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5、第 15 章 ...

  •   事后,杨国公用三千两银子从周姓人士手中买下了月娥,周姓人士带着月香乘船回到了江南,两人约好书信联系。
      杨国公把月娥养在了京城西边儿,前四胡同的一个小院里,买了两三个丫鬟,杨国公得了这个江南美人儿,觉得十分新鲜,毕竟家花尝久了,想尝一尝野花的滋味。
      月娥本也不奢望真的进府做小妾,现在杨国公把她安置在这舒适的小院,有吃有喝,还有人伺候他,杨国公一个月也来不了几次,比过去的日子好多了,过得好生逍遥。

      杨国公府正房,前些日子,伊人又气走了一个针线婆子。那个婆子的手艺在是京城很有名,之前教过丁家的小姐。李氏花重金把她请了过来,奈何杨伊人不肯学女红,针线婆子来府里的第一天,伊人就像她嚷嚷着头疼,身子不舒服。

      李氏听到后心里大惊,想着女儿莫不是得了风寒,请了大夫,又让她在迎春苑好生休养了几日。婆子又来了几次,伊人推三阻四不肯学。就这样,大半个月过去了。

      婆子见这家小姐不肯学针线活儿,若是因此和东家小姐起了冲突,对这婆子的名声不好,她委婉地跟李氏请辞。李氏自是知道女儿不爱学针线活儿,也不为难婆子,给她了整整一个月的工钱,打发她走。这婆子没想到自己没有干够一个月,东家还是给了她整整一个月的工钱,欢喜地向李氏磕过头就走了。

      杨国公夫人也就是杨伊人的母亲李氏忙过了女儿的生辰过后,寻思着再去找一位经验老道,又擅长女红的婆子到府里来教女儿伊人刺绣。
      她问身边的小丫鬟道:“府里可有稳重的婆子会针线活?” “府里针线房里统共只有三个专门为府中主子们做衣服的婆子,夫人,您是知道的,府里人口多,这些婆子忙都忙不过来,怕是抽不出人来教小姐女工。”

      李氏对身边的丫鬟说:“去找如意坊的绣娘来家里怎么样?听说如意坊的绣娘都是万里挑一的绣娘,绣品一顶一的好,京城稍微有点儿钱的人家办喜事,绣品都是从如意坊的绣娘那里买的,我们就找一个性子敦厚,有耐心的绣娘,绣娘天天来府里小姐屋,耳濡目染,一来二去的,伊人说不定就会了。”

      旁边的小丫鬟说:“夫人,您想问绣春坊要人可不容易,怕是要颇费些周折。”
      李氏道:“此话怎讲”
      小丫鬟回道:“我听说那里的绣娘都是从小卖身给绣春坊,签了卖身契,短则五年,长则十五年,有些手艺好的绣娘签了死契,一辈子要为绣春坊做工。”
      李氏听了心里一惊:“怎会这么长?”
      小丫鬟道:“分成不一样,签的时间长,做成一件绣品,分的银子多。”李氏恍然大悟。

      这时,门口的帘子晃了一下,有“噔、噔、噔”的脚步声传来,来人正是杨伊人,她身后跟了一个丫鬟碧桃。李氏见女儿过来了,拉着她的手,打量了一下,说:“伊人,娘看着你像是又长高了。”

      伊人低下头看了看自己的衣服,裙边边高了一点儿,能看到脚踝,她抬头望着李氏道:“衣服是有点儿笑了,怎么要给女儿做新衣服吗?”杨伊人圆溜溜的眼睛咕噜噜地转,李氏轻轻地打了一下她的小屁股,“生辰的时候,府里针线房刚给你做了几套新衣服,怎么不穿?来见娘,就穿以前的旧衣服。”

      杨伊人不好意思地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了笑, “想让娘给我做新衣服,没想到娘看出来了”,杨伊人说。李氏笑道:“真是个鬼机灵,不喜欢生辰做的那几套衣裳吗?”
      “生辰时做的衣服都是大红色的,就是那种枣红,像上回我吃的枣子一样红”,杨伊人看着李氏努力说服她“我不喜欢那样的红,觉得太隆重了。”

      李氏听了她的话也觉得有几分道理,转念一想说:“既然伊人不喜欢那颜色,下次做衣服的时候,针线房的婆子会到你的迎春苑去,你亲自挑选衣裳的布料,颜色。”

      伊人听了赞同地点了点头,她想起了什么,兴致勃勃地说:“母亲,今天我去堂哥那里了,夫子让他在一天内写完好多字,我看着大哥写字,我也想学写字,砚台的味道好闻的很?”
      李氏听了,问她:“娘的乖乖,说什么胡话呢?砚台的味道有什么好闻的?”李氏搂过她
      杨伊人见母亲当她是在说笑,黯然地垂下了头,母亲不喜欢她说这些……
      窗边的麻雀从树的一个枝头飞到了另外一个枝头,留下独自晃动的树梢,几片叶子从枝头抖落
      。
      杨伊人留在正房陪母亲用午膳,吃完饭,伊人心满意足,李氏趁机和她商量道:“上次的绣娘你不喜欢,娘已经打发走了,给了她整整一个月的赏钱。”
      杨伊人知道上次是自己做得不对,心虚地低下了头,不敢看李氏。“娘也不怪你,但是你想一想大户人家的小姐。哪一个不学绣工?嗯?”,李氏说。
      李氏见伊人低头,又接着说:“上次来我们家做客的几位小姐,都要在家里跟着绣娘学女红,你要是不跟着学,以后怎么嫁的出去?”

      杨伊人红了眼睛,拉了拉李氏的衣袖,求饶道:“不嫁人,一辈子侍候母亲。” 李氏搂过伊人,噗嗤一笑“傻姑娘,长大嫁人了,才会有夫家的宗族庇佑,母亲以后老了,不能照顾你一辈子。”
      杨伊人懵懂地点了点头,眼泪流了下来。李氏看到杨伊人心软了,询问道:“娘都是为了你好,娘再从别的绣坊给你找几个绣娘,这回,你自己挑,看一看有没有合你眼缘的绣娘,好不好?”
      杨伊人止住了眼泪,呆呆地望着母亲李氏,她想:“原来母亲还是要找绣娘,今天真是倒霉,我不该来母亲这儿吃饭,完了。”

      但是,杨伊人觉得母亲用心良苦,所以就答应了下来。
      过了几天,李氏果然给杨伊人找了三个绣娘,李氏领着三个绣娘到了杨伊人所住的迎春苑,三个绣娘各自带着自己的绣品。

      到迎春苑之后,李氏绣娘向杨伊人见礼,杨伊人还礼。刘嬷嬷带着小丫鬟上了茶水,众人在迎春苑的流芳居坐下,三个绣娘一一捧过绣品递给李氏,李氏拿着绣品看了看,一个梅花样子的手帕,一个绣有“福”字的香囊,一个小巧精致的荷包,李氏瞧着这些绣品觉得都不错,她抬头用眼神示意杨伊人。

      杨伊人从这些绣娘进门就开始观察她们,三个绣娘进来之后,并不到处张望,只是有一个个头矮小的绣娘看起来有一点儿怯生生的,另外两个绣娘落落大方,杨伊人一眼就看中了那个绣着梅花样子的手帕,绣帕方方正正,样子简单,针脚却非常细密,绣出来的梅花样子栩栩如生,再看这个手帕的主人,是个梳着平常妇人头的二十多岁的女子,长得白白净净。

      杨伊人觉得这个绣娘是个好相与的人,她转头悄悄地对母亲李氏说:“就要这个拿着梅花样子的绣娘吧!”李氏见女儿肯答应,自然高兴地应允。

      李氏指着这个拿着梅花样子的绣娘问:“你叫什么名字?家住在那里?在如意坊呆了几年?”
      那绣娘回道:“民妇姓冯,是京城人氏,今年二十有二,已在如意坊呆了将近十年。”
      杨伊人向母亲李氏点了点头,朝李氏比了比嘴型,意思是就她吧。

      李氏把这个冯绣娘留在了府里,次日,冯绣娘开始给杨伊人上课,伊人心里还是不太情愿。
      冯绣娘带了布、线、针、花绷子、剪刀、花样子、炭笔……古代刺绣大多需要先描出样子,在进行刺绣。
      冯绣娘说:“姑娘,可知道刺绣有哪几大流派?”
      杨伊人当然不知道这些,她回道:“自是不知。”好奇心作祟,她接着说:“到底有几种?我猜一猜,三种流派”说着,伊人比出三的手势。
      冯绣娘回道:“小姐不是内行人,不知道不足为奇,这天下有四大流派,分别是苏绣、湘绣、粤绣、蜀绣,京城绣坊中绣哪个流派的都有。”
      杨伊人问她:“冯绣娘,你是绣哪个流派的?”
      冯绣娘回她:“奴婢的绣工传承自如意坊,如意坊的绣法大都是苏绣,所以奴婢也擅长苏绣,对其他派别的绣法只是略懂皮毛,苏绣历史最悠久,在北直隶影响甚广,苏州刺绣,素以精细、雅洁著称等特点著称,常用的有齐针、抢针、套针、网绣、纱绣等。”

      冯绣娘接着说:“这刺绣,第一步是描花样子,小姐喜欢什么?”
      杨伊人反问她:“喜欢什么?”
      冯绣娘补充道:“比如说花鸟游鱼这类,小姐喜欢什么就说什么。”
      杨伊人想:“母亲说每天就学半个时辰,拖延一下时间,就可以不学刺绣了,那就转移一下冯绣娘的注意力吧!我真是太聪明了。”
      杨伊人回道:“就绣这木几上花瓶里的花吧!”杨伊人大大的杏眼转啊转,她亲昵的拉着冯绣娘。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