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第 3 章 ...


  •   ——宣统元年
      碣石山上有座道观,地势偏远荒无人烟,道观中只有老道士和小道士两个人。
      师徒二人相依为命,小道士身体不好,是个药罐子,资质却是极佳。平日,老道士便下山为人算卦卜命来养活小道士。
      小道士少年白发,正跪坐在团濮上合眸冥想。
      “卧龙。”司马徽抱着个拂尘迎面而来。
      小道士惊醒,猛然睁开眼睛。
      “水镜先生,”小道士起身,恭恭敬敬的鞠躬。
      “乖,”司马徽慈眉善目,将手中枣糕递给诸葛亮。
      “…先生…”诸葛亮无奈接过。
      “卧龙随我多年,千年前留下的残局可参悟了?”司马徽盘膝坐在地上,拍了拍团濮,示意诸葛亮也坐下。
      诸葛亮略一迟疑,乖乖的跪坐在地上,“尚未。”
      “你与凤雏二人,我本来最放心的便是你。”司马徽听闻,料到了似的笑笑,“凤雏至刚易折,不知变通。我本以为卧龙不同,没想到,钻了牛角尖的人才是最难办的。”
      “…”诸葛亮低下头,如雪发丝垂落,盖住精致的眉眼,看不出神情。
      “修道者,兼爱苍生,非弃情绝爱,而是大爱当先。卧龙可懂?”司马徽拉过诸葛亮的手细细端详。
      就是这双手,曾指点江山卜算天命,如今看来竟如此稚嫩无力。
      “亮晓得。”
      “屁话,”司马徽笑骂道,“你若懂得,情劫安可不度?”
      “…”
      “明日便下山去吧,我度有缘之人,你度天下苍生。”司马徽放开诸葛亮的手,微笑着看着人,眸色平淡。
      “亮…不愿…”
      “走与不走,腿长在你身上,水镜言尽于此。”司马徽闻言冷下脸,起身抱起一旁的拂尘,转身便要离去。
      诸葛亮忙扯住司马徽袖口,“师父!”
      “…”
      “师父。”
      “…”司马徽转过身,再如何冷硬的心也被这一声声师父喊的软了。
      低下身子,将才仍是孩童样貌的诸葛亮抱起,“为师测到孔明命有一劫,天命难违。便是你不去找他,他也会来找你。”
      “…”诸葛亮面露不舍。
      这十年,是诸葛亮自建安十二年出山,两世最自在的十年,除了心下一块空空的。
      “缘分至时总会再见,卧龙两世安可仍旧看不清?”
      “…”
      司马徽叹气,“卜命者不自卜。日后见了那人,不得卜算二人将来,否则万劫不复,也算是上一世你问天借命的惩罚了。”
      “…”

      ——民国二年
      “孔明!”已是日上三竿,早过了与曹郭二人约好的时机。刘备从不担心让二人等急了,若不是知诸葛亮性子言出必行,恐怕在屋内出了什么事儿,刘备也不会如此着急。
      久喊不见屋内应声,刘备变的惊慌起来,眼中浮现昔日为投胎时跟在诸葛亮背后,看五丈原病死的那一幕。
      刘备面色苍白起来,顾不得让人去取钥匙,只后退一步,抬脚便对着门用力踹下。
      门应声而倒,就见诸葛亮仰面倒在床上,冷汗已浸透了睡袍,显得格外脆弱。
      “孔明…”
      刘备疾走两步,单膝跪在诸葛亮身边,一股从未有过的感受盈上心头。
      那感觉,名为恐惧。
      那双掌握万千人性命的双手,颤抖着搭放在诸葛亮身上,“孔明,孔明…”
      合着的眸子抖动了一下,睫毛飞快的眨了眨。
      刘备惊喜。
      半睁着的眸子有些失焦,对着刘备的脸茫然的看着。
      刘备低头将诸葛亮双手捧在手中,紧握着。
      “…主公…”诸葛亮懵懂的轻声道。
      花开无声。
      恍如隔世。
      许久未出现的称谓从诸葛亮苍白的唇瓣中溢出,刘备从未想过单单两个字竟可以将自己击败,溃不成军。
      刘备喜极而泣,眼眶发红,“孔明孔明,”捧着诸葛亮的手不住叫着,一边亲吻着诸葛亮的手指。
      诸葛亮想要说什么,便被咳声打断。
      刘备忙把人扶抱起来,靠在自己肩上,轻轻拍着诸葛亮后背。
      诸葛亮抬袖掩住口,止不住咳着。精致的脸颊染上潮红,刘备前世只见过一次诸葛亮情动,当时的媚态让刘备回味良久。自重聚以来,诸葛亮总一副淡淡的样子,仿佛世间一切都看不在眼里,随时要乘风而去的样子,今日染上病态的殷红到为其平添了两分人气,着实让刘备心安不少。
      只是这不安,当诸葛亮将袖口放下,看见素雅的白袍染上血迹之时,尽数变为惊恐。
      由不得诸葛亮拒绝,刘备一把抱起诸葛亮便往外走,一边遣人开车。
      “放亮下来。”诸葛亮无力靠在刘备胸口,做着无谓的抵抗。
      “你病了,该去医馆。”由下看去,只能看到刘备坚毅的下颌和喉结。
      诸葛亮一时恍惚,分不清现实与虚幻。

      ——章武元年
      “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有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曹操如是说。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逝,曹丕受禅称帝,年号黄初。
      黄初二年,章武元年,刘协崩。刘备则众披麻戴孝,挂丧。百官者费诗上表请刘备称帝。刘备再三推辞后,于四月建蜀,史称季汉。
      封帝大典上,身为刘备智囊团第一的诸葛亮首当其冲立于文官之首。
      不知为何,诸葛亮平日便白皙的脸颊,今日苍白的有些吓人了。
      厚重的朝服穿在身上,显得摇摇欲坠。
      诸葛亮眼瞅着那人由钦天监手中接过方才打造好不久的玉玺。不同于传国玉玺是由和氏璧琢成,单单是普通的寒玉,上琢雕文与传国玉玺一般无二,“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黄袍加身,年过半百,一生碌碌最终总算得偿所愿。
      诸葛亮扯动嘴角,微微一笑。
      “吾主…”
      “不才备蒙天赐,众议举备为帝。备自惭形秽,然尔今上有国贼乱政,下则群龙无首,备愿竭微末之驱,效祖辈汉光武帝…”
      高台之上,刘备张开双臂,恭恭敬敬跪于地上,由钦天监将龙冠束上。
      诸葛亮听的恍惚。
      “诸葛氏亮。”
      “臣亮在。”诸葛亮听闻唤到自己名字,赶忙出列,五体投地大礼跪于地上叩首。
      “南阳亮,性行淑均,于败军之际受命出使东吴,得东吴相助力克曹军七十余万。其后一十三年相与伴朕左右。特授南阳室亮丞相,掌百官。”
      诸葛亮一愣,向来灵光的脑子嗡嗡作响蒙住了。刘备手下能人异士纵然比不得曹操,也算是如过江之鲫,论资历论智谋怎么也轮不到自己,为何…?四月早天雾茫茫的,距离太远诸葛亮看不得刘备的表情,更不可能知道,这时刘备正用此生最温柔的目光注视着自己,其中包含的便是曾经诸葛亮苦苦求而不得的。
      “诸葛丞相还不受礼?”身旁太监轻声提醒道,将手中托盘往前递了递。
      诸葛亮回过神,神色有些复杂看着托盘中的两样东西。慢慢伸手接过,一个是受封书,一个是千年暖玉琢成的官印,恰与刘备的玉玺相配。
      “臣亮,谢过陛下。”诸葛亮拜倒,不再是主公,而是高高在上的陛下。
      紧接着诸葛亮归列,刘备手下其余人也都受了不同等级的分封。
      到最后,也便是最重要的。
      诸葛亮面色惨白,额角密密麻麻的冷汗。
      “封后大典。”诸葛亮低声喃喃。
      正感觉一道目光朝自己忘了过来,诸葛亮回望过去。
      那人银甲铁盔一袭战戎,与自己相仿的年纪,面上带着战场上血洗过的杀伐。
      那人见自己看了过来,不知是不是错觉深麦色的脸上出现了一丝微红,很快的便将目光错了过去。
      “…”诸葛亮苦笑。
      今上要册封的皇后便是其妹吴氏,此人名为吴懿,早些年是刘章的将军,后来带兵投奔刘备,今岁刚被升任为关中将军,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诸葛亮低垂下眉眼,看着脚下的汉白玉,身体有些发冷,越发抱紧了怀里的官印。

      ——民国二年
      诸葛亮无意识的向温热的地方靠去,攀附着刘备的脖子,将整个人缩到人怀里。
      刘备紧了紧怀抱人的手臂,“大夫,孔明怎么了?”
      大夫摘下口罩,将听诊器从诸葛亮胸口摘下,皱起眉,“无甚大碍,只是身子虚了些,加上思虑过甚至使昏迷。”
      刘备放松下来呼出了口气。
      “不过…”
      方才放下心来的刘备瞬间又紧张起来,“如何?”
      “长久忧虑终归不是法子,这样下去,会折寿的。”大夫摇摇头叹气,“我平生从未见过有人此般年岁便满头鹤发,恐岁不长久。”
      “可有法子保百岁无忧?”
      “…”
      “好,备晓得了。”刘备神色黯淡下来,低头看着躺在自己怀里的诸葛亮,心痛的无以复加。
      大夫走后,刘备把人放到病床上,将两人衣物除光,钻进被子里抱紧人。
      “一直以来是孤错了。”刘备与诸葛亮面对面,对着诸葛亮轻声道。
      诸葛亮合着眸子,静静的昏睡着。
      “孤曾经很嫉妒曹孟德。天下,贤才,尽数归于他。甚至还有惊才绝艳者如郭奉孝,也甘愿自荐枕席与他。那时,孤什么也没有,灰头土脸的。初见他便是白衣傍身,跪坐在荀令君身边假装小童,”刘备苦笑,“可他又怎知,便是布衣棉袍也挡不住他的风华。”
      “…”
      刘备看着诸葛亮不住颤抖的睫毛,苦笑将手搂住人的腰,“在曹操手下之时,孤屡番示好,皆弃之不顾。一眼便看透孤有不臣之心,总想着搞倒孤,孤当真是爱极了他的清明,也真真是恨透了他的绝情。不过,大概,他连孤爱过他也不知吧。”
      刘备与诸葛亮面对面,眼瞅着那紧闭着的眸子有露水闪过,顺着精致的脸颊一点点落入被单。
      “郭嘉身死,孤着实难过了一阵子,不过那时有孔明陪着便不觉得日子有多难熬。”刘备深深的望着人的眼帘,“也许孤对郭奉孝根本算不上爱。孔明可知,方才听闻孔明命不长久,孤彻骨发凉。便是想着有朝一日,孔明先孤而去,便觉着痛不欲生。”
      “那夜之后,孔明日日疏远着孤,孤也因着自觉愧于孔明由着你。直至一日午夜发梦,孔明倒在孤的面前,孤才惊觉,孤已然放不下孔明了。可孔明从不给孤机会诉说。”
      刘备由记得。
      战火,硝烟。大雪封山,山谷里就自己与诸葛亮两人。出不去,救援也进不来。自己受了伤,一直在发热,隐隐约约感觉有具柔软的身躯钻入自己怀里。发昏的双眼看不到诸葛亮一日消瘦过一日的身子。直到救援来了,这人倒在自己怀里,再未醒来才惊觉。
      刘备回过神,猛然翻身,扣住人手腕,压在人身上,“孤知你醒着。孔明你睁眼看看孤,求你看看孤。”刘备虚骑在人身上,脊背深深的弯下,将头抵在诸葛亮脖颈。
      不知是不是错觉,诸葛亮隐隐感觉温热的液体顺着脖颈滑落。
      “…”
      “孔明…”刘备赤红着瞳孔,压抑的声线在诸葛亮耳畔炸裂,“孤心悦你。”
      诸葛亮猛然睁眼。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