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1、南城日常(1) ...

  •   “昨日抓壮丁后,很多客栈都不开门了,因为过卖都跑光了。小女子自己准备了些杂馔,将军且将就下。”青衣姑娘将饭食摆在了瀛舜如面前,见他盯着一张硬黄纸,上面写着“尺牍”二字。
      “真是奇了,哪见有人在书信上写尺牍的?写信给写信,那岂不是一场空?”青衣姑娘笑了笑,夺过那张纸,“就这么些物事,也耗好几银两,却才小女子到邻家去,见人家油盐未有,于是叫他家大娘来拿些余糗度日。若没有小女子姐妹赍发一二,指不定咱俩就饿死了。转去干那些不尴尬的事!”
      “甚么姐妹?”他问,依旧立地。
      “东倭国相识的一位小姐,学识颇高。”
      “南城人不是禁止出入东倭吗?”
      青衣姑娘挑了挑眉,“是哩,但是有一时有一处可以。便是在七月初七,到乾坤镇七窍桥去。”
      “那年小女子放了烛莲,看到湖上有一根火烛乘着绿叶漂着。就跟着去追,这时戏台上有位戏子,一舞惊艳,赢得满堂喝彩。小女子顺着人群挤进去看,不料撞到了一位小姐,她孤身一人,小女子赔了个不是,她说既是有缘人,何不畅谈?”
      “后来小女子和她义结金兰,做异性姐妹,平日常有书信来往。据说今年初她到都城去了。”
      这时,传来了敲门声。
      “就来!”青衣姑娘应道,冲他使了个眼色。他立刻走到门帘后面。
      她开门,面前是一位紫棠肤色的妇人,两颊因饥饿而凹陷下去,仍向她讲之礼。
      “元大娘不必这些虚礼,从前大娘也照顾过小女子弟弟,现在他去了,小女子理应替弟报恩。”青衣姑娘捧上准备好的粮食。“拿给元二郎吃些,他平日与家弟玩得最好。”
      “姑娘之恩,俺元氏定会涌泉相报。”元大娘的面容有了些神采,不停作揖。
      “使不得,使不得。”待元大娘转背已远,青衣姑娘才合上门。
      “端的是紫棠面皮腊面庞!”瀛舜如笑了笑。
      青衣姑娘说:“将军又来打趣,小女子就对个\'那工夫碎琼乱玉满仓廒\'!”
      说罢两人对视一笑。
      ——
      孤月卧墨池,繁星牵鹊桥。乃不知何年,七月七乞巧节。
      冷湖畔,暖烛成莲。此地有一桥,名曰七窍桥。百姓流传着,就成了乞巧节有情人相会的乞巧桥。
      她是一个戏子,一个舞女,将一生奉献在戏台上,一辈子都穿着红衣。
      他是一个游子,一个诗人,将一生挥洒在江湖上,一辈子都浪迹天涯。
      乞巧桥上,他们相会了。说不过也是匆匆一督。
      舞女提着红衣裙,丝带扬起,像滔滔江水。诗人捧着烛莲,一边走着,苦恼着寄语何。
      然后,他们相撞,烛莲碎了,红衣裙脏了。
      “罢了。”他们不约而同道。
      “红烛争色,权当兴作。”
      “诗句恼人,落得轻松。”
      他们相视而笑,匆匆离去。
      舞女在台上飞舞竞艳,没有人注意到裙角一处烛迹。诗人拾起烛莲碎块,留着中心那根短烛,乘在绿叶上,随着水流远航,没有人注意那根火烛是否开花。
      又一年七夕,戏班子撤了,去了下一个名城;诗人乘船而游,到了下一处胜景。
      舞女后来老了,再不能舞;诗人后来累了,再不能游。他们偶然遥望星迹,银河汇成鹊桥连着牛郎织女,忽然想起多年前,乞巧桥边,那匆匆一督。
      人生,不过是留给错过。有些人,在生命中惊鸿一督,不过是为了那再不相见的错过。
      ——青衣姑娘《晚朝说》有言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