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巾帼秀士----(下集) ...

  •   第三一章 两少帅分兵

      且说说成都。
      成都本是西南都会,还曾经是中原王朝的陪都。
      四川成都平原沃野千里,人口稠密,物产丰足,素有“天府之国”的美称。
      建安26年,刘备占据西川与东川于成都称帝,建立蜀汉政权。
      唐朝中晚期,关中地区发生战乱时,唐玄宗和唐僖宗都曾选择四川作为避乱之地。
      唐明皇还改成都为“南京”,安史之乱平定后,天下各地前来朝贡的使臣都会聚于此,当时的成都俨然有京都气象。
      如今,成都成了两川督抚府的府设之地。两川督抚府兵员充足,府库充盈。
      书归正传。
      魏德、杜英、温定邦、闻确奉诏,相继抵达成都。
      还有闻俊卿自发而来,她是为父亲与丈夫保驾护航来的,在行伍中称“闻胜杰”。
      她仍以男子面目示人,一身戎装英姿飒爽。魏、杜二帅见了,高兴地说,“我们的三弟又回来了。”
      继而朝廷天使并兵部尚书一同自京来到。
      其时,督抚府文武官员分列两队恭候。
      众军将排香案跪听天使宣读圣谕,兵部尚书陆弘亮代天子钦授虎符文书,魏、杜二士谢过圣恩接下帅印。
      于是二帅升帐,命温定邦、闻确为前部先锋,郭胡桓、宗辰为副将,还有二十余员偏将。
      点起两川精兵二十万,选了一个黄道吉日,离开成都浩浩荡荡向云南进发。

      临行之际,兵部尚书陆弘亮向两个少帅面授机宜,并慰勉道:
      “此次平乱,本应由老夫披挂出征,不想皇帝平日荒唐,在关键节点却不糊涂。皇上对老夫私下言道,朝中军机离不开爱卿须臾,所以南征平乱之事,就命后生辈去干吧。希望二位高贤能不辱使命努力王事,凯旋归来。”
      陆尚书还向支持前线提供粮草、枪械的军需官吩咐了几句。

      不一日,征南大军将要离开四川,再往前行,就是云、贵蛮区了。
      二帅令部队稍事歇息,原来又有一个重大的决策要宣布:
      出征大军兵分两路,从东、北两个方向征讨云南。
      北路军由副帅杜英统领,率兵五万,号称十万,沿当年诸葛亮征南路线,从蜀南趋乌撒,再进军云南腹地;
      东路军由主帅魏德统领,率兵十五万,从辰州、沅州进入贵州,先攻普定,克普安,再直奔云南曲靖。
      北路军是偏师,作佯攻,用来牵制和迷惑敌方;东路是主力,担任主攻,出其不意实施奔袭。

      第三二章 受阻赤水河

      先说由副帅杜英统领的北路军,沿当年诸葛亮南征路径,由蜀南进发,摆出一种过永宁直捣乌撒的态势。
      为了扩大声势,副帅杜英令所属北路军人马拉开一定的距离,蜿蜒前进。

      旌旗猎猎,
      战马萧萧。
      将佐亲随,
      人人佩剑悬鞭;
      出征军卒,
      个个持枪带刀。

      雄鸡啼后,
      整装晓别孤村;
      红日西斜,
      策马暮登高岭。
      经荒原,
      宿驿站,
      度关山,
      过溪桥。

      好汉要打南山猛虎,
      壮士要擒北海蛟龙。

      北路五万人马号称十万,大张旗鼓浩浩荡荡地向前行进。

      他们出永宁后,斩木为伐,强渡赤水河。

      然而,在很长的一段日子里,北路人马都被叛军阻在了赤水河一带,不得而进。
      双方展开了争渡与拒渡的激烈对抗,战局呈现僵持状态。
      对此,北路军下层官兵不免发急。但杜英胸有成竹,闻胜杰也心中有数。
      他们等待着时机的变化。
      这时候的闻胜杰一身戎装,显得英气勃勃。在战斗的间隙里,她鼓励大家:
      我们打的是配合,能一举打过江去固然好,但一时渡不过去也不打紧,因为我们的预期目标已经达到。现在敌方是真的把我五万偏师看作了主力军,他们派出重兵,利用赤水河天然屏障,把我们拦截于此。战斗越激烈,抵抗越顽强,越能说明叛军已被我方深度迷惑和牵制。这样,就越有利于东路大军的主攻与奔袭。

      刚好朝廷命解粮官卢天霸把军队粮草运到,大家欢喜,底气更足了。

      第三三章 石虎逞豪强

      再说主帅魏德亲率东路军主力十五万,风餐露宿,砥砺前行。
      开头两天,速度有意放慢,第三天才加快了行军速度。

      过了辰、沅两州,东路大军进入贵州境地,首战即告捷。
      东路军兵不血刃顺利地攻取了普定城。
      为何?原来是叛军主帅被朝廷指挥员声东击西的战术迷惑了,普定城内的兵力根本就是空虚,他们的布防重点被调动到北路去了。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用兵之道,又一次奏效。

      普定既得,普安势在必取。
      普安寓“普天之下、芸芸众生、平安生息”之意,曾经是古夜郎国的中心。
      如今,此地却是颇不安宁。
      普安城被叛军占领,城中有二万余蛮兵盘踞着。

      第二天,魏帅命温定邦、闻确带领三万前锋先行,自己则与众军将督兵在后,来取普安。
      前行途中,忽见前方有一片大树林。
      前锋温定邦、闻确正想带队伍通过。
      不想大林中闪出一彪人马,为首一将立马横刀拦住了去路。
      先锋官温定邦拍马上前,厉声喝问:“哪里人马吃了豹子胆,敢阻拦朝廷大军道路?”
      只见对面那彪人马中有一青面头领,狮盔兽带,绛甲绿袍,身骑一匹青骓马,手提一柄大杆刀,朗声答道:
      “我们拦的正是朝廷人马,恨的也是朝廷官兵。想进我们的家园,先吃我一刀!”
      温定邦急忙用长枪架住青面头领的大刀道:
      “本先锋不斩无名之辈,先通名,后厮杀!”
      对方青面头领道:
      “本帅统辖云番各路人马。我可不问你是先锋还是后卫,只要是汉兵汉将,照打不误!” 说完,他便拖刀回马后退。
      温定邦见是叛帅石虎,心中一凛,又误以为他要使用拖刀计,便站住没有追赶。
      岂料石虎退军约一箭之地,不用大刀,却悄悄从旁边蛮将的背上取过一把弹弓,转过身来左手如托泰山,右手如抱婴儿,弓开如满月,弹发如流星,“当”的一弹,正打中温定邦脸面。
      只见温定邦鼻子塌陷,鲜血迸流,“扑”的跌下马来。
      副先锋闻确见了,急忙拍马御敌。
      副将宗辰连忙跟进,救回温定邦,顺手抓获了下马来企图弄死温先锋的三名蛮兵。

      闻确催动三河马,举起方天画戟,抖擞精神与叛帅石虎展开搏杀。
      一个是宝刀未老,一个是初生牛犊;
      一个是夺旗斩将,一个是举鼎拔山。
      正是棋逢敌手,将遇良材。两人大战近百合,未见胜负。

      闻确将军回营,言道:
      “本将虽一时战他不下,但也并未落败,元帅为何不下令麾军掩杀?”
      魏帅笑道:“闻将军神勇不减当年,实堪钦佩!胜败不在一战,您先好好歇息,等来日再说吧。”
      闻将军忽然记起,刚才与石虎交战,见他形貌与闻龙相像,且那拉弹弓的架式,闻龙也会,便回身说与元帅。
      魏帅听了,即刻修书一封。命军中快马送往绵竹,传唤闻龙速至军营听用。
      然后,向闻将军交代:
      明日采用车轮战法,先由军中十员战将轮番上场搏杀,消耗其体力,最后由老将军出马,争取生擒活捉石虎,尽量别伤及性命。
      可谓是,安排金笼捉彩凤,布下罗网锁蛟龙。

      第三四章 巧计取普安

      第二天早上,闻将军正准备率领十员战将与石虎再交战,殊料那彪人马已不知去向。
      派出哨马,回报说已退往普安城去了。
      于是,众将佐进帐计议。
      魏帅说:“算他聪明,侥幸让他走脱。”
      闻将军说:“这样也好,等闻龙到来,那时我们再商定如何对付这个石虎。"
      接着魏帅向闻将军解释,昨天为什么不麾军掩杀的道理:
      “此次交兵,对手不是敌国,而是蛮夷。从理论上讲,即便是蛮夷也属朝廷子民。依本帅看来,我们征南容易,治理蛮夷难。
      所以不能杀戮太多,否则即使平定了,也不利于今后的长治久安。
      擒贼先擒王,如能降服叛帅石虎,对于今后的平南大局也许会是大大的有利。”

      由于温定邦已伤残,魏帅让闻确接任先锋先行官顺理成章。

      原来石虎其人,极有头脑,走及奔马,勇力绝人。
      少时曾被异人收养,教他武艺,传他功夫。
      他现在是云南八番的统帅,是为贵州普安的一个苗族土司过六十大壽,来此祝壽喝酒的。昨天听土司舅舅说这边有情况,石虎才过来一探虚实。
      大林遭遇战,叛帅石虎虽然用弹弓打伤朝廷先锋温定邦,又战平了闻将军。但他心里十分清楚,自己动用的军队,毕竟只有区区三千人马,而朝廷大军却是云堆雾涌,正不足知有多少。如果对手一旦发狠,举全军碾压过来,就算自己再有能耐,也无疑是螳臂挡车。因此到了夜晚,他便见好就收,把三千人马交还给普安城守将丁文,自己则悄悄潜回云南银坑山大本营去了。

      再说,副将宗辰昨天顺手牵羊抓回了三个蛮兵。
      原来这位少将颇懂兵法,是北宋末南宋初民族大英雄宗泽的玄孙。

      他的高祖父宗泽,是浙江婺州乌伤(今浙江金华义乌)人。在前期的抗金斗争中,宗泽是朝中坚定的主战派首领。
      岳飞出道时,年少气盛,曾枪挑小梁王,并冒犯过正将王彦,几次都亏宗泽老元戎慧眼识珠,把他从死罪中开脱出来。于是岳飞在宗帅麾下戴罪立功,后来终于一步步脱颖而出。
      宗泽文韬武略,名重一时。除了实际掌管朝廷兵马外,他还兼任京城留守、开封府尹和龙图阁学士。诚所谓上马管军,下马管民,乃两宋交替时期的第一大忠臣良将。

      如今,宗泽的玄孙宗辰在征南大军中履职。

      副将宗辰属下的部众多来自金华义乌一带,那里重义尚武的民风,造就了义乌兵的强悍勇猛。

      宗辰向魏帅献计:
      把抓来的蛮兵杀掉两个,放回一个。而在临行时,用刀划伤那个回去蛮兵的背部,然后告诉他说,今晚二更时分,朝廷大队人马要来普安城杀你们。
      魏帅从其计。
      那个蛮兵回去照此现身说法了一通,吓得普安守城叛军人人自危,惶恐不安。
      到了二更时分,宗辰令子弟兵吹起冲锋号角,放起联珠火炮。
      未等朝廷大队人马杀到,把守普安城的叛将丁文早已躲得不知去向,而那二万余名蛮兵则更是纷纷逃窜。
      因此东路大军兵不血刃,轻松占据了普安重镇,所得兵器衣甲无数。

      继而,少将宗辰又带领部队收拾了黑松岭、螺埘等几个附近寨子的蛮兵。
      由于普定、普安是进出云南的咽喉要地,魏帅留下部分人马驻守。而后率领大军日夜兼程,继续向云南曲靖奔袭。

      第三五章 闻龙忆胞弟

      且说闻龙接到魏帅的亲笔书函,便赶紧收拾行装,随军中快马奔赴前线。

      这一天,魏帅和闻先锋等将佐正在虎帐谈兵。
      忽听旗牌官禀报:绵竹闻龙到!
      施过礼,闻龙开门见山:“唤小人前来,不知所为何事?”

      闻将军道:
      “叛营中有一员大将十分骁勇,名唤石虎。他不但刀法娴熟,还善使弹弓。不过那拉弹弓的架式,我看你也会。加上形貌与你也厮像,所以叫你过来会一会。”
      闻龙又问:“此人年龄大约儿岁?”
      闻将军道:“比你少一二岁吧。”
      闻龙暗自思忖:
      此人的相貌、年纪、名字,都与我弟弟一致,连玩弹弓的架式也一样,好生奇怪。按说胞弟已死多年,难道…
      想到这里,他毅然道,“来日开战,我跟闻将军去会会这个人。”
      魏帅道:
      “那就有劳闻叔叔了,只是要闻先锋须多担待些。不过石虎可能已经走远,今后尔等见机行事吧。”
      闻将军便带闻龙在军营住下,同时拨了一匹乌骓马給他作坐骑。

      住在军营,闻龙不由得回想起了二十年前。

      在一个聚族而居的苗民村寨里,全村的人都姓石。

      村寨里有一个五口之家。
      爸爸功夫了得,是远近闻名的一位好猎手。他一早就出去狩猎了。
      爷爷是当地知名的苗医,今天又要登山采药。
      一对孪生少儿吵着要跟随爷爷上山。
      妈妈吓唬儿子:“山上多野兽,专门吃小孩。”
      哥哥石龙说:“不怕,有野兽来,我们就学爸爸的样子用弹弓打瞎它的眼睛。”
      弟弟石虎说:“我名叫‘虎’,虎是百兽之王,所以我更不怕!”
      爷爷哄他俩:“大山很高很陡,只有大人和猴子上得去,小孩子想都别想。”
      两少儿齐声嚷道:“我们想,想要看山上的猴子!”
      爷爷无奈,只好带上两个孩子。
      两少儿想携带弹弓,爷爷不准,说山上的猴子不能打。
      爷孙仨爬到了半山腰。
      休息一会儿后,爷爷说:“我要到最高的主峰上去采药了,你俩就在这里看猴子吧。不要乱跑,小心点。”
      哥弟俩在山上东找西看,过了一会儿,终于发现了树丛中的猴子。
      他俩兴奋极了,于是边看边数:
      “一个猴…….三个猴,九个猴……十二个猴……”
      弟弟太高兴了,只顾数着树上的猴子,不料一脚踩空,身子扑地摔倒,骨碌骨碌滚下山崖。
      眼睁睁见弟弟坠下千丈深渊,哥哥吓得连哭带爬。拼命寻找,呼喊…

      一晃二十载。弟弟石虎再也没有回来。

      第三六章 王师平二镇

      且说东路主力大军攻普定,克普安后,兵锋直指曲靖。
      趁天降大雾,闻确和宗辰用疑兵之计出奇制胜,渡过白石江,俘虏蛮兵二万,占领了曲靖。
      曲靖是云南东部门户,水路交通要道。占据此地就镇住了云南的噤喉。于是,魏帅又留下一部分人马把守。
      接着,魏帅把东路人马再次分军:
      一部由闻确率领,挥师北向乌撒,接应北路军抢渡赤水河;
      一部由自己和宗辰率领,攻取七星关。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
      这首词题为《破阵子》,是南宋大词人辛弃疾所作。
      前九句,写词人对沙场生涯的追忆,后一句抒发英雄迟暮的悲愤。
      词中描写那金戈铁马,奋勇杀敌的战争场面,真是雄奇、壮美极了。

      本书中的几个主要人物也同样经历了这种壮烈的战争场面。

      先说,闻先锋率领策应之师北向,闻龙也随之行动。
      在这一夜的鸡鸣时分。
      闻将军命号兵吹起战斗号角,与闻龙带领军队直捣乌撒。
      杜帅率领的北路军早已卯足了劲。此时见对岸的策应之师终于打响,于是闻风而动。马军乘大船,步军乘木伐,大规模渡赤水河上岸。
      那时候的乌撒还没有城墙,所以在朝廷人马的双方夹击之下,据守乌撒的叛军无法抗衡,二万被歼,三万逃跑。
      朝廷军马终于占领了乌撒。
      会面之时,见胜杰削瘦了。父亲闻确对女儿是七分怜惜三分责怪:“叫你不要来,偏不听,现在该尝到个中滋味了吧。”
      闻胜杰笑答:“人生在世,享受百味。今天又多尝了一味,孩儿认为值得。”

      第三七章 奇袭七星关

      再说,东路军在魏帅及副将宗辰的率领下,兵至七星关。
      他们遇到了守关叛军前所未有的顽强抵抗。
      把守七星关的蛮兵约五万余,叛将是丁文、丁武兄弟俩。
      那丁文因丟了普安城以后,逃到这里。不久,弟弟丁武也来此地安身。
      原来的守关叛将年纪偏大,因丁武的妻子与石虎有表亲关系,加上丁武又生得高大威猛,石虎下来廵防时,便提拔他为这里的主将,丁文为副将。同时又传达蛮王口谕:如再有不抵抗而逃跑者,杀无赦。叛帅恩威并施,使得下属服服帖帖。于是文武兄弟吃了秤砣铁了心,殊死一搏。
      加上七星关地形险要,易守难攻。只见:

      七星关古城,
      城墙周长近五百丈,
      女墙八百余垛。
      城门有二:
      东为武宁门,
      北为大定门。
      关隘横跨江面,
      下面是江深浪急,
      上面是崖壁陡峭。
      五尺道盘旋于崖石之上,
      七星峰高耸于云山之巅。

      东路军将士奋勇登先,攻关夺隘。
      叛军凭高临下,放下礌石磙木,负隅顽抗。
      大军将士多次扶云梯冲上城头,都被蛮兵推开掀翻,倒落城墙之下。
      接踵而来的礌石磙木砸得城墙下将士头破血流,或死或伤。
      敌方射手又拉开强弓劲弩,箭发如蝗。
      大军将士倒下者超过万人,只见枕臂叠股,尸横狼藉,血流成溪。

      第一次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年轻的魏帅心头凛然一惊,急令停止今天的攻关。

      他心情沉重,深切地感受到了三军司命之责任重大。
      他回到军营,坐在帐内苦苦思索 。
      猛然,他记起了《六韬》中的两句“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
      他似乎有了主意。
      《六韬》是冷兵器时代最具实战性的兵书之一 ,是陆尚书临行时赠送与他参阅的。

      魏帅走出帐外,招呼宗辰少将一起去详察七星关周围的地形。

      回来后,将帅定计:再用奇正之兵,智取夺关。

      叛军头领丁氏兄弟见朝廷人马停止了攻关,终于舒缓了一口气。
      殊不知,一场灭顶之灾将向他们压来。

      且说少将宗辰手下有十八骑义乌兵,个个精壮勇猛,矫健灵活,远战以弓矢,近战以马刀和短矛,聚如雷霆,散如云烟。这一日,他奉了魏帅之命,带领属下十八骑子弟兵正悄悄绕过七星关 ,与已经占领乌撒的北路军官兵会合。
      宗辰向北路军杜帅禀明了这次的作战意图。
      闻胜杰乃将门之女,自幼熟读书兵,在旁赞道:这一招,正合“奇正相生”的用兵之道。
      北路军官兵听了都群情振奋,觉得真的是风水轮流转,这一回终于轮到自己的方面军作奇兵攻关夺隘了!
      于是杜帅挑兵点将:
      令宗辰、郭胡桓二将率前部先锋突击 ,
      自己和闻胜杰居中指挥,
      闻将军率部殿后。

      北路军前锋沿五尺道悄然前行,从背后突袭七星关。

      白天,东路军魏帅命部将向关内叛军射去劝降书一封。
      叛将丁武见书,嘿嘿一笑,不予理睬。
      晚上,魏帅命东路军主力点燃火把放起号炮,向七星关再次发起猛攻。
      东路军的第二轮攻关,表面上兴师动众战鼓频敲,实质上却是佯攻。
      因为官兵中另有一支人马正暗地里从关后运动而来。
      丁氏兄弟见东路大军攻势如潮,直往武宁门杀来,便竭尽全力督兵死守东线的武宁门,攻守双方的战斗呈现胶着状态。

      这期间,北路军在杜帅统一指挥下,趁着月明星稀正衔枚疾行。
      他们过走五尺道,目标直指七星关。

      由于丁氏兄弟的注意力与重点都放在了东线的武宁门,未料到朝廷大军的一支偏师会从北线自天而降,因而猝不及防,把守大定门的老弱叛军岂能抵挡蜂拥而来的奇兵部队?
      终于北面大定门失守,七星关被拿下。

      这场仗用的是典型的避实击虚战术,初步显示了朝廷指挥员善用奇正之兵,实施迂回作战的军事才能。

      有诗云:

      远昔邓艾渡阴平,
      今夜宗辰袭七星。
      月明星稀好用兵,
      天兵降时鬼神惊。

      硝烟过后,二帅盘点战果:
      杀敌二万,俘虏三万。
      叛将丁武战死,丁文俘虏。

      经交代政策,温言劝慰,叛将丁文归降。
      二帅决定:
      从三万俘虏兵中抽调二万充实自己的队伍,交由宗辰将军负责敎化和训练;
      余下一万仍留给丁文带领,守护七星关。

      魏、杜、闻三人今日重聚,相见甚欢。自此,三杰又常聚常谈,共商军机。

      第三八章 奢香明大义

      再说从乌撒败逃的那三万蛮兵,由叛将郑天鸣带领,流窜到了贵州鸭池河一带。
      他企图拉拢水东、水西两地的部族势力一起阻挡大军南进。
      幸亏二帅及时主动,亲自登门拜访,说明来意,晓以大义,因势利导,才稳定了局面。

      且说丁文陪同杜帅,去与水西部族头领奢香夫人谈判。

      想不到节外生枝,奢香先不问杜帅,却问丁文道:
      “听说你和丁武一起在七星关,如今你的弟弟呢?”
      丁文说,我弟弟刚愎自用,不听朝廷大军的劝降,已经战死。奢香说,我正要向他讨取公道,他倒好,先死了。
      原来那个战死的丁武,是普安女土司米璐的女婿,而米璐和奢香又曾经是金兰之友。其中的爱恨情仇,还真不是一两句话所能讲清楚的。

      其中的委曲是这样:
      在普安城南有个当地的苗族土司,生有一女,招婿丁武。
      后来,年过花甲的土司又娶了一房少妻,名叫米璐。
      因膝下无子,老夫少妻常拌嘴,有一次还动了手打了架。
      米璐无端挨打,说了句“老家伙,我不伺候了!”就赌气回到了娘家。
      谁知这个米璐,长得千娇百媚,人见人爱。
      她身材秀颀,眉黛青颦,风骚艳丽。
      回娘家的第二天,她仅用一个媚眼便让一个小伙子像中了邪,迷倒在她的石榴裙下。
      这个小伙子还不是泛泛之辈,是她娘家当地的一个土司,名叫阿宝。
      这时候,老土司有些懊悔,就让女婿丁武去城西米家村,接米璐回府。
      谁知丁武来到米家后,也与米璐勾搭成奸。
      米璐、阿宝、丁武居然过起了“小三口”的奇葩生活。
      老土司得知后大动肝火,便派了府中兵勇打进城西阿宝的地盘,烧掉他寨子,还放话要抓回禽兽女婿活活处死。
      米璐闻讯,柳眉倒竖,玉面生威,誓言报复。
      倒是阿宝提醒:老土司可有个外甥,即叛帅石虎。我们不能明里干,宜装理亏示弱,等时机适当再报复不迟。
      于是米璐暂时忍耐,暗中合伙,打探消息,伺机而动。
      于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她带领阿宝府中的兵丁,罩上面纱,一举攻进城堡,冲进老土司府。
      丁武身材魁梧,他揪住老土司像老鹰抓鸡,说:“你不是要我命吗,看谁先死?”说完,一刀就砍了他。
      第二天,米璐回府,她装模作样,当着众人呼天跄地,干嚎:哪里来的狠心贼寇,杀死了我家老爷----。
      随后她披麻戴孝,请来僧众诵经超度,随后出殡厚葬。
      等事态平息后,米璐便动起了要继承世袭土司的主意。按古代法制,土司的职位可以世袭,但是要合法继承,还需获得朝廷的批准。于是她便使出手段,收买族长,行贿有司官员,上下打点。不久她便如愿以偿地登上了世袭土司的位座。
      继承土司的位座后,米璐变得颐指气使,任性而为。
      坐等两个男人隔三差五地造访,已经无法满足她的性需求。
      于是她仿效前朝的一个女皇,蓄养起两个个男宠,常伴左右。
      在外面,她还勾引了不少的帅哥酷男。
      有意思的是,凡跟她上过床的男人总是以与她有染为荣。
      而且米璐的惊艳,即使是在治丧期间,也曾迷倒过一大片。
      俗话说:若要俏,须带三分孝。
      无论是望灵堂烧纸祭奠,还是送殡往坟台路上,米璐是最为耀眼的焦点所在。
      尤其在葬礼完毕,脱下重孝以后,她身上所持有的那股淡雅而迷人的光景更是勾人魂魄:
      白帕歪覆发髻,嫩松梨花俏脸。淡绫衫衬丰乳,素缎裙系细腰。顾盼生姿,袅袅婷婷。
      这般风骚,自然是惹得那些狂蜂浪蝶意荡神飞,暗生偷香窃玉之心。
      可惜而遗憾的是,米璐的风光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
      因为那个阿宝,是普安城西的一方土司。
      在自己的领地里,大家闺秀小家碧玉,只要他想要,什么样的女色没有?
      更何况米璐已是这样的一副德性,如若他再来搅和,岂不是自取其辱?
      所以,阿宝从此再也没来问津。
      而丁武呢,则是在一次喝醉酒后,来会米璐,见了不堪一幕,便醋意大发,因妒生恨,一怒之下,杀米璐而投七星关。
      最后,他自己也走上了不归路。

      听了这一段奇闻,奢香觉得可叹可笑。
      她问丁文:“这些事你是听谁说的,知道的这么详细?”
      丁文说:“杀人玩女人之类的事,在叛军行伍里司空见惯,所以弟弟才会跟我细说。”
      “原来如此,”奢香笑着说。
      然后奢香认真地说:
      “你弟弟丁武所犯前科,罪孽深重,死有余辜。
      至于米璐嘛,也真是迷了路,她任性而为,闹得过度了!唉,天理昭昭。我没理由再替这个小姐妹讨什么公道了。”
      于是她转头来对杜帅说:
      “这一段过节,与朝廷无关。噢,对了,今天你们要我干什么?”
      杜帅说:
      “看来您是个深明事理的人,望求土官与叛贼保持距离,不要受其蛊惑。朝廷大军只作暂时停留,对百姓秋毫无犯,对你们也是一样。”
      奢香听了,欣然表示:愿意支持和配合大军过境。

      第三九章 一枝花选婿

      在大军离开水西地区时,奢香代表部族献上许多的粮草、马匹等物品以示慰问。
      这位深明大义的水西地区彝族女头领,是中国古代有作为的少数女政治家之一。
      她担任土官期间,在当地还干了许多有利于民生的实事。
      所以,留存于水西当地的奢香夫人墓,至今仍香火不断。

      再说少将宗辰陪同魏帅去和水东部族头领刘淑贞谈判,情况更是意外地顺利。

      想不到刘淑贞也是一位很有政治头脑的彝族女头领。
      特有趣的,还是她女儿。
      听说有朝廷的两位将帅来访,她十分地好奇,就躲在屏风内偷看窃听。
      后来索性扮作侍女,端茶上客厅来察言观色。她见两位客人,坐着的威武,站着的英俊,不禁动了芳心。
      原来此女是水东一枝花,本地不知有多少小伙子追过她,可她总是说没感觉。
      今天见了这两个中原人物,她忽然开了情窦。
      一枝花心想:
      元帅嘛,肯定是已有家室了。将军嘛?对!我就要将军了。
      于是,她又端了一盘果品上去,说:“两位客人请吃果子。”
      魏帅见说,说了声“谢谢”。
      一枝花把果盘放在元帅跟前,眼睛却瞟向了将军。
      四目相遇时,宗少将脸上一热,一枝花心里一乐,似垂杨袅袅,轻盈地退下去了。
      朝廷官将走了以后,刘淑贞笑骂女儿:
      “谁要你端水送果品了,不害臊!”
      一枝花一把将母亲抱住,边撒娇边嚷道:
      “女儿看上那个青年将军了,阿莫帮我!”
      刘淑贞推开女儿,叹声道:
      “着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为娘的就拉开这张老脸试试吧。”
      一枝花兴奋地连蹦带跳,欢呼:“阿莫万岁!”

      第二天晚上。
      由水西女首领奢香夫人保媒,二位帅爷主婚,少将军宗辰与水东一枝花喜结良缘。
      两人相约:南征回归时,再大办酒席。
      宗辰要回部队了,一枝花赋诗《送君行》:

      征夫怀远路,
      去去从此辞。
      南乱平定日,
      郎君当归时。
      努力从军行,
      保重平安身。
      感念心上人,
      千里遥相思。

      由于二帅在彝族土司地区采取正确的招抚政策,获得了两位彝族女首领的有力支持,芒部、会泽、毕节、乌蒙等地相继平服。
      哪位叛将郑天鸣,见水东、水西两处的部族头领都已倒向朝廷,便只好悻悻地带领人马又流窜到他方去了。
      下一步,朝廷大军准备深入云南腹地,合力捣毁蛮王的巢穴银坑山大营。

      第四十章 围困银坑山

      三军会合啃下七星关这根硬骨头后,朝廷人马气势如虹,乘胜前进。
      一日,大军行进到了云南腹地,逼近银坑山。
      伏路探马来报:
      蛮方八番各个洞寨的叛军,慑于朝廷大军的巨大声威,害怕势孤力单而被各个击破,纷纷逃窜,抱团取暖,云堆雾涌地集结于银坑山大本营。八番头领簇拥在蛮王周围,清点营中叛军兵马总计尚有十余万,统一由元帅石虎调用。
      且说说银坑山。
      因为这块山出产银矿,远近百姓私自开挖,留下了大量的坑道,所以大家就把此山呼为银坑山。
      山上建有宫殿楼台,为历代蛮王的巢穴。山外有三条江流通过;泸水、西城水、甘南水。
      云南叛军自恃银坑山据有三江之险,重关之固,易守难攻,故而作为大本营盘踞。
      山的北面方向是一片难得的开阔平地,伸展开去,平坦土地长约三百余里。

      基于以上情况,三杰分析,迫于大军兵锋所向,叛军的活动空间受到严重挤压,如今各路叛军人马齐集于银坑山,正好有利于将之一网打尽。
      如若让他们分散开去,各据要塞坚持打游击,那这场战争将会是旷日持久,没完没了。
      于是部署:
      以十万精兵驻扎于银坑山北面开阔平地,用来正面破敌。
      以另十万兵力,如同撒下一张巨网,当天夜晚把整个蛮兵大本营悄悄地围了起来。

      你不是以为有三江之险易守难攻吗,那我就利用优势兵力来个围而逼降。
      封锁叛军进出银坑山的所有路径:陆地封路口,水路封码头与渡口。
      反正是全面封杀堵死,形成关门打狗,困死饿死你的态势。

      第四一章 二帅下战书

      部署完毕。
      第二天早上,二帅派使者到叛军大本营下战书一封。
      蛮王展开来看,见书曰:

      本朝征南大元帅书达云南大番王:
      自古卵石不敌,蛇龙不斗。
      吾等奉王命征讨,举雄兵三十万,粮足草丰,马壮将强。
      尔等不该借事作乱,如今已是笼中鸟瓮中鳖,予取予求在我一念之间。
      与其坐困愁城,等待引颈受戮,何如迷途知返,弃戈归降?
      彼时上者不失王位,中者爵位依旧,下者体面生还。
      如若不然,来日开战。
      王师一怒,打破营盘,玉石俱焚,生灵遭殃!

      蛮王看了两遍,脸色苍白,尤其是读到“引颈受戮”一句时竟是不寒而栗。
      但想到自己营中也有十多万人马,就这么轻松投降心有不甘,于是把朝廷战表付于元帅。
      石虎接过,浏览一遍,说:“先礼后兵,老生常谈。”
      然后回批:战表收悉,来日决战。
      交给朝廷官使带还。
      石虎开始备战:
      调用二万蛮兵据守大营要寨,以八万人马迎战朝廷大军。

      且说闻龙,那天随闻将军打策应,在攻下乌撒后,与杜帅部会合,自此便天天与闻胜杰在一起。
      两人过去是主仆,如今成了战友。闻龙特意从绵竹闻府带来了一束雁翎箭,交给胜杰。这雪中送炭之举,使她很是高兴,因为她身上所带之箭已用的差不多,而军中普通的箭她又不大喜欢使用。
      原来习武之人多爱用自己制作的箭。
      例如唐末晋王李克用,人称李鸦儿。一次他有幸打了两只雕鸟回家,就令下人拔雕的羽毛。有人问,王爷拔毛何用?晋王答,用以制作雕翎,临阵时拿自制的雕翎箭射击杀敌,射程远而更有把握。

      第四二章 石虎再扬威

      第二天,敌我双方两阵对圆。
      叛军营前,帅字旗飘。
      石虎手持一根浑铁点钢枪,昂然立于青骓马上,左右四骑牙将侍立。
      朝廷大军营前,二帅旗幡旁。
      闻先锋、郭胡桓、宗辰、闻龙、闻胜杰等十余员将佐环立,气象森严。
      鼓声过后。
      闻先锋骑着三河马带着郭、宗两员副将上场;叛帅石虎也骑着青骓马带领两骑牙将出列。
      闻先锋驱马上前:
      “我等奉王命前来征讨,并不想赶尽杀绝,只要尔等放下武器,可免生灵涂炭!”
      石虎冷笑:
      “好大的口气,但不知能否赢我手中的这条枪!”
      说罢便一枪向闻将军刺来。
      闻先锋连忙举戟架住点钢枪道:“慢!我还有话说!”
      “什么哆嗦话,快说!”石虎不耐烦了。
      闻先锋道:
      “此次交兵,我方有大军三十万,但我们不想以多胜少。今日之仗,只用将战,不以兵斗,如何?”
      石虎一听,正中下怀,喜道:“如此最好,不妨我俩先战!”
      说罢又一枪向闻将军刺来。
      闻先锋把方天画戟往后一招,依计退下。
      郭胡桓、宗辰等九员战将相继催马上场。
      他们本是大军中的悍将。朝廷九员战将分成三拨,像走马灯似地轮番上阵,与石虎等番将捉对儿展开搏杀。
      双方大战了约有两个多时辰。
      到第二轮时,叛军中的两名牙将被斩杀。
      到第三轮时,另几名番将上来又是不死即伤。
      叛军毕竟大多是乌合之众,未经历大战,今朝见数员大将被杀,不禁胆寒,一时再无人敢强出头。
      此时,只有叛帅石虎还在单身独骑奋战。
      殊料这石虎艺高人胆大,加上自恃在家门口作战,面对官将们的轮番进攻竟是精神倍长。
      战场上,勇者见血更勇。
      他见手下多名部将被杀,一时性起,奋起神威,竟也连挑两员官将,过了一会又刺伤一员。
      闻将军按捺不住了,正待动作,忽见背后一将冲在了他前面。
      此猛将催动黄源马,挺起錾金枪,敌住敌帅石虎奋力搏杀。
      好一对骁将相遇:
      一个如毒龙出水,一个似恶虎下山。
      各使三十六翻身,七十二变化。
      两人激战了一百余合,堪堪斗个平手。
      忽听鸣金声响,二帅下令收兵。

      原来,突然闪出的这员猛将是朝廷解粮官卢天霸。
      他是兵部陆弘亮预设在大军中的一匹黑马,力大无穷,枪法凌厉。
      陆尚书派他当解粮官是一身二用,临行时曾吩咐他可在阵前伺机建立军功。

      收兵回营,魏帅向众将领解释下令鸣金的原因:
      “石虎其人,宜用智取,不宜力敌。他上次用刀,今天用枪,说不定明天又会用新的兵器。此人应该是个全能型的战将。今天卢将军出战虽骁勇异常,但对方石虎已经杀红了眼,如果双方再斗下去,其结果恐怕会是两败俱伤。我们暂时收兵,是为了另寻战机。好在咱们已布下十面埋伏,就算是楚霸王再世,照样可以擒伏他。”
      谋定月中擒玉兔,计就日里捉金乌。

      第四三章 突破八卦阵

      却说昨天斗将,双方互有死伤。
      其时,石虎杀红了眼,一人拼命,神勇异常,而朝廷大军中又闪出悍将卢天霸敌住厮杀。
      论战果,双方大体持平,然而看军队的实力和优势,已明显向王师倾斜。

      谁料第二天,叛帅石虎却在银坑山北部旷野,依托山势布下一个庞大的阵形。
      阵中设: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加上中军,共九个大阵。
      又立:休、生、伤、杜、景、死、惊、开,共八座门。
      而且大阵中又含六十四个小阵,步步为营;奇门曲折相对,隅落钩连,处处暗藏机关。

      阵形内四面八方埋伏着无数的弓箭手,如果有人马来冲阵,他们便会一齐发力,把破阵之敌强力射回。
      这个阵图实际上是叛帅石虎经师父的指点而摆。他师父并不认同石虎造反,但徒弟再三恳请师父说,您就弄个阵形给看看,若官军果然能破,那时我才甘心,即宣布散伙!师父也想试试自己平生所学,于是---

      二帅见状,便率领大军集结于银坑山前平地,于叛军阵地对面远远停驻。

      先锋将闻确带领胜杰和闻龙,来到叛军阵前挑战。

      但见敌阵:
      行列整齐,旌旗分明,进退有法。
      闻将军不禁暗叹:看来敌阵中还有奇人异士?
      见朝廷先锋官前来观阵,门旗开处,叛帅石虎发话:
      “昨日斗将,今日斗阵。闻先锋可识得此阵?”
      闻胜杰代父回道:“区区一阵,三尺孩童也能认识,名叫九宫八卦阵呗。”
      叛帅又问:“既识此阵,敢来破阵否?”
      闻先锋答道:“正有些技痒,且看本将军带兵前来破阵!”

      见闻将军暂时离去,叛帅吩咐守阵部下:
      “务要严阵以待,官军来犯时,切不可疏忽,不要慌乱。”

      岂料等了多时,也不见大军动作。

      原来闻氏父女可知道此阵的厉害。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与晋王会盟黄池,就是因列此阵而取胜的。
      若要破此阵,务必等到守阵将士疲老懈怠,阵脚稍乱时,才可发起进攻。

      待到午后时分,守阵叛军多已饥渴难当,有些立足不稳了。

      于是我军主帅令卢天霸在前宗辰殿后,带领五百名兵勇向敌阵冲杀过来。

      我军的作战方案是:
      出其不意,以此举打乱叛军的阵脚。趁混乱之际,再率领三军随后掩杀,一举打败他们。

      此时的卢天霸甲衣外披斑斓虎皮,头戴铜盔,手执宝刀,一骑马疾如闪电,一把刀快若风轮,勇猛非凡,直往阵中杀来。宗辰少将殿后跟进,正是强强联手。
      守阵蛮兵本已疲劳倦怠,反应稍慢了些,他们来不及放箭,竟让卢天霸和宗辰等五百名兵勇冲进了阵内。

      因为守阵叛军士卒用的是强弓劲弩,适用于远距离射杀。现在官将卢天霸等人已冲进阵中,目标距离靠近了,眼看周围都充满了自己人,叛军士兵不免投鼠忌器,所以弄得守阵弓箭手一时无法应对,任由如天神下凡般的官军战队挥刀砍杀,如入无人之境。

      叛军的阵脚已被动摇。

      第四四章 蛮石虎落马

      敌阵中的首道防线已被突破,但里面尚有多重防线的蛮军人马守护着。
      叛帅石虎战斗意志十分顽强,他身居中军沉着指挥,令近距离射手们张弓以待。

      正当双方剑拔弩张之际,忽听外面喊杀声震天,原来见五百名突击队冲入阵中,闻先锋已知敌方防线已破,于是亲率大军趁机掩杀过来了!
      官军人马里应外合,蜂涌而进。
      叛军人心惶惶,阵形基本乱套。
      闻氏父女明白:彻底打破此阵还须从生门进,休门出,再杀入开门。于是卢天霸和宗辰依计而行,他们率军层层杀进,居然打近了核心,发起了冲击中军斩将夺旗的行动。
      大军反客为主,破阵已成必然。
      叛帅石虎见大势已去,觉得久耗下去了无意义,便跨上战马带领几名随从企图杀出阵去再作道理。
      然而大军中的闻龙与胜杰,相随闻将军深入敌阵已有多时。
      闻龙早就看清眼前的这个叛帅石虎即是自己失散了多年的弟弟,但碍于水火之势,不能够在战场上贸然相认,便悄悄地与胜杰耳语了几句。
      胜杰会意,暗暗地点了点头。
      阵内阴气惨惨,大军官兵越拢越多。
      此时的石虎再也无心恋战,正待骑出阵外,忽听一道声音叫唤:“石虎兄弟,哥哥石龙在此!”
      石虎一怔,停马回看时,见喊话的是一个青面汉将,面目与镜子中的自己一般无二。
      当此时,胜杰眼明手快,“嗖嗖”连发两箭,不偏不倚两支利箭分别射中石虎战马的两只小腿。
      小腿受箭,青骓马痛得仰天嘶鸣,立足不稳,石虎被掀落马下。

      说时迟,那时快。
      闻龙骤马急上,扶起石虎,两人同乘一匹座骑,风驰电掣般地冲出阵外,绝尘而去。

      此时,叛敌阵中已成了一锅粥。

      第四五章 兄弟龙虎会

      闻龙骑着追风乌骓马,驮着石虎顷刻间驰骋至荒郊野外,然后缓缓下马歇息。
      昨天战场上,石虎见此汉将就觉得似曾面熟。
      待从马上下来,两人一照面,都觉得对方就是镜子中的自己。
      闻龙见弟弟眼睁睁地看着自己,便先开言:“我是石龙。弟弟,想不到咱俩一别二十年,今天会在这种场合下见面。”
      石虎显然有些意外,不过他很快就反应过来,问:“哥哥怎么做了汉将?”
      闻龙:
      噢,那是因为咱们的那个村子里发生了严重的瘟疫,连附近的村庄也染上了。爷爷平时行医上门,送药到手,及见有病人抬来,当然会给他诊治。结果连自己也给传染了,而且还殃及父母,都死于那场瘟灾。幸亏我命大逃离了乡村,与你的嫂子一起流浪到四川绵竹一带,被闻参将好心收留,用为管家。“受恩深处即为家,”由于闻参将对我恩重如山,又想到咱家已没有其他人,所以我就改了姓,现在大家都叫我闻龙。前几天,听说军中有事才来到此地,目的也是为了要找你见你。
      石虎:
      难怪我跟师父学艺成功后,来找你们。见村子里已是十室九空,咱们的那个家已破落不堪。
      闻龙:
      你当年坠崖后什么情况,怎么又学起这么好的武艺来?
      石虎:
      廿年前那天,我滚落悬崖,自己也以为必死无疑了。谁知滚到半山腰时,被一丛硕大的藤蔓绊住了身子,昏死在上面。幸好有一位异人路过,救我到他家,养好伤后,又传我武艺功夫。
      闻龙:好了,现在该谈谈今后了。兄弟你有何打算?
      石虎:
      我也知道这样继续闹下去,终无了局。但是乡亲们真的是走投无路了。这场反叛,确实是事出有因,可以说真的是官逼民反。
      闻龙:
      我也听说了,连年遭遇灾荒,老百姓无粮裹腹,据说连凶蛇恶鼠都吃得精光了。
      石虎:
      对呀、百姓遭灾,朝廷不来赈灾也就罢了,还要来收粮征税。所以大家就说了,饿死不如打死,就干起来了,你说这是不是官逼民反?
      “此事暂且不论,我还是要问你,今后作何打算?”闻龙追问道。
      石虎沉默了一会儿,说:“现在我方寸已乱,一时还没有想好打算,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了,今后我不会再强出头。”
      闻龙:
      你刚才讲乡亲们被逼造反,虽事出有因,但凡事要看天下大势。弟弟的头脑从小比我好使,相信会听得进去。
      你们的这场反叛,从起事的那天起,就注定了必然要败,为何?
      先看天时人心。当今天下太平,人心思安。除了贵州,再没有第二个地域的人会站出来支持你们。自古以来无人响应的造反,注定不会有好结果。
      再看军事物资,朝廷的兵员战将如云,粮草补给源源不断。试问你们偏居一隅,哪一项比得上?以一隅之力敌全国,焉能不败?
      况且两军对垒,靠的是军队的整体战力和主帅的谋略,单凭个人的好勇斗狠是无济于事的。就算你石虎英雄盖世,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朝廷方面藏龙卧虎,昨天闪出猛将卢天霸,今天你又身陷迷阵,马腿中箭,朝廷官兵却未伤害你的性命,值得三思。
      石虎:
      哥哥的这番说词很精彩,弟弟全都听进去了。看来哥哥在那边混得不错。
      且问,用箭射我战马小腿的那个玉面红唇少将是谁,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闻龙:
      你问的这个玉面红唇少将,可是个巾帼英雄、女中丈夫。她本是闻将军的千金,如今是杜帅的夫人。她之所以这么做,一、是因为我告诉过她,你是我的同胞兄弟。二、也是按照元帅的意思。
      石虎:怎么,她竟然是女的?
      闻龙:
      正是,她本名斐娥,后改为“胜杰”。自小爱扮男习武,练就一身的功夫,尤其擅长骑射。
      她刚才是要挫挫你的锐气,故而只射马不伤人。
      还有,刚才我劝你的这番说辞,也是她先讲给我的,哥哥可想不出这么高明的大道理来。
      石虎:噢,刚才你说,也是按照元帅的意思。难道是要我归降?
      闻龙:叫归顺吧,留点体面。
      石虎:要我归顺也可以,但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闻龙:什么条件?
      石虎:
      一、赦免这次举事头领的所谓罪行。
      二、遭逢灾年,官府不得再向老百姓征粮收税。
      闻龙:
      弟弟哪里是方寸已乱,这两条提得好,哥哥赞成。
      石虎:光你哥哥赞成不够,须要二帅答应,还应有朝廷的旨意。
      闻龙:
      我马上回去向二帅禀报,他俩都是正人君子,一定会如实向朝廷奏报。有结果会再来找你,一言为定。今天,咱兄弟俩久别重聚,是不是该庆祝一下,我作东,如何?
      石虎:是该庆祝一下。这里本是我的辖区,可惜如今已有朝廷官兵在巡逻……。
      闻龙:不妨,元帅特意给我腰牌。咱俩找一块客栈,放心大胆地吃饭睡觉去。

      第四六章 建言免皇粮

      第二天,闻龙回营,将劝说石虎成功及双方谈妥的处理方案禀告二帅。
      二帅大喜:这两个要求应该可以满足,就算他们不提,我俩亦已有此意。
      当时闻将军和闻胜杰均在场。
      闻将军道:
      “依我看来,不只要满足这两条,而且在第二条中还应当改动一字。”
      二帅问:“改动哪一个字?”
      闻将军道:
      “把逢灾‘当年’免税,改为免税‘两年’。因为百姓受灾如同人患重病,病虽止住了,但还需要疗养将息。”
      闻胜杰:“依我看来,蛮方应该永久免税,而且应撤销设在那里的汉官机构。”
      二帅:此事太大了,朝廷恐怕不会答应。
      胜杰:
      只要把道理说清楚,把利害关系分析明白,我想皇上如有判断力,应该会答应。因为朝廷在蛮方设立官衙,征收那点可怜的赋税,得不偿失嘛。更何况此事已有过先例。
      二帅:愿闻其详。
      胜杰:
      蛮方多为不毛之地,穷山恶水,就算不是灾年,百姓的生活本来已很贫困,还要在那里设立官府,征粮收税,民族矛盾焉能不紧张?
      我读过《三国志》,诸葛孔明七擒孟获,蛮方平定。
      撤军时,有人提出,何不留下官员与孟获一起治理蛮方?
      孔明回答,留官在蛮方有三不宜:
      留官辄当留兵,一不宜也。蛮方伤破,父兄死亡,留官而不留兵,必成祸患,二不宜也。蛮人累有废杀之罪,终有嫌疑,留外人终不相信,三不宜也。
      今吾不留人,不运粮,与相安无事而已。

      一席话醍醐灌顶,说得在座人等茅塞顿开,二帅既深服前贤的深谋远虑,又欣赏胜杰的博闻见识。
      于是斟酌词句,一同拟就奏章一本。
      一方面汇报平南的进展情况;二方面申求天子下诏:赦罪、免税、撤官。
      云云。
      奏章八百里加急,快马送到京师。

      皇上御览,先是大喜,后见有撤官、免粮等要求,颇有不决,便付于朝议。

      其时朝堂上,内阁首辅黄震元,还有一班佞臣,本来对两个娃娃领兵出征就不看好,今听说还要在蛮方免征皇粮,撤销官衙,便大放厥词,极力反对。
      后来见有三国孔明“三不宜”的金石良训,才默默闭嘴。
      终于反对无效,奏章提案通过。
      于是天子下诏,恢复实施诸葛武侯制定的怀柔政策,在蛮方撤回汉官,并宣布永久免税。
      一语惊醒朝野人,从此蛮方享太平。

      第四七章 石虎见蛮王

      且说那天石虎与哥哥在客栈里睡了一晚,听了一夜的规劝,他已明白了自己今后该怎么做。
      第二天早起,由于有哥哥给的腰牌,官兵不加拦阻,石虎一径来到了银坑山关隘前。
      走到北面大门下,守关蛮兵认得是元帅归来,连忙打开寨门迎了进去。
      石虎回营,招集麾下部将待命,然后他带了两名亲随去见蛮王。
      蛮王见元帅归来,喜忧参半,说:
      “石帅终于回来了。昨天大战之后,本王真的是坐困愁城,无时不在挂念元帅。且问昨日何人救你?”
      石虎为人坦荡,就实话实说,毫无保留地备细叙述了一遍。
      蛮王听罢,说:“二十年后兄弟重逢,实属人生一大快事。只是我等今日,究竟该作何打算?”
      石虎:我已答应哥哥,从此不再强出头。我今前来,是要辞去元帅这个职务。
      蛮王:不要开玩笑,你若当甩手掌柜,这十五万军马无人统领,岂不是一团糟!
      石虎:糟也罢,不糟也罢,反正也是差不多。
      蛮王:石帅往日雄心万丈,如今回来怎么变了一个人?
      石虎:那么依大王,有何良策?
      蛮王:先问你,元帅倒问起本王来了。
      石虎:我已经尽力了,我无计可施。
      蛮王:
      现在朝廷大军把银坑山围得铁桶一般,连个苍蝇也飞不去。我们十五万人马聚在一起,长此下去不要说打,饿也要饿死。
      石虎:我方被动,眼看营中将要断粮,这是实情。
      蛮王:
      再说八番各个洞寨的大小头目,表面上拥戴本王,内心里真正服从的还是元帅的节制。昨天晚上,由于元帅不在,银坑山大本营里是哗声一片,人心慌乱。
      昨天从战场上撤回来的那几个有点主意的头领不愿坐以待毙,见北面陆地方向有朝廷重兵驻守,到晚上就带领部下人马由山寨上缒崖而下,想从东、西、南三方水路突围逃离。结果被朝廷官兵全部擒拿。他们杀了三个逃跑不成的头领,(内含那个从乌撒逃亡过来的郑天鸣),然后把留下的俘虏兵成群结队地押送到大营北门寨前,像赶鸭子似地赶回了银坑山大营,弄得我们营内的军心更加不穏。
      本王真的是忧心如焚啊!
      原来,根据蛮兵大本营三面环水,只有北面是陆地通道的地形特点,二帅事先把大军一分为二:以一半兵力用于北部战场正面破敌,以另一半兵力用于封锁进出银坑山大营的三方水道。
      为了确保有效管控,这三条水路方向各配有一员偏将负责指挥调度,在银坑山通往泸水、西城水、甘南水的渡口和码头上,到处都布满了官兵的流动岗哨。
      接着,蛮王说:“要不你出去与哥哥商量一下,双方议和吧?”
      石虎:兵临城下,恐怕已不能叫议和了,现实一点,叫归降吧。不过应该提出条件。
      蛮王问:“什么条件?”
      石虎答:
      “一、要求朝廷赦免我们这次聚众闹事的所谓‘罪行’。
      二、今后逢灾年,官府不得再向百姓征粮收税。”
      蛮王:提得好!若能满足这两条,我们归降也罢。你马上去找哥哥,讨个官方消息。
      石虎:既已决定归降,就没必要太急了,我相信官方也会派人来探听我们的口气。

      第四八章 三杰士建功

      果然,第二天一早,闻龙奉二帅之命来到银坑山蛮兵大营前,指名要见石虎。
      两人略一交谈,居然一拍即合,代表双方拟出如下三项条款:
      一、云番承诺:
      在满足赦罪、荒年免粮的条件下,云南八番各个洞寨的起事人马全部归降,并保证世世代代永不反叛,年年朝贡。
      二、朝廷颁旨:赦罪、免赋、撤汉官。
      三、定于两天后,在银坑山北面战址举行受降仪式。届时,朝廷派使者正式宣读天子诏书。
      商定的条款双方兄弟各执一份,回头向上司复差。

      蛮王见朝廷不但答应赦罪、免粮,还加了撤官一条,大喜过望,大夸元帅办事得力。
      他连忙写下礼单一份,要求有司人等速速置办,以备后日作为谢礼献于王师。
      石虎好奇,接过礼单来看,但见:
      珍珠若干;玛瑙若干;金银若干;丹漆若干;药材若干;牛羊、战马各若干;等等。
      一场震惊朝野的云贵蛮夷叛乱就此消停。

      过了两天,受降以后。
      蛮王奉朝廷旨意,出榜安民。
      同时又命石虎等人持榜文去晓谕和安抚大理、昆明、丽江等地军民人等。
      终于,云南全境平服。
      二帅把蛮王所献礼物珍品一分为二:
      珍珠,玛瑙、金银等贵重物品,上缴朝廷。牛羊马匹、药材等物品纳入成都督抚府。
      二帅又遵照朝廷旨意,留下三万蛮兵供蛮王与石虎调用,其他所有的蛮兵就地解散。
      宗辰部下那二万归正的蛮兵,听其自由选择去留,离开者发给每人饷银若干。
      又告诫大小番王:
      要勤政为民,保护百姓按时狩猎,勿失农务,万万不可再借事生乱!
      番兵们诺诺连声,欢呼雀跃而去。
      临别,闻龙又嘱咐了石虎几句。
      二帅见了,心想:有石虎在蛮方,朝廷的心病可以完全消除了。
      又下令犒赏三军,随后班师回四川。
      正是: 喜孜孜鞭敲金镫响,笑吟吟齐唱凯歌还。

      第四九章 进京受皇封

      且说二帅带领征南大军敲着得胜鼓,唱着胜利歌,回到两川督抚府。
      把兵马、物品交割完毕,又带领立功将佐进皇都受封。

      其时,朝中刚刚经历了一场大换血。
      沉湎酒色已久的这位君王,还颇似春秋时的那位楚庄王,三年不鸣,一鸣惊人。
      现在,他总算振作起来了。
      朝中阁老黄震元被罢免,一班佞臣贼子或关或杀。陆弘亮继任了首辅,贤良忠直之臣上台,气象为之一新。
      皇帝见王师凯旋,目睹两个少帅英气勃发,不禁龙颜大喜。
      他面向两班文武,大声赞道:
      “此次出征云南,干得漂亮!想不到朕之两位青年儒将,竟有如此雄才大略。真可谓,奇谋追陆逊,投笔学班超。”
      二帅连忙躬身施礼道:
      “不敢当,不敢当!侥幸获得成功,也是托皇上洪福,赖三军用命。”
      于是,皇帝论功行赏:
      赏征南主帅魏德黄金伍百锭,绢帛伍十匹;敕封为兵部尚书。
      赏征南副帅杜英黄金叁百锭,绢帛伍什匹;敕封为礼部尚书。
      赏征南先锋闻确黄金贰佰锭,绢帛叁什匹;敇封为两川总督。
      赏征南将军郭胡桓黄金壹佰锭,绢帛叁什匹;敕封为江浙总督。
      赏征南将军宗辰黄金壹佰锭,绢帛叁什匹;敕封为武胜关总兵。
      赏押粮将官卢天霸黄金壹佰锭,绢帛叁什匹;敕封为潼关总兵。
      闻龙劝降立功,赏银百lian,绢帛什匹;敕封为绵竹关守备。
      陆弘亮荐贤有功,赐黄马褂一件;擢为内阁首辅,加太子太保衔。
      其余偏将校尉,据其战功大小,亦各有晋升和赏赐。
      皇上又下旨一道,着兵部与户部差各有司官员到阵亡和伤残将士家中送去抚恤金帛,以示关怀慰问。

      唯独闻胜杰,立有伏虎和建言之大功,却未见皇上有任何的赏赐。
      答案很简单:因为在古代是禁止女子上阵打仗的。违者即使立功,还是有罪。
      既然如此,二帅当然不便把闻胜杰的事迹上报给兵部,而兵部呈报的名单中没有闻胜杰的名字,那么皇帝当然也就不会封赏于她了。
      后来,有知情人替她抱不平。
      闻胜杰笑着对那人说:“我是以男子面目上战场的,皇上当然不会给一个女子封赏啦。”
      在她的心里,真真实实没有求封的念想,只要父亲能受封,只要父亲能扬眉吐气,已是很欣慰,十分的满足了。
      其实之前,围绕着有功将士呈报之事,三杰曾经有过一番交谈。
      杜英:咱仨人,情同桃园兄弟。只要我们“三剑客”联手,所向无敌。
      魏德:此次荡平南乱,收服石虎是关键。今闻龙有功当报,只是闻胜杰厥功甚伟,却不能报,如何是好?
      胜杰:我可不想进京凑热闹,就把那点功劳算在你们头上吧。
      她还俏皮地幽了一句,“那玩艺儿只有你们男人有用。”
      不过,她借机提了一嘴:“我父亲从前的冤情还没有彻底洗清,望求二位 ……”
      见胜杰如此说,二帅只好默默点头。

      闻胜杰坚持不让自己的军功上报,其实是个明智之举。因为:
      以前有个女孩,女扮男装,征战沙场十余载。功成归来,男性将士封侯拜相,独有她无官可封。皇上见她飒爽英姿,有一种独特之美,就纳入后宫,让她做个妃子。她本来不愿意,但太监总管晓以利害软磨硬逼。为了不牵连九族,她只好忍辱屈从。谁知被宠幸了几回后,皇上因有后宫佳丽三千,就再也没来碰她了。后来,此女郁闷成疾,死于宫中。
      还有一个版本出自《隋唐演义》:突厥犯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十年征战,军功无数。在一次遭遇战中,因寡不敌众,被窦线娘擒获。线娘验明木兰的女性身份后,便与她结为姐妹。后来窦建德兵败,线娘托木兰带信给罗成。木兰便道回乡探望父母,不料被可汗闻知花英雄为女儿身,就要招她入宫,册封为妃。木兰将书信交于妹妹花又兰,托她代为完成送信任务,自己则在父亲坟前自刎身亡。
      两个版本,殊途同归,只要进京面君,一旦暴露了女儿身,其结果都将是自取其辱。

      第五十章 石虎遇凤儿

      且说闻将军,南征归来,皇上对他封赏有加,从前的冤情得以彻底昭雪。
      一日,他于总督府理事,忽然瞌上心来。
      只见姜氏夫人明艳如初,款款而来。
      闻将军上前,欲拉其手,姜氏避开。
      道了万福之后,夫人开言:
      “妾身无福,不能长伴夫君白头偕老。今闺女斐娥,已有良配。独麟儿尚在少年,望求夫君于公务之余,多加爱抚!”
      言罢,飘然离去。
      醒来后,闻将军嗟然叹息:
      身为男子,富贵功名,不可不求。但人生苦短,当适可而止。
      于是三年任期届满,他便告老还乡,携着那几个姬妾,回绵竹老家颐养天年了。
      不过,有一件正事他还是天天要办。
      那就是给儿子当武术教习,传他一些闻家功夫,同时又引导儿子要像姐姐那样,攻书习武双管齐下,以便长大以后,更有出息。

      再说闻龙,担任绵竹关守备后,恪尽职守,防务公事处理得当。
      由于久居蜀中,深受汉文化的熏陶,他的思维与才商,与原来的石龙已判若两人。
      有一天,弟弟石虎带着一个美妇来访。
      “这是你弟妹”,未等哥哥开言,石虎先向闻龙介绍道,然后又回过头来对美妇说,
      “这是我哥哥。”
      美妇忽闪着一双大眼睛,笑盈盈地向闻龙作揖,亲热地道了一声:“伯伯好!”
      见弟弟成了家,弟妇又是如此的温婉可人,闻龙喜上眉梢。
      他热情地招呼:“弟妹难得,希望今后多来这边走走。”
      石虎:“她早就想来了,都是因为我瞎忙,拖到今天才来。”
      提起石虎的妻子,还需要交代一场艳遇。

      当初,石虎带领一彪人马,持着蛮王下的榜文,前往丽江安抚军民人等。
      他们沿着茶马古道策马前行。
      到了丽江城内,找了一块客栈安歇。
      石虎与随从番将坐定,喝完茶,又喝起酒来。
      不一会儿,进来了两个妙龄女孩。
      其中一个大眼汪汪,皮肤白晳,温婉可人。另一个清秀乖巧,略带几分诡异。
      只见她俩不时地朝这边偷觑,一会儿又挤眉弄眼,轻声地交换意见。
      石虎本是个铁骨铮铮的汉子,对于女色从来没有在意过,可是今天却产生了例外。
      原因有两个:
      一、丽江是一座充满了爱与奇遇的风情古镇,人称艳遇之都。
      二是青梅酒的催化。酒能成事,也能乱性。

      酒足饭饱,石虎细瞧那大眼女孩。
      见她肤如凝玉,风韵美艳,身材、衣着,甚至说话的声音,都是自己喜欢的类型。
      由于环境氛围的影响,加上酒精的作用,没过多久双方的视线果然就顺理成章地对接上了。
      接下来的剧情,就比较简单省事了。
      石虎与随从走将过来,把两个美女给灌迷糊了,不过她俩恐怕是酒不醉人人装醉。
      第二天早上,石虎醒来了。
      他见同床共寝的这个女子肌肤如雪,娇艳欲滴,不禁荷尔蒙荡漾,跃跃欲试。
      石虎不由自主地伸手抱住她。
      她轻微地颤动,也清醒过来了。
      见自己被一个陌生而又似曾相识的青年男子拥着,她脸上有些发烫。
      此时此刻,温柔乡里,男欢女爱,如醉如痴。厮磨了一会儿,女郎轻叹了口气,说:“小女子已失身于壮士,但不知日后壮士将如何相待?”
      石虎:“美娘大可以放心,本将军定会负责到底的。”
      “你是将军?”美娘惊奇地问。
      “有假包换!”石虎笑答。
      接着,男女相互亮明了自己的身份。当知道了对方的底细后,彼此更加欢喜。于是稍事歇息,两人重整鸾凤,又是一番恩爱,极尽稠缪。
      那边房间里的剧情,与这边类似,也许更为引人入胜。
      依那清秀丫鬟的古灵精怪,其撩人的手段,应该是较小姐有过之而无不及。

      原来,大眼女孩是丽江纳西族大土司府的四姑娘,单名一个“凤 ”字。大土司视她为掌上明珠,动辄口称“凤儿”,于是土司府的下人们便都称她为凤儿小姐。
      因为四姑娘不满父亲替自己招婿而逃婚出走,所以才于客栈邂逅了以上的一幕。
      茫茫人海中,两对青年男女有缘对上了眼,还发生了一夜情,于是他们索性想走到一起,要结为百年好合的长久夫妻。
      丑媳妇总归要见公婆,凤儿小姐决意回家了。
      有石虎壮胆,小姐、丫嬛回府似乎有了底气。
      好在石虎如今是公私兼顾,一来去拜会岳父,二来去宣读榜文。

      北有故宫,南有木府。
      跨过清泉汩汩的流水小桥,一座高大的木牌坊赫然立于土木瓦顶建筑群之间。
      迈进朱红色的木府大门,眼前豁然开朗,一片开阔的平地上,巍然屹立着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汉白玉基座雕刻精美,建筑结构规模宏大,气势万千,使人恍若置身于皇家宫室之内。
      这就是丽江木氏大土司府邸。
      它从西向东排列,依次为衙署区、住宅区、祠庙区、花园区。
      徐霞客游访丽江后,在他的游记里写道,“木府储金数十库,宫室之丽,拟于王者。”
      这一天,木府大土司从衙署区出来,进入住宅区。
      他迈着沉重的脚步登上小姐楼。
      但见阴云漂浮,一片静谧。人面不知何处去,空楼依旧笑春风。
      自从那个与众不同的四姑娘,因反抗包办婚姻离家出走后,土司府里似乎变得寂寞冷清了许多。大土司心里不是滋味,曾派出府中得力亲信,四处找寻女儿。但几度找寻,都是无果。他怅然若失,怔怔地望着天空。
      忽然亲信管家来报:“木老爷,凤儿小姐和丫鬟回府了!”
      大土司心里一喜,脚步变得轻快。他连忙走下小姐楼,却又板起面孔,说:“带凤儿来议事厅见。”
      听了女儿的一番告禀,大土司余怒未息。
      但是当明白了人物真相,见两个彪悍雄壮的年轻人口称小婿拜倒在面前时,大土司暗暗佩服女儿的好眼力。
      于是,他转怒为喜了。
      很快,刘备东吴招亲的喜剧于丽江再次上演。
      不过,剧本略有不同的是:
      忠心护主的“赵云”将军,这次不再是守身如玉;还有那个鬼灵般的丫嬛也不再是临渊羡鱼。他俩都有幸跟主人一起分享了艳遇的红利。
      在老百姓的眼里,木府大土司是一位仁慈的君主,百姓们都很服从他。
      今日土司爷为两对新人举办的隆重婚礼可谓是空前绝后。
      听说是土司府的四姑娘与八番统帅联姻,这天晚上,偌大个丽江城几乎是万人空巷一睹为快。
      这一场隆重的婚礼前后共进行了八天,致使丽江百姓像是过重大节日般的欢乐热闹。
      当地有位名士,写了四句诗,点赞四姑娘:

      媒妁之言不中听
      父命如山等闲看
      一生幸福自主张
      美女终配英雄郎

      第五一章 云南大开发

      兄弟俩谈完私事,接着又谈公事。
      石虎提起了一件闹心事。
      原来云南银坑山远近乡民,经常为开挖山上的银矿而发生械斗,为此石虎伤透了脑筋。
      闻龙听了,一番沉思后说:
      “云南地区银矿资源丰富,可以请大番王下令,将银坑山收归公有,然后在那里进行银矿资源的统一开发。”
      石虎一点就通,接口赞道:
      “这个主意好!既可止息私挖银矿者的内斗,又可增加云南地区的财政收入,我回去立即操办。”
      于是,蛮王下令,将银坑山归公,设立“云南银坑山银业矿务局”。
      此时的石虎,也是上马管军下马管民。
      他受蛮王的委托对银矿招收工人采矿、冶炼和销售等状况展开督查,有力地保证了银矿的正常运转。
      几年下来,银矿的经营利润丰厚,职工分红满意。
      从此,云南地区每年向朝廷进贡白银600万两。

      由于云南银矿资源的成功开发,蛮王对石虎是更加地倚重和信赖。
      后来,石虎又殫思竭虑,奉命开发开设了云南玉溪大铜矿。
      云南地区黄铜、白银的源源贡献,使中原王朝刮目相看。
      由此,云南成为了无为而治的一块样板。
      同时,这位可爱的荒唐皇帝,也为自己的无为而治取得绩效而倍感自豪。

      然而,石虎的心志似乎并不在此。
      他向往的,是更富激情的战斗生活。
      公务之余,石虎有时想念哥哥,就陪同娇妻到四川绵竹来玩玩;
      闻龙思念弟弟,也常常会跟闻嫂一起去云贵地区看看。
      因此,汉蛮关系变得十分融洽。
      石虎的师父居住在一个人迹罕至的荒僻山区里。年近九十,精神矍铄。
      按惯例,石虎每年都会带上一些礼品去探望一趟师父。
      他偶尔会提起行兵布阵上的一些疑点,师父听了,总会悉心指点,一如当初。
      所以,石虎实际上是在不断提升自己。
      也许上天还不想让石虎永远安居于此。
      有一天。
      他听哥哥说,边庭紧张,朝廷正准备对外用兵。为此,朝廷已在出榜招军,选将求贤。
      石虎毅然请缨,表示愿为国效力。
      闻龙便把弟弟带到朝廷大军营中,进入中军帐。
      正所谓:三军易得一将难求。
      元帅魏德、副帅宗辰见虎威将军前来报到,内心欢喜无限。
      于是,二帅运筹帷幄。
      然后命石虎为左先锋,卢天霸为右先锋出兵开战。
      果然是:
      首战,即枪挑外敌三将。
      再战,则弹打、斩杀敌军数将。
      三战,是大破敌阵,敌国被迫退军议和。

      这是题外话,不展开细表了。

      第五二章 斗诗话风流

      杜子中在京担任过翰林编修,礼部尚书,太子少傅等职。
      四十五岁以后,他也淡出官场,辞归故里。
      一天,下雨。
      夫妇俩于房中西窗下闲聊。
      两人偶尔谈及当年南征。
      忽然,杜子中赋诗一首,笑吟道:

      沙场征战男儿事
      红粉何苦弄刀棒
      有功归来瞒君王
      为谁涉险为谁忙

      闻俊卿听了贝齿紧咬,黛眉微蹙。
      她不假思索,随即和诗一首,
      也吟道:

      有功何必图名扬
      深入不毛为护航
      粗男不懂细女心
      反笑红粉披戎装

      杜子中拍案:
      “好一个‘粗男不懂细女心!’今日粗男要加倍懂你!”
      闻俊卿笑:
      “粗男能懂我什么?”
      杜子中走将过来,一把将闻俊卿搂住,做出要亲近她的模样,说:“这样你就懂了。”
      闻俊卿拒绝。
      粗男心中索然,只好慢慢撒开手。
      未料细女反身锁门。
      子中见机大喜,复搂住俊卿细腰。
      两人相视一笑,继而相拥相抱,来了个人面桃花,凤凰于飞。

      又一日,夫妇俩于书房中围棋消遣。
      两人边下棋,边聊唐宋时期文人的风流韵事。
      杜子中说,唐代杜牧、宋代柳永是两个最为风流的才子。
      闻俊卿问:何以见得?
      子中: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
      这几句诗,难道不是他俩风流透顶的夫子自道吗?
      俊卿:
      唐代三大诗人中,杜甫最严谨,李白最豪放,白居易最风流。
      白居易是北人,他在南方做官乐不思蜀,随身带着的姬妾就有两个:一名樊素,一名小蛮。前者善歌,后者善舞。白乐天曾为诗云: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
      子中:率性潇洒的李白也有过一夜情风流,看来大诗人也难免俗。
      接着他有意无意地问:“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是哪一个才子说的?”
      俊卿:
      这是宋代才子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词中的名句,后面还有“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也写得很有境界,这首词我很喜欢。
      不过,此人也曾经是扬州风月场中的骚客。
      子中:何以见得?
      俊卿:
      据他另一首词《满庭芳.山抹微云》透露,他也曾押过歌妓,因为当中有“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
      如此看来,他跟杜牧、柳永一样风骚,他仨对于押妓的投入实在是难分伯仲。
      子中:不是还有个苏小妹么,他怎么敢?
      俊卿:
      男人在外做官,女人在家养病,如何管得着?
      更何况历史上,也不见得真的有苏小妹其人。
      再者,我说的是“曾经”。少年时期的秦少游确实风流放纵,成家立业以后,虽是猫儿离不开腥物,难免有时还要偷吃点野味,但总体上来说,毕竟还是大有收敛了。
      子中:大概那时的文人多是这样,据说连苏东坡也---?
      俊卿:
      自古文人多风流嘛。
      唐宋八大家中,据说韩愈很放纵,妻妾成群。尤其是晚年,还“颇亲脂粉”,常服壮阳药,透支过度,57岁即过早离世了。
      欧阳修也因写艳诗浮词,牵出过八卦头条。
      苏轼被贬黄州时,发生过以婢换马的故事。
      不过有些传闻,不可全信,不排除含有政敌牵强附会故意抹黑的成分。
      对于前贤,多一份敬仰吧,毕竟他们给我们留下的是经典精品。
      更何况美酒助兴红袖添香,恐怕也是成就文人佳作的诱因之一。

      闻俊卿看了杜子中一眼,见他十分专注的样子,就打趣说:
      “聊了这么多,你大概有些心动了?”
      杜子中对闻俊卿的话似乎没有反应,他依然饶有兴味地沉浸在话题之中。
      他接着说:
      宋代词人张先,世称张三影,与柳永齐名,此老的晚年生活不但过得滋润而且很香艳。
      他八十岁时,娶了个十八岁的小姑娘为妾;九十多岁时,竟然又娶了一个。
      他纳的两个小妾,名字分别叫莺莺、燕燕。
      于是,苏东坡赋诗调侃云:
      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
      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

      闻俊卿:“看你一副羡艳的样子,假如我老去,你应该也会学张先纳妾的。”
      杜子中这才反应过来,连忙说:“不,要老也是我先老。如果真的是我走在后面,也决不会学张先所为,我可以对天盟誓。”
      “得了,得了,谁要你盟誓。反正男人在这件事上的保证十有八九是靠不住的,还是专心研究你的《十三代史》去吧。”
      闻俊卿半开玩笑不认真地说。

      第五三章 双姝论儿孙

      过了几天,女儿到外公家找玩去了。
      院公走将过来,向杜夫人报说有客人来到。
      原来是魏夫人携儿子来访。
      魏少爷向闻俊卿作揖,叫了声杜夫人。
      俊卿连忙还礼,招呼母子俩于客厅待茶。
      她对魏少爷说:“我与你娘亲如同姐妹,以后你就叫我姨吧。”
      魏少爷乖巧,马上改口叫了声“姨妈”。
      俊卿夸奖说:
      “哟,魏公子真可爱,人也长得更帅了。如今趁县学里放假,是该多出来走走。”
      魏夫人:
      时间过得太快了,当年咱俩在成都客店相遇,还历历在目,不料一晃即二十余年了。
      杜夫人:是啊,岁月不饶人,不过姐姐还是风采依旧。
      魏夫人:
      妹妹别取笑了。我说杜叔叔多聪明,年富力强便辞官回家,享受天伦之乐。不像我家那口子,还在替皇上老儿瞎操心。
      杜夫人:
      别这么说,每个人的境况不同。我家相公也许是受杜氏家族遗风的影响,所以希望能早点退下来,过清闲日子。
      再者,江山代有才人出。宗辰将军出身军事世家,今他给大哥作参佐画策,应该是最理想最合适的人选了。想当年七星关之战堪称经典 ,那时他俩的配合已是十分默契。这种儒帅+武将的搭档,才是最合理最棒的组合嘛。
      魏夫人:
      看你讲得一套一套的,我真是服你这张嘴了。我家那口子常说你才压须眉、锦心绣口,看来一点儿也不夸张。
      回想起当初,皇上让两个书生带兵打仗,还真是有些放心大胆。幸好咱们两个夫君虽然年少轻狂,却也没有辱没使命。
      当然那时候有闻将军与你在军中作支撑,应该也是助他俩成功的一大因素。
      接着她问:
      “怎么,今天杜叔叔不在家,令嫒也跟着一起外出了?”
      杜夫人:
      没有,我家那口子正在书房里面读十三代史呢,可用功了。我跟他开玩笑说,难道还想赴第二次科考?他说,过去学经史文章是功利性苦读,如今则要欣赏性研读了。还称自己是杜预的苗裔,理应像先人那样博览群书呢。
      魏夫人:杜预此人我不太了解,他是?
      杜夫人:
      杜预是三国末西晋初时的一个奇才。他为人低调,好学不倦,平生最爱读《左丘明春秋传》,时人说他有《左传》癖。
      他不善骑马射箭,但每当朝中召开军事会议,却是不可或缺。
      一旦委以大事,就能处在将帅的行列,发挥其应有的才能。
      他是晋灭吴之战的统帅之一,带兵打仗,不喜欢硬拼,往往以奇谋获胜。
      他不贪功不恋权,建功立业以后,认为军事还不是自己的强项,就多次请求退职。
      后来终于辞居家中,沉心于经史百家多种书籍的研究,编写了《春秋左氏经传集注》、等书作。
      他除了精通兵法外,对经济、政治、天文、历法、史学、数学、法律和工程学,都无一不晓,因此被世人誉为“杜武库”。
      其文治武功,冠绝一时。
      停了一会儿,杜夫人又说:
      “至于我那野丫头,一定是跑到外公家,跟舅舅一起在舞刀弄棒了。嗨,人各有志,真拿她没办法。”
      魏夫人:
      “我听说令弟已中两榜武举;令嫒在县学里攻书,学业优等,假日里还喜欢学点武。
      如今他们攻书、习武一齐上,走的正是以前你的路嘛。”
      杜夫人:
      儿孙自有儿孙福,由他们去吧。吾弟受家父熏陶,偏重于习武;小女上学归来,也爱跟外公学几下拳脚。照理说,女孩儿是该学点女红什么的。哎,对了,今后小女进入你家门,你这个当婆婆的可得多担待呀。
      魏夫人:
      我可不戒意这些。
      当年,你替上前线的父亲和丈夫保驾护航,我呆在家里,是多么地羡慕,只恨自己没能耐,无法同行。
      所以,我现在是真心地希望自己儿子的背后,将来也有一个像妹妹你这样的贤内助作支撑。
      想不到,一直坐着没说话的魏少爷此时站了起来,说:
      “我也想学点武艺防身。娘亲、姨妈,我去了。”
      说完,他一溜烟似的往闻府方向跑去。
      魏夫人见儿子远去,笑着说:“恋人之间,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说完,她站起来,取出一件形似琵琶,皮色黄亮之物,递给杜夫人。
      杜夫人不解,忙问:“什么稀奇宝贝,我怎么从来未曾见过?”
      魏夫人哈哈大笑,说:
      “原来世上也有妹妹不认识的东西。这是一只金华火腿呀,是一枝花从她丈夫的老家金华义乌带来的土特产。这可是宗辰的高祖父宗泽老元戎在抗金行军途中,不经意间创制的一个美食极品,其中最精粹的部分是火腿心,切开它肉色红胜似火,香气浓郁,味道鲜美。
      据说当时的康王兼兵马大元帅赵构吃了它交口称赞。赵构登上皇位以后,它就被列为了贡品。”
      杜夫人听了,脸上似绽开的白兰花。
      她不无兴奋地说:
      “旧时王谢堂前燕,贡品飞入百姓家。请谢谢一枝花的馈赠。听姐姐这么一说,我立马要将这火腿心烹制起来,作个下酒之物,另外再炒几样小菜。咱俩今天来个一醉方休,重温一下廿年前的那段成都少女梦,如何?”
      魏夫人拍手笑道:
      “太好了!咱俩廿年前在成都结下姐妹情,自那以后聚少离多,似乎再也没有痛痛快快地一起喝酒了,今天就来个不醉不归。”

      第五四章 流芳在人间

      物换星移,沧海桑田。
      也不知过去了多少个世纪。
      如今,曾经被称为绵竹关的这座古城,已经湮灭在历史的风雨中。
      不过从这座古城里走出的一些杰出人物的逸事奇闻,却依然在当地或周边的乡民百姓中口口相传。
      江南浙中地区,有一个名叫辽鹤的闲散文人。
      他在家搜阅了武侠、修真、玄幻诸类娱乐小说,看腻了争风吃醋、尔虞我诈的宫斗戏,不屑于那些夸张到离谱 ,违背逻辑常理的雷片神剧,来到成都旅游。
      白天,他开始游览这座历史名城:拜谒武侯祠,造访杜甫草堂,游览文君故里,追寻薛校书于万里桥边、枇杷窗前。晚上,他于宾馆里翻阅明代人凌蒙初著的《拍案惊奇》。
      书中有《同窗友认假作真,女秀才移花接木》一篇。
      他的第一反应是觉得这个剧本的架构有可取之处,其中的人物也算可爱,只是有些可惜。
      因为他们的结局就定格在了完婚以后。
      这样的戛然而止,给人一种似割韭菜的感觉。
      他想:从命题看,凌蒙初这样写没有错,但从作品反映的信息看,这个故事只是刚告一段落,实际上还远未讲完。
      因为作品中的男女主角,都只在20岁左右。他们芳华正茂,正值人生的绝佳阶段。
      接下去还应该大有作为呀。
      似此简单地交代,做到什么官,子女通婚往来,就草草地收场。不但流于俗套,而且有些暴殄天物。
      特别是那个聪慧过人、志胜男儿的闻胜杰,其后半生实不该就此平庸。
      所以,换一个题目,增加丰富故事的剧情和戏码,完全可以在原来的基础上,翻新出一部更为完整更为精彩的人物传奇。
      于是,他从成都下绵竹【新区】。
      一路采风,采撷流传于当地关于女秀士的一些趣闻轶事。
      他庆幸自己的这趟成都之行,庆幸自己挖到了一颗沧海遗珠。
      他综合各种材料,进行了第二次创造。
      通过几年时间的精雕细琢,古色古香的中篇小说《巾帼秀士》终于写就。
      作品收官时,他为女秀士赋诗一首。
      诗云:

      文追子建武伏虎,
      志胜男儿名不虚。
      今日功成归故里,
      甘为沧海一遗珠。
      。

      附:书中人物关系

      闻确:绵竹关守备 征南先锋先行官 两川总督闻胜杰的父亲
      姜氏夫人:闻参将的正妻 闻胜杰的母亲 早年亡故
      姬妾:闻确的小妾 胜杰称其为姨娘
      闻胜杰:女秀才 闻确和姜氏的女儿 杜帅的夫人 女主人公
      闻龙:闻府管家 石虎的哥哥 绵竹关的后任守备
      闻嫂:闻龙的妻子 守备夫人
      石虎:闻龙的弟弟 叛军元帅 归正后为朝廷正先锋大将
      魏德:胜杰的学长榜眼 征南元帅兵部尚书
      杜英:胜杰的学长 探花 征南副帅礼部尚书 胜杰的丈夫
      富员外:景小姐的舅舅 成都大绅士
      景小姐:景少卿之女 员外的外甥女 魏德的夫人
      魏少爷:魏德和景小姐的儿子
      老姥:景家女仆人
      店家:客栈老板
      石龙石虎的爷爷
      石龙石虎的母亲
      异人:石虎的师父
      郭胡桓:征南副将军 江浙总督
      宗辰:征南副将军 武胜关总兵 朝廷副元帅 宗泽的玄孙
      卢天霸:征南解粮官 潼关总兵 朝廷副先锋大将
      陆弘亮:首任兵部尚书 内阁后任首辅 太子太保
      一枝花:刘淑贞女儿 宗辰的妻子
      奢香夫人:水西地区彝族女土司 女政治家
      刘淑贞:水东地区彝族女土司 一枝花的母亲
      大土司:丽江纳西族木府土司 四小姐的父亲
      四小姐:纳西族大土司的女儿 石虎的妻子
      丫鬟:木府中四小姐的使女 番将的妻子
      随从番将:石虎的亲随军将
      成都知府:亦正亦邪
      老土司:普安城南苗族土司 米璐的丈夫 死于女婿丁武之手
      阿宝:普安城西苗族土司 米璐的情夫
      米璐:苗族老土司的少妻 后来自己当土司任性而为
      安绵兵道官:变本加厉的小人
      黄震元:内阁前任首辅权奸
      张文华:文状元黄震元门生
      温定邦:武状元首任先锋先行官 出师未捷身先残
      赵春山:传胪 魏杜二生的同榜进士
      荒唐皇帝:沉迷酒色荒于政事 后来有所作为
      蛮王:迷途知返 弃戈归降
      丁文:叛将后归正
      丁武:老土司的女婿 米璐的情夫 叛将被大军所杀
      郑天鸣:逃亡叛将后被大军所杀

  • 作者有话要说: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