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7、第五章 第三节 ...

  •   窦氏善于经商,是南方有名的望族。

      说实话,身为窦家的女儿,并不是什么幸运的事。

      曾有一位颇有文采的浪子写诗道:宁生草房璋,不投窦家瓦。愿作彘圈泥,不化窦娇娘。亲女当物卖,一送入宫墙。红颜尽薄命,长恨无尽期。

      可偏偏不巧,窦家到底是出了一只金凤凰。

      当今窦太后,便是窦氏一族众多牺牲品中的佼佼者。她一路向上,从掌事女官一跃成为正宫娘娘。将自己的两个儿子分工明确,一个成熟稳重做贤明储君,一个生性活泼当皇上棉袄。一丝一毫不靠娘家,愣是没让自己娘家占一点便宜。

      好不容易熬到自己儿子上位,窦太后寻思着,是时候抱个孙子辈的娃娃来玩了。肥水不流外人田,当机立断地给自个儿娘家下旨,再让窦家卖个姑娘。

      窦家上下顿时忙活起来。无论嫡庶尊卑,凡是女儿们,都被迫或自愿地打点起来。

      每个窦家人都盼着自己的女儿可以飞上枝头傍个富贵。一为光耀门楣,自己也能挺直腰板;二为自己闺女能过得好,哪怕不是良人,至少能衣食无忧。

      窦家的男丁居住在外院,而女眷所居的里院被分为两处。一处名嫡鸾院,一处名庶凰院。嫡鸾院是嫡女的居所,也包括正室夫人。庶凰院是庶女的居所,包括侧室和通房。

      沁夫人那个时候还不是沁夫人,她是居住在庶凰院内众多庶女中的一个,闺名沁玉。

      在窦家,庶女的地位并不高。好在窦沁玉自小就不在乎什么待遇,所以即使嫡鸾院的嫡女再怎么娇纵也没有关系,反正她只有自己和母亲的一亩三分地。

      只是有一个人她很在意,那是杨家的嫡女,杨逢意。

      杨氏与窦氏是世交,自打第一代家主出生两家就认识。只不过窦家和杨家比起来样样都好,气势上更凌人一些。杨家更像是小商贾,不自觉地透出点朴实味道。

      杨家家主钟情于杨夫人,只有杨夫人一个正室,育有一男一女。在这样的环境中,杨逢意出落的落落大方、长袖善舞。

      窦家为了体现出自己的大方,每年都会邀请杨家人出席家宴。无非是几个家中的适龄孩子展示才艺,一起吃吃饭侃侃大山。而窦沁玉与杨逢意的第一次相遇便是在一次家宴上,

      那是窦沁玉第一次参加家宴。那一年她刚满六岁,还是个啥都不懂的小屁孩。可她偏偏能记得那个在台上大方而矜持的女孩,明明同她年纪相仿,明明已经伤了脚,却仍是把唇角抿的发白,恰到好处地掩盖了失误,将一曲舞到终了。窦沁玉回头,望见几个嫡长姐眼中的讽刺,和她们手中没来得及收回的使台上女孩摔伤了脚的青豆。

      她的眼中,唯有女孩明亮的笑容,以及女孩脚上狰狞的淤青。

      女孩下台后由几个侍子陪同后台,杨氏夫妇正要跟去,却被窦家主夫妇扯着唠嗑,一时间脱不开身。窦沁玉当下就蹿了上去,小心地跟在女孩身后。不出所料,她的好嫡姐们已经把女孩围了起来。

      窦沁玉眯了眯眼,装作小心地走过去,向几个姑娘行了礼,将头压得极低轻声道:“姐姐们,父亲母亲叫您们前去。骠将军马上就到,有要事相商。”窦沁玉在来时见到了家主的老相识骠将军的爱马,想来扯个谎是不打紧的。为首的少女高昂起装饰恰当的头颅,抬手照着窦沁玉的脸上就是一下,脸上挂着傲慢的笑容:“窦沁玉,看来你尚未学会如何说话。你不过是个庶出,有什么资格叫我们姐姐?不过好在你是个懂事丫头,知道来知会声我们。”为首的嫡女将手下移,捏住她的下巴“若以后你找不到好人家,我倒可以为你留一个侍女的职位,小下丨作胚。”
      窦沁玉躺着看嫡女们笑着离开,又抬头看看天,直到一只稚嫩的手伸了过来。她听到了女孩的声音,轻得像刚才听到的曲子:“很抱歉。。。请起来吧。”窦沁玉将下意识将手伸过去,又猛地回神将手伸回来在衣襟上擦了一擦,才敢伸出手握上去。窦沁玉的眼中映入了一双美丽的眼睛,仿若一双琉璃,像是世上最好的饰物恰到好处地与世上最美的白玉互相嵌入。

      轻盈的声音再次响起,随之出现的是因唇角上扬而产生的浅涡,让窦沁玉想起母亲所讲的刚磨出的豆浆,热气腾腾地弥漫开来。

      女孩如台上一般轻柔地说:“你大可不必为我出头的,这样的事,早该习惯才对,反倒叫你受了伤。”女孩笑着看她“我是杨家嫡女,杨逢意。”
      杨逢意轻车熟路地扯着傻不拉几的窦沁玉七拐八拐绕进了一间小阁。这小阁原是通房侍子的住所,自打杨家受邀参加窦家家宴以后就用作杨家子弟上台之前的休憩场所。杨逢意早在几年前就偷偷地放置了必要的东西,因为家中女孩唯她一人,兄长宽厚无甚心机不适出席登台,所以自杨逢意记事起便要随父母参加窦家家宴。对于杨逢意而言,一些“麻烦”是不可避免的。杨逢意知道,若想两家融恰,吃一些不痛不痒的亏并不算什么,兄长羽翼丰满,若不用心讨好只怕日后行的艰辛。

      阁子后是一扇暗门,杨逢意打了火折扯着窦沁玉钻了进去。暗门后是一条窄而长的过道,窦沁玉被迫挤在杨逢意身上,鼻息之间相互交织。走过过道,豁然开朗。窦沁玉依依不舍地松开温香软玉,用手背擦擦鼻子,将香气沾上自己泛了红的耳背。杨逢意别着头,明灭的烛火依稀可辨,在少女圆润的耳垂红色蔓延开来。

      杨逢意熟练地取出伤药,用衣袖包裹石子从窦沁玉的面颊推过。约摸半刻,窦沁玉的面颊便消了肿止了疼,较之前更白滑细腻。杨逢意托了镜子,少有的露出活泼得意的笑容。窦沁玉低头,一不留神就像那些看见王公贵族的嫡姐一样,笑成了痴汉样。

      这是窦沁玉和杨逢意第一次见面。后来,窦沁玉就不满足于一年只与杨逢意相见一两次了。她常偷偷翻过高墙,躲在杨家的门外,听着杨逢意在闺楼里抚琴,在池边唱歌,她就笑了,傻的像个半生的葫芦瓜。

      直到有一次,杨逢意从外回来,发现一个身影鬼鬼祟祟地在自家门口晃悠,上前一掌,却看见窦沁玉痴着一张脸,傻的一批。可不是,腊月天,窦沁玉只穿了件薄袄,没冻死都算好了。杨逢意脱下外氅,将脑子冻死了块状的窦沁玉包住,带回了家。

      后来,窦沁玉经常做着些什么什么事就会想到杨逢意,然后就翻过墙跑到杨家,蹲在杨家门口的台阶下,等着杨逢意捡她回去。

      再后来,窦沁玉就和杨逢意混熟了。

      窦沁玉时常给杨逢意带来市集上的桂花糖、庙里的斋食,或者是南山的白芷、北渠的花椒子。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天一样。

      这一带就是九年。窦沁玉十五了,杨逢意也恰是十五。

      窦沁玉依然是小时候的样子,心智没成熟一点,唯一证明时间飞逝的,便是窦沁玉与杨逢意的关系莫名多了懵懂味道。杨逢意打小就比窦沁玉老成,经过九年洗礼,早已是只手便能打理杨家上下的熟手了。

      对于感情,杨逢意很理智。她知道窦家早已给自家女儿们定好了用处,谁入王家谁嫁寇早有定数。自己和窦沁玉不能作数,只不过是小儿女之间的玩笑话,久了,窦沁玉就会忘了自己。杨逢意不得不忽略内心的酸楚,只是加倍地对窦沁玉好。

      终于,在杨家的莲花池边,窦沁玉直白地表达了自己的心思。杨逢意笑了,却没有回复。这一年,窦沁玉和杨逢意已相识十年。

      窦家的女儿们到了合适的年纪就要出阁了,窦沁玉已经不能再拖了。窦沁玉想过各种方法,哪怕就这样扯着杨逢意跑到个什么地方住下,就算杨逢意不答应,自己也可以捆着她走。但是此时,看着杨逢意的笑,窦沁玉有些心灰意冷。又是这种看小孩子的笑,又是这样的沉默,窦沁玉转身,第一次走得决绝。没有看到杨逢意别过头,任水滴淌进衣襟。

      窦沁玉跑回家,迎接她的是母亲微红的眼眶和压着玉佩的一纸婚书。原来,原本的意思是给新任圣上娶亲,谁料这位刚登基的储君却态度坚决地忤逆了太后的意思,表示要将这个机会送给弟弟。这样就来,原本吵着闹着出嫁的姑娘们早早地息了声音幸灾乐祸起来,而原定出嫁的嫡女扯着母亲跪在窦家家主面前哭。窦家主一听,这还了得,早就听说那俞小侯爷不是个什么好人,怎么能把作为未来国母陪养的掌上明珠白白嫁去?于是当下就在几个不显眼的庶女里挑选起来,反正只是说窦氏嫁女,嫁哪个都是一个样。随眼一看,窦家主想起若干年前窦沁玉的娘,朱唇皓齿地披着枣红的嫁衣,从千里之外走来,为的是与自己长久相伴;又想起自己无意间经过她们门前时被年幼的窦沁玉抱住了腿,那个孩子傻傻地冲着自己笑;想起窦沁玉还没有在出阁前正式获得属于她自己的名字,她的母亲却固执地把她的名字取成当初的誓言。

      吾心坚如玉,卿意柔如血。血沁玉易极,玉化血难得。

      窦家主心中一软,大手一挥,决定要把这等好事给窦沁玉。

      窦沁玉怔愣,母亲却早已哭出声来,来来回回只那一句,谢天谢地。

      婚书上说吉日在端午前日,良辰是卯时。窦沁玉哽了半天,一个字没吐出来。

      杨逢意知道这事已是两天以后,她正在查账,手一抖,喉中的血险些溅上账簿。杨逢意习以为常,从衣袖里抽出一张帕子擦拭。酸楚涌了上来,多年的旧疾积累,杨逢意终是没能撑住,卧床养病。

      杨逢意这边是积劳成疾,窦沁玉那边是浑浑噩噩。婚期将近,窦沁玉耳中塞满了讽刺和挖苦,无非是什么烂事当成宝之类的蠢话。窦沁玉放不下心,因为她已有半月没有见过杨逢意。窦沁玉骗过正在欢欢喜喜绣嫁衣的母亲,翻过墙头跑到杨逢意的门前。

      苦涩的药味弥漫,窦沁玉没能见到杨逢意。杨逢意遣了侍子,只转达了一句,安好即可,不便多见。

      在之后的一个月里,窦沁玉得到的回复只有这一句。不多不少,将关系抹的干净。

      最后一日,窦沁玉又一翻过墙头,手里攥着一枝留夷。杨逢意的门大开着,四周静得出奇。窦沁玉走进去,杨逢意点了灯倚在镜前,听见她的脚步声,回过头笑了起来。

      窦沁玉愣了。杨逢意起身将灯点上,暖光将她映得美好。凤冠流苏半掩花容,华服锦衣金丝绣就。杨逢意托起铜镜,抹开胭脂,将病得淡白的唇勾勒成朱。

      杨逢意侧头,半截白颈自朱色衣衫中显露,她笑:“沁玉,我寻思着要任性这么一回。你肯陪我么?”

      窦沁玉抖着唇,半天也没蹦出来一个字。

      杨逢意笑了笑,照着镜子:“你瞧,我总觉得还缺些什么东西,可是却老想不出来。你来看看吧。”

      窦沁玉将手里被捏得有些枯了的留夷展开,小心地去掉枝叶,斜斜地插在杨逢意发间。杨逢意照着镜子,看着那红色花朵舒展开来,又笑了。

      杨逢意推着窦沁玉去里室梳洗,自己则坐在床上将属于窦沁玉的嫁衣进一步绣制。

      窦沁玉的心扎的难受,不疼,就是难过,难过得像要咽了气。只好不吭不响地穿上杨逢意亲手绣的嫁衣,戴上以杨逢意画的花样而制的凤冠。

      杨逢意牵着窦沁玉,站在镜前道:“我想。。。若你去了侯府,一定不能穿正红的衣衫。不如今夜我们一起穿上,像寻常人家一样,拜天地,过花烛。只是最近身体不好,准备这些费了些时日。”杨逢意望着镜子笑道:“你瞧,除了不是正门抬进来以外,我样样都备齐全了。你就是我的妻,正正当当的夫人。”

      窦沁玉低眉,将杨逢意没说完的一拜天地堵在嘴里。苦涩的药味弥漫在唇齿,凤冠歪斜,一夜难眠。

      第二日,窦沁玉端坐在镜前听母亲殷切地嘱托,将枣红的衣衫穿在身上。母亲将头抵在她头前:“丫头,为娘知道你的心思。只是为娘不想你步娘的后尘,过这样的苦日子。为娘只求你一句,保住自己,别让娘和逢意担心。成么?”窦沁玉低眉,将盖头掀下,没有言语。

      在轿上,窦沁玉瞥见母亲终于有资格站在窦家主的身边,也看见母亲第一次露出了笑容。

      当年窦家与俞小侯结亲,杨家贺礼送的大方,只是杨家的嫡小姐却没能观礼,听说是吐血不止难以入席。

      窦沁玉在俞侯府日子过得凑合,大约是与太后那八杆子打不着的关系的原故。窦沁玉没有什么亲近人,连个贴身丫头也不曾有,唯一的近身侍女还是太后拨下来的人,她不敢亲近。对于俞小侯,窦沁玉更是敬而远之,所幸太后一向不怎么管自己的小儿子,连带着窦沁玉的日子也过得好些。只是窦沁玉一直没得到归省的机会,也一直没能回去见一见杨逢意。

      第一年,窦家派了人来,交待些不痛不痒的东西,送来了一封家书。想来是已经被人拆开来看过了,窦沁玉心不在焉地拆开。这家书是母亲亲手写的,隐晦地嘱托她照顾好自己,另说杨逢意病情加重,吐血不止已经到了无法起床的地步。窦沁玉求了归省,被太后驳回。

      第二年,家书又被人送了一封。窦沁玉打开来看已是残缺的,想来是有什么不能让她知晓的事。母亲说自己的日子日渐艰难,恐不久于世,杨逢意已是强弩之末,望她能回家一趟。

      第三年,第四年,没有音讯。

      第五年,母亲又写了封书信来,告诉她自己日近西山,朝不保夕。关于杨逢意,却只剩只字片语,说是还没有糊涂,只是昏睡的时间越来越长。

      第六年。。。九九重阳节,母亲的家书迟了半个月,是和母亲亡故的文书一起送到的。家书上说,杨逢意病故,故去时身上穿的是一件正红嫁衣,脂粉遮盖了病容,仍是凤冠流苏掩花容。

      窦沁玉攥着书信,在苏锦等人进屋前藏在了身后。直到人走了才发现书信上的墨被汗打湿,散了一手。

      如今,窦沁玉变成了沁夫人,杨逢意也病成了榻前魂。沁夫人没来得及再望一眼榻前魂,榻前魂也不曾进一回沁夫人的梦。

      窦沁玉笑了,命侍子端了笔墨,没有去前厅集会随俞侯去末阳寺。

      心心念念的人都不在了,还去求什么福呢?窦沁玉低头,她不想做沁夫人了。

      提笔,窦沁玉想给母亲和杨逢意写封回信。末了,将给母亲的折好放在桌上。

      拿起给杨逢意的,窦沁玉起身往荷花池走去,一步念一句。

      逢意吾妻:
      我知道你喜欢正红,可我没有一样可以与之匹配的。唯有桃色近红,于是常以桃花为爱,正粉作衣。你非明是怨我没有回去见你,你非明是气我不能和你再穿嫁衣。可是我的妻呀,现在天凉了,没有红芍药了。我便将想予你的桃瓣放在信里。纵使干了、皱了,也不能不收。这样大的罪过,应当亲自送去才好。

      汝妻
      沁玉

      到了池边,窦沁玉拿着信皱眉想了半天,不知道要怎么送才好。终于笑了,将信塞进胸前的衣襟里。

      窦沁玉纵身跃下,水中开成了一朵桃花。

      吾心坚如玉,卿意柔如血。

      血沁玉易极,玉化血难得。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27章 第五章 第三节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