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8、独家秘方 ...

  •   上客房的几位大妈大婶们虽然嘴上抱怨着,可第二天清晨晨钟敲响时,都还是准时起床了,包括李大妈。
      考虑到修众们体质参差不齐,为了防止再出现晕倒或体力不支事件,寺里让幽乙法师带着修众们坐禅,而不是参加早课。禅堂里,修众们纷纷按照幽乙法师的指导,选择舒适坐姿后结印、闭眼、深吸气,放松,专注呼吸。
      禅堂里熄了灯,静悄悄地没有一点声音。我和大家一起,盘腿而坐。
      坐禅,修的是心无杂念。我来了这些日子,本已勉强能做到心无杂念。可自从听了手机里的那段录音后,每逢坐禅,我心中的杂念便如潮水般此起彼伏,怎么也压不下去。
      结印静坐在蒲团之上,我时而看到微波荡漾的朱雀湖,时而看到湖边那栋古色古香的小楼,时而看到洁白的小狐狸,时而又看到满目猩红的段续……
      引罄钟响时,我已然满身大汗。我觉得,自己离行止法师说的“渡人先渡己”,“看清自己的执念”,似乎越来越远了……

      早斋后的自修时间,寺里让修众们自由活动。
      因此,我也不再去藏经楼听经,而是带着大家在寺里转了转,做了次临时导游。走到一半,几位大妈大婶就走不动了。她们有的揉着腰,有的锤着腿,说是再这么坐禅坐下去,不残也得伤了!
      看她们脸上痛苦的神色,应该确是不舒服不假。年纪大的人,本就容易腰腿痛,这伤痛要是在禅修班加重了,怕是对她们的家人也不好交代。可若是此时让她们集体去医院,寺里没这条件不说,这禅修也没法进行了。
      权衡再三,我只能将这只临时的“旅游团”交给翩翩,带着那几位大妈大婶回了禅堂。

      幽乙法师并不在禅堂,只有一名“深”字辈的僧人在坐禅自修。我硬着头皮打断了他的自修,向他请教幽乙法师的去向。
      他告诉我,所有的自修时间,幽乙法师都在寮房后的那间药堂里制药,制成之后施舍给路边生病的乞丐和看不起病的贫苦人。我将几位大妈大婶留在禅房,自己杀向了药堂。

      寮房是本寺僧人的宿舍,是靠近墙根处的一溜排小平房。
      寮房与院墙之间的空地上,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蔬菜。斋堂餐桌上的菜蔬,有相当一部分就是出自本寺僧人之手。小平房的最末,有两间单独的小屋。小屋木门木墙,屋顶上覆着青瓦,竖着烟囱。门的上方,挂着个牌匾,工工整整地写着“药堂”二字。
      我向幽乙法师说明了来意。
      他沉默了片刻,告诉我,自己手头的药材有限,只能配制些感冒药,配不出治腰腿痛的药。
      “多谢义工护法留心到这件事。安全第一,我去跟幽甲师兄说,尽快安排她们去医院。”
      “那禅修班?”
      “这件事是寺里考虑不周。事分轻重,顾不得这么多了。”
      “那好吧。我去通知那几位腰腿疼的修众。”
      我双手合十行了个礼,正要离开,门口响起一板一眼的男中音。
      “我~会~制~药~”

      幽乙法师双手合十念了声佛号。他先是关切地问赵化,嗓子怎么了?我明白,他是将赵化误认成赵孽了。
      我代赵化做了解释,说他天生残疾,之前的那位义工是他的孪生弟弟。
      幽乙法师再次念了声佛号,赞了声“兄弟同心”。赵化神色稍变,但很快便恢复如常。
      赵化用笔谈的方式告诉幽乙法师法师,他曾经拜高人为师,会很多偏方异方。这次来寺里做义工,为了防不时之需,他带了不少药材,正好可以派上用场。但是要想尽快把药配出来,他需要帮手。
      因此,他希望幽乙法师能把我拨给他帮忙。
      幽乙法师立即答应下来。他让我全力帮赵化制药,其余一切事情,他来安排。

      赵化赶到禅房,为几位腰腿痛的大妈大婶们细细把了脉,随后回到住处拎了个小皮箱子,便与我一同前往药堂。
      他看着药堂里简易的桌椅器皿,拧起了眉。是呵,对他这个讲究的人来说,这里确实太简陋了些。
      “将就些吧,这里不是咫尺。”我出言劝道。
      他眉头略略舒展了些,将小皮箱子放在桌上,打开了。他打开箱子的那一霎那,我惊得睁大了眼睛。
      “赵化,你怎么把乾坤箱带来了?”
      他一边从箱子里挑选着什么,一边淡淡说道,“用~着~方~便~,为~什~么~不~带~?”

      我按赵化的吩咐,从厨房讨来两斤面粉。
      他将向面粉中滴了几滴半透明的淡黄色药水,然后戴上手套,加入适量适量水调和,揉匀。原本洁白的面粉渐渐变成了淡黄色半透明的胶样物。
      我和他一起,将手掌宽的大胶带剪成一段一段的,一共剪了一百多段。然后,我们将那团胶样物均匀地抹在胶带上,铺在太阳下晒干。
      赵化说,这是活血祛风、舒筋止痛最好的药,贴在患处,一贴见效。我抹着脑门上的汗珠问他,既然一帖见效,那么做上五六贴就行,为什么要做那么多?他挑了挑桃花眼,但笑不语。

      午休前,我将药帖分给几位大妈大婶,说是寺里义工刚做的。
      陈大妈闻了闻,捏起了鼻子嫌弃地问,“这味道怪怪的东西是用什么做的?”
      王奶奶远远地指着药贴问,“这东西有没有毒啊”
      张大婶拿起一贴放在眼前仔细端详一番,“这玩意儿黄不拉几的,一点儿都不像是药。”
      李大妈干干笑着问,“做这药贴的义工,是那家医科大毕业的?以前医好过人吗?”
      杨大妈接过话茬,“有没有医好过人不重要,关键是,有没有医死过人?”

      这么些问题一股脑儿抛过来,让我有些应接不暇。我并不知道那药水是什么成分,但对赵化的医术,我绝对有信心。只是,我不知道如何将我的信心传递给她们。
      就在我焦头烂额之际,身后传来了一道平和舒缓的声音。
      “师兄,那药帖我们姐妹俩先试试,再给大家用吧。”
      我转过头,看到了住在最里头屋子里的那对居士姐妹。
      “好嘞!”我感激地递上两贴,“两位师兄放心,做药帖的人我很熟悉,他的医术没人比得上。”
      “带我们谢谢那位义工师兄吧。”
      “没问题!也谢谢你们对他的信任!”
      “阿尼陀佛!”两姐妹双手合十,行了个礼,转身回了房间。
      眼看有人吃了这第一只螃蟹,李大妈和杨大妈也各讨了一贴,细细地贴在患处午睡去了。

      午后,我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吵醒。
      打开门,几位大妈大婶一拥而入,争先恐后地向我讨药帖。李大妈和杨大妈更是对药帖交口称赞,说这简直就是让人脱胎换骨的神帖!我手里仅剩的三四副药贴,被她们一抢而空。
      消息不胫而走。
      待到下午坐禅结束,一大群修众涌向我,将我团团围住,伸手讨药帖。我只得赶到药堂,将所有的药贴取来。大家你两片我三片地一分,很快便分了个精光。

      拿到了药贴,大伙儿便开始向我打探,制这药贴的是何许人也?这药贴在市面上有卖的不?
      我告诉大家,制药的是给大家打饭的那个年轻义工,他叫赵化,这是他的秘方,市面上并没有卖的。
      我的话激起了大家更大的兴趣。一位戴着眼睛的中年男士慷慨地说,这么好的方子,应该尽快上市才能造福大众。
      我支吾了一阵,找不到好的说辞,只好推说那是赵化的私事,我也不太清楚。
      那位男士推了推眼镜,摩拳擦掌地表示,等这几天的禅修班结束,他可以立即着手帮赵化,力求将这方子批量生产,尽快上市,造福大众!

      “那个赵化,他多大岁数了?家住哪?父母是做什么的?”一位大妈关切地问。
      算起来,赵化应该有两千多岁了,家在北尧国,父母在两千多年前就去世了。
      自然,这些事我是没法实话实说的。想了想,我将他的年龄减去两个零,“他~,二十出头吧。现在长住N城,父母早已去世了。”
      “真是个苦命的孩子啊~”大妈抹了抹眼角,“他有对象吗?”
      “还没。”
      “这样啊!”大妈的眼睛闪着光,“我闺女,今年二十,长的跟朵花儿似的,在N大经济系读大二。舒华小师兄啊,你看能不能帮我说和说和?”
      我使劲忍住笑,“那个~,赵化他是个好说话的,这事儿您可以等晚上药石结束了,亲自探探他的口风。没准儿,就成了!”
      “有道理!”大妈踌躇满志地点了点头。

      药石时间,赵化已然成为修众眼中的明星。无论他走到哪里,无论他在做什么,都有许多道或明或暗的目光跟着他。在大家的注目礼中,他淡定自若地分完了饭。
      除了稀粥,寺里还是给每位修众提供了馒头,保证大家吃饱。可能是法师们担心,大家的饮食若是一下子减少太多,身体会吃不消。托他们的福,赵化也给我发了个馒头,馒头上粘着一粒黑米。
      斋饭完毕后,赵化收拾起碗筷,拖着板车离去。几位大叔大婶跟在他身后,一齐热热闹闹地向厨房的方向走去,生怕他跑了似的!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