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0、010黛玉别父进京都。 ...

  •   在黛玉病根去后,身体便一天天好转起来。又一个月后,虽然还很娇弱,但已能和常人一般,也不吃药了,饮食也规律了。
      这日。林如海在黛玉病体大愈后,乃将黛玉叫到书房中来。对林黛玉说道:“玉儿。前你母亲去后,都中你外祖母处,已遣了船只前来,欲将你接入都中教养。因那时你病了,故而未行。如今两月过去,你病已大痊。巧合你贾先生因朝廷复起官员,欲往都中奔走。为父乃请你贾先生一路随行,途中也好照应一二。你且去准备准备,过两日便上京去。”
      黛玉听了顿时想起那梦中之事来。在那些神奇的梦中,黛玉就预见了自己将与父亲离别,往长安神京去外祖母家住。此时父亲林如海亲口提起,更是真得不能再假了。虽然此时黛玉对于这有先见之明的预知能力还很笼统,只知道一个大概。却也使黛玉吃惊了不小。
      只是黛玉此时亲母刚丧,虽然事先已有预见,可当此事真正来临时,黛玉还是摇头到:“爹爹。女儿不想离开爹爹,女儿不要上京。”
      林如海听了叹了一口气,看着这唯一的女儿,心中却也是多有不舍。可又能如何。一想到扬州盐场势力错综复杂,自己已分不开身来。身边又无亲眷长辈可以照顾,他又如何能安心让女儿林黛玉留在扬州。且到长安贾府后,林黛玉还有贾母照料,远比在扬州安全许多。所以即便林如海再怎么舍不得,却也不得不忍心离别。
      林如海劝道:“玉儿。为父又何尝舍得你离开。只是为父年将半百,再无续室之意,且你多病,年又极小,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今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去,正好减我顾盼之忧,何反而不往。”黛玉听了无话可说。又想起那梦中之事,想定这事是免不了了。便也只能答应泪别。
      黛玉身边本有两个近侍丫头雪琴与雪雁,还有一个自幼照料的奶娘王嬷嬷,以及一些侍候婆子。但林如海顾虑贾府是侯门望族,既是去投靠也不能随带太多人,黛玉过去贾母也好有安排。于是便只让黛玉随带二人。
      一个雪琴虽然比较会照顾人,但因雪琴不是家生子,在扬州本有父母兄弟,所以不愿离开扬州。而雪雁虽然做事比较粗心。但因脾性比较孩子气,反而与小二三岁的黛玉玩得来,又是家生子。因此黛玉便带着雪雁和王嬷嬷一起,随荣国府前来接人的几个老妇人,坐船前往长安。教习贾雨村则随陪另一船,跟在后面。
      扬州坐船至都中,须得先走运河,再入黄河。少不得要走十天半个月的时间。这期间黛玉便时常回忆那些梦中出现的事。此时到也不曾再有头痛之事发生,只是黛玉却很是好奇。因为梦中之事,有一部分情景是日常生活情况的。而这些日常情景,有很多就是发生在黛玉自己与父亲离别后的事。这让黛玉有了一种先见之明的错觉。
      如今梦中之事已经应验了很多事。比如那书法,比如那琴艺,比如那棋谱,比如那运气呼吸的法子。再比如这离别父亲,坐船去长安贾府投靠外祖母的事。林林总总使得林黛玉对梦中的事情再无怀疑。也相信了自己的前世,便是那天上的绛珠仙子,与那个所谓的贪狼神君,或许真的和她是前世夫妻呢。虽然这种信任并不是出于真实的记忆,而是一些神奇的梦境造成的。但即便如此。此时黛玉的潜意识里,也已经认定了这份前世因缘了。
      当然。黛玉此时会这么想,会有这种潜意识的认定。自然离不开当初贪狼元神,在往黛玉残魂中灌注意识时做了手脚。贪狼并没有把其与绛珠仙子,和神瑛侍者三者的关系如实告知。而是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混合在一处。其他的到都是真的,就是其贪狼与绛珠前世是夫妻这点上,却是做了一些手脚。如此在九成真中,参入一丝虚假。以黛玉那点浅薄的修为,又如何能够分辨得清呢。所以现在黛玉的潜意识里,很容易的就认定了这个前世的“真相”。
      因此此时黛玉回想起梦中的事,便对其前世与那个白衣男子是夫妻一事,也不再疑惑。而是纠结是不是应该与其分的身秦钟相见。
      运河行船并无波澜,贾府的船只鱼贯而行。此时黛玉在船中寝室内又在做着人神交战呢。黛玉心中一个理智的声音说道:若是如梦中所见,都中当是街景繁华,人烟阜fu盛。到了都中后,当先路过宁国府,再进荣国府。。。若按梦中那白衣男子所说。进了贾府后,务必要借助二舅舅家的哥哥贾宝玉,与一个叫秦钟的人见面。那个秦钟乃是他在这个世间的分的身,那样他才能守护我今生的周全。有什么事,只管叫那个秦钟去办。。。
      这时却又有一个感性的声音说道:不行不行。娘亲说过,男女八岁不同席。即便是二舅舅家的哥哥,也不好一处玩儿呢。又如何能与别的男孩儿相见。
      那理性的声音却说道:我不是还没八岁吗?要等过了年,做过生日才八岁哩。
      那感性的声音却到:还没八岁也不行。女儿家要端庄自重,注意仪态。岂能与陌生男孩相见呢。
      理智的声音到:可那个叫秦钟的,是前世夫君的分的身哩。
      感性的声音又到:那也不行。前世是前世,今生是今生呢。。。
      两个声音在黛玉心中相互辩驳,一时却也分不出谁胜谁负。毕竟黛玉母亲贾敏,从小为黛玉教授的淑女标准,不是那么容易被破坏的。
      那到底见不见呢?对于这个问题,黛玉着实苦恼了许久。黛玉从上船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直至到了贾府,也没决定是否要见那个叫秦钟的分的身。
      十几日的舟车劳顿,最终还是将黛玉送到了都城长安。黛玉在软轿内也能感受到长安城的繁华。便从轿子内掀开锦帘一角,向外好奇偷看。
      自码头下船上轿后,路上行人便非常热闹。又行了半日,黛玉忽见街北有一处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正门却不开,只有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
      黛玉在轿中看到此景,想起那梦中一段记忆。不禁轻声自语到:“敕造宁国府。”
      果然。那轿子悠悠晃晃的往那大门前一过。那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正是“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
      黛玉想道:这便是外祖之长房宁国府了。
      一行车轿又往西行,不多远,照样也是三间大门。黛玉便知这是荣国府了,便也把锦帘放下。那队伍却不进正门,只进了西边角门。那轿夫抬进去,走了一射之地,将转弯时,便歇下来退出门去了。后面的婆子们已都下了轿,赶上前来。另换了四个衣帽周全,十七八岁的小厮上来,又抬起轿子。众婆子围着轿子随行,来至一垂花门前落下。众小厮退出,众婆子上来打起轿帘,一嬷嬷对黛玉说道:“林姑娘,该下轿了。”说着便扶林黛玉下轿。
      一路上黛玉早想起以前听母亲说过。她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只前来接人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日后在其家居住。却是要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若不然岂不是要被人耻笑了去。
      所以林黛玉见那嬷嬷伸手来扶,便也扶着婆子的手,进了垂花门。一面挺直了身子微低着头,双手轻握垂放于腹前,脚下不缓不急,目不斜视,只以眼角稍微打量一下眼前环境。但见两边是抄手游廊,当中是穿堂,当地放着一个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转过插屏,小小的三间厅,厅后就是后面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
      台矶之上,坐着几个穿红着绿的丫头,一见她们来了,便忙都笑迎上来,说:“刚才老太太还念呢,可巧就来了。”于是三四人争着打起帘笼,一面对里面回话到:“林姑娘到了。”
      黛玉方进房来,只见两个丫环搀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黛玉便知是她外祖母。刚要拜见时,早被她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