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第 12 章 ...

  •   左英萍回道:“刚才给你身边那个眼熟的刘嬷嬷了。”她指的是伊人身边的刘嬷嬷,杨伊人知道自己与母亲还要招待客人,遂不去想包裹的事。
      过了一会儿,嘉定侯之妻薛氏及她行七的女儿李兰英,户部尚书丁祖元的儿媳赵氏与九岁的女儿丁雅静等都带着仆妇来到了杨国公府正房,杨伊人生辰自是少不了杨国公府二房,三房的众人,李氏作为杨家宗妇多年,招待宾客这样的事做起来得心应手。
      户部尚书丁祖元的儿媳妇赵氏拉过杨伊人的手,上下打量:“大家都瞧瞧,杨家大小姐这通身的气派。”她侧身看看杨伊人的母亲李氏,又接着说:“伊人真是越长越标致,像你。”李氏知道这不过是赵氏奉承自己的话,但是人哪有不喜欢听好话的?听到这话,李氏的脸上笑开了花,她回道:“孩子还小,哪能看出来好看不好看,倒是承你吉言了”赵氏听了呵呵地笑。

      大家给杨伊人送了礼物并且祝她生辰快乐,杨伊人大大方方地收了礼物并一一道谢,大家都称赞杨大小姐知书达理。
      午膳摆了四大桌,午膳的时候,李氏和杨伊人为主,自然是坐在主位上,其他各位客人分坐在两侧。

      正屋的偏厅很大,就是有客人来也坐得下。偏厅里摆了三张硬木嵌螺钿理石八仙桌,这八仙桌长约二尺八,宽约二尺四,桌面镶嵌的是从云南商人那里买的方形大理石。这大理石来自云南产优质矿石的矿山,经水运被卖到京城,价格不菲。桌子的上半部分边缘嵌饰五彩螺钿,螺钿工艺十分复杂,所谓螺钿就是将贝壳,蚌壳等磨成薄片,再把这些贝壳制成花鸟镶嵌在漆器之物上。这五彩螺钿是京城十八里坊一位匠人的独门绝学。这个人做出来的螺钿薄如蝉翼,因为他在螺钿的薄片底面衬上不同的颜色,再透过薄薄的贝壳能显现出各种色彩,所以被称为五彩螺钿,这五彩细钿优雅细致又朴实清丽。再说这八仙桌,这八仙桌四腿中部以下仿制马蹄的形状,显得庄重又华丽。

      李氏和嘉定侯夫人薛氏,户部尚书丁祖元的儿媳赵氏,左夫人及孩子们坐在一桌,其他人坐在另一桌。李氏悄声招呼身边的小丫鬟竹桃,问道:“去厨房问问菜都准备好了没有,若是准备好了,这就上菜。”她对着众人寒暄道:“今日大家一定都饿了,先吃饭,我们杨家比不上京中别的高门大户,都是些小酒小菜,姐姐妹妹们都当是在自己家里吃饭。”薛氏应和道:“妹妹,真是谦虚,既然妹妹这么说了,那我们就不客气了。”

      竹桃吩咐厨房的人上菜,先端上来的是开胃菜,四中冷盘组成的大拼盘。清爽可口的糖渍小黄瓜,模样精巧的凤梨醋拌石斑,独居风味的凉拌海蜇皮,酸甜爽口的姜拌藕。凤梨醋拌石斑是国公府厨子的拿手菜,要做做这道菜要将两个蛋黄与花生油,凤梨醋搅拌在一起,之后调入其他调味料成酱汁放在小厨房备用。这时,给石斑菲力鱼抹上少许盐巴,以清水烫煮至熟水开,这一步大约要半刻钟时间。煮好石斑菲力鱼之后,把它放入冰水冰镇再迅速捞起来沥干备用。同时烫熟秋葵,冰镇,金瓜刨薄片也要冰镇,最后把石斑菲力鱼,生菜与秋葵金瓜片放入碗碟里,淋上之前做好的酱汁即可。
      紧跟在这几道开胃菜之后的是主菜:铜钱包、清炒栀子花、白切鸡、野笋炒肉等,松鼠鳜鱼、、风熏鸭、碧螺虾仁、等,黄焖牛肉、江西粉蒸肉、叫化童鸡、油爆虾、干炸响铃、燕窝、老母鸡汤西湖莼菜汤……

      李氏觉得十六不仅是个吉利的数字,又可以显示国公府的气派,所以在定菜单时,左思右想,定下了这十六道菜。这些菜肴是使用不同的材料、配合酸、甜、苦、辣、咸五味,以炸、蒸、煮、煎、烤、炒等各种烹调法搭配而成。其出菜顺序多以口味清淡和浓腻交互搭配,或干烧、汤类□□列为原则。上完主菜之后,是一些京城常见的小点心,有枣泥拉糕、苏式船点,蕃茄锅巴、火腿蚕豆等。

      杨伊人最爱吃的是这道松鼠桂鱼,她虽然是地地道道的京城人士,却独爱苏帮菜,而苏帮菜中最出名的是松鼠桂鱼,爱苏帮菜酸酸甜甜的口感。松鼠鱼要算得上上乘一定要符合这三言绝句“头往尾巴翘,外形似松鼠,浇汁吱吱叫”,这道松鼠鱼虽然是酸甜口但完全不腻,反而越吃越香,松脆酥香的外皮被稠度刚好的酸甜汁包裹,入口并不是直甜而是富含层次的甜,细细地咀嚼之后,酸甜之后有淡淡的咸香味,而且内里的鱼肉非常细嫩,一口接一口停不下来。
      李氏这么些年只得了这一个女儿,平时虽说对她管教严厉,但疼爱总是少不了的。李氏知道女儿爱吃这道菜,特意让府中大厨去京城以做苏锡菜出名的楼外楼请教如何做出美味的松鼠桂鱼。

      厨房的仆人从八仙桌的左边上菜,右边撤菜,井然有序。屋里孩子多,各位夫人们净顾着招呼孩子们吃饭,也没有什么时间闲聊,一时之间,碗筷交错,不绝于耳。
      等到大家都吃得差不多了,众人放下碗筷,相约到正房东边的沁园打叶子牌。穿过正房大门,向东走,经过一大片郁郁葱葱的竹林,看到一个圆形拱门,圆形拱门名曰景墙,景墙的墙壁上爬满藤蔓,左右两侧各种两棵柳树。正是四月里,柳树曼妙,柳枝拂面,纠纠缠缠。跨过圆拱形的景墙,可以看到一条蜿蜒的小径,小径旁边遍植翠绿的灌木,灌木与高高低低的假山,碎石相互映衬。这便是杨国公府沁园的入口。
      沁园很大,国公爷改建这里时,引水入沁园,形成了一个湖。远望去有两三座建在水上的六角凉亭,这里常常供府中众人及宾客纳凉,凉亭用石桥与堤岸相连,亭子是京城常见的木构架琉璃瓦顶,并带一歇山,错彩鎏金,精细华丽。湖水清澈见底湖里,几尾鲤鱼在水中游来游去。
      众人来到凉亭,围在大大的石桌前坐下,孩子们则有丫鬟,婆子们带去喂鱼。夫人们聚在一起,免不得道一些家长里短。

      李氏对户部尚书丁祖元的儿媳赵氏道:“你家月姐儿今年十四了,说亲了吗?”丁雅月是今日来府中做客的小姐丁雅静的庶姐,赵氏回道:“是有几家来相看,还没找到合适的人家”左夫人好奇道:“姐姐,你若不嫌弃可以说说,我们帮您看一看哪家更好?要是真的没有合适的人家,我也可以做媒人给您月姐儿找一个好婆家。”赵氏对左夫人说:“这可是你说的啊!不能反悔”众人一起起哄。
      赵氏道:“一个是沧州府张家的张戈,张家以前是沧州府十里八乡都有名的大家族,出过好几个举子。这些年,张家营生不好,张戈的哥哥得了大病,一条命靠药石吊着,家里的钱都花在买药看病上面,日子过得不好。”“但是张戈是沧州当地有名的才子,很小就考取了童生,学问不差。”世人皆看重读书人,丁家这样的大户人家,为庶女相看夫婿时,也是先问一问对方是不是读书人,赵氏又接着说“丁家世代靠读书,科举起家,自是不会看不起现在穷困潦倒的张戈,若女儿嫁与张戈,丁家也可以接济他继续读书。”众人听了点了点头。
      “另一家是京城吏部员外郎的儿子,那个员外郎官职虽不高,家里条件却不差,听说刚花了两千两银子在京城的吕玉巷买了三进三出的大宅子。那个儿子是长子,家族自是全力培养,媒人说了兰月嫁过去就是宗妇。。媒人来家里说亲自是捡好听的话对我说,我派下人去打听了,员外郎家人口复杂,家里有五个儿子,三个女儿。纵然是买了三进三出的大宅子,那么多人住在一起也急得慌。月姐儿若是嫁过去,以后有多少妯娌,小姑子要一起住?”

      左夫人接着赵氏的话道:“是啊,妯娌之间抬头不见低头见,这要是嫁过去,以后不知有多少操心事。”赵氏见左夫人非常赞同自己继续说:“这月姐儿虽说是我家的庶女,我这个做嫡母的,可从来没在吃的用的上亏待过她,若是嫁给那破落户,过穷酸日子,丁家的面子往哪里放?”李氏道:“姐姐说的是,丁家有姐姐这么贤惠大度,又肯为家族着想的媳妇儿是丁家的福气”
      赵氏见李氏这么抬举他,面上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心里倒是十分受用。
      “我还是中意张戈,家里人口简单,上面只有一个哥哥,爱读书这点和丁家人投缘,以后若是他走了仕途,也好和家族的小辈相互有个照应”,赵氏说道。大家听赵氏这样说,心里自是明白赵氏的心里早就有了打算。纷纷应和道,这孩子不错。李氏问:“张戈相貌如何?可是已经见过?”赵氏显然对这个话题不太感兴趣,她说:“不曾见过,但是男人,会读书,有担当就够了,样貌这点儿,家里倒是不计较那么多”众人不再聊丁家庶女的亲事,开始一起打叶子牌。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