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9、代劳 ...

  •   自远古夏朝开始,天子为万物之主万灵至尊。
      普天之下所有人都是皇帝的臣子,朝堂之上所有臣子都该忠于皇帝。
      然,汉室自开国以来,朝堂上始终存在两姓,一个是皇帝的刘氏,一个是皇帝的母族外戚之氏。

      薄太后虽非皇帝生母却是嫡母,薄氏在朝堂上一股势力,以薄祖为首的家族之士与周亚夫为首的受太后恩惠之臣,这两者的区别在于,一个是以血缘姓氏为牵连,一个是心慕太后威望投诚而来。

      如此看来,丞相与太尉都是薄太后的人,地位尊重如同三公也尽在掌中,太后总该是权势滔天杀予夺了吧!

      可事实是,薄氏族人只是想要利用她这个同族的太后获得权势和利益,他们没有与这个孤寡太后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心思,族人只能共富贵不能同患难,这在薄太后还是皇后,地位与性命都岌岌可危之时就从族人的冷眼旁观中看出来了,所以薄家的势力只能锦上添花,却不能成为她的依仗,甚至可能在未来她这个太后没有用处了或者挡路了,反噬她。

      再说周亚夫,她曾经对周亚夫有救命之恩和赏识之恩,她从景帝卸磨杀驴的屠刀下救下了他,避免了周亚夫走上狡兔死走狗烹的死路,而后又在刘彻引发的诸侯进犯中启用周亚夫,致使周亚夫能再次立功掌权。
      所以,周亚夫会是她这个景帝的正宫皇后和皇帝嫡母的人,应该说,周亚夫只能忠诚于她,不然任何一个皇帝都无法再容忍他一个功高盖主且手握兵权的老臣。

      失去了薄太后这个正统的名正言顺,周亚夫只能死于谋逆之罪,被诛九族。

      而刘氏则更要复杂一些。

      有刘德从封地带回长安的亲信近臣,不过在月前的诸侯逼宫中,被薄太后收罗蛊惑皇帝的罪名铲除干净了。

      有一些原本支持刘德的皇室宗亲,但是在看到刘德大权旁落即将沦为傀儡的未来后,或者明哲保身龟缩在家,或者弃暗投明另投他处。

      还有一些这是梁王的势力,这其中有刘氏宗亲,有跟随而来的封地大臣,也有馆陶公主这些窦氏外戚。

      当然其中也少不了各地的诸侯们安插的暗探细作,收买的八面玲珑的大臣。

      总之,朝堂之上,从来都是一滩浑水,鱼龙混杂的。即便是真正的大权在握唯我独尊的皇帝也永远不可能肃清朝堂,让整个朝堂上全是全心身忠于自己的人。哪怕是皇帝刘邦也不能随心所欲,不然刘如意就当成太子了,也就不会是惠帝当皇帝,也不会有吕后篡权的事情。
      这就是为何,帝王之术,本在于权衡。

      当年吕氏当权权势气焰不可一世的时候尚且有周勃陈平这些老臣蛰伏在朝堂上,等待吕后一死就趁机起兵匡扶刘氏,何况现在,朝堂上不乏有程不识,袁盎为首的这些忠于汉室正统的老臣。
      所幸,他们并不在乎皇位上坐的是谁,只要是姓刘的,或者汉室正统。

      薄太后不姓刘,那么她要稳住这些老臣,就牢牢把握住正统的地位。她没有当皇帝的儿子,要保住正统的地位,使天下臣服,就只能站住大义的名声,和保全汉室的功绩。

      其实薄太后当年在刘启后宫里的柔顺大度倒也不全使是装,她到底也是有几分秉性如此。她沉寂多年不得恩宠,不只是因为太皇太后的缘故,刘启不待见她,更重要的是她不争。
      否则,只要她跑到太皇太后面前哭诉一下刘启的冷待,刘启为了安抚太皇太后也不得不去椒房殿过夜。

      她自觉天地茫茫孤身一人无牵无挂,不想为了无情的薄氏族人去与后宫妃嫔厮杀,争夺帝王虚无缥缈的宠爱。
      只要得过且过活下去,别无所求。

      她那么小心翼翼还是挡了别人的路。

      窦太后曾经予她有救命之恩,她感怀在心,所以对窦太后极其恭敬,辰时请安,午时侍奉从无怠慢,没有一日缺席。

      但有一次出了意外,大约是七国之乱平定之后,刘启说出百年之后传位梁王的醉话期间。

      那几日,窦太后对待她格外和颜悦色。

      她问长乐宫里的宫人,“可是皇宫里有什么喜事?太后近来心情这般好。”

      宫人笑道:“自然是因为皇后娘娘您待太后娘娘殷勤备至,太后娘娘身心舒畅所以对待您也是格外亲近的。”

      薄皇后点点头,一脸信服的走了,走到半路却醒神过来,她一向对窦太后都殷勤,为什么窦太后独独这几日对她亲和?

      于是对宫女央儿说:“你去跟着刚才的姑姑,看看能不能听到什么有关于太后的内情?”

      央儿诧异,“您是怀疑刚才的宫人没有对您说实话?”

      薄皇后说:“太后一向对我不冷不热,这些日子反常,自然不会是因为我得原因,我想知道太后反常的原因,毕竟,近来宫里宫外的都有些异常,就连陛下都奇怪的到椒房殿来踩过几次脚了。”

      央儿出去打探的一番,苍白着脸色回来了。她跪在地上,低头说道:“奴婢在长乐宫里逗留,没有听到那位姑姑说什么,倒是宫里的一些传言。”

      薄皇后看到央儿脸色不好,心中一跳,皱眉问:“什么传言?”

      央儿道:“奴婢听到长乐宫里有几个小宫女幸灾乐祸的说,要不是皇后您没有生下嫡皇子,陛下也不会说要传位梁王。”

      “就这些?”薄皇后追问。

      “还有···还有···她们说,太后这些都是的意思,太后很高兴陛下没有嫡子,很高兴以后要将皇位传给梁王,甚至说,一旦梁王成了皇太弟就要陛下废后,好杜绝以后陛下有嫡子的可能。”
      央儿战战兢兢的说完,狠狠的咽了口唾沫,才鼓起勇气抬头看皇后。

      只见皇后脸色苍白甚至有些阴森森的可怖,她听见皇后失魂落魄的念道:“废后?是啊!一旦有了太子,我这个皇后不就没用了吗?母以子贵啊!母以子贵,我怎么忘了?我怎么忘了呢?”

      窦太后不需要自己的小儿子有一个张嫣那样的皇嫂太后,自古以来皇后之子就是太子,比如吕后与惠帝,太子之母就是皇后,比如窦太后与刘启。
      那么,没有嫡子的刘启恐怕也会将皇后之位给太子的母亲才是。
      到那时,她这个无子的皇后又该何去何从?

      也就是从那时起,薄皇后就不再相信窦太后了,废后是什么下场,幽居西宫的张太后不就是最好的例子。

      她一心活下去,后来果真如愿以偿的活成了太后,尽管刘彻对她并不恭敬,所幸性命无忧,薄太后也就知足安分了。她以为她可以凭借这皇帝嫡母的身份安然无恙的在长乐宫里苟且直至老死。
      皇帝之母的身份就是她的保命符,没有人可以再威胁她的性命了,她是那样以为的。她忘记了刘彻是狼崽子,是虎狼的天性,总会长大,总会择人而噬。

      刘彻生性霸道,最容不得的就是别人反对他,对他指手画脚,偏偏他又年少无母族,朝堂上没有真正与他是一边的人。
      那些景帝留下的老臣能臣,与其说是辅佐他倒不如说是左右他,控制他。
      馆陶公主的窦氏与景帝的老臣们互相争权夺利,完全不将他这个少年皇帝放在眼里,只当他是个不能自主的傀儡一样随意摆布。

      而如果再加上一个太后的薄氏,那么就是三方鼎力,这正是景帝为刘彻所苦心布置的最好的成长环境。三方势力互相牵制,互相制衡,所以只能都共尊皇帝。只等刘彻长大,羽翼丰满将这三方佞臣一网打尽从此大权在握。无论是窦氏薄氏还是老臣们,都是景帝供养刘彻的养料,直到供养出一个成功的帝王。

      在刘启的布局下,刘彻本不应该卷入外戚的权力斗争中,不应过早的厮杀,自会有他为刘彻选定的强大的妻族陈氏和窦氏为其代劳。

      所谓温情脉脉,所谓血浓于水,在皇权面前都不值一提,刘启对自己的妻子,自己的亲姐姐,也是算计的毫不留情!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