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寄人篱下(1) ...
-
第一眼看到庞家,我委实小小的惊诧了:“娘亲,这房子好大,倒不似你说的那般穷困潦倒的模样。”
母亲看着惊讶的我露出了微笑:“傻丫头,这房子是你姥姥老爷留下来的,你两个舅舅不争气,就指着这栋房子过日子。”
“娘亲,二舅是干什么的?”
“做些木材生意罢了,倒也不富裕。”母亲摇摇头道:“从前,他们每隔几月总会向我们要钱,都看着你爹是做官的。如今,我们家蒙难,寄居此处倒也在理。只是清轮,我们还是要挣钱养活自己的。”
我拉住母亲的手说:“清轮知道,等清轮学会了鼓儿词,就上街去卖艺。”
母亲蹲下身,摸着我的额头道:“清轮,真是苦了你了。”
谈话的间隙,从门里走出一个衣着鲜亮的女子。我仔细瞧着她,她的耳环像两块明珠摇摇晃晃,全身是紫色的罗裙。头发绾成髻盘在脑后,发上戴着一根步摇,走起路来随着耳环一起摇晃。她的面貌算不得出众,想来也有三十有余了。
母亲拉着我的手向她走去:“请问庞……”
母亲的话还未说完,就被打断了:“想必你就是妹妹了。有失远迎啊。”
她的声音清脆而高亮。她不时用丝绢擦着额头上渗出的汗。岳州的四月,确乎和华阳有些许不同,叫人觉得一股暖意。
“不敢不敢,你就是大嫂吧。常听大哥在家信里提起你。”
“哼,他那个死鬼能说什么好话。”她望着我,伸手来捏我的脸,顺口道:“这是小外甥吧,出落的倒是一番清秀的模样。但愿不要跟她娘一般薄命哦……”她的声音拖得很长,母亲的手微微颤抖了一下,我看着她仍是挤出了笑脸:“嫂子哪里的话,谬赞小女了。”
“外甥女这发上的簪子看起来精巧别致的很,想也是什么好东西吧。果然是做过官的人家。”
我伸出手摸簪在发上的琉璃簪子,在阳光的映照下闪耀着闭目的光辉。李姑姑的心意一直簪在我的头发上,时时摸着就念起她对我的好。
“好了好了,别在这日头里晒着了,进屋去吧,我收拾好了屋子,就等你们来了。”舅母笑着拿过我手上的包袱,这就领着我们进屋去了。
小院宽敞亮堂,我们被安排在西边的屋子里,临窗就能看见院里的竹子,这会儿还是春日,竹子也不甚茂密,只一片高洁挺立的模样,叫人甚是喜爱。
“你们就暂时住在这儿吧,你二舅舅出远门进货去了,你大舅还在店铺里忙活,这家里空落落的只余我一人。现在你们来了,倒也解了我的烦闷。”舅母将我们领进屋子,母亲微微施礼道:“真是麻烦嫂子了。”
“你两个哥哥吩咐过我好好照顾你们母女两。我一个妇道人家,哪有什么主意啊。”她用帕子掩住嘴咯咯地笑起来。
两人谈了一会儿,从屋外进来身材高大的中年男子,透过窗子我看着他捋着胡须向屋内走来。若是猜的不错,这应当就是我的大舅舅了。
大舅舅像是个热情的人,他见着母亲就一个劲地笑,也没多说话。倒是母亲,反而显得有些拘谨地道:“多年不见,哥哥身体可还好?”
“年纪大了,生意上的事儿也不尽人意,这几年,倒是老了不少。呵呵。”舅舅边说边一把将我抱起,对母亲道:“这孩子一看就跟我亲,哈哈哈。今年多大岁数,叫什么名字,可定了什么娃娃亲没有?”
舅舅连续问了一大串,惹得母亲和舅母扑哧笑出声来。母亲忙答道:“单字一个娥,小字清轮,今年五岁多了。娃娃亲倒是没有的。”
“清轮,是个好名字。我就是喜欢孩子,可惜你嫂子这……”舅母的脸色显得很不好看,她瞪眼瞧着我,像是积了很大的怨气。
母亲问道:“二哥可好?”
“到现在也没个媳妇,这不,前几日我让他进山去看看木材,生意越发难做了。”舅舅放下我,无奈着摇摇头。“但今个见了清轮,烦恼便少了不少。容儿,你们暂且在这里住下,不必觉得麻烦。”
“清轮啊,有什么想吃的想玩的,就跟舅母说。舅舅都买给你。”
我看着舅舅的眉眼中间全是笑意,竟觉得又有家的感觉。我在舅舅家一直长到了八岁,八岁那年,二舅舅进山遇大雨不甚滑到,从此离我们而去。大舅舅的生意一直没有起色,舅母成日跟舅舅吵得不可开交。没过多久,大舅舅因为劳累和身体原因,也病倒了。卧床不起,家中钱财就同流水一样付在终日缭绕的中药香味中。
从那时起,母亲就不大出门,在家里做些刺绣女工拿到街巷去卖,换些散碎银子。我从母亲那里学了鼓儿词,摇着拨浪鼓跟着母亲走街串巷地唱,日子过得艰苦,却也是为数不多的乐趣。贴补舅舅的费用。而舅母对我们也大不如从前,总嫌我们是累赘,想要趁早摆脱。
而母亲,也一日日地憔悴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