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第 11 章 ...

  •   不一会儿,针线房的张婆子就来了迎春苑,张婆子是国公府针线房有资历的老人了,她似乎有四十多岁,穿一身粗布对襟襦裙,手上有厚厚的粗茧,一看就是做手艺的手。张婆子进了门之后,给杨伊人请安说:“大小姐好,老奴来给大小姐量尺寸了。”杨伊人不知道眼前的人是谁,她愣了一下,刘嬷嬷在一旁看着,见到这种情形,她连忙接话道:“大小姐,这是我们国公府针线房的张婆子。”杨伊人听了刘嬷嬷的话之后知道了来人是谁,她忙说:“张婆子,快请起。”张婆子方才见杨伊人怔愣的时候,以为她会让自己下不来台,心想自己也没有得罪过长房的夫人、小姐,为何迟迟不叫自己起来?杨伊人请她起来之后,张婆子松了一口气。
      张婆子拿了尺子,她说:“大小姐,您站好,老奴这就为您量尺寸。”听了张嬷嬷的话,杨伊人站好,张婆子说抬手,杨伊人就抬手,不一会儿,张婆子就量好了。量好了尺寸之后,张婆子对杨伊人说:“近日府里针线房新得了几匹云雾绡,这料子要三两银子一匹,是从越楼街上的陈记彩帛坊买的。”

      这越楼街是京中专门出售布帛彩帛的商户聚集地,因为彩帛产地多位于南直隶,蜀中等几个地区,所以南直隶绣坊多,绣工多。绣坊雇的工人靠这手艺吃饭,自是有些巧夺天工的绣品,南直隶的绣娘爱研究以前从未有过的新样式,因而,近些年来,这些新样式先从南直隶流行起来,由常往来南北通商的商人把这些新样式带到京城越楼街,有些样式慢慢地在京中丫鬟,小姐们中间流行起来。
      杨伊人听到张婆子说起布料的价钱 ,知道这料子很贵。她对张婆子说:“张婆子辛苦了。”张婆子听到杨伊人待她如此客气,知道杨伊人是一个好相与的人,她回杨伊人道:“大小姐客气了,这是老奴的本分。”

      四月很快就到了,这是一年中花房里的仆人最忙的季节,花房的婆子,小厮忙忙碌碌,往府中各房里送花卉、绿植,杨伊人的生辰就在这四月十三。
      杨国公府太夫人屋子里,杨伊人的母亲李氏正和太夫人说着话。
      “娘,我想着今年我家姐儿的生辰就请些家里亲近的人来府里做客,大家一起吃个午膳,打
      打叶子牌,这是打算请的人,娘,您看一下名单有何不妥?”杨太夫人拿过名册看了一会儿,对李氏说:“你说了算,你嫁进杨家这么些年了,我有什么不放心的?,姐儿的生辰宴就按照你说的办。”
      太夫人让身边的人都下去,待人都下去,关了门之后,她问李氏:“这个月肚子可有动静?”李氏呐呐道:“没有,汤药就没断过,就是怀不上。”李氏皱眉道:“先把秀芝的避子汤停了,我托人再帮你找找郎中。”
      孙秀芝是太夫人远方亲戚的孩子,太夫人的娘家早已沦为破落户,孙秀芝来杨国公府投奔太夫人。去岁,孙秀芝爬上了醉酒的国公爷的床,碍于太夫人的面子,国公爷把孙秀芝抬为了姨娘。孙氏十五岁,正是女儿家最好的年纪,皮肤嫩的掐得出水儿来,又有勾男人的手段,平日里,国公爷对孙姨娘的恩宠自是少不了,除了李氏,国公爷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孙氏那里。
      李氏听了太夫人的话,不敢有所异议,笑着对太夫人道:“是,娘,媳妇儿回了正房就派人去停了孙姨娘的避子汤。”李氏和太夫人又说了一会儿话,都是一些琐事,见时辰不早,李氏向太夫人告别,“娘,我屋里还有别的事要料理,府里的管事兴许正在正房等着我,娘这里要没什么事儿,媳妇儿就先走了。”太夫人和李氏说了这么久的话,也累了,对李氏说:“好,你要是有急事就先走,不用管我,府里的事儿重要”

      李氏与丫鬟向太夫人请过安之后,穿过抄手游廊回正房。
      李氏走在长长的抄手游廊上红了眼眶,风打在脸上,太夫人的话敲在她的心上。自己的身体究竟怎么了,明明嫁给国公爷的第一年就怀了孩子,第二年就生下了伊人,奈何生了伊人之后,身子再也没动静。眼看叶姨娘生下的瑜哥儿慢慢长大,若是让孙姨娘这个小贱蹄子再抢先生下一位男丁,自己的脸要往哪里放?这个月可要把国公爷多留在自己屋里几日,若是那孙姨娘真的怀了孩子也不怕,自己在高门大户自小就见惯了,孙姨娘就算有命怀上,她也有办法让孩子不能健康地生下来。
      李氏身旁的一等丫鬟竹桃察觉到李氏的情绪不太对,让身后的小丫鬟离主子远一点儿,一众小丫鬟远远地跟在李氏后面。竹桃也不好去问李氏发生了什么,一众人一起沉默地走回了正房。回到正房之后,李氏收了心思计划着女儿生日宴的事。
      东宫文渊阁,魏其拜别徐念清之后,又温了一会儿书,他见有个穿石青色小太监拿着浮尘立六仙桌前,问道:“今日可是四月初十?”小太监高声回道:“回太子殿下的话,今日确实是四月初十。”魏其的右手放在紫檀木四脚书桌上,食指一下一下地扣在桌子上,“咚咚咚”的响声在寂静的书房里十分引人注目。他口中呢喃道:“四月,四月十三,她的生辰……”

      四月十三,迎春苑内室,伊人早早地由刘嬷嬷服侍起床,小小的伊人抱着被子向刘嬷嬷撒娇道:“嬷嬷,嬷嬷,你最疼伊人了,再让我睡一会儿。”看着伊人期望的目光,刘嬷嬷软了心,“再睡一刻钟,待会儿可不能再喊不起床。”伊人见刘嬷嬷答应了,心满意足地睡着了。再醒来,伊人乖乖地由刘嬷嬷服侍着穿了衣服,穿的是针线房送来的新衣服。伊人皮肤白皙,织金刻丝石榴红对襟小袄穿到她身上衬得她的一张鹅蛋脸,甚是明艳。穿完了衣服,接下来就是梳洗,梳洗过后,刘嬷嬷及碧桃跟着杨伊人一起去了杨国公府正房李氏那里。
      李氏见女儿过来了,笑着摸了摸伊人的小手,看着杨伊人石榴红的新衣,整齐的发髻,李氏满意地点了点头,她夸赞李嬷嬷:“小姐这样得体,少不了刘嬷嬷的功劳,等今儿大小姐的生日宴过去,迎春员的丫鬟、嬷嬷们的赏银是万万少不了的。”李氏让身边的小丫鬟给女儿杨伊人净了手,母女俩一起坐在小圆凳上吃早膳。
      李氏的屋子是这偌大的杨国公府的正房,早前这里本是国公府太夫人的住所,因为太夫人年纪打了,又喜爱礼佛,所以国公爷在府中西北角特意辟了一处幽静的地方,建了一个小院,供太夫人礼佛。经太夫人的允许,国公爷和李氏就从以前住的地方搬了进来。

      正房前院,四五个小厮正在清扫,石青色方砖透亮,太阳照射下来,点点月光打在这石青色方砖上,反射出五彩的光。前院垂花门前摆放着时兴的月季,夹竹桃等花,四月正是春花烂漫的好时节,杨柳依依,微风徐徐。
      母女俩吃完饭坐在软榻上,一个小丫鬟来报:“夫人,小姐,左家的夫人,小姐来了,此时左家的小轿已在前院停着了。”李氏忙对小丫鬟说:“愣着干什么,快迎,快迎。”转眼之间,左夫人与左英萍就到了正房堂屋前。
      左夫人三十多岁,今日她穿了一件花青色马面裙,梳了个堕马髻,头上带了一支镂空兰花珠钗,那兰花栩栩如生,把李氏看得晃了眼,左夫人手里牵了一个小姑娘,和杨伊人差不多大,这便是左夫人的女儿左英萍。
      李氏看到许久不见的左夫人,亲亲热热地挽了她的手,道:“姐姐,一别就是一年,可想死我了,姐姐去岁一走,我身边儿就少了个说体己话的人”左夫人回道:“可不是,如若不是为了我家老爷的仕途,谁愿意离开京城去那人生地不熟的南直隶。”李氏听了之后,点了点头,拉着左夫人坐在正厅的小凳子上。李氏问左夫人:“回京路上顺利不顺利?可曾遇到什么麻烦?”左夫人道:“顺利,我们先走水路,到了金陵府,改乘软轿,特意找了一顶素净的软轿,七八个小厮跟着,我们也不急,路上走走停停,在路上驿站就住下。”
      左英萍性子活泼,她一进门,就扑到杨伊人的面前,唤道:“伊人,我是英萍。”杨伊人看着面前晒黑了不少的萍姐儿,嘻嘻地笑,“萍姐儿,你到南直隶去晒黑了不少,我都快认不出你了。”“我大哥天天带着我在南直隶划船,所以晒黑了,在路上养了一些时日,皮肤还是没有变白,划船可好玩了!”,萍姐儿道。杨伊人好奇地看着萍姐儿问:“是吗?”想起自己,她失望地看着萍姐儿:“诶,我生来就在国公府,去过最远的地方是京城西山的寺庙里,听你这么说,我也想去南直隶。”萍姐儿看着杨伊人失望的神色,安慰她道:“我给你带了一个包裹,里面都是松江城最时兴的东西,保证你没见过。”杨伊人听了她的话,眼睛一亮:“在哪儿?在哪儿?快告诉我嘛。”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1章 第 11 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