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书名
作者
高级搜索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伙伴 ...
东北的房子格局大多是推屋门就是厨房灶台,两侧是卧室。一般人家都是南炕,这样冬天的时候光线好。在灶台的上方扣出一个向卧室打开的窗户,窗台上放置一些女主人的杂物如针线布头。
在榆树乡有个习俗,家里有老人都住在东面的卧室,太阳一出来先照进这间房屋,一家人也会在这里吃饭,表示对老人尊重和爱护。李家父母也住在东面的卧室,李传嗣住在西边的房间,吃饭的时候放一张炕桌在东屋炕上,三口人盘腿坐在炕上吃着食物。
李家吃过早饭,李母捡完桌子在厨房洗碗,李父抱着大竹扫帚扫院子,李传嗣拿笤帚打扫东西两屋的卫生。
“大发,大鹏,你们两个小子吃完饭了么?”李父大嗓门问道。
“三爷,我们两个吃完饭了,你们家吃完了吗?我哥俩来找九叔去南泡子捞鱼。”张大发指了指两个人带的渔网和长杆网兜。
“你俩进屋吧,小九在屋里扫地呢。”李父摆摆手。
李传嗣听到他们的声音不禁思绪万千。张大发和姜鹏与李传嗣从穿着开裆裤起就是好朋友好伙伴,有祸一起闯,有架一起打。在东北叫做铁哥们、亲兄弟,用北京话是发小儿。
张家世世代代都是木匠,可以追溯到祖上六代人,传说他们家曾是皇家工匠,曾经为康熙爷修过行宫。七十年前,张家爷爷张铁柱的爹挑着筐装着孩子粮食钱财带着一家老小从山东逃荒进了关里,在东北的榆树乡定居下来,榆树乡的居民大多都是那时的逃荒来的。
张家爷爷张铁柱有四个儿子三个女儿,张爸张安是最大的儿子,被老张头留在身边养老,老张头把其他的三个儿子用各种办法和关系送进了市里的家具厂,这在七十年代末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一件事,在榆树乡谁不说老张头有能耐。三个儿子都娶了市里的姑娘分了房子在市里安了家。大家都对此都羡慕不已。
老张头手艺精湛奇巧而又结实耐用,十里八村谁家娶媳嫁女都会找张家父子打造一套家具。有时候市里的有钱人家也会慕名而来。
张大发是张安第一个儿子,也是张家第一个孙子,他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老张头给他起名大发希望可以将张家的手艺发扬光大。但是张爸把第二个儿子取名大财,他希望两个儿子可以都发大财,过上好日子。这个庸俗的想法被张老头踢了好几脚。
在九六年时候家具厂倒闭,张家的三个叔叔下岗了。人至中年没收入来源,小孩子要上学一家人要吃饭快要愁疯了几个老爷们。最后决定南下广州打工,机缘巧合之下张家的手艺在当地的上流社会很受欢迎。不到三年的时间张家就有自己的公司了。
2000年过完年后张大发跟随张家叔叔南下出去见世面。张家叔叔发现侄子手艺粗糙就让他考取驾照给客户送货。就这样一干就是四年,在2004年夏天一个平常的午后躲避逆向行驶酒驾桑塔纳时发生了车祸,他再也坐不起来了,大小便失禁,伤到脊椎,胸口向下都没了知觉。
张大发的媳妇扔下两个年幼的儿子火速和他离了婚,并且半个月的时间就再嫁了。自己一辈子只能躺在炕上成为一个废人,父母像是一夜之间老了十岁,爷爷因为支气管炎戒了多年的烟有重新抽了起来。妻子的离去,两个年幼的孩子喊着妈妈,像是压倒最后一根稻草。在夜里张大发掰弯不锈钢杯盖割腕自杀了。他的左手腕都划烂了。
在张大发的灵堂上张家父母哭晕了好几次,赶回来参加葬礼的张家三个叔叔被张老头一人打一巴掌,老张头红着眼睛歇斯底里喊断绝父子关系,以后生不相见死不相逢,张家的祖坟不许埋进这三家的任何一个人。
张大发死后半年老张头查出肺癌晚期,临死时候糊涂出现幻觉看到张大发穿着开裆裤的小时候,张大发小时候总被老张头扛在肩膀上,捏老张头鼻子,薅眉毛,揪耳朵,他怎么调皮老张头那张大长脸都是笑呵呵的。老张头拿起手边的糖一个劲的往前送,嘴里还自言自语说大孙子爷爷给你糖吃,爷爷给你糖吃,他说着说着就没了呼吸。
张妈妈孟小菊两年后也郁郁而终了,张安独自抚养年幼的两个孙子。
姜家爷爷姜志林是一个兽医,能给牲口看病也能屠宰,家里有一个配/种/站,有公牛、公猪、公驴、公马,十里八村谁家的大牲口发情了都找姜老头,大伙儿笑称他是姜爹。
姜家代代单传,姜老头只有姜爸姜虎一个儿子,姜虎只有姜鹏一个儿子,爷俩都只有一个孩子。姜鹏是一个早产儿,生下来时又瘦又小,哭声像小猫叫一样儿,姜家提心掉胆养着,直到姜鹏五岁时还喝奶呢,就怕营养不够。家里面好吃的拼命的给补身体,五岁以后姜鹏像被吹了气似的气球一年比一年胖。姜老头托人给他起的鹏,希望他像鲲鹏一样能扶摇直上九万里。但是他的体重越来越重就变成东北常见的家雀(qiao三声)儿。
九五年姜虎迷上了赌博,把家里的钱都输光了,值钱的都卖了,所有的亲朋好友骗取一笔钱,又向高利贷借了一笔钱输光了便逃了无影无踪。有人说看见他在南方打工,也有人说他被追债的打死扔在大江里了。
姜家的房子抵给了高利贷,一家人只能借住在别人家破旧的土房里。每逢年节去姜家要债的人都络绎不绝。姜家给姜鹏说的媳妇也黄了,当时彩礼都下完,就差领证结婚了。家里的巨变生活的艰辛使得他在一年半的时间里从一个快三百斤的胖子瘦到一百四十斤。
九七年腊月,姜家爷爷肝部长了恶性肿瘤,姜家没钱治疗只能吃一些药来维持着。九八年正月初五姜老头病重,疼的直打滚,嘴里往外吐着鲜血。过年时姜家一年挣得钱都用来还债了。姜鹏想留下给爷爷治病,但姜老头坚决不许,他知道自己是治不好的,花大笔的钱只不过是延长时间而已,没有什么意义了,不如活一天算一天了,家里的债早一点还清孙子好能娶了媳妇。
姜鹏把储蓄罐里钱拿到小卖店去换整钱,可是只有有四十六块钱,想给爷爷买点杜冷丁止疼还远远不够。他听说有人能从磕头机上偷窃原油,自己只要偷够能买两只杜冷丁的钱就好。
姜鹏一夜未归家,姜家婆媳俩担心不已,焦急等待着。可等来是一具尸体。邻居去走亲戚发现的,姜奶奶哭道,前一天他说找个临时活天黑就回来的。邻居告诉他们姜鹏是让磕头机打死的,姜爷爷老泪纵横说,都怪我,他一定是想办法买杜冷丁才去的。姜妈用手摸着儿子冰冷的脸,仔细的擦拭着脸上的血污,摸到头时,姜妈还面带疑惑的问姜鹏,儿子你的头怎么变软了,留了好多血,整理到棉裤裤管里都是血,一边自言自语道,儿子这两年你越来越瘦了,以前的棉裤不合身了。我和你奶重新用你的旧棉裤做了件新的,剩余的棉花我又给你做件棉背心,儿子你咋不说话呢?她回过头对周围的人说,你们看我儿子穿的蓝色小白花棉裤,这块布料还是我没嫁人时候我爹给我买的,当时买两件花布,我和我妹妹一人一件。我选了蓝色带小花的看着素净。
周围的人大多都忍不住落下泪来,姜奶奶抱住姜妈妈嚎啕大哭,秀梅呀,鹏儿没了,没了。
夜里姜老头也去世了,一天之内只剩下婆媳二人了,许多家凑钱给爷孙买了两口棺材安葬在一起。姜家妈妈精神不太好被送回了娘家,姜家奶奶去了市里卖包子继续还债,她说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是人不能短了是人钱。
李传嗣抹去眼角的泪水,幸好他们还在,都好。
两个人走到门口把怀里的工具放在一边,空手撩开门帘进屋。
“三奶。”两个人有礼貌冲洗碗的李母打招呼。
“你们来找小九玩?去吧。”李母抬头看是他们又低下头继续洗碗洗盆。
第一个走进屋子里是一个瘦的像一根竹签的大长脸的男孩,看上去年龄在二十岁左右,粗眉毛小眼睛灵活的乱转,塌鼻梁大鼻头,胳膊下夹着一顶草帽,走到炕边顺势将帽子放在炕上,冲着李传嗣呲呲大白牙傻乐一下。
“大发,来了。做一会儿,我把这点东西收一下。”李传嗣招呼道。
第二个走进屋是一个两百多斤的大胖子,走一步身上的肉都颤抖,他身上穿的衣服紧绷像下一刻就要崩开了。
“九叔。”姜鹏向李传嗣打了声招呼,随即坐在炕边上。
李传嗣和张大发都看到杨木做的炕沿颤了颤。
“胖鸟,你以后少吃点肉,否则哪一天来九叔家把炕坐塌了,三爷拿鞋底子拍你。”张大发那张大长脸对着姜鹏挤眉弄眼的打趣。
姜鹏把手里的大草帽放在炕上,擦擦流出来的汗珠,对张大发翻了个白眼。“三爷就喜欢我这身材,他还说我长得瓷实,看着就有福相。不像大娘总说你刮大风天都不敢让你出屋,怕丢。”
张大发和姜鹏诧异的看见屋子里李传嗣正在用挫子收垃圾。
“九叔,你咋扫上地了呢?这太不像你会干的活了?”姜鹏不解的问道。一旁的张大发同意的点头。
“这有什么像不像的?你俩把网都带来了么”李传嗣抬头看了一眼两个人问道。
“带来了,现在就走吧,咱们去捞几网兜鲫鱼瓜子和老头鱼。中午时让三奶给咱们炖上,再贴一圈的玉米饼,鱼的鲜味慢慢的会钻进饼里,想想都香。”姜鹏砸砸嘴道。
“胖鸟,你的口水掉下来了,快擦擦。”张大发拿起身边的抹布扔给姜鹏。
“你张毛驴骗小爷,想泰山压顶么?”姜鹏下意识擦擦嘴发现自己又让他骗了,抓起抹布又扔了回去。张大发赶紧连连求饶,他的小身板被两百斤压一下马上就会报废。
李父端着摆满西瓜的茶盘走了进来。
昨天晚上十二点就写完了,但是网页给我吞了两次,所以现在才发上来。抱歉,让大家久等了。么么哒,我的小天使们,我的小美人们。爱你们。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章 伙伴
下一章
上一章
回目录
加入书签
看书评
回收藏
首页
[灌溉营养液]
昵称: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你的月石:
0
块 消耗
2
块月石
【月石说明】
打开/关闭本文嗑糖功能
内容: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