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6、25. ...

  •   没人知道这两人到底说过些什么,可是自那一天后,霍元崇跟韦世涛就不再说话,甚至都没再看对方一眼。其他倒都没什么变化,韦世涛照旧爱玩爱笑,只是眼底总有一缕说不清道不明的忧伤抑郁。霍元崇依旧浅笑尘世,只是那笑容中也总有那么一丝悲凉无奈。他们的行程依然缓行。本来可以一个多月走完的路,他们用了两个多月才到京城,那时已是初夏时分。
      接霍元崇的人很多,他原本在明都就是名公子。除了朝廷奉命接待的官员外,还有许多故旧朋友,多数是当时的狐朋狗友。所以还没进城就被围住了,脱不了身。直到他们将他簇拥进定西世子府后,他才发现韦世涛跟贺少轩不见了。康宁告诉他,两人进城后就自行离开了,走之前还多谢他一路照顾。跟着后来的探子告诉他,两人租了间城南的民房,是一个叫王寡妇的人出租的。只有一间小院子,韦世涛跟王寡妇住西间,贺少轩住东间。同院不同屋,算是避了嫌。他才略略放心。
      第二天穿戴整齐进宫面圣。因是正式的见驾,当着文武大臣,皇帝只例行问候他的家人及行程中的一些事,就放他走了。照例第二日应该递牌子进宫单独面圣,这才是商议婚事的时间。只是他因旅途劳顿,偶感风寒,去不了了。皇帝便让御医院的人前去诊视,结果不诊还好,一诊之下,居然发现他这几年征战沙场,劳累过度,旧伤复发加之心力交瘁,需要长时间静养恢复,目下的情况根本不适宜成婚。
      于是内外皆惊,第三日,宫中的霍妃就将他召进宫去探视。
      霍妃便是霍元崇的二姐霍明珠。
      霍明珠是定西王霍玄素的发妻之女,霍玄素有两个妻子,原配是淮西王氏,她是当朝太师王榭之女,只余一个女儿。继室便是霍元崇的生母潘氏,是前东平王之二弟的女儿。潘氏适定西王时,霍明珠只有五岁,潘氏便收至膝下,视如己出。后来霍元崇,霍元礼兄弟相继出生,霍明珠也视之为亲弟,同起同卧,亲授诗书。霍元崇七岁入京为质,一直到十三岁方才见到嫁入明都为妃的姐姐霍明珠。从此姐弟俩在明都相依为命,互相扶持,相互依仗,躲避来自宫内宫外的明枪暗箭。除亲弟元礼外,霍元崇便是与这个异母的二姐感情最为深厚,两人常有书信往来,即便是在战场上,霍元崇也时时给二姐写信请安。
      因这几年定西军屡战屡捷,战功赫赫,霍妃在宫中的地位也逐年上升,去年八月又产下一子,当今高兴之余,便将霍妃升至贤妃,位列诸妃之首,仅在皇后之下。她为人又贤德谦逊,随和大度,与后宫诸妃关系皆为交好。如今亲弟进京迎亲,一时间众妃纷至沓来,明为祝贺,实际既想拉近与这当今第一宠妃的关系,又想借机看看这个当年以美貌闻名京城的少年郎如今变成了什么样。因此当霍元崇依例见过皇后后,来至临华殿时,这里已经一片红裳绿衣,满庭花香了。霍元崇依礼含笑见过了各宫主位嫔妃,寒暄了一番,众妃才各自离去。霍元崇恭送最后一位丽妃离开后,方返身进殿,与姐姐霍妃重新见礼。霍妃命人抱进小皇子给弟弟观瞧,霍元崇将事先准备好的长命锁亲自挂于皇子项上,用手指逗弄着小外甥,满含疼怜之色。
      “你看看他长得象谁?”霍妃含笑问。
      霍元崇边让小外甥拿着手指摇动,边轻声笑道:“象姐姐多些。”
      霍妃的笑更深了,道:“人人都说他长得象皇上,偏你说长得象我,不是专为了讨好我哄我开心吧?”
      霍元崇抬头深深看了霍妃一眼,仍然道:“弟弟仍愿小皇子象姐姐多些。”
      霍妃玩味着他的话,点头道:“是,还是象我多些好,你也能多疼顾他些。”
      霍元崇重新低下头去,看着这个小小的婴儿,目光中柔情涌动,真诚爱护,并不掩饰。
      玩了一会儿小皇子后,霍妃命人将小皇子抱下去休息,令霍元崇走近座前,拉了他的手上下打量,眼圈渐红:“本以为是御医危言耸听,又或是你内心其实不愿这门婚事,所以找的借口,没想到是真病了,怎的如此憔悴?是不是一路上风霜劳苦?既是身子不适,何不早入京调治,还在路上迟延贪花?”
      霍元崇目光一闪,淡然一笑,道:“原想早来,却怕此间人事未了,惊动了菩萨,反为不妥,因此迟了几日,没想到便感了风寒,看来也是天意。”
      霍妃示意左右退下,盯着他道:“你都知道了?”
      霍元崇微微一哂:“瞒天瞒地不瞒神,我若早来,岂不尴尬?总要让人有可处置的时间。只是我不明白,既然知道瞒不了神,何不早做区处?如今怕是连瞒人都瞒不了了吧?”
      霍妃神色略有不安,道:“你打算做何处置?”
      霍元崇看了她半晌,忽地一笑,道:“姐姐想让我如何处置?”
      霍妃道:“为今之计,只有速速成婚,然后你带她回西京,那时自然由你说了算。”
      霍元崇有些同情地看着她道:“姐姐糊涂。你既能想到的事,那潘威又岂能想不到?他自然会令人严密保护潘氏,令她产下此子,以便借此控制霍家与梁家。算盘打得不错,只是这绿帽子送得太大了些,弟弟有点不敢戴呢。”
      霍妃脸红,自觉有愧,低垂了眼,道:“我也未想到,他们竟敢如此行险。但此事若闹将出来,你的颜面与定西王府的颜面何存?”
      “姐姐这话奇怪,”霍元崇诧异地看着她,道:“弟弟五年未见潘氏,便有闲话,自然也是潘氏行为孟浪自招,弟弟自会忍辱回护,大度容纳,便有那不明事理之人的嘲笑,也只是一时,难道姐姐真想让霍氏乱了血脉,坏了子胤传承?那可是万世之乱。自我朝太祖登基,家族传承明令宗法制度,承位以嫡以长,如今潘氏若为正妻,占了嫡长之名,以后将如何轻言废黜?那潘家利令智昏,难道姐姐也容人这样欺到弟弟头上来吗?”
      霍妃与他自幼交好,岂能不知这个弟弟面和心硬,立定的事半点违拗不得。何况这等大事,他岂能容忍?东平王虽然在京为王,但已日薄西山,外表看着光鲜,内里已是个空架子了,而弟弟方当盛年,如日东升,且手握重兵,雄才伟略,不是个甘居人下之人。她先前之所以愿意帮着东平王,一是因自己身在皇都,还须依仗东平王府的旧有势力照应,二是霍元崇的母亲是东平王府出来的,想来他多少应顾及母家颜面。料想弟弟会早点娶了潘氏然后再私下处置掉这个孽种。却没想到霍元崇却是宁可失却颜面也不愿将这顶绿帽扣自己头上。看来他是想用拖字一诀,让潘家自己收拾干净后再行议婚之事了。迅速权衡过利害后,她道:“好,我帮你。”
      霍元崇微微一笑,道:“多谢姐姐,只是这事怕也不须姐姐出面,自有不平之人会做仗马一鸣。以姐姐目下的身份,还是以韬晦为好。反正皇子在手,姐姐还怕什么呢?”
      霍妃目中一亮,缓缓点了点头。伸手摸了摸霍元崇瘦削的脸颊,心中不由一酸,泪便潸潸而下:“无论如何,你要放宽了心,且莫自苦。天下之大,以你的人品样貌,又何愁找不到一个好妻子?不要因了此事伤了身子,让姐姐不安。”
      霍元崇沉默半晌,忽地一笑,道:“我知道了,多谢姐姐。”正要辞出,霍妃却并没放手,象是偶然想起一般,道:“听说你入京之时还带了几个朋友?”
      霍元崇含笑点头:“是,有一对严氏兄妹,是弟弟在襄城认识的,还有一对师兄妹,其师妹正是弟弟当年的救命恩人,也是严氏兄妹的姻亲旧友,因他们羡慕明都繁华,弟弟便顺便将他们带来见识一二。想不到姐姐身处深宫,竟然这么快就知道了。”
      霍妃看了弟弟一眼,意味深长的道:“酒香不怕巷子深,花艳无惧高墙险,这么俊美秀丽的男女,自然不乏好事之人四下传扬。既然是你的救命恩人,改日带进宫来让我看看,我也好谢谢她的仁心善行。”
      霍元崇道:“他们自进京后便与弟弟分开走了,如今也不知去了何处。何况乡野之人,不通礼数,进宫反易招祸,姐姐的心意,待我改日见到他们时,定必转达。姐姐还是在宫中安享福荣好了。”
      霍妃似笑非笑地盯着霍元崇,道:“你既能绕道千里找到这个恩人,如今同在明都,反倒不知其下落,倒也奇了。阿昊,你还是老老实实同姐姐说实话的好,说不准姐姐还能帮到你一二。”
      霍元崇苦笑:“真的是走了。她同师兄有师门婚约,便我有些想法,也只止于礼罢了。姐姐放心,我不会乱来。”
      霍妃道:“你若真的喜欢,收了房便是。这本不是什么大事。不过京城人多事多,你还须小心在意,莫要被人捏住了把柄。何况东平王窥伺在侧,你既已铁了心要与其翻脸,那便须早做准备。”
      霍元崇眨了眨眼,笑道:“谁说我要与东平王翻脸的?我一个小小世子,又怎敢与手握实权的在京王爷翻脸?姐姐太高看弟弟了。”
      霍妃这才真吃惊了:“那你的意思是……”
      “姐姐还是安心教养小皇子吧,”霍元崇道:“弟弟先行告退了,改日再请旨来探望姐姐,将家乡风物说与姐姐解闷。”说罢,依例叩了头退了出去,霍妃皱着眉望着他的背影,发现这个曾经熟悉的弟弟,却是有点看不透了。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