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5、消除误会 ...

  •   在我们的生活中,难免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误会,有些误会因为是小事一桩,时间一长也就淡忘了。但有一些误会因为伤害了当事人的感情,若不能冰释前嫌,就会使人如鲠在喉、耿耿于怀。对于这类误会,不仅会影响到人际关系,而且对人的身心健康,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笔者认为,误会的形成,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误会者的主观想象和心理作用,把别人一些无特定含义的言行当成寓意深长的行为,以至于生成出误会;二是被误会者表达的方式方法“错位”,使对方将自己的好意恶化了。
      年幼时,我们就读过“疑邻偷斧”这个典故:从前,有个人发现自家的斧头丢失了。他在自家的门后面,桌子下面,堆柴草的房里到处找遍了,还是没有找到,他就怀疑是邻居偷去了。他仔细观察邻居家人,总觉得邻居家人的神态、动作、表情,乃至说话时的声调,都像是偷了斧头的人。但过了几天,这个人要到地窖去储存物品了。当他下到地窖里的时候,发现自家那把多日不见的斧头正躺在自家的地窖里。翌日,此人再去看邻居家人的时候,发现邻居家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就连笑的神态,一点儿也不像是偷斧头的样子了。这个典故就属于前者。
      误会不仅产生于邻居、同事、朋友之间,甚至会在亲人之间也会造成隔阂。
      早年,我中学毕业后随着上山下乡的浪潮到农村插队落户。刚到农村时,条件非常艰苦。虽然当时国家根据我们下放知青的人数拨给当地一些下放金。但当地政府只给我们提供粮食和柴禾。吃菜问题必须自己解决。由于我们刚插队时就参加了水利兴修。根本没时间去种菜。再加上买菜要跑很远的路,况且当时我们经济拮据,根本没条件经常靠买菜来下饭。因此,用盐水拌米饭是常有的事。快到年底时,生产队曾分给我们一些淡水鱼。但我舍不得吃,将鱼全部腌制晒干,春节前带回安庆,让家人品尝。
      不料回家后,父亲看到我带回的干鱼,不仅没有任何欣喜的感觉,而且是怒目圆睁、咬牙切齿地大发雷霆:“谁让你带鱼回来的?没人稀罕你这些鱼?以后你要是再把生产队分给你的食物带回来,你就不要回这个家!”
      顿时,委屈的泪水从我的眼里夺眶而出。当时我觉得,我的父亲是世界上最不通情达理的父亲。我决定次日一早就返回农村,离开这个简单粗暴、无法沟通的父亲。
      深夜,我辗转反侧不能入睡,隐约听到母亲在责备父亲:“四儿刚回家,你为什么对他发那么大的脾气?”
      “他在农村条件那么艰苦,现在又是长身体的时候,正需要营养。我听说他们下放学生经常没菜吃,吃白饭,他却将生产队分给他的鱼带回来,你知道我有多心疼吗?如果我不对他发火,他以后还会这样干。”说着说着,从未掉过一滴泪、叹过一声气的父亲竟然抽泣起来。
      刹那间,一股暖流在我心中涌动——我与父亲之间的隔阂顿时云消雾散!
      事后想想,我还真有点后怕,如果不是偶然听到父母的对话,我和父亲的误会还不知延续到什么时候。至少,那个年是过不安了。
      由此可见,当我们与亲朋好友产生矛盾时,要头脑冷静地分析矛盾产生的根源,或者换个角度看问题,这样才能找到症结之所在,才能化干戈为玉帛。有句谚语说得好:“时间是澄清误会最好的明矾”。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