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六 ...
-
自那日一场淅沥小雨后,下尽了长日,坐久了回过神来还见雨帘悬挂,天开始放了晴,终日的云光杲杲。山间绿荫遮蔽,尚不觉暑气,只觉清凉,覆进眼底的苍绿,深深浅浅,高高低低的远山绵延,被流水声吸引,却不见在何处。
卿上令跟在晏念的身后,常望山水,遥想自己如天际飞鸟,飞遍青川。那日,她问晏念要寻如何的一个人,他答言要找一位名唤南倾远的女子,常穿一袭豆色的罗裙,却不记得她离开的那日,连唇齿间的一声道别都不曾。停了雨后,卿上令随他走遍了这座山,除了丛生的野草,参天的潇潇绿木与几处荒凉的坟冢,不见他处人烟。实则他心里比谁都清楚明白。
日暮归途时,晚照的夕辉,从枝叶间的罅隙洒落,卿上令踩着脚下的细碎光斑,面上挂着浅笑,活像个总角之年的小姑娘,抬起头来却不见了晏念的身影,她转过去身,见晏念站在离自己几步远的身后,眼神放了空,夕辉照进了他眸中,分外清澈,
两人对望了良久,不知为何,卿上令眼里忽而流出了泪,面上依旧挂着浅笑,晏念隔着面前狭窄的溪水向她问道:“怎么哭了?”
“想听你吹曲笛了。”
晏念从袖中取出一支玉笛,已旧了些许,道了句:“走吧。”卿上令转身迈着步子,而身后响起了笛声,清脆百啭,忽近忽远,回荡在这山间和着流水,还可听见鸟雀扑扇翅膀的飞走声,却不见踪影,当真空灵境界如此。
直至暮色四合,天色暗了下来,几颗星缀上了天幕,月色隐在云后,月光朦胧,若隐若现。笛声已止,眼前的路也已看不真切,山间夜晚会起风,夜凉如水,刮过头顶的枝叶,籁籁作响,偶有几声走兽鸣叫,阴森诡异。卿上令倏然停下了脚步,轻声道:“我不记得来路了。”
“今夜怕是回不去了,只得找处地方歇脚。”
“如此荒凉之地,怎会有地方歇脚。”
晏念牵过卿上令的手,带着她穿过山林,仿佛故地重游,甚是轻车熟路,耳边拂过细微的风声,步子踩在草叶上,窸窸索索的。卿上令握住了他的手,一样的冰凉,不知何故想起了卿苑常住在外,住在一个破败的院子里,是不与苏舟作同居一室的,她也从未说起过关于他的事情。
记得有一回卿苑夜归,两人相顾无言,她告诉卿上令,帮她挑件好看的衣裳,而后对镜画起了妆,本就初发芙蓉,上了妆更显姿色惊鸿。那夜,她着了件桃红色的罗裙,妆容精致,发上别了簪,宛若春日里的桃花,灼灼其华。第二日,卿上令醒来时,才是清晨,只闻两三鸟鸣,又归于宁静,已不见了卿苑的身影。直至黄昏过境,邻里有一人来告诉她,卿苑被她爹娘逼迫而死了,说与外人有染,似乎是一位清贫的书生。许多年后,她也喜欢上了一位书生,却家道殷实,只打过照面。
“这前面有灯火。”晏念停下急匆匆的脚步,朝卿上令的视线方向望去,前方灯火两点,忽明忽灭。越走灯火看得越清晰,两人逐级登上台阶,眼前出现了一座宅邸,那灯火原来是门前的两只灯笼,随风摇曳着,在地上投下影子,不胜冷清。
卿上令走上前去叩响那朱漆的门,却无人应答,继而又叩了几声,方有一个与苏舟作同般年纪的人开了门,眉头紧皱,眼神凛冽,压着喑哑的声音开口道:“何事?”
闻声,卿上令不由自主地退了几步,晏念走上前去笑道:“不知今夜可否借宿于此?”
“我是不是在哪见过你?”那人未回答晏念的话,思忖了一会又问道:“你可认识南家姑娘南倾远?”
“认识。”
那人绽开了笑容,客客气气地说道:“进来说进来说。”他邀请晏念与卿上令进了宅邸,入了厅堂,为两人斟了茶水,多燃了几支烛火,厅内霎时亮堂了不少。
“公子怎么称呼?”
“晏念。”
“在下萧泓文。既然晏公子认识南姑娘,恕直言,不知南姑娘现身在何处?”
卿上令坐在一边,显是被晾在了一旁,她也不去听两人谈话的内容,对着烛光出神,余光中见晏念低下了头,她抬起头来,正撞上了萧泓文的眼神,萧泓文一副恍然大悟模样,讪笑起来赶忙道:“还未问过姑娘芳名。”
“在下卿上令。”卿上令心下一惊,笑答后敛下了眉目。
问完了名字,算是初识,萧泓文也不多说,又转向了晏念对他道:“我几年前去过南家找了南姑娘,可南府里的人说南二小姐随一人走了,已被南家除了名。江湖中都知道,南姑娘的医术可谓妙手回春,而那时又急需她医治一人,可无论如何也寻不到她的下落。
“前些日子,我在山中遇见了一位女子,与南姑娘长得十分相似,穿着一身豆色罗裙,怀中一件白衣。我唤了她一声,她却不答,而后再未遇见。”
晏念听后,也没有过大的反应,可眼里却写尽了“落寞”二字。
“天色已晚,在下便为二位安排房间吧。”萧泓文说完了这一大段话后,看了看外头的天色,起身出了厅堂。
卿上令道了谢意,看了眼晏念,轻声念说:“日子还长,终会相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