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第四回 生心恙素琇降夫人 惧嫌隙圣人献姚黄 ...
-
赵祯从朝上退下来,至文德殿休息。内侍省都知周成奉端了建安来的兔毫茶盏,撇了里头熁盏用的热水,用雕金茶匙从茶罐里取了一钱七分的茶末,打开汤瓶注了点汤到茶盏里泡着,捡了茶匙调匀茶汤,预备着替赵祯点茶,又有内侍过来伺候赵祯换掉朝服。
赵祯道:“梳头的素琇唤来罢。”
周成奉躬身回道:“今儿素琇怕是来不了了。”
“怎么?”
“内东门司的来报,说昨儿素琇姑娘夜里去采木犀花,却在后苑...遇了不干净的东西,吓到了,奴才去瞧了她,见她疯言疯语,怕惊了官家,便没有让她来候着,奴才于是替官家找了另一个梳头的宫女来,官家可要唤她?”
赵祯“嗯”了一声,周成奉叫人带了宫女上来,宫女请了万福,站到一旁等着。赵祯换了窄袍,等内侍放了软垫到茶桌旁金棱七宝装乌木椅子上服侍他坐下,宫女便自过来,替赵祯解开束发。周成奉取了茶筅,一手举了汤瓶沿着茶盏四周注水,另一只手用茶筅拍拂。半晌水位至一半处,周成奉不再煎水,将茶盏放到赵祯手旁。赵祯道:“朕孝期未过,每逢初一十五都请了人在福宁殿,大庆殿,广圣宫还有后苑替章献太后祈福,且中秋时候正是在后苑做的道场,怎会不干净?”
周成奉道:“奴才也觉得奇,实在之前没听内东门司的提起,今儿个一问才知道连日里来不止一个在后苑见过,听起来竟不似捕风捉影。”
赵祯嘬了口茶汤,对周成奉道:“这倒是你的错了,既然已经有人见过,你怎可不知?”
周成奉连忙道:“是奴才办事不力。”
“算了,除了你,别的都知也没有告诉朕的,想来这些人不敢把没影儿的事传到你们耳朵里。”周成奉忙说谢陛下开恩,又问起这宫女梳头可有解陛下发上涩痒的问题。赵祯尝了一口茶,道:“朕知道你奉上的信阳贡针已是在都城能找来最新鲜的茶末,若要等浙江福建那边的新茶过来不知要多久。只是秋茶比之夏茶再不涩不苦,到底没有春茶来的清香宜人。”
周成奉道:“官家的意思...可是还要素琇来?只是宫人不得有太医诊治,奴才已先将她置于西北角的粹和馆,等官家发落。”
“朕只怕她被吓出了心恙,若无大碍,从太常寺的学生里发一个去瞧瞧也未尝不可。”
“内侍们说问话时候脑筋还算清楚,只是若放她一人,便时哭时笑,嘴里不知道念叨着什么。”
“脑筋清楚便好,记得天圣七年,朕曾下诏若有‘懦庸老疾不任事’的,即要罢免。如此,且升她为梳头夫人,你去太常寺唤人也合规矩些。”
周成奉笑道:“若是素琇姑娘知道自己降了夫人,纵使有疾,也要瞬即无病无灾了,奴才这就去办。”说罢,便退下去,换了副都知阎文应上来伺候。
阎文应进来,手里捧着一条褐色鸳鸯纹提花罗霞帔。赵祯见了,道:“可是郭圣人的物什?”
阎文应道:“正是,方才奴才在门外候着,何尚服称奉了郭圣人之命带了这条鸳鸯霞帔过来,因女官不得进入前殿,托奴才转给官家。何尚服说郭圣人收了一支《捣练子令》,读来觉得有趣,故吩咐了何尚服交给云韶部,得闲作曲用。”
“她这时倒真有这个心情。”赵祯用鼻子哼了一声,阖眼休息,慢悠悠道:“那令是如何的?你若记得清楚,念了吧。”
“奴才哪能记得,不过何尚服有抄下来,随这鸳鸯霞帔一并给了奴才。郭圣人收得令是:‘桅欲定,舸随风,晓岸江东水溟濛。旧舸一心逐浪去,断桅怎忍起帘栊。’”
“这是谁做的词?”
“好像是钧容直里的掌撰词的殷大人今儿早撰的。”
“云韶部的曲子何需要用钧容直的人来撰?”
“奴才听闻殷大人近日撰词颇丰,在宫中传阅者甚众,只是若非郭圣人要云韶部谱曲,云韶部也难有功夫,光柳进士的词就还有许多闲置着。想必是宫人听不懂柳进士的词,就寻思殷大人的言简意赅好懂些。”
“既是如此,你且说说,这词是何意思。”
阎文应一时语塞,踌躇许久道:“奴才哪懂得这么多,这殷大人虽是钧容直的,但平时也喜欢撰宫词小令。奴才窃以为殷大人的词如此受宫人喜爱,应是写的女儿心事,由此桅与舸,大抵写的是女子与情郎吧。”
赵祯听了,默不作声,继续闭目养神。阎文应躬着身子不敢起来,等着回复。不知过了多久,周成奉回来,见了这阵势,给阎文应使了个眼色,换他下去,道:“官家,奴才回来了。”
赵祯才睁眼道:“如何?”
周成奉笑道:“奴才宣了诏告下去,梳头夫人果然精神了许多。奴才已经嘱咐太常寺的自己斟酌派人,太常寺的也会看脸色,定会好生照顾,叫梳头夫人快快好起来。”
说话间,梳头的宫女替赵祯挽好了发,赵祯起身,道:“往后殿去罢,进奏院的章奏可都递上来了?”
“都已经在了,就等官家批阅。”周成奉替赵祯开了道,一众人行至后殿。
此时何尚服已在后殿门外候着,手里端着什么,见了赵祯即要请万福,被赵祯止住。赵祯问她鸳鸯霞帔可有拿回去,何尚服道:“已托人送回给郭圣人了。”赵祯又问她为何不回坤宁殿,何尚服道:“圣人知官家今日身子不爽利,亦怕前殿政事惹得官家烦心,故命奴婢带了些姚黄做的花腊,可供官家簪花用,亦可碾碎了加入香炉,有安神的功效。”
“朕以为钱惟演三四月的时候进献的姚黄已是所有,不想他府里还留着。既有,你何不一并交与阎文应?”
“圣人说姚黄实在难得,纵是洛阳牡丹甲天下,这姚黄也是牡丹之冠。且姚黄千叶,初开那阵的花瓣上颜色还未着墨,至垂残却竟黄艳夺目,愈发鲜洁,明媚射人,清香更甚。圣人以为这特性最适合制成花腊,所以自姚黄的花期便嘱咐了钱大人一定要留些,以防冬日官家想要,故那时钱大人挑选了花叶最多的几株到宫里,剩下的按照圣人的吩咐小心留了。今儿个清晨,圣人就命人赶紧去钱大人府上取来,这才到宫里。不是奴婢不愿交予阎副都知,实是奴婢也才拿到,片刻不敢停留便送了过来。钱大人也留了魏紫,只是姚黄乃是牡丹之王,魏紫乃牡丹之后,故奴婢将魏紫已嘱咐人送到坤宁殿去。”
赵祯瞧了周成奉一眼,周成奉忙上前从何尚服手里接过。赵祯道:“圣人说的话你倒记得清楚。你去和圣人说,朕接过了,得闲便去圣人那里瞧瞧魏紫的花腊。”
何尚服忙谢过,退下了。
赵祯进了后殿,嘱咐阎文应取少许姚黄点上。周成奉伺候赵祯坐下,开始准备笔墨。有宫人上前问是先看实封的还是通封的。赵祯道:“吕夷简说有急事,想是在实封的章奏里,你先去替朕找来。”宫人答应了,找到吕夷简的奏章,果然是在实封的里。赵祯打开来看过内容,心中大喜,连昨日的气也消了,于是先将吕夷简的章奏放下,开始先朱批别的议事。赵祯命宫人将通封的章奏先呈上来,因通封章奏少有大事,故能快些批阅。待处理完通封的,要换实封的章奏时,阎文应又上来报杨美人遣人来送了点心。赵祯头也不抬便道:“你把点心留下一半,剩下的一半告诉她去和尚美人分了吧。”周成奉于是找来碟子,取了一些,剩下的给阎文应拿回去。
周成奉端着碟子至赵祯跟前,笑道:“杨美人送来的是梅卤扶桑荔枝,官家可要吃些?”
赵祯道:“今日郭圣人杨美人极好,朕最怕后宫争相送新鲜东西。朕听闻宫中每要新的吃食,宫外或争相模仿,或以为是新的宫例,劳民伤财。今日圣人送的姚黄花腊是年初便制好的,这梅卤的点心也可留三四年不腐,倒是合朕心思。”
周成奉道:“早知官家喜欢,奴才便多留些下来了。官家仁民爱物,每有仁政,依旧唯恐不及,此番德政,天下皆知。郭圣人杨美人身在后宫,也学着官家做天下表率,实是万民之福。”
赵祯道:“郭圣人若能日日如此,当真是万民之福。而这点心,怕是杨美人替尚美人送来的才真。”
“恕奴才愚钝。”
“杨美人与尚美人交好,尚美人惹了朕,不敢自己来,遂托了杨美人。今儿无论姚黄,还是扶桑,皆是去痰火,凉血之物。中秋才过,纵是入秋需要养阴防化热除燥,每日也都在吃了,不需要再多做准备。若无事,何必单单送了这两样来?”
“奴才明白了。”
赵祯吃了一口荔枝,继续低头看实封的奏章,对周成奉道:“你替朕吩咐下去,朕今夜宿在坤宁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