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法师 ...
-
阿斗次日一早便开始折腾。
从府库里扒出积着灰的石青和碳条,从诸葛亮那里顺来了帛,开始涂涂画画。
诸葛亮啼笑皆非:“小主公连字都识不全,如何作画?”
“先生亲口承认了的,要不咱俩去找云叔说道说道?”
诸葛亮微叹:“你画便是,只求高抬贵手,给先生留些面子。”
阿斗死皮赖脸跟着诸葛亮到了议事堂。
法正李严许靖俱在,见了小主公都忙见礼。
诸葛亮路上向阿斗交代了三人名姓,该如何称呼。阿斗心中有数,见了几位谋士,大大方方还礼:“许太傅,法先生,李先生。”
法正点头微笑后便不再吭声。李严却笑道:“小主公怎来了此处?”
阿斗想怪不得李严挂得早,自己受罚被扔给诸葛亮教导一事在左将军府都传遍了。法正就知道不提此事,李严却偏偏哪壶不开提哪壶。
阿斗翻了翻眼皮,将诸葛亮打赌输了那一段绘声绘色讲了一遍,说得跟真的似的。最后道:“我来给先生画像。”
李严大笑道:“哦?军师素来多谋,不成想今日竟败于小主公之手。”
法正许靖但笑不语,诸葛亮不以为意地一笑:“许是老了吧,不中用了。”
阿斗一乐,故意道:“先生不老,李先生可比先生稍长些年岁。”
李严老脸一僵,不再言语。
诸葛亮和法正李严议事,阿斗就坐一旁画画,出神地盯着诸葛亮的侧脸,想着诸葛亮真他妈帅。
诸葛亮抽空瞥阿斗一眼,看他一脸严肃,画的有模有样的,便安心与二人议事。
阿斗所提之计与诸葛亮之前心中所想极为相似。
只是此计不仅得瞒着刘备,还得瞒着刘备帐下一干人等。而个中内容如果让刘备得知,刘备就是断子绝孙也得将他砍了。
诸葛亮此前一直没有打算施行,其中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就是他需要阿斗的配合。
他的计策一环扣一环,不容有失,此前的阿斗显然无法担此重任。
第一步,就是忽悠法正和李严,将刘封调去上庸。
法正道:“此举似乎不妥。”
诸葛亮道:“有何不妥?”
法正看了阿斗一眼,“刘封是主公义子,上庸偏僻,怕是.......”
诸葛亮道:“然孟达不堪用,依尚书令的想法,应当遣何人牵制?”
法正一时无言。
诸葛亮道:“荆州守备空虚,尚且无将可补,何况上庸?现如今只有刘封可用。况且孟达有反心,断不可令其独守上庸。”
诸葛亮所言俱是实情,即使没有诸葛亮和阿斗,法正依然得遣刘封去上庸。即使法正与刘封一党。
此事的关键在于刘备。
即便义子再好,也终究不是亲儿子。刘备如果当真想立刘封为储,就不会几番令他涉险。他的继承人可以是懦弱的刘禅,可以是年幼的刘永和刘理,却绝不可能是刘封。
最终许靖开口:“此事需得再议。”
阿斗插嘴道:“怎么不问问关二叔?”
诸葛亮沉默片刻,忽然笑了笑:“小主公所言极是,不如问问关将军?看他如何作答。”
此事如果商议不定,只能报刘备定夺,以刘备的秉性,他会让关羽自己去选。
关羽向来看不上刘封,这点法正门清。对关羽而言,打发刘封去上庸,总比让他到自己身边碍眼要强。
单从道理上,法正居然先落了几分。
“那便依军师罢。”法正冷声道。
阿斗见诸葛亮已将此事搞定,心中满意,笑道:“此事既定,先生可有空瞧瞧我给您画的画像?”
说着,他将画上覆了层帛,平摊在中间的地上。
许靖笑道:“我等便在此一观小主公手笔了。”
阿斗笑嘻嘻道:“先生,我可掀了啊。”
画布掀开,露出完完整整的画来。只见那画行墨流畅自然,比例协调,笔法严谨。浓淡适宜,虚实相应。设色高华,文采自然。人物形神兼备,气韵生动。实乃不可多得的佳作是也!
诸葛亮沉默片刻,指了指画像四周蓝幽幽的悬浮物,道:“此乃何物?”
阿斗科普:“这是谋略刻印。”他抬了抬下巴,得意道“叠被动的。”
诸葛亮道:“何意?”
阿斗叹了口气:“看到周围的小光球了么?技能命中叠被动,被动叠满了就能召唤光球了。”
“看见没,那叫元气弹,咻地一弹就是一个残血。”
“这才叫法师一哥啊,先生您是大魔法师,您的法强才是最厉害的。”
诸葛亮默然无语,冷静地思索着是否要禁了五斗米教,毕竟自家小主公被祸害的不轻。
阿斗得意:“先生您看看这脸,多像。”
平心而论,阿斗的画虽然不咋地,但比汉代的写实帛画确实更像一点。况且他安的是诸葛亮的脸。
也就许靖能勉强绷住脸,法正和李严都笑弯了腰。
阿斗管他们,拿根碳条在下面写了七个草书大字“绝代智谋––––––诸葛亮”
议事堂突然沉默了。
法正深深地看了阿斗一眼,阿斗笑看着法正,道:“怎么,法先生也想要一幅?”
法正一哂:“担不得小主公亲手画像。”
诸葛亮打了个圆场:“画也画了,笑也笑了,不必挂在……”
阿斗打断道:“挂!说好的要挂议事堂上头,先生不能反悔。”
后世《三国杂志》载:“刘备进位汉中王,封琅琊诸葛亮为军师将军,开府录事,名曰议事堂。有诸葛亮画像挂于正堂,又有‘绝代智谋’四字题其上,开狂草之先河。相传为王太子刘禅亲作。”
议事堂算是诸葛亮的私人地盘,几人都有其他时务在身,刘封的事一结便陆续离开。
许靖已老,懒得牵扯这些事情。李严在此事上也无多大牵扯。阿斗觉得他二人纯粹是来打了场酱油。
也就法正是为了刘封专程而来。
诸葛亮丢下他手下一干人,跟阿斗回了房。
诸葛亮低声道:“以后不可如此,法孝直此人虽不坏,但睚眦必报,不必平白得罪。”
阿斗嘻笑道:“我这不是看他不顺眼儿么,难不成先生还真怕他法正?”
又神神秘秘道,“先生我跟你讲,这人现在能得罪就得罪,以后就得罪不了了。”
他凑到诸葛亮耳边:“法正他活不过三年。”
诸葛亮一惊:“此话当真?”
阿斗撇嘴:“比真金都真。”
诸葛亮沉默片刻:“可有补救之法?”
阿斗摊手:“他是病死的,就算是我爹他也没招儿呀。”
诸葛亮摆摆手,示意让他静思一会儿,阿斗百无聊赖坐他旁边。
诸葛亮看他一眼,随手给他扔了一坨竹简。阿斗低头一瞅,得,《商君书》。
阿斗苦着脸道:“先生讲讲吧。”
诸葛亮漫不经心道:“自己看。”
阿斗猛的捶桌,将诸葛亮的头掰过来,道:“先生原来都是这样教我的?怪不得我在你那儿能睡着!”
诸葛亮扒开阿斗的手,无奈道:“先前小主公.......资质平庸。现在小主公聪慧通透,必能自学自悟。”
阿斗拍案而起:“那我也得先认得字!”
诸葛亮挑眉:“方才画上题字的是谁?”
阿斗沮丧道:“我写的那是草书,我只认识简体字,比现在你们的字少几笔。“
也不是他不认识繁体,关键是战国古书上的字生僻晦涩。汉代又是隶书,阿斗还真算是大字不识几个。
诸葛亮看着他:“阿斗,你是后世人?此后又经了几朝?”
阿斗丝毫不意外诸葛亮能猜到他的来历,他也没有刻意隐藏过。
他掰着指头算了算,“我大约是......一千八百多年后的人?此后的朝代多了啊,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
诸葛亮半晌没说话。
阿斗好奇道:“先生不想问问后世的事儿么?”
“便是知道了,又该如何?”诸葛亮笑笑。
阿斗点点头,道:“也对,我自己都还朝不保夕呢。”
诸葛亮道:“不过亮倒确实有事相询。”
阿斗眼睛一亮,道:“先生问,我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却忽听有守卫通报:“主公请军师一处用膳。”
诸葛亮道:“去报主公稍待片刻,亮不多时便到。”
阿斗正想着是不是要自己解决晚饭,又听黄皓在门外道:“军师将军,小主公可在此处?”
阿斗喊道:“在,什么事儿?”
黄皓道:“主公遣人请小主公。”
阿斗笑道:“得,我跟先生一块儿去罢。”
诸葛亮颔首,让黄皓先离开,细细给阿斗交代刘禅原来的喜好。
阿斗一边听一边点头,笑道:“先生记得倒清。”
诸葛亮顿了顿,淡淡道:“先时主公携士元取西川,小主公年幼,与亮俱在荆州……”
阿斗愣了片刻:“先生,抱歉……”
诸葛亮与真正的刘禅,只怕也是有比较深厚的感情的。诸葛亮出山那年刘禅出生,后来又一起在荆州,怎么可能没有什么感情。刘禅后来自始至终都对诸葛亮表现出莫大的尊重,想必也与此有关。
自己莫名其妙代替了刘禅,诸葛亮应该也是难过的,可他却一个字没提。
诸葛亮笑笑:“本来就怪不得你。”
阿斗道:“我不姓刘。”
他抬头,认认真真道:“先生放心,我不会留子嗣,以后我会把皇位还给刘家......如果到那时季汉还没亡国的话。”
诸葛亮愣了好一会儿,“阿斗,不必如此。”
阿斗笑道:“不就是没儿子么?也挺好。”
诸葛亮还想说些什么,就被阿斗拉了出去:“快走罢,爹等着呢。”
席上,刘备坐在主位,吴夫人坐在一旁。下面只设了三个席位。
这场宴席只请了阿斗和诸葛亮和赵云三人。
刘备举杯:“公嗣顽劣,望孔明先生包涵。”
他说的是议事堂画像之事。
阿斗小声道:“愿赌服输,那画儿先生都没说什么。”
刘备听得清楚,怒道:“公嗣!”
吴夫人打圆场道:“阿斗尚小。”
刘备冷冷道:“不小了,他现袭王太子之位,怎可这般无状?”
诸葛亮笑道:“公嗣聪慧明达,只不过年纪尚幼,略有些顽劣,主公放心。”
刘备深深叹气,“孤颠沛流离多年,如果不是先生在,定无今日。然而阿斗这样,我实在夜不能寐,先生……”
诸葛亮忙离席下拜。
刘备紧紧握住诸葛亮的手,叹道:“我想请先生任太子太傅,教导公嗣,不知先生意愿?”
诸葛亮叩首:“定竭力以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