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9、钟海 ...
-
如果说整个冬天里,念清所做的事算是给淮南救急,那么开春以后的这些日子,就开始着力于复兴。三月的府试,共取了八十三人进入院试。四月的院试又录了五十人。没有被录取的三十三人,进了今年新开办的书院里学习,院试考中的这五十人,经过在锦云半个多月的培训后,被分配到了下面的各个州县里做官,她们的直接任务是执行念清与赫连逸直接派下来的任务,不论属于哪个部门,一概由她们去传达执行。念清要她们所做的第一件事,是尽力找齐历年来的土地划分的档案。流离失所的百姓要安定下来,尽快恢复生产。土地是农民的根,把土地分配好了,农民有了地种,自然会回家去的。对于那些找不齐的,家里土地实在太少的,按照每个村子里剩余的土地,酌情分一分,也就差不多了。这是一件非常耗费时间的事,所以一概都是村民先集体种了地,官府对土地的划分在后。因为大家都差不多是穷人,所以按劳分配也没有什么问题。念清让下面的人清楚地告诉百姓,这只是今年的缓兵之计,还希望大家能齐心协力渡过难关。待到明年土地的基本划分完成了,便是各家收各家的田,交够官府的税,其余的一概自理。总体上,这件事进行的还算是有效,偶有些矛盾,自然是交给这些新官去烧火,她可不是来做调解员的。
民生的问题在逐渐推进,念清也没有闲着,她一直在跟进的,还是书院的事。考进来的这三十三人,无一例外都选择了教职。此刻的她们若是回家去,无非是来年再战,或是做了教书先生。现如今念清在锦云城外的山脚下建了云秀书院,说明了招收考取府试以上的考生,教习更加深奥的道理。出来以后虽说还是教书育人,可是档次明显高出了一级,甚至于,还能挂个三殿下的门生的名号。念清早先放榜出去招揽的先生们,有倒是有,只是无论有名气的,还是有实力的,能拿的出手的实在是少之又少。果然在这种地方搞教育兴国是自己想多了啊。不过好在,捎带着的给忆安找的夫子,倒是有了着落。
这是一个家道中落的书香门第家里的男子。看着连名帖都没有的,找了一张纸写了名字年纪就简历的男子,他年纪据说二十有七,比念清足足大了十二岁,可以叫一声叔的年纪了。穿着虽说寒酸,整个人却有种淡雅如兰的气质。念清问了几句诗文,教书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又是男子,忆安用不着避讳,可以说是十分难得了。点头叫过一声柳先生,柳文玉,正式成了忆安的教书先生。他当年正当出嫁年纪时,父母便双双亡故,连门亲事都没来得及说。现如今寄住在姨母家里,又哪里会有人记得给他说亲。是以二十有七,却早已没有家了。念清便让慕淮把西苑的竹苑收拾出来,第二日柳文玉便拖了全部家当搬了进来。竹苑离梅苑并不远,柳先生每日多走几步也就到了。念清在契约上,并没有写明是多少年,柳文玉倒是先开了口,道:“文玉一介男子,也不指望此生有个夫家了。还望殿下发发善心,签个死契,省的十几年后还要找个深山古寺,青灯古佛,了此残生。”听得他这般说了,念清也就重写了分死契,写明柳文玉此后便教习府中男子,还可以挑选资质好的男子留在身边,培养下一代男夫子。
一切都在渐渐走上正轨,自此物换星移,又是两轮春秋。念清与赫连逸一起,几乎日日泡在官衙和书院。偶有节庆之日,全家人出了门,去转转四周名胜古迹,或是邀了军中的将领,去了深山老林里打猎。偶与姐姐,父后通几封信,过年之前再向母皇递一份长长的折子,汇报今年的发展,再等母皇在批复中夹带的几句思念之情。日子就这么一天天的过去,转眼间已是正元二十一年的夏季。离念清回京,也不过还有一年整。
这年夏天,已有小半年未曾写信来的父后,在信中说了一件大事。三月以前,户部尚书钟海贪污事发,华青亲自去查,又揪出她意图与二皇女结党营私之事。证据确凿,无可抵赖。结党营私之罪,在慕云当重判,只是许是事发过早,并未有过多的证据,只罚了那慕乔岚三年俸禄,去北方匈奴边境,历练一年。而钟海贪污也应是重判,两相追加之下,贬回原籍,终生不得做官,不得重入京城。皇上震怒,一道圣旨,便将家抄了个干净,即日由几个官差押解着,回了老家,河东道的洛州。
对于这钟海钟大人,念清早就没了什么印象,第一遍看信的时候,只关注了那慕乔岚去了匈奴边境,不知一年后回来结果如何。待看到后面的时候,才想起,当年那个小公子,竟是钟海家里的一个庶子。不知那个小白兔一样的公子,过了这几年长成了如何模样?此次钟海全家仓促离京,凤后娘娘也已失去了灵雨的消息。信中最后只附赠了一张薄薄的纸条,上面写了钟家老宅的住址。河东道洛州,灵山脚下的钟家镇,钟家老宅不算小,在镇外,靠着灵山的地方。念清虽然不知父后给自己这个是几重意思,但想了想那个男子,此刻许是有些可怜的境地,还是仔细收着了。或许自己哪日得了闲去河东,还可帮衬一二。
父后的信里,除了这些胜似八卦的朝中大事以外,还提及了她明年便成年了,京城里她的王府已经建好,只等明年她夏季里回来,秋日便可封王,住进王府里了。看着父后在信里唠唠叨叨的说着也该物色名门望族里的大家闺秀,早点填起王妃的人选之类的话时,念清觉得头大的感觉又回来了。华青到现在也没选上个太女妃,也不晓得替妹妹挡一挡,想起那些闺阁里浓妆艳抹,弱柳扶风的男子,念清心里觉得,淮南的政事如此繁忙,自己还不如多留几年,也就几年,留到父后只去念叨华青的时候,再回去也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