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0、第十九章 元春待嫁阖府融洽 ...
-
话说,宝钗为何这般不平?其实原因也挺好理解。她做为薛家长房嫡女,在金陵本来是被大家千娇万宠的对象。可来到京城,进了荣国府,她商户的出身就立刻显出不足了。不过这也没关系,大家都是亲戚,谁也不会当面打薛家的脸。
但是如今呢?香菱本来是一个身份低贱的小丫头,每日在她面前老实听差遣的人,居然摇身一变,成为了甄家的小姐!还立刻入了宫里贵妃娘娘的眼!这让一向心高气傲的宝钗如何不生气?
小选在即,如今宝钗也只能频频去自己母亲那里,催着她给赶紧想想门路,争取自己能入选进宫成为公主侍读,将来能够一飞冲天,才算解了这口气呢。
再来说说甄家母女吧。她们身上无任何诰命,自然不能进宫去的。再者,甄贵妃虽说不至于恨她母女二人,但也绝对不喜的。只大家好歹一家子亲戚,甄贵妃就算为了自己的脸面,也得安排好母女二人才是。
于是,甄家母女被暂时安排在甄贵妃自己的庄子里。至于然后怎样,自然得等着甄贵妃安排。
封氏和英莲被带到京郊庄子,两个老嬷嬷也算和气的告诉她们,暂时就住在这里。有什么需要的,只管告诉管事的就成了,自然不会委屈了她们。
封氏低头略一想,就明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了。看着今儿的机锋,想来自家母女二人,是被贾家拿住了威胁宫里娘娘,而娘娘为了脸面无法不管自家母女二人。如今虽说暂时离了那虎口,可眼下这庄子是不是狼窝,可就单凭娘娘一句话了。
想通这一点,封氏赶紧露出笑容道:“娘娘的恩德,我母女二人这辈子也报答不了!再不敢劳烦娘娘了。我们这就回金陵老家去,从此只安安稳稳过日子就是。”
两个嬷嬷对视一眼,眼中都有满意之色。
“奶奶是个知足的,想来将来的福气不会少了。”一个老嬷嬷一脸笑容的说道。
“劳烦两位忙了一天,小小心意,还请二位别嫌弃了。”封氏赶紧掏出两个小小的荷包,递给两个嬷嬷。
这下子,两个嬷嬷的笑容更大了。
话说到就行,两个嬷嬷也就告辞了。至于封氏母女,还是暂时住在这,具体的得等甄贵妃说了才算。
两个老嬷嬷对贾家印象极差,对甄家母女倒是喜欢。再说,那两个荷包,每个里面都是五两的银票,这也算大手笔了,两个嬷嬷自然知道回到宫里,该怎样和娘娘回话。
她二人将贾母的奸猾说了一遍,也顺带着说了甄家母女的本分,到底是有偏向的。
甄贵妃本就对胆敢威胁自己的贾元春暗恨,听了嬷嬷的话,自然连贾家都恨上了。同时对甄家母女,虽说依旧不喜,可如今也没了埋怨。只甄家和贾家关系一直不错,她也不能明着报复。她想了想,倒是有了一丝想法。
再说贾家吧,他们可是不知甄贵妃恨上他们了,如今贾母和王夫人可是天天面带笑容,就等着自家大姑娘的“大喜”了。至于贾政,这几日也是面带微笑,说不出的高兴。邢夫人也将这事告知了贾赦,连带着贾赦这几日也消停了不少。
贾家小辈们,这几日也叽叽喳喳的讨论着。林晚除了吉祥话,并不曾多说什么。迎春、惜春也很老实。反倒是探春和宝钗,日日去贾母王夫人面前说笑,好似贾元春已经荣获怎样的尊荣了一般。而宝玉,则是一心盼望着自己的大姐姐可以回家来,一家团聚才好。
日子就在贾家众人如此状态中过去了半月,宫里终于来了旨意。
一家子有公职有诰命的,赶紧在香案前跪好,只等天使宣出好消息了。只贾赦和贾政、贾琏有些奇怪,这位天使,好像并非圣上常用的那位。但眼下也顾不得了,只一溜跪好低头。
“贵妃娘娘懿旨:贾家有女元春,秀外慧中,毓之名门,今赐予四皇子为侧妃,正月初一大婚。”天使读完旨意,脸上带笑的看向贾家众人,笑道:“恭喜府上了,就要出一位皇子妃,可喜可贺啊。”说罢,眼里的嘲笑显现出来了。
贾母和王夫人连身形都跪不稳了,要不是俩人挨着,相互扶了一下,只怕就要失态了。
贾政也是傻在了那里,不知该怎么办了。
贾赦心里暗喜,面上也挂笑。他起身迎向天使,笑道:“多谢公公前来宣贵妃娘娘的懿旨,这一点子心意,您老拿去喝茶。”说罢,递上红封。
天使太监看看贾赦,又瞄瞄贾政,心里自然有了算计。“好了,咱家的差事完了,这就回去了。”说罢,将红封收入袖中,一扬下巴,转身就走了。
还没等大家起身,王夫人的眼圈就红了。四皇子,谁不知道这四皇子一向默默无闻,如今自己的女儿跟着他,以后还有什么出息?而且还是侧妃!四皇子的嫡子都多大了?这,这可怎么了得。。。。。。
贾母到底是见过世面的,很快反应回来。她瞪了王夫人一眼,开口道:“大姑娘一别家就是几年,如今有了这样好的姻缘,想来没几日就要出宫了,赶紧收拾好屋子,准备迎我的元儿回来。”说道最后,贾母的脸上已经带笑了。
贾政也很快明白过来,只是那宣旨的天使已走,不免后悔自己太晚了些。他赶紧对王夫人道:“知道你多年未见女儿,但也不必高兴的哭了。如今元儿也快回来了,该笑才是。”
王夫人看看贾母,再看看贾政,自然明白此时自己该高兴才是。只是,她哪里笑得出来呢?只能打落牙齿往肚里咽,强行挤出些微笑罢了。但这笑,实在比哭还难看。
大家该散的都散了,荣庆堂里只坐了贾母、贾政、王夫人。
“老太太,这娘娘合着是耍了咱们了!如今这旨意也下了,咱们可怎么办啊?”王夫人这会儿再也压抑不住,失声痛哭起来。
贾母一拍桌子,怒道:“你还有脸说!那日难道不是你沉不住气?三言两语的就放了香菱的身契。这会儿又要怪谁?又能怪谁?
王夫人闻言哭的更加伤心了。她怎么会不知,就是因为自己那天的嘴快,才让甄贵妃没了顾忌。这般一想,她后悔不已。
倒是贾政,看起来还挺淡定的。他小声道:“母亲,这甄家和咱们家,也不是没点关系的,好歹是老亲,想来这里还有隐情吧。”
贾母听闻,倒是细想了想。觉得贾政说的有理。
王夫人也停了哭嚎,看向贾政道:“老爷,您的意思是?”
贾政看看贾母,又看看王夫人道:“我就是觉得,这件事或许不像明面上的那般。”
贾母和王夫人对视一眼,不知她们又算计起什么来。
贾家下人的嘴,一向能跑火车。虽然接旨的没几个,可消息早已传遍了。家里的大姑娘,马上就要成为四皇子侧妃的事情,让众人唏嘘不已。
三春姐妹对于自家大姐姐马上就要嫁人,感觉还是挺不错的。
可是林晚嘛,则是有些惊悚。贾元春既然嫁给了四皇子,那想必未来登极皇位的,就是这四皇子了。这正月初一的生日,果然有大造化吗?
只是眼下,她还在想,怎样才能让自己便宜爹爹林海,在这位四皇子那里刷好感度呢?难道要去抱贾元春大腿?她觉得,以自己在王夫人那里的人缘,怕是难以做到了。哎,神烦。
神烦的除了林晚,还有贾家大房的几人。
如今,王熙凤早已改了从前的眼高于顶,平日里也去贾赦夫妇面前卖乖,所以大房一家四口,还算相处融洽。
可眼下,这二房的大姑娘就要成为皇子妃了,虽说是不得宠的四皇子,而且元春也只是个侧的吧,但也很风光啊!这二房一直走上坡路,自家大房可就不够看了。
面对如此凶残的现状,大房一家虽说无力改变什么,但因此变得空前的团结,也算一点点成果吧。
再来说说薛家得到这消息的反应。薛蟠倒是很开心,觉得自家表姐就要成为皇子妃了,到时侯自己也会跟着借不少的光儿。可薛姨妈和宝钗就有些有苦难言了。为啥?在她母女二人看来,能成为皇子侧妃已然是不小的荣誉了。可元春缘何能获得这大喜?关键一定是香菱!想到这里,母女二人哪里会不生气?
明明是自家花钱买回来的小丫头,一转眼被贾家骗去也就算了。可是,如今贾家倒是借着这个由头,反而得了天大的好处,这不是把自家当成傻子了?
不过,就算母女二人再怎么生气,也不能和贾家翻脸。薛家来到京中才知道,自家不过是一户商户,再怎么有钱,和权势一比,也就什么都不是了。现如今,宝钗的前途还绑在贾家呢,哪里能和他们翻脸?这可真真是打落牙齿往肚里吞了。
第二日,凤姐早早就去了贾母那里。先是献上热乎的糕点,又陪着贾母说笑好一会儿,才慢慢开口说起自己的目的来。
“老太太,咱们家大姑娘就要回来了,于是我想着,不如我和二爷先搬到东大院去,把地方给大姑娘暂住。”凤姐一边儿给贾母垂肩,一边儿笑呵呵的说道。
“嗯,嗯?”贾母精神一震,回头不解道:“凤丫头,你说,怎么着?”
凤姐赶紧说:“这大姑娘是回家待嫁的,而且眼看着离出嫁日子也近了,又是嫁的皇家,想来会有不少人来庆祝的。我和二爷如今住的院子,虽说小了一点儿,但是离着正堂最近,可不是迎客最合适?”
贾母闻言,想了想,露出满意之色道:“到底是你想的周到,果然是这样。只是,未免委屈了你们。”贾母叹口气,爱怜的拍拍凤姐的手。
“看老太太说的!难道元春不是我妹妹?都是一家子,相互帮着才能越来越好不是?”凤姐向来嘴巧,赶紧补上漂亮话。
如此,这件事也算定下来了。等王夫人知道的时候,凤姐和贾琏,一半儿的东西都搬过去了。
王夫人心里难免有些不快,觉得凤姐最近本就和自己远了些,如今更是搬离了自己身边,难免心里多想了点。可是,凤姐的理由又合情合理,一时间王夫人也不知该怎么说了。
要说凤姐和贾琏搬到东面大院谁最高兴,非贾赦莫属了。他一向不得自己儿子亲近,最近在凤姐的调和下,好不容易一家子才和睦些,如今听闻儿子一家都要搬来东大院,更是高兴了。
于是,贾赦大老爷赶紧让人把院子里一个独门独户的三进小院子收拾出来。里里外外添了不少的摆设和好东西。这番做派,倒是让众人好一番唏嘘。
只贾琏和凤姐,倒是心里妥帖不少,和贾赦夫妇更亲近了几分。
对于如此事态发展,林晚倒是真心替凤姐高兴。拿了一些摆设、锦缎什么的上门去给凤姐“燎锅底”。
“风姐姐,我可是来祝贺你乔迁之喜的呢。”林晚笑嘻嘻的说道。
凤姐一乐,说:“偏你名头多!不过往我这里拿好东西,倒是不错!以后劳烦妹妹,多多想些名头,来给我送好东西!”说罢,自己先弯腰笑起来。
“林姑娘喝茶。”平儿一面忍笑,一面端上茶水来。
“哎,这人逢喜事,除了精神爽,连脸皮也变厚不少呢。”林晚撇撇嘴,笑呵呵的说道。
“好呀,你个小丫头,倒是笑话起我来!看把你给能的!”凤姐凤目一立,假装要生气的样子。
“好了,奶奶快也喝口茶吧。”平儿将另一杯递给凤姐道。
凤姐笑笑,叹口气道:“只是我和二爷都没想到,大老爷居然会这般高兴罢了。”
林晚点点头,说:“嗯,大舅舅亲近自己儿子儿媳妇,那是天经地义的,有什么好奇怪的?到底一家子,哪里会不亲近呢”
闻言,凤姐点点头,没在说什么。但表情难得的带了一丝羞愧。
林晚看自己该说的都说了,也就不再多呆了,早早和凤姐告辞,去了贾母处。
她如今还是在自己院子里用饭。只不过,平日里多在贾母处凑趣。毕竟,自己如今还在贾家借住,孝道这一点,是不能让人说嘴的。
宝玉依旧每日在内宅厮混,三春和林晚的关系更亲密了。宝钗和薛姨妈在梨香院气了几天之后,依旧满面春风的来贾母处讨好。当然了,和王夫人的关系,更紧密了。毕竟以后元春就是皇子侧妃了,不赶紧抱紧大腿,还等什么时候?
王夫人一边对薛家此行为不齿,一边享受薛家母女的奉承。至于自己大姑娘要成为不受宠皇子的侧妃,她已经心平气和的接受了。一是信了贾政的话,觉得此事说不准有内文。二是觉得再怎么样,元春也是妥妥的皇子侧妃,以后再不济也是王府侧福晋,到底是风光无限的。这般一想,也把那些不高兴抛诸脑后了,只剩得意之情。
日子就这么过着。
又过了半月,贾元春归家了。不仅仅是她自己回来了,连带着的,还有宫里的赏赐。皇上、皇后、甄贵妃等,都赐了几抬嫁妆给元春。一时间,也算风光无限了。
元春生得极像王夫人,面如银盘,笑起来温和沉静。走路沉稳,仪态万千。这么看着,倒真是不错。
只不过,一个小小的女官,成日里摆成这么一副姿态,应该很不讨喜吧?林晚暗搓搓的想着。
元春归家,女眷们都齐聚荣庆堂。贾母早已流下眼泪,把元春搂在怀中,唏嘘不已。
“我的心肝儿啊!这一别竟是这么多年!老婆子午夜梦回,总是想起我元儿还是小姑娘的时候呢。。。。。。”贾母一手带大元春,此刻见从前的小丫头,早已变成婷婷玉立的女子,越勾起相思之苦来。
“祖母。。。。。。”元春也哽咽不止。想她宫中如履薄冰,日日担惊受怕,却不想终是被迫出宫。这一切的一切,实在不能不说令其难过。
另一边,王夫人也是无法止泪。王夫人是一边可怜自己女儿将来的出息,一边感叹如今一家相聚的喜悦。到很是矛盾。
贾母一哭,那不管哭不哭得出来,下边的小辈儿和丫鬟婆子们,都得跟着哭。于是,荣庆堂里哭声一片。
林晚也只好没泪挤泪,倒是格外搞笑。偏她还不能笑,只能挂上一脸忧伤。这一抬头,见惜春也是一脸无泪挤泪的样子,差点儿就喷了。
两个小姐俩,心照不宣的继续装忧愁,彼此眼中都是满满的无奈。
哭了好一会儿,大家才渐渐好起来。贾母也换上笑脸,开始给元春一一介绍几个小姐妹。
当然了,最先介绍的,自然是宝玉。
“那年进宫之时,宝玉还是小小的一个,如今也长这么大了。”元春看着芝兰玉树的宝玉,欣慰的笑了。
“这是你三个妹妹,迎春、探春和惜春。”贾母一一将三春拉过来,介绍给元春。
元春分别仔细看了,笑道:“几个妹妹生得这样好,以后也是有造化的。”
贾母闻言,高兴地笑了。只王夫人,有些不屑。
“这位?不知是?”元春一眼就看到了林晚。一时之间,未免觉得天人之姿,难免吃惊。
贾母一见是林晚,更加高兴了。她道:“这是你姑妈家的孩子,黛玉。”
元春闻言点点头,笑着拉起林晚的手,说道:“这黛玉妹妹难得的人品,祖母有福了。”不是元春有意讨贾母高兴,实在是林晚生得太好了。就是一向见惯贵人的元春,也不得不赞。
王夫人见林晚出众,心里不喜。远远看到一边儿的宝钗,赶紧笑说:“这是你姨妈家的妹妹宝钗,我儿快来见见。”说罢,招手让宝钗走上前来。
宝钗自然不愿林晚独占鳌头,赶紧走了过来。
元春细细打量了宝钗一番。宝钗自然也生得极好,只不过相对于林晚的气度,到底差了一些。
这也不是宝钗的错,只不过如今的林晚,是个见多识广大龄姑娘内芯,身上自带一份气度,实不是没见过世面的小丫头能比较的。这么一看,最出色的可不是林晚嘛。
“宝钗妹妹生得这般艳丽,姨妈也是有福气的。”元春笑盈盈的说道。
薛姨妈早笑的见牙不见眼,听了元春夸宝钗的话,笑容更深了。她道:“大姑娘才真真是雍容华贵呢!如今就要嫁入皇家,姐姐才是真正有福气的呢。”
一时间,荣庆堂里好话和不要钱一样的往外倒。就算邢夫人,也酸着脸奉承了几句好话。
林晚看着如今热闹的众人,想着以后四皇子登极皇位,贾元春一跃成为皇妃,想来贾家的尾巴都能翘到天上去了!哎,真是高调的人家啊。
元春归家,却左不过几个月就要出嫁了。将嫁入的还是皇家,一时间有不少人家带着厚礼前来拜访。这么一来,凤姐让出院子的做法,就得到贾母的高度认可了。连带着元春,也对凤姐感激不尽。王夫人,也不在心中怨凤姐搬离自己较远了。
林晚呢,如今除了每日去贾母处请安外,只在自己院子里呆着读书。至于荣国府里人来人往的贵人们,避之不及。
迎春和惜春,也跟着林晚闭关。姐儿三个天天相伴,不是读书就是画画或下棋,日子过得及其快乐。
而探春和宝钗,则是恨不得和元春住在一起才好。这些天前来结交的人家,非富即贵,哪里能不去用心结交呢?元春本就喜欢爽朗的探春和沉稳的宝钗,故此基本都带着她俩一起来交际。
至于故意躲避的迎春、惜春和林晚,元春让丫头请过几次无果后,也就放弃了。王夫人自然高兴,那三个丫头,从来都不得她的喜欢。
而面对二房如此的招摇过世,大房这次到安稳了许多。没什么特别原因,人一家子刚刚住到一块儿,每日里父慈子孝的忙的很呢,也没空理会二房的荣耀不是。
总之,种种事情合在一起,造成的局面就是:荣国府里一派祥和!对此,贾母非常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