆大手一挥,把这四人下放到了各省,给了个不大不小,但是管实事儿的官,让他们在地方上做出一番成绩来,带动经济实现人民富强,展现一下民主党人的优秀性。

      孙文回头一想,这几人在他们同盟会内,大都实力平平,不算太显眼,让他们去地方上做出一番政绩来,有点困难,等他们带动经济实现人民富强了,还不知道猴年马月,如何展现他们民主党派的优越性?

      于是他在党内商量一番,又推荐了几个自愿入朝为官的人。

      陈其美、吴禄贞、蓝天蔚、唐继尧、张群、阎锡山。

      这几个人,就非常的有料了,民国第一豪侠的陈其美、士官三杰的吴禄贞、蓝天蔚、在云南宣布独立,推翻袁世凯,掀起护国运动的唐继尧,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秘书长,行政院副院长的张群,山西的阎锡山,这个光听名字就不用介绍了。

      这些日后可都是名垂青史大名鼎鼎的人物啊,溥年私心里想跟他们认识一下,表达一下仰望之情。于是借口说人太多了,让他们暂时在皇宫内当侍卫,先考察一下人品,待他考察过后觉得真有能力的再放入朝堂。

      改革虽然迫在眉睫,但是毕竟大清如今百废待兴,练兵才是头等大事,办学堂发展教育也占了大部分的时间,所以政治改革反而不那么迫切。

      再说无论是远在瀛台的光绪皇帝还是朝堂上代理执政的大阿哥,都对立宪表示了赞同,从前所有反对立宪的顽固派大臣,在慈禧太后去世后,忽然就销声匿迹了,皇室表态了,大臣们反而不那么火急火燎的要求改革了。

      现在唯一要考虑的,是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案。

      不能说改革就改革,你得拿出一份具体可行的五年计划十年规划来,先决定怎么走,再开始出发,否则像当年的光绪皇帝一样,一百天下了二百四十多道政令,简直要吓死人。

      而就在这段时间,溥年一个个认识了后代人人敬仰的各位烈士,比如说胡汉民、黄兴、宋教仁、章太炎、廖仲恺、陶成章、蔡元培、程潜……

      面对这些革命烈士,溥年十分兴奋的每天都请他们吃火锅,在吃的他们都快吐了之后,他觉得时机成熟了,在将阎锡山这些人考察完毕——建立感情——之后,成功的安排进了朝廷改革的大队伍中,并且根据这些人日后最伟大的功绩来因材分配。

      其中尤其是阎锡山,跟袁世凯一样狡猾会来事儿,居然贿赂了辅国公,天天来给他说好话,阎锡山确实在史书中声名狼藉,劣迹斑斑,然而阎锡山在山西,却是山西人地方主义的偶像级人物,能做官做到让人崇拜,溥年就十分的欣赏。

      所以他格外语重心长的表达了对阎锡山的期盼,并且承诺,只要他在山西干的好,三年之后就让他升任山东巡抚,就算这期间改革了,他的职位也会平级调度,让阎锡山感动的泪流满面,觉的自己贿赂的钱果然没有白费。

      孙文上书了这些年来,跟他风里雨里吃糠咽菜为了革命大计而奋斗的人才。

      在溥年将这些人都放当地方当官的时候,孙文忽然觉得有点寂寞……就剩他自己了啊。

      此时,他还兼任东北国家大学的副校长,但是为了忙民主革命,已经很久没讲过课了,溥年召他来,有重要的事吩咐他。

      “让我去说服光绪皇帝?”孙文内心波涛海浪,激动汹涌。

      溥年点头说:“是啊,过不了多久,民主共和就会传到朝堂,可是远在瀛台的光绪皇帝还不知道,没人跟他沟通,他不理解民主共和,是不行的,说服光绪皇帝这件大事,我谁都不放心,准备交给你来办。”

      备受上司信任的孙文猛地起身,说:“此事,我孙文义不容辞!”

      想来说服皇帝这件事,应该是很有成就感的,他本来想说服溥年,结果溥年接受的太容易,让他的成就感没有达成,而今有了光绪皇帝,他的革命之火忽然又熊熊燃烧起来。

      他要说服光绪皇帝,搞民主共和!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