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07、第一百零五章 ...

  •   1946年的秋天,一个孩子呱呱坠地。
      这个孩子诞生的过程充满了酸甜苦辣,可不论如何,他的到来让明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明楼和程妙芳给他取名:明一。
      一者,元也,万物之始也。
      明楼一面当着大学教授,一面在法国股市里翻云覆雨,一面提纲挈领,指导明诚手上陆续开办的各种产业。
      明诚最先收购了一个香水厂,利用多年前为明堂的明家香打工积累下的行业基础,指导改善配方,再加上妙芳领先了几十年的营销手段,迅速扭转了亏损的局面;明一出生后,妙芳因为身体太过虚弱没有奶,不得不给明一吃奶粉,他又收购了阿尔卑斯山脚下的一个奶粉工厂,致力于制造更为营养健康的奶粉;在大姐抱怨出门采购时总需要跑好几个地方,太过浪费时间,在妙芳提出超市的概念后,他又得不接过实际操作的大任,超市作为新事物推出后,果然十分火爆,他又不得不马不停蹄地奔波在法国各地抢占这块空白的市场。
      当然,他还抽空解决了个人问题,北京某位书画大家的小女儿,在巴黎留学时,两人互相看对了眼,很快就结了婚,如今孩子都生了一个了,第二个也揣在肚子里了。
      三四年的时间,像浮萍一般漂到巴黎的明家,已经有了一定的根基,而且明家肯善待、肯重用那些在异国奋斗的华人华侨,在这些人里也有了很好的名声。
      明镜完全把重心放在了明远和明一身上,明远是父母不在身边,明一则是明楼太忙,而妙芳带孩子总欠几分耐性,她心疼孩子。
      妙芳从怀孕开始就遭了大罪,反应强烈,折腾得半死不活,偏偏肚子里的孩子特别霸道,营养一点没少吸收,到了要生的时候,疼了整整两天,昏了两次,力气都耗尽了,都做好让医生活剖肚子的必死打算了,最终还是一咬牙,让她把孩子挤了出来,一称重,好家伙,八斤的胖小子,九死一生地生完孩子,她做了双月子,又整整调养了一年,才勉强及得上普通人的体质,她不擅长带孩子,身体恢复以后,便和明诚一起处理明家产业的业务。
      又是一个秋天,明一的生日过完没多久,地球那边传来了一个激动人心的消息,新中国成立了,到了年底圣诞节将近的时候,又有消息传来,工党势如破竹,国军退守台湾。
      明楼和明诚这才有几分恍然,就是预料到工党会获得最后的胜利,妙芳才发下那个“国党在大陆一日,三人便绝不踏入大陆一步”的誓言吗?她的预感总是不可思议的准确呢。
      不过几年时间,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戴雨农飞机失事,军统动革,王天风便顺势退了役,隐居香港,明堂老狐狸一只,听了妙芳的建议,举家迁居香港,上海解放前夕,杜镛亦带着全家避居香港,更不提有多少国内的资本家和各路亲近国党的人士都往香港跑,一时间,香港突然繁荣热闹起来。
      明堂到了香港,依旧混得风生水起,杜镛却是失了根基,英雄垂暮,落魄度日,妙芳想让他移民法国,为他养老,杜镛百般推辞。
      杜镛态度坚决,书信来往多有不便,电报又说不清楚,妙芳想了想,决定还是自己亲自去接,没想到上了船好几天,才后知后觉地发现该来的没有来,这是又怀上了,不禁哭笑不得。
      自己都已经是过了三十五岁的人了啊,在几十年后这个岁数生二胎甚至头胎都不算老,可在这个时代,三十五岁都可以当奶奶外婆了,而且生完明一也有四五年了,自己的儿女运,都是来得这么出乎意料吓人一跳的吗?
      而且这个孩子太乖巧了,她竟然一点反应也没有,完全不像明一那个臭小子,才在肚子里扎根下来就使劲儿折腾她,要了她半条命——这个大约是个姑娘吧。
      妙芳收起放飞自我的心,坐卧行止都开始老老实实,规规律律的,每日三餐,还注意营养搭配,如此过了半个月,总算到了香港。
      久别重逢,杜镛自然十分开心,带着孟五太太亲自到港口来接人。
      邮轮已经靠岸,不多时,他便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拎着一只小皮箱走过来,早没有当年疾步快走活奔乱跳的模样。
      “这丫头,总算当了妈老成了许多。”杜镛露出一丝笑意,和孟五太太这么小声咬耳朵。
      “先生!”程妙芳一喜,快走几步,上前就给杜镛一个拥抱。
      “哎呦喂!”杜镛吓了一跳,有些生疏地拍拍她的背,就羞赧地松开了,“去了法国,没得学了一身洋人的习惯回来。”
      “若是法国人,还得要行贴面礼呢。”程妙芳又变回了那个叽叽喳喳的娇俏小丫头,不服气地说,还作势要贴上去。
      杜镛连忙摆摆手:“那可不行,我这把老骨头,不兴这个。”
      看得孟五太太在一旁捂着嘴直笑。
      “淘气!”杜镛指指她,“刚才看你走路斯斯文文的,还以为你长进了。”
      程妙芳撇撇嘴:“我走路小心是因为肚子里还有一个呢。”
      “你……”杜镛先花了几秒才反应过来,又花了几秒消化这个惊吓,最后还花了几秒压抑自己的怒气,可惜,还是压不住啊,怒气冲顶,“你!你真是太乱来了!你发什么神经啊!有身子了漂洋过海跑到香港来,你不要命了啊!你万一有个三长两短,你肚子里的孩子有些什么不好,我怎么和明楼交代?!”
      孟五太太也露出责怪和担心的神色。
      “生完明一都这么多年了,我怎么知道突然又会怀上了呢,”妙芳有些小委屈,“再说我是上了船以后才发现的嘛,这么大一艘船,我总不能让它给我开回法国去吧。”
      杜镛气结:“你!淘吧你就!”
      孟五太太牵起妙芳的手,关心地问:“你累不累?有没有害喜?有没有哪里不舒服?”
      “除了爱困些,容易累,别的都没有,”程妙芳皱皱鼻子,嗔道,“先生,你看看孟姐姐是怎么说话的,多体贴,多温柔,多有水平!多学点。”
      杜镛“哼”了一声,没好气地说:“别在这杵着了,快走吧,车就在外面,早点回家歇着。”
      车子在柯士甸道某处停下。
      杜镛在香港的住处依旧没变,只是妙芳上一次来,杜镛还是蛰伏,如今一晃十几年,已是日薄西山,精巧的别墅也显出几分颓唐来。
      一到家,杜镛马上请了医生来,医生看了之后再三说胎象安稳,身体康健才放了心,立马派人往法国发电报,又不许妙芳和自家太太孩子寒暄,强压着她好好睡了一觉,第二日两人才在书房里坐下来谈事。
      在杜镛平静的语气中,妙芳才知道自己不在的这些年,先生的经历也堪称曲折,也才知道先生为什么不愿移民法国。
      抗战胜利以后,听闻明楼和妙芳出逃,杜镛急急返回上海,却已经于事无补,为此他与好兄弟戴雨农也起了争执。随后他重新接手青帮和相关的产业,影响力丝毫不减,到了46年年底,他筹谋已久,终于以最高票当选上海参议会议长,却没想到,原本和他谈兄论弟的蒋、孔、宋几位国党大佬竟都不支持他从政,因此当选之后随即辞职,专心经商。到了48年,杜镛支持蒋当总统,蒋派长子到上海推行新货币金圆券,杜镛为表支持,也让儿子出面襄助,没想到在实施过程中因实不可为之而未为之,竟被判推行不利,阻挠金圆券发行,坐了六个月的牢狱。
      上海解放前夕,工党虽然多次派人联络,表示可以既往不咎,杜镛想到多年来与工党结仇甚深,不敢不走,却又不愿跟随蒋退居台湾,便移居香港,即便如此,这两年来,大陆和台湾都不断有人上门游说,请他回上海或者去台湾。
      “说明先生还是香饽饽呀。”妙芳一笑。
      “我一个糟老头子,算什么香饽饽,”杜镛苦笑,“不过是还有点名声,这把老骨头熬汤还有点味儿罢了。”
      都是想借助杜镛的影响力,象征意义罢了。
      “其实先生更看好大陆,是吧。”妙芳看得出来,杜镛已经认识到了新中国的崛起势不可挡,而且他已经老了,想要落叶归根,可和国党羁绊太深,难以抽身。
      杜镛笑而不语,这几年他老得很快,经常生病,头发花白,皱纹满脸,老人斑也爬上了手背,原本矍铄的精神渐渐蒙上了一股暮气。
      知道不久以后的新中国会发生什么,妙芳也不能违心地说出回大陆的话:“所以我说干脆釜底抽薪,跟我去法国,法国风景好,医疗水平强些,气候也比香港怡人,对你的哮喘有好处,又没人骚扰,你就安心种花养草,安度晚年,说不定还能让孟姐姐再添个孩子。”
      前面尚可,后面是越说越不像话了,杜镛虎起脸:“胡说八道!”可不能否认,他心动了。
      “就这么说,我既然亲自来了,就不可能一个人回去,”妙芳站起身,“我去给你办手续。”
      “停!你给我停!”杜镛气得不行,“你一个大肚子,跑来跑去成什么话!我会让人去办的,你消停些。”

  • 作者有话要说:  想了想,明楼听到自己当爸爸的懵圈场景就不细写了,大家自行想象吧,后面就是一些交代,以及把明台弄出来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