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1、皇令回京师 ...

  •   王二一一问个仔细,听罢探子汇报,在帐中背手走动,只是深沉不语,众人一旁等待,等了多时仍不见他出声,杨六性急,嚷道:“照我来说,便是把城中所有人合计一起决计不到一千,与他直接厮杀一场,胜了进城睡觉,输了回去再来,何必这般为难。”

      “夯货,”王二气道,目扫众人,缓声道:“容我再思索一阵。”

      又过去半个来时辰,思量许久的王二对众人道:“风秋叶让门卫只收兵刃不管其他,依我所思应当为了是两点,一则防我进去偷袭,却又不担心我方前往试探城内情况,只是不许接近营地。二则对方有长据之心,期望百姓迁入重塑新城,故城中多为陌生流贩。而对方能在同一时间操练、安民、驻守,说明他来时确实带有援军,至于具体人马眼下尚不可知。”

      杨六泄气道:“那接下来该如何。”

      到这时王二实已有退兵之意,却不明说,望着众人,有伤在身的吴延贵已揣明王二心中思虑,出来道:“既无攻城把握,还是退兵吧。”

      军中却有多人不愿就此放弃,一时争执不下,王二道:“明早再去查看,然后再做定夺。”

      次日探子回报,城中流民增加许多,并有人报名参军,王二问城上驻防多少,探子回报说比昨日又少了一半,王二仰面长吁,叹道:“风秋叶已无惧我之心,粮草又尽,且退回去再做计较吧。”

      杨六问:“准备退到何地?”

      王二道:“单凭白水一地,难养我数千之军,还是去投府谷吧。”

      申时土狼营谍报,王二已下令退兵,至此风秋叶总算长吐一口气。洪承筹道喜离去,风秋叶勒令整改,重建五营,待时机成时再去剿乱。又下令在城中立忠勇墓碑,将战死兄弟名字刻在碑上留以吊念,碑上首刻名者李友楠,风秋叶亲自落笔,当含泪写上这三字时,想到李友楠生前钟情紫罗兰,这才想起回澄多时怎不见紫罗兰,问旁人,弥勒佛回道:“军败后,传来四当家阵亡,元帅中箭身亡,从那时后紫罗兰不告而别离去,亦无留话,实不知何为,已去多日。”

      风秋叶叹声道:“树倒鸟散,人各有志这事不怨她。”

      此后数月风秋叶一边重扩军营,一边整治地方,固有济民报国之心却愈加举步维艰。正所谓不当家,不知柴米贵,风秋叶接管二县后连续颁布利民法案,虽得到许多百姓响应纷纷来投,怎奈地方久旱不雨,草木枯焦,水渠不通,农民施种连连歉收,同时陕西、甘肃、山西多地哗变造反,高举杀富济贫、斩杀贪官污吏口号,饥民纷纷响应,劫粮库,破监牢,一时间各路起义军迅速壮大。

      风秋叶管辖内亦不安稳,虽无人造反作对,念王二好的百姓仍不在少数,外面饿殍遍野,饥民进城后迫切需要粮食,怎奈城中亦是缺粮,风秋叶为了改变百姓对朝廷看法,尽量收纳饥民,下令军中减粮给民腾食,如此一来导致军费挪用数月发不出军饷,一渠塞处处受拙,不免焦头烂额。

      北京城中更声敲响,城内外一片宁静,御书房依旧夜灯烁烁,崇祯坐在书房中看着一道道奏章,只看的双眼发胀,怒火中烧,一气之下一脚蹬开案桌,转身问王承恩:“无双伯已去陕西一年之久,不仅未能将寥寥数千乱民平复,反而导致周边蔓延更加猖獗,叫朕颜面何在?”

      王承恩诺诺道:“无双伯毕竟年少初征,加上所带部下又是草莽之流,在无地方军队支援下能攻破几处地方亦属不易了。”

      崇祯想想事实的确如此,可是又恨风秋叶倔强,自己信中几次提醒他可去杨鹤暗中借兵来助,他每次都回话说离京时对天下夸个海口绝不用驻军一兵一卒,若现在食言,笑他一个小小风秋叶事小,辜负圣恩事大。

      崇祯搓鼻梁发愁,怨道:“耗费一年多时间,虽说攻破二、三小城,可匪子头领一个都没抓住,别说那些看热闹的大臣门朝上冷言微词,便是朕搪塞不过呀。”

      王承恩道:“诸大臣持重挟君已久,还不是埋怨皇上恩宠无双伯,要不皇上发道圣旨赋予无双伯调兵令?”

      崇祯最近深受国事操劳,消瘦的脸庞尽显疲态,思忖半响摇头道:“不妥,已到这个时候再给他调兵权,无异自打嘴脸,何况那小子也不一定会动用兵权,偏偏他自己眼下又无力出兵,紧守着一个澄县又有何用,再拖下去只会更糟,我看还是先叫他遣回。”

      “那陕西叛乱交给谁去镇压呢?”

      “交给杨鹤吧。”

      “那皇上准备如何安置无双伯?”

      “眼下边疆告急,正是用人之时,那小子虽然没能一举拿下乱民,却也有些功劳,现在回京面上还稍微过的去,过段时日或可将他派至袁崇焕麾下效力,磨炼磨炼他以后再给他委以重任。”

      王承恩道:“皇上这般器重无双伯,真是用心良苦。”

      崇祯一个念头转变,不日一道圣旨送抵陕西都督府,令杨鹤统兵剿匪,风秋叶就地遣散原部兵马回京候命。

      风秋叶收到皇命后,虽心有不甘却也不敢违命,时已崇祯二年春末,他召集众将传达皇命,众皆愤慨不平,戴剑锋忿忿道:“杂牌兵就是杂牌兵,利用完了编制都不留,倒好,直接一句就地遣散,得了,一了百了我等都不用回京,直接回杏山重新当山大王去。”

      风秋叶受染,愈发愁闷,道:“落草终非正事,辱没了先主名声。”说罢扬手示意众人散去,只留下张典、陈冉烟二人。风秋叶问陈冉烟:“烟妹以为如何?”

      陈冉烟道:“至西征以来,我们多少兄弟埋骨荒野,谁能料到皇上不仅不予嘉许告慰,一道圣旨直接否定杏山功绩,大伙俱已心冷。”

      风秋叶道:“皇上定有他所顾虑,为臣者当悉君忧,这回虽撤下我兵权却也无责罚之意,实则是我剿匪不力导致。”

      陈冉烟如何听不出风秋叶心思,遂道:“那我先陪你回京复命吧。”

      张典附和道:“师傅去哪,徒儿便在哪里。”

      风秋叶点点头,这二人不离不弃令他稍稍欣慰,对二人道:“非我惦记荣华富贵,然皇上对我有知遇之恩,不可因一时失意枉顾君恩。”

      正在众人安排离去之际,突然有属下来报说,说有一俊俏少年求见。风秋叶问是何人,属下说那人自称元帅大舅子并无告知姓名。到这时好多眼睛投陈冉烟望去,张典悄声问陈冉烟:“烟姐姐家中有几位兄长?”

      陈冉烟顺口应道:“我哪有兄长。”

      话才出口,倏觉不对劲,却已无法收回,听者窃笑,陈冉烟本来就脸薄,羞的无地自容,冲张典怒道:“胡说八道小心撕烂你的臭嘴。”

      张典不依不饶,笑嘻嘻道:“我哪里胡说了?”

      “你......”陈冉烟指着张典:“讨打。”

      这种取笑风秋叶不好接嘴,只是瞪了张典一眼,心中却也疑惑,何人竟敢这等戏弄自己,微带怒色起身往外接人,走到门外,远远看到一人,先是一怔,转而兴奋叫到道:“柳弦。”

      来者正是与风秋叶分别两年之久的柳弦,你道他为何会寻到此地,这话还得从头说起。

      话说柳弦经一位游方和尚指点后一路往西遇见李鸿基,得他相助避免了官司,后留姓改名在李鸿基推荐下一同在银川驿站当一名后补驿卒,柳弦虽说出身官宦之后,性格随安,对后补驿卒身份倒也不嫌弃,可人一倒霉,是就不顺,李隆基负责的驿马竟然在一段时间里无故死亡,并还接连几匹,驿站要求照价赔偿,可这二人哪里赔的起,被上司折腾的心力憔悴,昏昏沉沉还丢了份重要的公文,这事非比寻常,当即被驿站裁退,柳弦念着李鸿基的好不愿独善,毅然辞了职位跟随对方来到米脂河西李继迁寨。

      相传此寨中人多为李继迁后人,故此用先主姓名命地名,李鸿基善言,一路上说了许多自小韵事,对家境亦是直言不讳,告诉柳弦说自己幼时家境殷实,一场蝗灾导致一夜间一贫如洗,后投寺庙当过寄食小和尚,取了个法名叫黄老僧,但和尚营生也不好干,还没轮到拿佛经开窍门,却差点叫寺中一有功夫的和尚当靶子给打死,离开寺庙后给地主牧过羊赶过马,皆不能长久,其中曾偷吃主人羊羔而被绑在木桩上打个半死。后母亲离世,他跑去延安府拜罗君彦为师,学了五年武艺,回来不久后父亲过世,为谋生干过许多下等活,后走了门路去了银川谋了一份体面的驿卒差事,当提到李继寨典故时,柳弦笑言将来自己也去哪里弄大整片地来,就以柳弦命名,不仅如此,而后生子同唤柳弦,生孙唤作柳弦,要让柳弦这三字世代永继,自己这边说着,那边又觉滑稽胡闹。

      哪知李鸿基听着一点都不见怪,反倒拍着他肩膀赞许道:“放荡不羁,有想法,我赏识。”

      柳弦道:“只可惜长幼同名,不容世俗接受,更有违祖训言。”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