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4、第十三章 ...
-
今冬的第一场雪整整下了一夜,地上、树上、屋顶上积了厚厚一层雪,从高处望去只见一片银装素裹的壮丽景象。
姜晏清已经提早吩咐过自己宫中的人不要扫去院里的雪,她还有些孩子气,喜欢打雪仗堆雪人。虽然这些玩意实在有失一国公主的身份,但是姜晏清是陛下最疼爱的女儿,教养姑姑们也不敢多说什么。
今日姜晏清难得起了个大早,她接了太子妃的帖子,要一同去护国寺祈福。锦宁宫的暖阁里地龙烧得正旺,屋外滴水成冰,可屋里却是春意盎然。姜晏清让人开了半扇窗户,一来想要透透气,二来那院中的腊梅已悄然绽放,从内室望去白雪红梅自成一景。
丹蔻轻轻挽起姜晏清那头缎子般的长发,梳了一个宫外常见的双环髻,饰以玉色的丝绦和同色的绒花,脸上只淡淡的扫了一层蜜粉,整个人透着说不出的清爽灵动。
紫烟端着热茶进来,看到窗户开着忙走上前去:“殿下,现在外面冷得很,您穿的又单薄,开着窗户容易受风。丹蔻,你也不拦着点。”
“是我让她开的,这地龙烧得太热,有些闷。”
“一会儿奴婢让他们去花房搬两盆花来,我听您早起有些咳嗽,可要叫潘院正过来看看。”紫烟一边说一边不由分说的关了窗户。
“哪里那么娇贵了,不过是有些口干。今日要出宫,你可不许扫兴。”
姜晏清简单的用过早膳便要乘车去东宫找太子妃。她今日换上了暖和的麂皮靴子和茜红色洒金如意纹襦裙,领口和袖口处还镶了一圈貉子毛,更衬得她肌肤赛雪。紫烟生怕公主受风着凉又拿了同色的披风给她系好才敢让她出门。
皇宫与东宫距离不远,不过片刻便到了,太子妃正坐在偏厅喂小郡主用早膳。小郡主梳着一个可爱的双丫髻,头上簪着一对红娟制成的石榴花,身上穿着桃红色绣福字的厚棉衣,好似一个活脱脱的年画娃娃。她如今一岁多了,正是爱模仿的时候,她伸出一双肉乎乎的小手想要抢过太子妃手里的汤匙自己吃。乳娘怕小郡主调皮弄脏太子妃的衣裙忙要上前,太子妃摇摇头把汤匙递给她。小郡主笨拙的把汤匙送进嘴里,几次之后越来越熟练。
姜晏清看小郡主用过早膳,又和她玩闹了一会儿才让乳母将她抱下去。
太子妃已经除去繁复的珠钗和华丽的宫裙,只留了两只样式简单的云形珐琅累丝发簪,又换了一套宝蓝色莲枝纹衣裙。
姑嫂两人轻装简从结伴上了一架外表普通的马车,从东宫的侧门悄悄离开,没有惊动任何人。
这马车虽然从外面看丝毫不起眼,但是内里装饰的温暖又舒适,里面铺着厚厚的羊毛垫子和几个柔软的靠垫,还放了一个特制的炭火盆。
外面是昭云在驾车,虽然明处只有几个扮作家仆的东宫亲卫,但是暗处不知有多少侍卫跟随。
东黎素来有在初雪之日祈福的习俗,这一日家家户户都会取出藏了一年的梅花酿,吃上一碗热乎乎的桂花圆子。百姓们还会去寺庙上一注香或者点一盏长明灯,祈求来年风调雨顺,阖家安康。
城外的护国寺是东黎的国寺,坐落于玉泉山的山腰处,方丈无止大师是东黎有名的得道高僧。护国寺平日就是香火不断,今日的香客更是比往日多了几倍。
太子妃和公主出行仪仗颇大,需要侍卫清道,若是去护国寺更是要提前清场。太子妃和姜晏清不愿如此大费周章,扫了百姓的兴致,所以换了装束,悄悄去了护国寺。
虽是如此,东宫依旧提前通知了方丈无止大师,只是嘱咐他一切照常,不要惊动旁人。
太子妃和姜晏清到时,无止大师已经等在山门处。
无止大师年逾七旬,须眉结白,一身粗布僧衣外罩象征方丈身份的袈裟。见到两位贵客,他双手合十低诵佛号:“阿弥陀佛。两位施主请跟我来。”
护国寺身为国寺自然修的格外宏伟壮观,几座大殿里供奉着多尊庄严肃穆的佛像。姜晏清随无止大师到正殿参拜。巨大的金佛面容慈悲,凝视着跪伏在身前的芸芸众生。
姜晏清点燃一注香,诚心祈愿:一愿天下太平海晏河清,二愿家人康健祖母病愈,三愿慎哥哥平安而归。
她起身时太子妃还在潜心默念,姜晏清知道她还要听方丈讲经不欲打扰她,便先行供奉了一盏长明灯,又和方丈交代几句,独自出了大殿。
韦相府中有一座僻静的院子,据说这院子不干净所以荒废了很久,平日下人们走动都会刻意避开这里。此时这院子里却传来低低的说话声。
近日暗卫统领贺新收到线报说袁康的商队正在整理行装,好似要离开北原城。韦相一直命他密切注意他们的动向,必要时要斩草除根,不能让他们活着离开。
今日监视商队的暗卫来报说商队有异动,袁康独自出了北原城,往护国寺方向去了。可是韦相一大早就去上朝了,又适逢初雪,想必陛下会留左相在宫里用午膳,一时半会回不来。
之前左相交代过,若遇要紧事无法和自己联系,可向茂王求教。只是今日茂王也一并入宫,还没有回来。袁康一事事关重大,贺新左思右想还是无法代替左相做决定。他知道府中的院子了藏着一位贵人,虽然这些事明面上都不经此人的手,可左相和茂王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此人。
贺新又等了片刻,左相还是没有回来,他情知此事已不能再拖,遂避开府中之人往那人的居所而去。
那处荒废的院子看着破旧不堪,其实里面已被收拾好了,虽然比不得皇宫内院但是比青城那座寒酸的王府已好了很多。
藏在这里的不是别人正是韦贵妃所出的三皇子姜晏恒。他在青城时认识了袁康并把他介绍给自己的外祖父,他虽然知道外祖父和茂王在谋划什么,但是却不知里面的详情。加之实在忍受不了青城的荒凉贫寒,入冬前就私自回了北原城。因为没有陛下宣召的旨意,他只能躲在外祖父这里,不敢外出也不敢去见自己的母妃,每日只能困住房间里看书练字。
贺新来时正看到姜晏恒在看一本杂记,一边看一边吃一碗刚煮好的酒酿圆子。
姜晏恒很少见到这位暗卫统领,看到他来找自己显得有些吃惊。贺新把事情的经过完完整整的讲了一遍,想让三皇子帮着拿个主意。
姜晏恒听完事情的始末,沉吟片刻:“我和袁康也算熟识,他为人大方豪爽,不似奸诈狡猾之辈。就算外祖父和他立场不同,有所冲突也不要危及他的性命。把他远远的打发了就好。”
正德帝的子嗣不多,早年还夭折了几个,眼下这几位成年的皇子或体弱多病,或生母地位低微,只有太子和三皇子在一众皇子中还算出众。
姜晏平幼年便受封太子,他对自己的弟弟妹妹又格外温和。所以虽然在宫里皇后与韦贵妃一向势同水火,但是姜晏恒对太子也颇为亲近。他本来只想当一个得力的弟弟,协助太子处理好国家大事,将来做个潇洒的富贵王爷。
然而天不遂人愿,外有左相把持朝政,内有韦贵妃宠冠后宫,正德帝又一心扶持太子,所以远远的把姜晏恒送去了偏远的青城。
也是在那时,姜晏恒的心里渐渐升起一丝不平,难道只因为自己的外祖父是左相自己的母亲是韦贵妃,自己就要受到这样不公平的待遇吗。二哥常年缠绵病榻无力参与政事,五弟的生母只是一名宫女并不受父皇重视也没有外戚支持,可是他们都能好好的留在繁花似锦的北原城,只有自己因为可能威胁到太子的地位就要被远远的打发到边境处的青城,哪怕自己从未有过不臣之心。
生在皇家,长于宫闱,见多了兄弟阋墙尔虞我诈,他自然知道母妃和整个韦氏家族在想什么。如果以前是他不想争不愿争,那么此时他被心里的不平不甘支配着倒想试上一试。
他在青城结识袁康时并未深想,只将他当作一个有缘的朋友。如今看外祖父的意思竟是要联合此人,借用他手中的势力行事。他先前并未看出袁康如何深藏不露,只是若要借他的手对付太子,此时还不能和此人撕破脸。
姜晏恒稍稍一思索便有了决断,他让贺新继续监视此人,不要轻易动手。其他的事等外祖父回来再行决断。
贺新想起相爷之前的交代,张张口想要再说点什么,姜晏恒已无心再听,挥手让他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