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二 ...

  •   唐安坐在屋内精心的绣着扇套,听说南方多湿热,蚊虫也大,那里的人是扇不离手。在兄长临走前,须得多绣几个。小不点在门边探头:“小姑,外面有人成亲,咱去看热闹吧”唐安顺口接到:“谁成亲?”猛然间,卢云帆的脸浮现在眼前,对啊,今天是他的大喜日子呢!桐儿见她愣神,跑到身边,拽着她的手道:“走吧,走吧,你带我去,娘不让我自己出去,你带着我。”唐安是无论如何不想出去的,耐心的哄着:“桐儿,今天姑姑不舒服,不能带你去了,你找王叔好不,恩,我跟王叔说,让他带你去。”
      路过花园时,母亲正带着下人给架子上的葡萄打条、掐须。看到他俩,招手道:“来,你们也来学学”桐儿噘嘴道:“祖母,我要去看新娘子”“新娘?”唐母反应过来。笑道:“傻孩子,新娘不是让你看的”下人都捂嘴偷笑,“来,你先过来,晚上祖母带你去吃晚宴,看新郎,好不好”桐儿歪头问:“晚上还热闹吗?”唐母走过来,点点他的小鼻子:“有,比白天热闹多了,晚上还有烟花看。现在外面乱哄哄的,桐儿要是被挤着碰着,祖母可得心疼坏了不可。”桐儿认真的想了想,说:“那晚上去,看烟花。”唐母高兴的捏捏他的小胖脸。
      “娘,我头有点疼,晚上不去了”唐安难受的说,此刻是头疼心更疼。“怎么了,早上不是还好好的吗?”母亲关切的问。“可能是这些天绣花太费神了”唐安搪塞道。“恩,那你回屋好好休息吧,不去也行,我让人把晚饭给你送到屋里”唐安答应一声,慢慢回去了。
      拿起绣棚,唐安再也静不下心,眼前总浮现一张含笑的面孔。越想越心酸,忍不住趴在床上痛哭起来。
      夜幕降临时,母亲他们还没回来,院子中悄无声息,其实每天这个时候院中都静悄悄的。而今晚的静让唐安倍感孤独。一个人来到墙边,上墙,翻越,落地,一气呵成。
      漫无目的的走在大街上,在家时,想听到人声,想热闹,可来到外面,似乎每个人都在谈论今天的婚礼多么地热闹,新人多么的郎才女貌。唐安缩着肩膀,专挑人少的地方走,远远的躲着人群。不知不觉来到城墙下,再走下去就碰上城门了。唐安无奈一笑,转身走向来路。忽然,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唐安扭头看向四周,告示,城墙旁的告示上,是大师兄柳逸?唐安快步走过去,虽然蒙着面,眉毛、眼睛简直跟柳逸一模一样啊。唐安换着角度看了半天,不自觉的嘟囔道:“不是说朝廷的画像都特别水吗?怎么这家伙这么像?”唐安只顾看画像上的人,没发觉背后正有一人走来。
      “你认识此人。”一道声音在背后响起,肯定句。唐安吓了一跳,猛然间转身,弓步,双手做虎扑式,看到来人在一丈远外,应该没什么威胁。唐安舒了一口气,放松下来,谁知,那人又逼近一步,再次问道:“你认识画中之人”声音更加低沉。唐安眯着眼想看清他的脸,可来人站在背光处,只大概看出棱角分明。
      唐安从小到大没被人这样逼问过,惊怕之下生出逆反心理:“你谁啊,我凭什么回答你?天子脚下这么放肆,必不是好人”因唐安喊声太大,城楼上不少士兵探头观看,崔琰无奈,出示腰牌,“看清楚了!画像上的人你到底认识不认识?”唐安暗笑,原来这人只是外表看着凶,也不敢怎么样啊。不过还是赶紧摇头:“不认识,就一双眼睛,根本认不出,我只是好奇画匠竟能把眼画的这么传神”
      “你家住哪里,父亲是谁?”崔琰追查多天没有头绪,眼前的小姑娘似乎知道些线索,但无凭无据,京城中的各种关系又是盘根错节,不好直接抓回去,还是先盘问基本消息。
      “父亲是唐时严,住在城南”一会儿还要回家,唐安如实说了。唐时严,在京中算是有名的诗词文人,世代居住在长安,家境殷实,结交的也多是文人雅士,最看重名声。“没事儿了吧,我回家了”唐安见他听到父亲的名字不再追问,就大着胆子的先开口,果然,那人点了点头,唐安提起裙子,一烟溜跑了。
      崔琰没想到,一个养在深闺的小姑娘竟跑这么快,眨眼不见了。是被吓着了,还是真有问题?
      当日柳逸准备下山时,见师父说的紧急,可蜀中的地形地势毫不清楚。于是,吃过猪蹄后,趁黑摸到京兆府,将近子时,京兆伊才从书房离开。柳逸翻窗进屋,半天才找出写有“蜀”字的地图,却是八九年前的,字迹模糊不清,勉强能看懂。却不防,京兆伊只是去吃了夜宵,回来还要继续办公。
      柳逸连忙越窗而出,跳上屋脊,向府外奔去。府中已是敲锣打鼓,捉贼、抓刺客的乱喊。柳逸轻功超群,几个飞跃,就把众人甩出老远。停在墙上,正要歇口气,一股冷气从背后袭来,柳逸觉察不对,不待转头,软剑先从背后飞出,“叮”的一声,将偷袭的钢刀打偏,就势跃下墙头,抬眼四周,寻找出路。冷不防看到大门上写着“银库”两个大字,心道:糟了,有理也说不清了。不等多想,钢刀再次呼啸而来,柳逸接招,灵蛇出洞,左突右刺,护住周身要害,并不主动攻击。
      过了六招,追兵赶来,打斗中,柳逸查看四周,找准突破口,退进反方向的人群,顺手领起个矮个的兵丁,掷向崔琰,转身提气,踩着近旁人的肩膀,向上飞跃,脚点屋檐,飞快的隐身于黑暗中。崔琰怒极,拨开兵卒,追赶几步张望,却是再也追不上了。
      大暑刚过,家人在城外的十里长亭处为兄长送行。晨风吹拂,杨柳曼舞。唐弘踌躇满志,此去与志同道合之人谈诗论赋,更能体会人间百态。但面对父母妻儿的依依不舍,耐心的劝解安慰,让妹妹和妻子多多照顾父母。待友人全部到来,与家人道别后,飞身上马,一路绝尘而去。
      回家路上,唐安碰到双眼肿如核桃大的李秀珠,是了,之前嫂嫂提起过,一起去的还有卢云帆,他和兄长是同窗,要不自己怎么会认识他。唉,说起来李秀珠还是新婚。两人碰面没了之前的剑拔弩张,彼此看了一眼就走过了。唐安心头涌上一股滋味莫辨的情绪。
      时间飞逝,两个月过去了。羽林军右郎将崔琰曾两次登门试探,但父母几乎没见过柳逸,自然没有收获。唐安本想去山上看看师父,快出城门时发现有人跟踪,就在城里绕了个大圈,对方似乎没有恶意,大道、窄道只是跟着她,不露面,不出手,唐安猜测是官府的人,也不敢出城了,买些糕点,直接回家。此后,除了偶尔去学堂接桐儿回来,不再出门,不过,每天把师父、师兄教的功夫认真练两个时辰。
      不知什么时候,母亲好像知道了她的心思,最近总是找借口把她叫到屋里待上半天。从读书、写字,到品茶、刺绣说起来没完,昨天又讲了穿衣打扮,还有意无意的说道:“你也不小了,不要总舞刀弄棒,学学秀珠那姑娘,知书达理的”唐安一听,当时就想拍桌子走人,还是嫂子给她使眼色,唐安才反应过来,母亲在试探她。十五岁的唐安也有自己的尊严和骄傲,正色道:“母亲,嫂嫂,你们放心,之前我有过那些心思,但现在木已成舟,我绝不会,也不屑去做有损家风的事”母亲听了,长时间的沉默,最终走过来抱住她,叹息一声:“懂事的禾儿,我命苦的禾儿。”
      转眼到了深秋,连续半个月,家中再没收到兄长的来信。之前不出七天,或早或晚总会有信送到,全家陷入不安的气氛中。晨光熹微的早晨,大门被拍的“咚咚”响,宋府的家丁送来一个晴天霹雳般的消息:宋家二公子和所有去游学的学子全都不见了。嫂子听到后,直接晕了过去,唐安连忙把她扶到屋子里。母亲勉强支撑着问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全都不见又是怎么说?宋府家丁回道,宋家老太太见天气变冷,怕孙子冻着,差人送棉衣过去。谁知,下人去了之后,客栈掌柜说人早几天就走了。几个人连忙追赶,一路打听,竟是再无一丝消息。
      父亲跌坐在椅子上,愣愣的不说话。母亲脸色苍白,快步走到佛堂,不停得念佛。懂事的桐儿偎在嫂子床前,不哭不闹,安静的让人心疼。唐安脑子里也成了一团浆糊,到底怎么回事呢?深思熟虑一夜,唐安决定去江陵走一趟,在家苦等不是办法,能出远门的也只有自己了。荆楚文化璀璨,人才辈出,兄长他们怎会就这样无缘无故失踪呢?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