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011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

  •   黛玉年纪尚小,亲母新丧又离别亲父,此时再远离家乡,正是满心的孤苦无依。被贾母如此一抱,一身的委屈,便顿时宣泄出来。泪水早也哗啦啦的流个不住。当下周围侍立之人,无不掩面泣泪。
      祖孙二人抱头痛哭一阵,一时众人慢慢解劝住了,黛玉这才拜见了外祖母。也就是贾府族第威望最高者贾母。
      贾母一一指数人与黛玉介绍到:“这是你大舅母,这是你二舅母,这是你先珠大哥的媳妇珠大嫂子。”黛玉不敢怠慢,一一拜见过。
      贾母又说:“请姑娘们来。今日远客才来,可以不必上学去了。”周围立侍众人答应了一声,便去了两个。但只这一时,黛玉在见到贾母、王夫人、邢夫人、李纨等后。便不自觉的又想起那些梦中这几人的情况来。随之又想到接下来应该是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还有王熙凤也应该出场才是。哪知黛玉才这么一想。那个最最当心的事情,便就在这时再次发生了。大量的有关于贾府内的人物信息,便由缓而快。最后一股脑的出现在黛玉脑子中。
      黛玉心中刚刚察觉有些先前不知道的事情,开始缓缓出现后,心里便着急得不得了。因为此时正在外祖母与舅母、二舅母、大嫂子面前。若这个时候犯了头疼病,那真真是太失礼数了。可是现实就是那么残酷,怕什么偏偏来什么。那脑子里不断的出现大量的信息,使黛玉那小小的脑袋瓜子,因一时难以承受,而出现剧烈的头痛感。可黛玉心中又紧记着母亲的教诲,不敢在长辈面前失了礼数。所以不得不忍着痛苦强持着头痛症。好在黛玉此时已经清楚的知道,那吐纳之法可以放松神经,缓解疼痛。便在暗中隐隐调节着气息,来抵抗那欲裂的头痛感。
      此时黛玉在见到贾母后,已再次触发了大量的石头记原本的封印。使得黛玉在贾母、王夫人等人面前,当场就犯了头疼病。
      只那黛玉心中因谨记母亲的教诲,女儿家要时刻注意仪容姿态。所以很是害怕在贾母、王夫人等长辈面前失了礼数。只得强持着痛苦,不敢表现出来。强烈的头痛感使黛玉身心疲惫,但又不得不注意着贾母、王夫人等人的问话。她害怕答错了话,会引起长辈们的不满。如此一来,黛玉便不得不一边强忍着头痛的同时,还得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小心翼翼的应付着。
      那贪狼赋予黛玉的见识阅历,是无形的精神力量。而这承受着痛苦的同时,还要应付局面。这种言行举止,却是修为道行上的有形实力。这却是要黛玉自己去磨炼的。黛玉此时还是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却要承受着大人都难以承受的局面。不但要忍受剧烈的头痛感,还要小心翼翼的回答贾母与王夫人等人的问话,又得注意自己的仪容姿态,言行举止。
      但正所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黛玉初次与贾母见面,便是要接受精神与肉的体上的双重同步考验。
      虽然黛玉强持着痛苦,可面色上难免有些变色。一旁贾母见了便是关心,知她有不足之症。问到:“看你身体如此虚弱,常服何药,如何不急为疗治?”
      黛玉听了强持着痛苦说道:“我自来是如此,从会吃饮食起便吃药,我父母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皆不见效。那一年我三岁时,听得说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我去出家,我父母固是不从。和尚又说:既舍不得,只怕我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那和尚疯疯癫癫,说了这些不经之谈,也没人理他。后来。。。”黛玉本想说后来吃着人参养荣丸。但黛玉随之却又想起那些怪梦的事,而自己如今已对人参养荣丸感到厌烦,且已多日不曾服用,倒是对燕窝粥颇为喜欢。这么一想,本想随口就说自己梦见一些神奇的梦的事。可是天生的敏感却让她多有忌惮。虽然眼前的外祖母看着对自己很好,可毕竟今日才初次见面。而且四周还有好些人呢。万一自己说了那些怪梦,那时她们把自己当做妖怪怎么办?何况此时自己正痛苦着,万一他们知道了嫌弃了怎么办?这么一当心,黛玉便也不敢多说一句话。改口又到:“如今得了一个秘方,父亲只叫人平日熬些燕窝粥以补身。”
      贾母听了说道:“这有何难。我交代他们日后饮食,多备一碗燕窝粥就是了。”
      这边黛玉正当心自己被嫌弃,被当做妖怪。哪里知道那边王夫人也已看出黛玉的病相,眼中已闪过一丝若有若无的嫌弃。却是正如黛玉所当心,果然会有人嫌弃她体弱多病。只是表面上无人看出罢了。
      其实此时的王嬷嬷也正如黛玉当心的那样。王嬷嬷也是听过黛玉说起一点那些神奇的梦的。只是那时黛玉才说了一点就犯头痛,王嬷嬷提醒过林如海是不是黛玉魔怔了。但却被林如海立时制止。那之后王嬷嬷便不敢再说起这魔怔之事。如今前来贾府投靠,更加比不得扬州。黛玉自己是事事小心翼翼,步步留心,不肯多说一句话,不肯多行一步路。而她王嬷嬷不也如此小心。在这侯门大院内,可不敢节外生枝。所以老练的王嬷嬷选择了装老糊涂,以此来显得她老不中用。免得多说了话,招来不必要的麻烦。
      黛玉为了不在长辈面前失了礼数,暗中苦苦强持头痛病。不一时,那边只见三个奶嬷嬷并五六个丫环,簇拥着三个姊妹来了。第一个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其钗环裙袄,三人皆是一样的妆饰。
      此时黛玉虽然头疼欲裂,但为不失礼数,忙起身迎上来见礼。四人互相厮认过,大家归了坐。丫环们斟上茶来。贾母便开始问起一些黛玉母亲贾敏的病丧之事。无非如何得病,如何请医服药,如何送死发丧。黛玉不敢怠慢,一一如实回答,言行得体,不失礼数。
      那贾母听后不免又伤感起来,又对黛玉说到:“我这些儿女,所疼者独有你母,今日一旦先舍我而去,连面也不能一见,今见了你,我怎不伤心。”说着,搂了黛玉在怀,又呜咽起来。黛玉强忍着头痛,见贾母再次将她搂在怀中哽咽,再也忍不住,便又跟着痛哭起来。这哭还得跟着人家才能哭,真真是辛苦呀。哪里有家里自在呢。
      旁边众人见祖孙二人又抱头痛哭,忙又都宽慰解释,方才略略止住。黛玉那头痛虽然因痛哭稍微缓解了一点,但头痛并没消失。此时见贾母已止住流泪,便也不敢再哭,只得再次强持着。场面上,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但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这时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话:“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黛玉本能有些纳罕,但随之想起那些记忆来,便也不见怪了。心想:必是那琏二嫂子来了。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环围拥着一个年轻少妇,从后房门进来。
      这年轻少妇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黛玉正要以嫂子称呼,又急忙止住。心下暗道:还未介绍,如何能多言。这一开口,他人必然疑惑,岂不是视自己为妖怪。黛玉害怕被别人当妖怪,便不敢多言。只起身接见,站在那里。
      贾母笑道:“你不认得她。她是我们这里有名的泼皮破落户儿,南京俗称辣子。你只叫她凤辣子就是了。”
      黛玉自幼被母亲以淑女标准教养,哪里会像贾母说的那样称呼,一时不知该不该称嫂子。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她道:“这是琏嫂子。”
      黛玉这才对王熙凤见礼赔笑,称呼“嫂子”。
      那熙凤上来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大量了一回,送回至贾母身边坐下,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
      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
      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她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说着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婆子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黛玉此时正头痛着呢,哪里耐烦王熙凤这么个问东问西的。可又不敢失了礼数,只得一一回答。
      说话时,已摆了茶果上来。王熙凤亲为捧茶捧果。又见王夫人问她:“月钱放过了不曾?”
      王熙凤道:“月钱已放完了。才刚带着人到后楼上找缎子。找了这半日,也并没有见昨日太太说的那样的,想是太太记错了?”
      王夫人道:“有没有,什么要紧。该‘随手’拿出两个来给你这妹妹去裁衣裳的,等晚上想着叫人再去拿罢,可别忘了。”
      王熙凤道:“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林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
      当下茶果已撤,贾母命两个老嬷嬷带了黛玉去见两个母舅。时贾赦之妻邢氏忙亦起身,笑回道:“我带了外甥女过去,倒也便宜。”
      贾母笑道:“正是呢,你也去罢,不必过来了。”
      邢夫人答应了一声“是”,遂带了黛玉与王夫人作辞,大家送至穿堂前。黛玉此时头痛欲裂,只想着早些休息,可又违不得礼数,只得随邢夫人走了。心中却是苦涩万分,不知这头痛何时是个罢休。此时黛玉已无心去注意其他,只随着邢夫人行车坐轿,昏乎乎的到了贾赦院子。邢夫人让人去请母舅贾赦。
      不一会儿那回事的媳妇来说:“老爷说了:连日身上不好,见了姑娘彼此倒伤心,暂且不忍相见。劝姑娘不要伤心想家,跟着老太太和舅母,即同家里一样。姊妹们虽拙,大家一处伴着,亦可以解些烦闷。或有委屈之处,只管说得,不要外道才是。”
      黛玉知书达理,忙站起来一一听了。再坐片刻,实在是不想再坐,便起身告辞。邢夫人苦留吃过晚饭再回去,黛玉强持微笑回道:“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谅。”
      邢夫人听了笑道:“这倒是了。”随之乃令两三个嬷嬷用方才的车轿,好生送了过去。于是黛玉告辞,邢夫人送至仪门前,又嘱咐了众人几句,眼看着车轿去了方回来。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