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科举丑闻 ...

  •   伴着眼前的乐舞与萦绕在耳边的动人丝竹之声,凌寒放下了手中的茶杯,起身到:“陛下,儿有一诗,愿呈与百官,以抛砖引玉。”
      堂下众人听到此言,有惊有疑,公主乃稚子小儿,竟会作诗?看着站在天子身边,容貌精致漂亮,与其有六分似的公主殿下,众人难免猜测。难道这是陛下对其宠爱非常的真正原因?
      赵铭宇也稍稍惊讶了一下,他知道自己这个女儿是异常聪颖的,从小识字读书速度奇快,更重要的是其心智远超常人。但要作诗他还是始料未及的,心想,以她的材质来讲此时会作诗好像也不值得太惊讶。
      “准。”
      于是,鸾歌凤舞中,青萝磨墨,凌寒开始用准备好的纸笔作起诗来。
      下面各官也开始交谈起来。
      中书令韩垂文对宋舒志劝慰道:“大公主殿下年少有才,冰雪聪明,想必令嫒九泉之下也能瞑目了,宋相公也该高兴才是。”
      宋舒志不无惆怅:“先皇后若是能看到公主殿下如今的样子,不知该多欣慰,韩相有心了,请。”说着端起酒杯敬起酒来。
      二人一同畅饮一番后,凌寒的诗也已写好。
      诗最先被呈给赵铭宇,只见其字点画清圆,风度超逸,墨采飞动,精丽妍美而又自然流便。
      上书:朝光瑞气满宫楼,彩纛鱼龙四周稠。廊下御厨分冷食,殿前香骑逐飞球。千官尽醉犹教坐,百戏皆呈未放休。共喜拜恩侵夜出,金吾不敢问行由。
      赵铭宇微笑不言,示意李长德:“传给各位爱卿看看。”
      于是凌寒的诗被众人传看了好一阵,皆道,公主殿下果然才气逼人,书法比起诗来也是不遑多让。
      反正无论是真心觉得写得好,还是只是想讨好一下皇帝,不管怎么说,凌寒的名声就这样传出去了。
      说是清明宴上,大公主殿下初生牛犊不怕虎,敢为人先,向陛下献诗。且其诗为众人称赞,才华横溢。
      然后又有许多人由此诗得到灵感,开始作诗,比如:城阙沈沈向晓寒,恩当令节赐馀欢,瑞烟深处开三殿,春雨微时引百官,宝树楼前分绣幕,彩花廊下映华栏。宫筵戏乐年年别,已得三回对御看。
      又是一阵传看,又有不少人都写出了令人满意的佳作。周围的人聚在一起品诗、咏茶,觥筹交错,好不热闹。
      凌寒喝着荠花饮,吃着点心,旁边翠微给她剥着枇杷。
      赵铭宇问她:“什么时候开始的?还瞒着不告诉我,。”
      “冬天,四个月前,没想到吧?”凌寒好心情地又吃了块点心。
      “是出乎我的意料,但也没那么意外,我知道你,喜欢出风头,专门等到这种时候。”
      “呵呵,阿耶还是挺了解我的嘛。”
      等到酒足饭饱,已是午后日昳之时。殿中的乐舞也一直由《燕乐》跳到了《高昌乐》,把十部乐给跳了个遍。
      赵铭宇与凌寒退场,官员们也相继离开。
      宋舒志也站起身准备离开,却听到有人叫他。
      “宋相公,宋相公。”
      他回过头看,原来是一位宦官:“这位公公,唤我何事?”
      “宋相公,皇帝陛下、公主殿下有请,请随我来。”
      宋舒志跟着这位公公走上了中殿的二楼。这层阁楼四面窗户都被打开,因此屋内光线充足。两侧能看到两个亭子,往前能看到朝臣们各自散去的背影。
      屋内正中央摆上了一张圆桌,赵铭宇与凌寒都已经坐在桌上了。
      “参见陛下,参见公主殿下。”宋舒志行礼道。
      “外公快坐吧,这里没外人。”凌寒亲自给他倒了荠花饮递上,“醒醒酒吧。”
      “谢公主殿下。”宋舒志坐下。
      宋家也是长安的一个大家族,就宋舒志这一支,父子三人都在朝廷任要职。
      宋舒志多年前就已成为尚书左仆射,加封同中书门下三品之衔成为现今资历最老的两位宰相之一。在官场混迹这么多年,也是德高望重,颇受敬仰。
      中书舍人是正五品上之职,乃中书省的骨干官员,掌侍进奏,参议表章、草拟诏旨制敕及玺书册命。历来为文人士子企慕的清要之职,所谓“文士之极任,朝廷之盛选”也。
      至于宋怀瑜所任的台院侍御史,虽是从六品下,但掌纠察百僚、弹劾不法;审判皇帝特命的案件,并与门下省的给事中、中书省的中书舍人分直朝堂,受理冤讼,号称“小三司”。在诸御史中地位最高,职权最重,也是个要职。
      赵铭宇道:“今日留岳父,不是为了什么大事。就是雪儿好久不见您,想您了,请您过来叙叙。”
      “公主以后要是想见某,可派人传话让某进宫便是。”宋舒志对唯一的女儿所留下的这个外孙女还是很怜爱的。
      况且凌寒长的也是一副招人疼的模样,更不用说她还勤奋好学,知书达理,没有一般贵女的傲慢与自视甚高。
      看着宋舒志已微白的鬓角,凌寒道:“我可不舍得外公这么跑,还是我去看你吧,顺便也能见见两位舅舅和表哥表妹们。”
      凌寒的两位舅舅都已育有子女,她有一个表哥和两个表妹,虽不是常见面,但也都互相认识。
      赵铭宇拍着凌寒头顶,附和:“雪儿说得对,今后我会让她多去拜访您的。”
      “对了,那个空出来的礼部侍郎之位,岳父心中可有合适的人选?”赵铭宇问。
      宋舒志道:“这次的事情来的太突然,我也没有准备,还没来得及细想。说起来还是臣失察,才让那个许鸿永干出徇私舞弊、贪赃枉法之事来。”
      赵铭宇皱眉,眸色渐深:“也不全是岳父的错,毕竟您还有那么多事要处理。他又是新城姑母的亲家,下面人难免有所顾忌,不敢揭发。”
      要说这新城大长公主,得从凌寒的祖父──仁宗未登基时说起。
      那时,新城大长公主是高祖爱女,嫁给了京中最有名的五姓之中的郑氏。本人又能谋善略,在朝堂上也有一席之地,聚集了一大批甘于效忠于她的人,其实力不容小觑。
      而仁宗是高祖第六子,却平平无奇,无甚出彩之地,远比不上当时风头正盛的二皇子和三皇子,没什么人觉得他能登上那九五至尊之位。
      但不知,是什么让他们走到了一起。最终,仁宗在新城大长公主的扶持下登上了皇位。然仁宗虽有心当一位明君,却无相应的实力,新城大长公主的政治势力却反而更加稳固。
      就拿赵铭宇刚登基时来说,朝中六位宰相,三出新城门下,更不用说其他地方。这就不由得让人深思,当初新城大长公主选择仁宗为盟友是不是因为他比其他人更好掌控了。
      即使是现在,赵铭宇已登基五年了,新城大长公主在朝堂的势力也仍未有削弱。
      这个许鸿永就是新城大长公主长子的岳父,本来担任着礼部侍郎之职,主持着每年的科举事务。
      没想到,今年二月放榜之后,他被爆出收受他人贿赂,并为其安排科举名次,让其上榜的丑事。
      这件事情被赵铭宇直接交给大理寺处理,勒令他们十日之内查清来龙去脉。
      这不查不要紧,结果这一查可是让整个京城都吓了一跳。进士及第者共二十四人,其中十一人都向许鸿永行过贿。
      还有明经科与秀才科、俊士科,也有不少人行贿。这许鸿永当即被抓捕入狱,且从他家里抄出了赃款十三万贯。
      据传,天子震怒,当即下令要处死许鸿永,被宰相们劝下交由大理寺全权处理而后才改判流刑,籍没全家。
      这事儿还闹得今年的杏园探花宴都没举行,凌寒还真为那些凭真才实学考上来的人惋惜,本来该是多风光的事情,就这么让那些人给搞得生生错过了。
      但据凌寒回忆,她几乎每天跟阿耶见面,根本没见过他哪里有什么震怒的迹象,不知道到底是从哪里流出来的传闻。
      宋舒志又道:“陛下,臣刚才,倒是想到一个合适的人选。”
      “哦?什么人?说说看。”
      “此人,叫郑明,现任殿院殿中侍御史。”
      “郑明?”赵铭宇想了想,“倒是个好人选。”
      这郑明是郑氏族长长子,要说他是个好人选,其实也与新城大长公主有关。当时新城公主要下嫁郑家,但郑家又不想与皇室完全绑在一起。于是跳过了族长继承人的嫡长子,让嫡次子取了新城公主。
      但没想到,新城公主嫁进郑家后,郑氏其他小族小支都主动依附于她,继承了族长之位的那个嫡长子却反而没了话语权。
      其实也有一部分人看出来了,新君是不会容忍新城大长公主再像之前一般肆无忌惮地参预朝政。
      郑明他们当然也感觉到了,所以一直都自觉地与新城大长公主一派保持距离,想要夺回话语权,以免郑氏一族越陷越深。
      让郑明接掌这个位置,算是适当地提了一下郑家长房,让他们自己先斗一斗吧。
      一直到晚膳过后,宋舒志才出宫,凌寒与赵铭宇送了一段路后回了紫宸殿。
      伴着天上的星月与宫人们打的灯笼,两人慢腾腾地往回走着。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4章 科举丑闻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