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南京 ...

  •   “我们赢了,我们很快就可以回家了,不用再风餐露宿,星夜兼程,不用再面对死亡的威胁。”至少所有的下级军官和冲锋陷阵的普通士兵这么认为。
      可是,赵光义却下达了继续向幽州进军的圣谕。
      失望,惊讶,淡淡的埋怨。复杂的情绪笼罩在每一位宋军士兵的心头,但无论如何,自以为英明的君主不会改变他的决定,在他眼里,宋的荣耀,或者对雪耻的渴望让他根本不愿去关注军心的微妙变化,总之,辽国的南京城,他志在必得。
      而对于辽国而言,恶战将临。
      宋军兵力众多,在猛烈的攻势之下,南京城外围的所有据点均被拔除。而萧绰为防万一于四月向南京派出的增援部队出击与宋军交战,不幸全线溃败,萧讨古,耶律奚底两员主将率残部逃回。
      南京在数日之间变成一座孤城,作为留守的韩德让对此有所估计,故以最快的速度布置防御工事,并向帝后上奏请求速发援军。
      然而,他却比任何人都清楚,南京四面被围,兵力相差悬殊,而此时依循朝制帝后及群臣应尚在夏按钵(注)中,并不在京,能否快速发出援军还是未知之数。南京的前途可谓凶多吉少。
      宋军的猛烈攻势在继续。
      杀声震天,城墙上不断有辽军士兵倒下,尸体堆积如山,血迹斑斑。所有的守城官员都承受巨大的压力。
      猎场 南京被围八天后
      “嗖,嗖”无辜的母鹿应声倒地,观猎的臣子们爆发出阵阵喝彩。皇帝满面春风,高声说:“此次满载而归,应当庆贺,朕今日晚间在朕的王帐设宴,与众卿不醉不归。”
      “陛下,要注意龙体啊。”萧绰的坐骑紧随其侧,温言劝道。
      “皇后,你多虑了,朕很好。”皇帝不悦地说。
      萧绰无言,她人在此地,却无时无刻不在担心宋军的动向,南京的安危实在令人挂怀。
      晚上,王帐
      皇帝和随行重臣饮酒正酣,兴致正高。
      萧绰却感到阵阵寒气袭来。
      “雪儿,把朕的披风取来,朕去别帐看看孩子们。”
      “陛下,臣妾去看看孩子们。”
      “皇后小心。”
      萧绰站起身,说:“众位卿家,今夜陛下高兴,诸位大可尽兴。”
      萧绰刚走到王帐口,突然看见内侍疾步走来,高喊道:“圣上。皇后陛下,南京紧急军情。”
      皇帝闻言,立刻酒兴全无,厉声:“呈上来!”
      萧绰站在原地。目光紧盯着皇帝手中的奏折。
      皇帝展开奏本,看着,看着浑身颤抖起来,“皇后,众卿家,南京四面被围,距今已八日之久。”说完,就昏倒在龙椅上。燕王本在席中,此时连忙上前为皇帝诊脉。
      群臣闻言大惊,又见皇帝昏倒,一时间都不知所措,鸦雀无声。
      萧绰走回自己原来的御座,高声喝道:“来人,将陛下抬至别帐燕王爷请仔细诊治。”
      待等皇帝被人小心的抬走后,萧绰开口问道:“南京之围,众爱卿以为该如何呢?”
      众臣见皇后垂问,你一言,他一语,议论起来。
      令萧绰吃惊的是,大多数人的意见竟然是放弃南京,力保上京皇都的安全。
      萧绰双眉紧锁,她本以为众臣皆深知南京的重要性,会争相请战驰援,却未曾料到群臣被过去的败绩吓破了胆。
      “各位卿家,南京说放弃就放弃了吗?宋军一定攻无不克吗?那南京全城的百姓和驻守官员为何固守八日而不降?因为他们相信朝廷会支援,相信我们的援军会击退宋军。各位,就愿辜负这份信任吗?”
      萧绰说完,用期待的眼光扫视在座的臣子。
      果然,耶律沙,耶律斜轸,耶律休哥三人先后请战,萧绰下令,他们三人共带精兵八万驰援南京。并圣驾第二天一早返回上京。
      之后,群臣尽皆散去,萧绰无力的趴在了面前的书案上。
      “我最担心的事还是变成了现实。”萧绰痛苦地想。
      “皇后陛下,皇太子殿下求见。”内侍近前禀告。
      萧绰一惊,隆绪这孩子怎么了?“请他进来。”萧绰吩咐道。
      见过礼后,萧绰问道:“怎么晚了,为什么不听话睡觉?”
      “母后,发生了什么事?儿臣的宫帐外面非常吵闹。”隆绪认真地问。
      “皇儿,你父皇病了,圣驾明天一早要返回京城,母后派人在准备。没什么事,不用担心,好好去睡觉。”
      隆绪释然,正想回去
      他虽然年幼,但对父亲生病早就习以为常了。
      这时,内侍来报:燕王求见。
      “请”
      太子知道他是父亲的医生,就说:“母后,让儿臣和您一起见他吧。萧绰微笑着许可了。“
      燕王进帐,“王爷,不必行礼,陛下病情如何,椐实禀奏。”
      “陛下已无大碍,请皇后太子放心。”
      “太好了。”太子高兴地说。
      “若无其他吩咐,臣告退。”
      “王爷不必过于焦虑,朕相信卿子德让一定会守住南京城。”
      “谢皇后陛下。”
      燕王走后,隆绪问道:“母后,韩德让是谁?儿臣从未听说。”
      “殿下,韩大人是…”雪儿见并没有别人在场,便想替皇后回答,但皇后打断了她”皇儿,他是谁,母后现在不告诉你,但如果你与他有缘,总有一天,你会了解他。好了,去睡吧“
      隆绪听母亲这样说,虽然还是很好奇,但也就没有继续追问。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帝后二人就带着皇子公主以及随行的大臣们踏上了返回京都的道路。
      而远在千里之外的南京,全城的官员和百姓正经历着生与死的考验。
      整整八昼夜,身边的人不断倒下,人心思动,军心不稳。
      宋军的攻击依然猛烈。
      城墙上,韩德让四处巡查,安抚伤员,暗中与各级军官谈话,稳定军心民心。
      坚持,再坚持。成为信念,奇迹般的十五天,南京城固守未失。
      援军终于到了,当耶律沙,耶律斜轸,耶律休哥抵达的时候,南京城的守将们生理心理的承受力都已到达极限。故,当援军从宋军的两翼冲出,他们几乎不敢相信那是真的,直到宋军队形不整,溃散的时候,他们才反映过来,加入了战斗。
      亲临战斗一线的赵光义看到宋军溃败,一时间慌了心神,坐上驴车逃跑,全然不顾人君之仪。然而,辽国的战将耶律休哥轻拉弓弦,“嗖嗖“两箭射中了赵光义的大腿,若不是杨业救驾及时,只怕他要命丧于南京城了。
      这一战被后世史家称为“高梁河之战”,永远写在了史书里。
      第二天,旭日缓缓东升。
      南京城里,军民欢庆着来之不易的胜利,南京留守的府邸更是热闹非常,大小官员聚集在这里向韩德让表示祝贺之情和尊敬感谢之意,毕竟作为此战的主要指挥官,他在这次战役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不是他在守城战中,亲历亲为,安抚人心,鼓舞士气,那么南京也许很难支撑到援军到来了。
      午后,宴席散去,宾客离去,韩德让独坐书房,思绪万千。十年前,他随父抵达南京,协理军政,八年前,代理父职,面对君命,他恪尽职守,兢兢业业,他没有想太多自己,因为“使国盛“一直是他的抱负,其他都不重要。但现在,他不得不想,南京一战必震惊朝野,皇帝也必定会颁下赏赐,会怎么样呢?他的脑海中盘算着各种可能。
      数日后,三员战将于上京面见帝后。
      萧绰听完奏报,满面春风,“三位爱卿辛苦,你们朕都会有赏,先下去休息吧。“
      “谢圣上,皇后陛下。“三人齐声道,
      片刻之后,褒奖韩德让,耶律学古和刘弘的诏书从上京发出。
      三天后,韩德让接到了要他举家返回上京的圣旨。
      一周后,帝后下令在皇宫举办盛大的晚宴。
      所有在京的宗室亲王和重要官员都被要求前来,而且可以携眷。当然,这场宴会少不了南京之战的有功之臣。
      韩德让和三位将军也携眷到来。
      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宴会上,萧绰为表嘉许,竟亲自为三位将军斟酒。
      正当所有人认为皇后会以同样的礼遇对待韩德让时,萧绰却缓缓走回了御座,然后微笑着说:“韩夫人,请上前来。”
      在此之前,李氏没有经历过如此重要而盛大的场面,故此,从抵达皇宫到此刻一直非常紧张,心绪不宁,听到皇后叫她,大吃一惊,慌忙应声上前:“臣妾在”
      萧绰依然含笑,“夫人,朕时常听说,你持家有方,颇为贤德,君夫于南京任职将近十年,政绩斐然,声名远播,想必亦有赖君多矣。现朕赐君酒一杯,以示赞许,并请君为夫君把盏,以示祝贺。
      李氏闻言更感惊讶,然不得不遵旨照办。
      之后,萧绰再度开口,“韩卿,你对南京诸事想来非常了解且主政必多有心得,明日早朝,奏与朕知。“
      “臣……”韩德让正欲领旨,“皇后,韩卿昨日刚刚返京,旅途劳顿,你又何必如此着急呢?韩卿,三日后,御书房面奏。”
      “是,臣谢陛下。’
      萧绰见皇帝这么说,也就应许了。
      之后,帝后二人频频劝酒,君臣尽欢。
      然而,始终有一双秀目担忧得看着李氏,而另一道目光则意味深长的注视着同一女子。
      夜将深,很多人已经有了几分醉意,萧绰对着席上的一位身着红色华服的年轻少妇说:“今夜,就住在宫里吧,我们好久没一起聊过了。”
      夜深了,宴席亦终于散去了。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8章 南京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