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科举会试开闱 ...
-
暗藏着和红色区分开来的心思,龙真刻意换了一身雪色衣衫,没想到,洛惊鸿今日穿了一身月白。
洛惊鸿常年在外奔走,皮肤是京城女子少见的浅麦色,她姿容大方,举止风流,穿浅色衣衫,很有一番独特风情。龙真忍不住盯着她看。
皇后对洛惊鸿笑道:“有人说真儿的眉眼和你有几分相似,她听说了,便来问我像不像,我索性让她自己瞧个真切。”
也许是两道长眉生得张扬,洛惊鸿不笑的时候,看起来有几分严肃冷淡,可她又生了一双无比剔透的眼睛,一旦笑起来,如春雪消融,异常生动,就连眼尾的细纹都是美的。
洛惊鸿便是这样笑着,看向公主,随后道:“我看不像,公主随母,生得美丽,怎会和我一般粗糙。”
皇后闻言心花怒放,和洛惊鸿亲切的说起话来。龙真坐在一旁,听她描述北境的风沙、南国的山水,心生向往。
回到凌波宫,龙真坐在梳妆镜前发呆。绿萝在一旁,心想近来,公主仿佛总有心事,不像从前那般无忧无虑,不知道是否和皇帝准备选婿的事情有关。
这一日清早,京城贡院敞开大门,老老少少的举人和国子监监生鱼贯而入——科举会试开闱了。
本次会试分为两场,一日一场,今天是第一场,考的是命题诗文。
贡院大门关闭后,有一人孤身来到考场门外,守门的一人以为他是迟到考生,正要打发走,另一人及时认出来者,连忙小声阻止道:“那是中书令大人的儿子!”
午岁站在考场门外,并没有要进去的意思,守门人不知要如何应对,赶紧去向监场官报告。
监场官得知消息,心中暗叫不好,据他所知,午公子既不是举人,也不在国子监上学,没有参加会试的资格……但,他爹可是中书令!
还是先看看什么情况吧,监场官堆出一脸笑容,走出贡院:“午公子,您这是……”
午岁微微点头,算是问好,随后轻描淡写道:“我只是过来走走。”
监场官这才松一口气,奉承几句便回去当差。
过不了多久,第一个考生出来了。这种中途弃考的考生,每一届考试都会出现,多数是紧张过度,精神崩溃,在考场里坐不住。
监场官轻蔑的冷哼一声,看着弃考生走出贡院大门,意外发现午岁把那人拦下交谈。
午岁从弃考生口中得知,这一场诗文考试,以“月”为题,可诗可文,没有格式限制。这种大命题看似简单,实则极易泯然于众。他略加思索,上前向贡院的人借笔墨。
晌午,经过一个早上的苦思冥想,大半考生完成诗文,交卷走出贡院。可他们却迟迟不散去,反而团团围在贡院门外的一堵石墙边,议论纷纷。其中,有考生捶胸嚎啕,也有人唾沫横飞,激愤不已。
本次科举会试的主考官,郭显山的父亲,太子少师郭云松闻讯而至。
只见石墙上,以墨书写了一首名为《把酒问月》的诗作: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影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来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常照金樽里。
郭云松心中激赞,这首诗初看肆意纵情,细品脉络相通,尽得飘逸洒脱之美,兼有情理思辨,紧扣“月”的主题,立意又远远超脱于“月”,是极佳的作品!
再看末尾的署名——午岁。郭云松蹙起眉头,中书令午年之子?据他所知,午岁虽有才华,却从不参加科举考试,也不去国子监上学,朝中不少同僚为中书令感到可惜。如今午岁闹这一出,是何用意?
围观考生中,有人不忿道:“他这是存心羞辱我们!”
也有年纪较大的考生黯然,“可悲可叹,我苦读多年,却远不如人……”
还有人鼓起勇气,对郭云松道:“郭大人,此人把科举当做儿戏,如果把他也算作考生,我们万万不能容忍!”
这时候,贡院的人给郭云松递上一张纸条,说是午公子所留。郭云松打开一看,上面写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郭云松被气得笑起来,好一个狂妄孤高的午公子!
第二天是策论考试,午岁没再出现。但他昨日的乖张之举,已经传遍京城,一首《把酒问月》也被广为传播。皇帝得知此事后,退朝时特意留下中书令午年问话,午年额头冒汗,自责教子无方,午岁行事狂妄,无才无德。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皇帝竟能背出午岁所作诗句,他对午年道:“你儿子很有才华,如今愿求上进,对你来说是一件好事。”
午年一时半刻摸不清皇帝的态度,心有不安。回到家里,他本想训斥午岁,想了想,到底还是没说什么。
半个月后,会试放榜,午岁自然不在其列。这届的试题看似简单,但最后通过考试的贡生人数并不多,其中名列第一的会元,正是皇后为公主看好的、平安候的儿子陈保。
按照规定,上榜前十人,将进宫参加殿试,由皇帝亲自策问,根据优劣,评选状元、榜眼和探花各一人,其余皆为进士。
午岁虽不算作考生,没有上榜,但主考官郭云松向皇帝上奏,希望恩准让他以普通百姓的身份,一同参加殿试。
郭云松解释道:“午岁虽然没有参加考试,但如今他的风头远远盖过了上榜的考生,民间有不少声音说,午岁是状元之才。如此一来,不管最后谁高中状元,心中都有始终有一团阴影。因此,臣以为不如让午岁也来参加殿试,若他真有状元之才,那就叫其他人心服口服,反之,也可以挫一挫他的锐气。至于最终如何发落,全凭陛下决断。”
皇帝问午年的意思,午年赶紧拿出一副不肖子任凭处置的意思。其实午年对郭云松心存感激,他的安排,无论结果如何,对午岁都是利大于弊。
皇帝同意了郭云松的提议。
公主对本届科举考试格外留心,当她得知午岁、陈保和朱星,这三个驸马人选都会参加殿试后,说什么也要亲眼看一看。
太子乐意满足公主心愿,让她到时候乔装打扮成宫女,跟在自己身边。
到了殿试那一日,龙真便换上绿萝的衣裳,跟着太子和郭显山,进入大殿。
大殿中,除了皇帝、太子、以郭云松为首的几位考官,还有三省六部的长官,作为中书令和兵部尚书,午岁和朱星的父亲都在此列。
皇帝最初看清午岁面貌时,亦觉得有些惊讶,他对午年开玩笑道:“你儿子幸亏长得不像你。”
十位贡生初次面圣,心里头都很紧张,听见皇帝开玩笑,才稍感放松。
龙真站在太子身后,偷偷打量着大殿上的年轻人。
最出众的,莫过于修身玉面的午岁,而且他看上去颇为从容,甚至有些冷淡,在一群人中更加显得鹤立鸡群。龙真想起那日在翠微山顶的偶遇,当时以为他不学无术,如今看来错怪了他,不过,狂傲倒是不假。
站在午岁身边、贡生队列之首的,大概就是会试第一名、平安候之子陈保。陈保模样周正,气质温润如玉,若不是身旁站着午岁,也是个惹人注目的男子。
至于兵部尚书朱日的儿子朱星……龙真挨个看去,一直看到队伍最末,终于找到一个和朱日长得很像的人。龙真只看了他一眼,不再感兴趣。
以往殿试,皇帝多数会出一些大而虚的考题,如上届的殿试策问是“圣学如何传心”,毕竟考生们没有实际的从政经验,所以一向重才华,轻策学。可这一回,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皇帝竟直接把昨日上朝时和众臣讨论的问题,作为考题:近十年来,以田赋为主的税收逐年递减,就连土地最为富裕的江南地区也不例外,这是为何?又应该如何应对?
一炷香的思考时间过去,十位贡生依次口答。本次的考题让大家措手不及,提前准备的华丽辞藻毫无用处,导致许多人捉襟见肘,甚至连话都说得结结巴巴,表现平庸,甚至叫人失望。唯一有亮点的,是会元陈保,虽然表现不算十分精彩,但在其他人的衬托之下,还是可圈可点。
只剩下午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