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欢迎访问晋江,请[登入/注册]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入馆 ...


  •   白嵘一路跟在大飞后头,跟着众人绕过庭院,不作声。
      他从前听柴嬷嬷说过,小镇尽头有一座四方馆,馆里住了许多能人义士,嬷嬷说:“这些人最是怜贫惜弱,又与我有些交情,往后我若去了,你带着余安,小月几个去寻他们,务必诚心。”
      “嬷嬷不要这样讲。”
      嬷嬷笑了笑,开了一扇窗,她花白的头发闪闪发光。
      白嵘又道“我晓得,那是家书馆。”
      柴嬷嬷喉咙发痒:“不妨事,我问过了,我安排好了。”

      他看着院长嬷嬷倒在床上,面色灰白,嚯嚯地喘气,每一次都好像是最后一次呼吸。这个用尽一生留在中原的混血女人,用仅剩的力气昂起头吃力地看向白嵘,随即吐出最后一口气,她向后倒去。
      白嵘忽然就明白了,灵光乍现——四方馆。
      白嵘飞快地跑出三里街,朝小镇尽头奔去,他擦擦眼角,一定要见到那里的人,好叫嬷嬷安心。

      安娘轻轻推开孤儿所的一扇房门,那里面昏暗且逼仄。
      砰的一声。
      白嵘在后头跪下了。
      院子里的月桂开得正盛。

      柴劳拉躺在床上,临近的妇女在按照镇上的习俗给她穿寿衣,擦身体。
      安娘盖住柴劳拉的眼睛,轻声道:“不必挂念,去吧。”
      附近教堂的人也来了,缩在角落里吟诵。

      柴劳拉就这样死去了,同每一个来到这世上的人一样。
      这是生死无常的道理。
      陈今典再次见到白嵘的时候,柴劳拉已经下葬了,余下的十一个孩子也由大飞出面办了文书,养在书馆后加建的阁楼里。
      这十几个半大不小的孩子做什么呢?
      自然没有做工的道理。

      大飞和安姨商量:“这些孩子半大不小,原先也就柴嬷嬷请来的几个秀才童生教过几个字,那些人,只晓得讲他们那些礼义廉耻,老学究赚根水烟钱罢了。不如送他们去外头洋人开的学堂读读书。”
      安娘沉吟片刻:“也不是不可以,只是如今已经十月了,外头的学校也已经开学,再者,我们还不晓得这些娃娃究竟习得多少字,暂且请松先生先考较考较。”
      “便暂定如此罢。”安姨转身想要上楼。
      大飞有些局促地搓搓手,扯住安姨的衣裳袖子:“还有件事儿。”
      “你说。”
      “馆中新添了这许多张嘴,阿绪又去得匆忙,你说的笼统。这钱从哪来?”
      安姨劈手夺回袖子,掸了掸。笑道:“我当什么事,放心吧,书馆中的钱呢,我都心里有数,再不济,还有籍田的租子,不过是添了几张口,也就这几年的事,不值什么。”

      四方馆当年原是一间祖宅,这宅子里原本人丁兴旺,奈何如国运衰落一般,原本一方豪族,汝江陈氏,死的死,散的散,不过三十余年,竟仅剩长房幼子一脉,一老叟,一幼子。偌大一宅,唯剩画栋雕梁可追忆。陈氏人丁凋零,幼子年幼,老叟老矣。家中数代之财叫人眼红,所幸陈氏一族,数年来行善积德,坊间乡邻无不赞其义举,恰逢陈氏一族遭此一劫,乡邻族老虑及陈氏幼子年少,便道陈氏遭劫,暗中将陈氏家财一分为几,或分存钱庄,或运往海外,或敛于己身。陈氏幼子抚于老宅之中,昔日匾额仍在,往日荣光却已并尘埃。
      陈氏碍于世事,只得靠老友接济度日。
      奈何好景不长,不过三年,长房一脉便当真只剩了幼子一人。陈氏往后当真不是陈氏了。
      因陈氏幼子年仅12岁,国运衰落,战乱四起,陈家无人,乡邻族老自身难保,殉国者十之八九,为保全血脉,老叟偕同陈氏幼子远赴他国。
      汝江陈氏再无人提起。
      陈氏幼子,名绪,字可安,于南国8年,将家财尽托于魏安娘,改祖宅为书馆,后,下落不明。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嗑到了嗑到了
    kswlkswl
    [展开]
  • 内容:请您先登入后再发言![登入/注册]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