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0、暖心肠 ...

  •   说来也巧,这男子正是前些日子出使蒙兀,促使顾长林南下的源头,大燕国三王子拓跋元烈的贴身护卫元朗。

      元朗见顾长林这么狼狈,不由得笑出了声。顾长林又羞又怒,在空中不停的挣扎。看了这样,元朗猜到了事情的原委,见他如此这般,知他饿得急了,上去拦住那小贩,道:”别吓坏了孩子,算在我账上。”那小贩见元朗衣着华丽,气度不凡,知道必定是宫里的大人物,也不敢违抗其命令,算顾长林今天运气好,就当自己白白赔了两个炊饼便是。向元朗请了个安,悄悄的告退了。
      元朗看顾长林手上的炊饼,已经沾满了地上的灰尘,还有顾长林自己脏脏的手指印,再也吃将不得,便伸手接过,随意扔在路旁任野狗吃了。然后带着顾长林先去洗了个澡,换了身干净的衣服。

      顾长林已经有些成熟的样子了,体格比之前又壮实了一些,头发也比上次见面时更长了,之前身高还在元朗的腹部靠下的位置,现在已经到了腹部偏上了。倒是容貌尚没有什么改变,故而元朗一见便认出他来。

      换好新衣服,顾长林的精神显得好了很多。再出门的时候,已经是一行三人,身边多了个体态臃肿的胖子,燕国三王子拓跋元烈。他看到顾长林的时候,露出了一种奇特的表情,有些嫌弃,又有些惊讶。

      “你怎么会在这里?”拓跋元烈问他。

      顾长林还没来得及回答,元朗就替他回答了:“他说听了我的话,要去西蜀求学。”

      “西蜀?”拓跋元烈笑得弯下腰来,像是听到了最好笑的笑话,全身的肥肉都在随着笑声颤动,“西蜀,哈哈哈哈,西蜀不是在西面吗,哈哈哈,可这里,是东面啊哈哈哈。”

      顾长林从一开始就走错了路,他顺着元朗他们回国的路线一路前行,以为西蜀就在元朗他们那个方向上。但蒙兀的位置在西蜀的东北面,在大燕的西北面,从蒙兀出发向东南走,所经之处皆为燕国之国土。误打误撞地,顾长林来到了燕国的都城上京。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才能在这里遇到元朗的拓跋元烈。

      拓跋元烈笑了好一会才止住笑声,待听得元朗和他说了顾长林是如何狼狈的出现在他面前的时候,又止不住哈哈笑了起来。顾长林有些生气,扭过头不去看他。

      等拓跋元烈笑够了,他们来到上京最繁华的酒楼门口,拓跋元烈和元朗似乎是这里的常客,刚一进门便被小二领上了二楼。

      一楼便是普通的大堂,长条板凳围着方桌,闹腾腾的没个安静。坐着的多是散客,衣着不似顾长林在街上所见的那般华丽秀美,大多是素衣,不曾有金线绣花。顾长林在楼梯上悄悄大量了一下自己身上的衣服,不似民间手艺,想到拓跋元烈的身份,便有了些猜想。衣服上用金线绘制的图案栩栩如生,蝶翼像是要扑腾,蝴蝶要从衣服上飞出来一样,顾长林下意识地用手去遮了一下,然后被自己的举动傻到了,吐了吐舌头。看周围没人注意到自己,这才放下心来。

      二楼比一楼的格局来得精致的多,被雕着花的木板一块块分割开,保证了这些达官贵人的私人空间。拓跋元烈的座位在临街的窗边,从窗口望下去,正好是最繁华的那条长街,这时正是家家户户携亲出游的时间,长街上车如流水马如龙,人潮涌动摩肩接踵,年轻的夫妻不敢将手松开,怕一松手便没了个人影。倒是便宜了那些登徒浪子,在人群中左右穿行,所到之处尽是女眷的惊呼。

      顾长林又何曾见过如此繁华之景,整个人都快要探出窗外,差点摔了下去,要不是元朗手疾眼快,一把将他拉了回来,他这时应该已经在人群之上了。

      天色慢慢暗淡下来,长街上的人流却丝毫未减,家家户户都点起了灯笼,一时间灯火通明,夜市如昼。顾长林看得痴了,连饭都顾不上吃,呆呆地盯着窗外看。拓跋元烈没去管他,倒了杯酒一边喝一边吃菜。这京城就是和边远的地方不一样,菜品比顾长林第一次吃的还要丰盛,拓跋元烈点的又非凡品,尽是此地特色。见顾长林专注地望着窗外,满是小孩心性,偷偷往他的碗里撒了一些花椒,又装作没事人接着自己喝酒。

      顾长林看了好一阵,肚子开始咕咕叫唤,他这才想起来自己还没有吃饭,脸红地把头缩回来,拿起筷子准备吃饭。看着桌上摆满了的花炊鸭子,鸳鸯牛筋,菊花兔丝,金银蹄子,不由得咽了口口水,从碗里夹起一块就往嘴里放。

      在北方长大的顾长林,前八九年一直吃的是原汁原味的烤肉,从未接触过花椒的他,一时间觉得舌头不是长在自己身上的一样,酸麻的口感让他一时间难以适从,他赶忙拿起酒杯喝了一口酒,没想到更是火上浇油。

      拓跋元烈看到他这个样子,不禁抚掌大笑,像是恶作剧得偿夙愿的小孩一样,元朗在一边无奈地摇摇头。

      顾长林是不敢再吃自己碗里的东西了,直到元朗叫小二拿了个新碗,顾长林才又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不得不说,拓跋元烈点的这几个菜,实在是尽显其老饕风采,无一不是个中佳品。顾长林一边吃,一边忍不住夸耀,听到自己点的菜被这般夸耀,拓跋元烈有些不好意思,意外地脸有些红。

      吃过饭,元朗提议去长街逛逛。顾长林满脸兴奋,但没有表露出他的意见,看着拓跋元烈,他知道拓跋元烈才是这里主事之人。

      “我也很久没逛过长街了,罢了,就带你见识一番吧。”拓跋元烈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结果到了长街,玩的最开心的反倒是拓跋元烈。只见他拖着臃肿的身躯轻盈地在人群中穿行,像蜻蜓点水般从一个店铺转移到另一个店铺。手里多了不少新奇的小玩意,顾长林和元朗跟在他身后,生怕一个不留神便跟丢了他。

      上京的繁华名不虚传,各地的奇珍异宝在此处皆能看得到,甚至只要你付出足够多的赏钱,连天上的星星都能帮你摘下来。

      拓跋元烈正逛的开心,手里拿着面具手舞足蹈地比划着,一不留神被一个妇女撞到,拓跋元烈倒是没有事,那妇女倒在地上像是爬不起来。一时间人流分开,将中间留出了一块空地。周围有好事的人认出了拓跋元烈,派着手下人要去将那女子架起来,抢着为拓跋元烈出头:”你知道你撞的是谁吗?这可是三王子殿下,要是撞伤了你赔得起吗?三王子殿下,你没有受伤吧?”后面一句是对着拓跋元烈说的。

      拓跋元烈挥挥手,对他献殷勤的举动很是不耐烦,那女子有些年岁,皮肤略显松弛,脸上是一副绝望无助的神情,双目无神,瘫在地上。听到对面站着的人是三王子殿下,她眼睛里突然有了光芒,爬了两步到拓跋元烈面前跪下,两行清泪从她眼中流下,把拓跋元烈吓了一跳,往身后退了两步。

      “大人要为民女伸冤啊。”那妇人哭道。

      也不看拓跋元烈是否愿意帮她伸冤,这妇人便自顾自地说了起来:”民女一家本住秦州,膝下只有一女,细心呵护,虽家中贫困,仍待其如掌上明珠。民女的丈夫去世后,家中孤儿寡母无依无靠,听得上京有差事做,便携着女儿一路南下到此,前两日有一女人看我们可怜,送了我们一大笔钱,还让我在一张纸上签了名,谁知那是我女儿的卖身契啊。”

      拓跋元烈听了,显得不感兴趣,挥挥手打发她走了,那女子尚不肯走,哭天喊地地要拓跋元烈救救她女儿,被下人拖着拉了出去。顾长林心下有些不忍,暗暗记住了那女子所说的地点,准备找机会去探探,见机行事。

      次日,顾长林找了个借口出门,东走西走,却发现找不到那青楼的位置,转了好大一圈,直到日上三竿才找到。在转角处瞥见了元朗的身影,不知道在做些什么,顾长林没有贸然上前,在转角的地方躲了起来,不一会元朗便从那阁子里出来,身边跟了个怯生生的小姑娘,像是那女子口中所说的女儿。元朗把一袋碎银放到那小姑娘手上,又叮嘱了几句便分别了。

      顾长林跟在元朗身后,一个街区的距离就看不见元朗的身影了,他正左顾右看,突然右肩被人拍了一下,元朗不知什么时候藏在了他的身后,把顾长林吓了一跳。

      “你鬼鬼祟祟的在干嘛,刚刚就看到你在那青楼门口坐立不安的,”元朗顿了顿,像是明白了什么一样,”小鬼长大了嘛,不要怕,哥哥带你进去。”

      顾长林费了好大的功夫才和元朗解释清楚这事情的来龙去脉,元朗叹了口气,说道:”三王子殿下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你看他嘴上总是拒绝别人,看起来也不像是个好人,但实际上他只是不善于表达出来。其实我知道他是个好人,就像他叫我把那女人的女儿赎回来,再给她们一点钱供她们生存下去。也不告诉她们是谁帮了她们,他啊,总是这样。永远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好,我有时候也很心疼他。”

      说着说着便又回了王府,拓跋元烈正在和下属说着些什么,见顾长林回来,便叫他过去。

      “小东西你还记得上次我问你丢了什么的时候,你回答我什么吗?”拓跋元烈问他。

      “记得,我说丢了一个包,里面是我的羊皮大袄和我的盘缠,三王子殿下你还问的格外详细,连包裹的花色都问过我了。”顾长林老老实实回答。

      “你看这是不是你的包。”拓跋元烈一脸得意地看着他。顾长林接过他手中的包打开来看。

      里面是一件崭新的羊皮大袄,盘缠倒是和原来的一模一样,都盖有大燕国的印戳,顾长林再一看,发现就连外面的布也都是崭新的。顾长林心下一盘算,便知道是拓跋元烈派人去做的,心底一暖。

      “是的,三王子在哪里找到的?”

      “这个……在那个……对,在市集里面,被士兵找回来的。举手之劳,举手之劳。”拓跋元烈没想到顾长林会这么问,一时不知改回答什么,显得有些尴尬。

      顾长林开始有些相信元朗所言。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