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9、第十八章 ...
-
菊下楼不愧为这里最大的酒楼,格局很是雅致,从桌椅餐具到墙画窗饰无一不精心布置过,却又不会让人觉得附庸风流。招呼客人的小二也是个个机灵,面对商贾文人,侠士好汉各有一套说词。这样的酒楼就是在放眼都城也少有比肩。
“想不到这里竟会有如此佳店。”紫尘一边看着楼下一边说道,这话并非有贬低之意,只是一般有此才能的老板大多会选择大一些的市镇以求更大的利益。
“紫尘可知这里的东家是谁?”
略一思索,便想出了答案。庐涯镇上最大的商家便是魏府,只不过他之前是以武林人的身份看待魏府,一时没有想到。
“平日里倒真看不出。”
阿斯兰笑笑,这跟他初识魏海时的感叹一样。他与魏海结交不长却引为至交,一是他为人豪爽又与之脾气相投,二便是佩服他的能力才智。想来那日自己回苍山之前在此地略作停留,用餐时被魏海认出主动过来攀谈,毕竟两家也可算是近邻了,心中不觉多了份亲切感,当即互引为友。被魏海拖去魏府,把酒畅谈了一晚,也知道了魏家的事物早已被这个少庄主全盘接手了,庄主只是在武林的外务上偶尔出个面。
紫尘几日来住在魏府,这类事自然也知道了个七七八八。
“应秋节这种日子,二层往上的位子都是早就预订出去的,像我们这种临时起意的客人怕是想在一层与人拼个桌都难的。”
此刻能坐在这里,自然少不了东家大人的关照,不过两人心中都清楚,自不必言明。
“菜品精致,固然是要满座的。”紫尘看看桌上的小菜道。
“最重要的是这天才有的菊花特酿,不说起他酒家,就是与菊下楼平日卖的也不同,虽是谁都买的起的价钱却也千斤难求。若在菊下楼用餐,每人只能要一壶,对外则是先到先得。”
“那这菊花酿的价格却要不菲了。”
“魏家已扬言,若发现有人恶意收购或哄抬酒价便再不酿此酒。”
“既是如此,怎么不多酿些,让人平日也买得到?”
大多酒家会行此道,一是为了增大名气,二是为了利,不管是否原料难得,那酒价可是真真正正的富人才买得起的。而这菊花特酿,价并不高,说明酿制不难,既然不是为利,平日里也卖些更容易增加名气,要说季节问题,也不可能只一日才有这般味道。
“这个,魏海没有提起,我自没去问。”
“不知道么。”
紫尘给自己斟了一杯,酒入口腹是种清冽之感,还有特别的菊花香气。
也许他知道原因。
这口感很熟悉,小的时候曾经喝过,却不是酒,但是那种清冽的感觉和菊花香很是相似。
那是母亲每到秋季,就会用菊花酿给他喝的。
“怎么了?”见紫尘痴痴地看着酒盅,露出那种让人看了心痛的表情,阿斯兰不禁问道。
“没什么,只是今天也是母亲的诞辰。有些,有些怀念而已。”
“抱歉。”
紫尘没有说话,只是半低着摇摇头。
虽然江湖上都是对外称灵燕三公子并无什么过往,毕竟紫眸这么明显的标志一般是在关外才有,而几年来也不曾有什么类似的风言,再加上灵燕山庄的势力,也就没人去探究了。
但是紫尘曾对阿斯兰说过自己的身世,年少家变,母亲自然是不在了的。
只是紫尘并没说说,这日也是母亲的祭日。
低头见,蓦地看到一个小小的纸鹤,拿着它的是一双小巧的手。顺着看过去,是个笑得灿烂的小姑娘,大约七八岁的年纪了,梳着两个小发鬏,又大又圆的两个眼睛配上那水灵灵的小脸煞是可爱。
“哥哥,你真漂亮。我的小纸鹤松给你。”小姑娘声音甜甜地说道。
“谢谢。”面对这样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又有谁会拒绝他的好意呢。
紫尘把纸鹤收入手中,不觉地露出淡淡笑容。
那小女孩见对方收了自己的纸鹤,还对他笑了,很高兴地继续说:“哥哥,我娶你做我夫君好不好。”
这一问倒是弄得紫尘哑口,他一向深居简出少与人打交道,此刻更像是舌头打了结,不知该说什么了。
那一边的阿斯兰也不好再看下去,压下笑意,对那小姑娘说道:“夫君不是娶的,更何况你年纪尚小,还不到时候。”
那个小姑娘转过头,眼睛亮亮地说:“哥哥,你也好漂亮。我年纪小,不怕。等我年纪大了,你也做我夫君好不好。”
方才那小女孩是向着紫尘的方向走的,两人对坐,又有隔断阻了视线,没有看到原来另外还有一个漂亮的哥哥。小孩子这个年龄还分不大清一些东西,才有了这番令人惊诧的话。
“这个……”即使有心解释,但他一个大男人对这么个小孩子,还是个女孩子,话在嘴边就是说不出口。
没想到那个平日里总让人吃憋的玥瑶昨日才走了,今日又碰了这么个让人哑口的小孩子。也许,当真是命犯,女人?
好在那边已走来一个妇人,寻了这孩子回去,尴尬才没有继续下去。
那妇人忙道了歉,又说了小姑娘两句。面对这么个水灵的孩子,谁也不会忍心去怪罪,至多觉得活泼调皮罢了。客套了两句,那妇人便领着孩子离开了。
危机一过,半斤八两的两人谁也不好去调笑谁。不过,被那么一搅,沉闷的气氛顿消,也算是好的那一面罢。
再转去看楼下的表演,已不是方才的歌女,而是一个说书的先生,不是印象中的老者,只是个年纪不大的少年,言语清晰,眼神灵动,比之常见的老人更添一分活力,说的也是这应秋节的来历习俗的,因此大多的客人都在听。
按那少年的说法,应秋节并不是个老传统的节日,只是近几年才渐渐变得如此热闹。庆收祈福是一方面,菊下楼这日才卖的菊花特酿也功不可没。关于这日子来历的传说是众说纷纭,不过传得最多的便是三十年前,清涯江上,有一仙女降临,江上起舞,适时大雾,远观真当是如蟠桃会时的瑶池仙境,晚上天黑时又见悠蓝色的菊花灯在江上轻飘,当时诸人初见以为鬼,细看下才见是一美人执灯,好似白日见过的仙女。后人为了纪念,便有了这应秋节,至于为何叫应秋便不可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