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9、第十四篇 重整旗鼓 1 ...


  •   在合同签订后的第五天,德通公司的钱全部到账了。
      资金问题一解决,周围有形的、无形的硝烟立即散去,公司恢复了正常运转。
      作为引进外资的成果,锦江日报在第二版对德通公司进行了大篇幅报道。天讯虽然没有出现在字里行间,但那“某企业”谁都知道是指天讯。
      对蓝凯而言,几个月的债务危急过去了,然而代价却是父亲三年建起的秦湖基地易主,他平静的外表下,心是沉重的。
      他把自己关在办公室思考了三天,又与以张池为首的副总们商量讨论了二天,决定抓好三件事。一是向西部推进,这两年随着西部大开发脚步的加快,西部通讯设施上得也很快,但毕竟基础薄弱,在产品的更新换代上总比东部要慢半拍,要争取这个不能小觑的延时市场;二是抓好新品研发。天讯这一时期的动荡,使一些客户持观望态度,与二建的纠纷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需要通过新品研发振作精神,挽回客户。当务之急是要全力推动A系列新品研发,争取在年中召开新品推介会。三是用好剩余资金,2.7个亿付了二建工程款和延付的货款,还有1.6个亿,一方面要为将来资金允许后重建“秦湖基地”作准备,一方面要寻找投资机会,并适度支持北京凯信公司的拓展。
      思路定了后,蓝凯一头扎进了A系列新品的研发中。
      然而新品的研发却碰到了瓶颈。
      A系列新品共有12个组件,蒋彥现在进行到第8个组件。减少耗材,又必须保持性能,甚至提高性能,除了设计上的新思维外,还要求材料配套,并且稳定。第8个组件是核心件,蒋彥设计出来后,边测试边改进,已经进行了十几次,在运行参数上仍然达不到设计标准。运行参数不达标,或者影响传输速率,或者影响传输可靠性。
      蒋彥感到只凭自己摸索,即便能完成,在时间上也耗不起,便向东南大学的导师求助。
      导师给了他一个建议,让他去找自己当年清华大学的同学、现在湖北省通讯器材研究所的袁真求助。同时也给了他两点提醒,一是袁真于半年前升任副所长,可能比较忙,求助会有一定难度。二是自己不便就此事跟袁真打招呼,只能提供信息。
      蓝凯二话没说,立即和蒋彥驱车前往武汉。
      湖北省通信研究所在武汉高校比较集中的洪山区,不大的院落中有二栋四层办公楼。墙边有一点绿化,只要能用起来的场地都成了停车场。看得出,这里也与许多单位一样,存在车辆停放的难题。
      在门卫处没有受到阻碍,登记后就让他们进去了,但到了研究所办公室却不顺利了。要见副所长以上的领导,必须从办公室经过。也就是说,办公室是研究所副所长以上领导的门卫。
      接待他们的是位带着高度近视眼镜的中年女性。她问明来意,去袁真办公室看了一下,回来说袁所不在。蒋彥问什么时候在,她摇摇头,说领导的行踪难把握。
      蓝凯问能不能预约,中年女性说袁所回来可以问问,但希望不大。
      一等三天,中年女性那儿没有任何消息。蓝凯和蒋彥再次来到研究所。接待他们的还是那位中年女性,她又去袁真办公室看了一下,回来还是说袁所不在。蓝凯问能不能在这里等,中年女性摇摇头,说如果都在这儿等,她的办公室就成接待室了。
      蓝凯和蒋彥郁闷的回到车上。
      车出了研究所大门,蓝凯不甘心地停下:“我们在这里等。”
      门卫在拿着水管浇花,水管在墙角卡住,蓝凯踱过去拉开,并捋直。
      门卫朝蓝凯笑笑说:“不要等了,没戏。”
      蓝凯问:“袁所的车号是多少?”
      门卫四周看看,低声说:“尾号6985。领导不让说的。”
      蓝凯回到车里,注意着进所的车。一个小时过去了,进去了数十辆,没有尾号6985的。正在他怀疑门卫的信息时,只见尾号6985的车从所里出来了。他一愣神的功夫,车已经拐上主干道。
      蓝凯此刻的感觉极度不爽,心想,就是不想帮忙,难道见个面说明一下不行,也不过几分钟的时间。
      其实,在社会现实中,这种现象很平常。当双方的需求严重不对等时,强方有资格置之不理弱方一切看似合理的需求,甚至是带着不屑,忽略掉最起码的礼貌。然而,蓝凯此时却不能接受。他望着6985车消失的方向发了阵呆,决定第二天不管用什么办法都要见一见袁真,不说点什么就走他心里郁闷。
      第二天,离上班时间还有半个小时,蓝凯就把车停在了拐向研究所的路口。
      蒋彥知道了蓝凯的打算,觉得有些孩子气,再次联系自己的导师,恳请导师出面做做工作,导师说,与袁真因为学术上的事打过一次笔墨官司,大有老死不想往来之势,实在不便打招呼。
      上班时段,车流量很大,蓝凯的车不时被动地挪一下。
      蒋彥说:“你强行见他,怕会惹起他的反感。”
      蓝凯说:“已经这样了,还能坏到哪里去?”
      袁真的车在离上班时间还有10分钟时拐进了研究所。
      蓝凯看着手表,等时针到了上班时间,发动了车。
      然而,还未进通信研究所,就看到袁真的车又出来了。蓝凯想都没想就跟了上去。
      袁真的车出了武汉,上了省道,从一个卫星城穿过,进了一家看上去有些规模的企业。蓝凯来不及看牌子,紧紧跟了进去。
      蓝凯和蒋彥下车,正犹豫着怎么上去跟袁真打招呼,只见企业一帮人出来,拥在了袁真周围。接着一个秘书模样的女人过来,伸出手,作出引导的样子。
      蓝凯明白,对方把他俩当成跟着袁真来的人了。
      蒋彥想解释,蓝凯拉了他一下。
      蓝凯此刻也来不及多想,直觉告诉他,亮明身份恐怕就立即会被请出去了,混在里面或许有跟袁真说话的机会。
      接下来就有些戏剧性了。蓝凯俩人跟着进了会议室,企业的把他俩当成袁真的人,袁真把他俩当成企业的人。
      会议的中心是讨论通讯器材的制程工艺。只见引导他俩的女人把窗帘拉上,屏幕上出现了一个图案,图案下方有一排字“FL元器件制程工艺优先级设计”,一个企业领导人模样的说了几句开场白,技术人员就开始阐述,边讲边切换着画面。设计四维图、参数表、材料精度分析等随着讲解出现在屏幕上。
      蓝凯听着云里雾里的,但蒋彥却是一听就明白了。这是企业准备开发的新品,请袁真来进行指导。或者新品就是袁真帮助企业开发的。
      屏幕展示大约进行了半个多小时。当窗帘拉开后,会议进入讨论模式。
      蒋彥不知不觉加入了讨论。先是对企业的设计提出些疑问,接着又和袁真讨论如何改进。几乎忘记自己是来干什么的。
      蓝凯听着大家的讨论,特别是袁真讲话时,他几乎一个字也没漏掉。他想,难怪蒋彥的导师推存袁真,还是有些东西的。
      很快,讨论集中在了蒋彥和袁真之间。蓝凯在旁边为蒋彥捏了把汗。
      蓝凯俩人的身份直到午饭后进入企业安排的午休房间,才揭开。
      袁真见蓝凯俩人被企业安排到他旁边的房间,觉出了问题,踱过来问:“你们是谁?”
      蓝凯说:“我叫蓝凯。”
      袁真说:“你们为什么冒充我的人?”
      蓝凯说:“我们说是你的人了吗?”
      袁真笑了,说:“你们是不是这几天找我的?”
      蓝凯作了个请坐的手势,说:“我是锦江天讯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以这种方式见你,我很抱歉,但也是不得已。”
      袁真坐下打量着蓝凯:“董事长兼总经理?你多大?”
      蓝凯说:“我父母在去年一场空难中离世,我不得不象接受遗产一样接手公司。在这个位置年轻不是优势。说句实话,我是在对公司一无所知的情况下接手的,没有资历,没有经验,可以说相当狼狈……但我还是有信心通过产品创新让公司走出低谷。特地来见你,就是想请你对我们研发的新品给予指导。不知道我和我的公司可有此幸运?”
      袁真沉思良久,说:“我真的很忙。这样吧,我回去考虑考虑。”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