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第二章 ...
-
“噩耗传来,几使山河变色;兴邦多难,应怜风雨同舟”
张学良向父亲磕了头,一抬眼就看见了南京政府送来的挽联,身旁是林助权冷漠的侧脸,张学良面无表情的站起身来,右手一扬示意,随即便自顾走向会客室,林权助愣了稍许,皱了皱眉,也快步跟了上去。
会客室里很亮堂,暖阳照耀着整个奉天,这似乎是战乱里仅存的那点儿破败的温情。
“在下与张大帅相识已久,如今闻此噩耗,深感不幸。不过人死不能复生,现在更重要的是您的计划。”林权助与张学良隔了个桌子站着,他是日本派来的特使,张学良不坐,也不请他坐,林劝助自诩是个中国通,深知中国的这些繁文缛节,扯出惯用的那几句,他瞧着对面年轻人的脸色,似乎是缓和了下来,便直入主题,道“我们听说东三省似乎准备与国民政府妥协,这会使日本在东北的权益将受到极大损害,如果您忽视日本的合法权益,蔑视日本的警告,日本将采取自由行动,这一点日本政府是有决心的。当然,这样的局面是大家都不愿意见到的。”
张学良强压下心里的愤怒,他的父亲曾处理这样的局面游刃有余,可他却尚且生涩,才发觉坐在这个位置上的无措,他越是想念他的父亲就越是厌恶眼前以父亲老友自居的日本特使。张学良做出满面愁容,叹道“百万国民军屯兵关外,如今我军人心浮动虽有近四十万,但人心浮动,军心涣散,家父留下的家业怕是要败在我手中了。”
听着这番言辞,林劝助眼里渐渐的透出兴奋,急切地回话“这你不用担心,日本可以提供军事上的帮助,并且日本政府可借6000千万日元,帮助东北的经济发展”他又是诚恳的姿态“张将军,这等好事,何乐而不为?”
张学良的确实是太过年轻,没能继续打太极,掷出话来“我是中国人,所以我的想法当然是以中国人为本位。我必须以东三省人民的意志为依归,我不能违背三省民心而作为。”言语里还算透着委婉的余地,可他实在是没有心神继续与杀父仇人装模作样。
这一场谈话在命运的某种莫名的驱使下无疾而终。
送走了林助权,张学良深感疲惫,自知怕是烟瘾犯了,胡乱吃了几口饭,看东西都恍出了重影,跑进了卧室,颤抖着手接过副官递过来的烟枪,瘫在了沙发上,缭绕的烟雾瞬时模糊了小半张脸,难受的挣开了领口的扣子,他深吸了一口,方才好些,卧室里的光很暗,暖色的灯还开了盏,光影交错里躺着位年轻英俊的男人。
“总司令,蒋先生求见。”
张学良昏昏沉沉,在屋里听着门外的话,沙哑了声音问:
“哪个蒋先生?”
艳阳天里,小贩们胡乱的吆喝着,街上的买卖很是热闹。蒋中正揣了满肚子的算计,这地界儿里山环水绕,沃野千里,让人好不满意。他没能在车里好好休整,蒋中正自认是走南闯北多年,却仍在心里过了好几遍词儿,没有实打实的把握他不敢落了半分仔细。如今的局势,真要打,张学良只有觍着脸去求日本人才有胜算。这是蒋中正自恃无恐的底牌,可若当真是时运不济,张学良是个不要脸皮不认祖宗的货色,那就得另当别论了。蒋中正为自己的猜想不安起来,急了许久也没能急出什么对策来,只好狠狠的在心里啐了口。
一辆墨黑的别尔克驶进帅府。
等待最是难耐,蒋中正在等待中忆起《申报》上的黑白照片,脑子里存了个模糊的影子,一身戎装,记得那人嘴唇抿得很紧,神情该是极其严肃。
耐心逐渐被消磨,蒋中正忽的听见身后传来脚步声,来人的步子踩得很实,京剧里大鼓的节奏般,激得蒋中正猛然起身,瞧见走来一位个头不高的年轻人,逐渐近了,显出张清俊的脸,他瘦得很是厉害,衬得一双眼睛格外的大,杵在蒋中正面前,定定的看着蒋中正。蒋中正准备的那番过了千百遍的说辞霎时被扼在了喉咙里,两人沉默着握了手,于是果断放弃回想起之前所有的筹谋,对上那满是愁绪的双眼,半晌,蒋中正不自觉真切的言道:
“节哀顺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