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7、龙图阁观贡,崇政殿议事 ...

  •   “皇上,您看这个办法可以吗?”顾佑第二天一大早就进宫,向萧祯禀告他们研究好的方案。

      “恩,不错,此事办好,必有重赏。”萧祯很满意。

      礼仪院想出的办法与萧祯的想法不谋而合,有他们和钦天监的人去操作,册封李承之为梓君,并且还能在朝为官的事情就会更合乎情理。

      其实萧祯身为皇帝,他若是强行下旨,那朝臣再反对也无用,但李承之的名声和前途就都毁了,萧祯不愿这样做。爱一个人,是要尽全力给对方,他想要的,他需要的,而不是自私的以爱之名禁锢对方。

      “摆驾龙图阁,顾大人随朕一起。”萧祯吩咐。

      “是,老臣谢皇上隆恩。”顾佑与有荣焉。能遂驾圣上,那是近臣才有的恩宠,顾佑再一次告诫自己,定要把此事办好,不负圣上所托。

      萧祯此刻前往龙图阁,是因为乾元节中有一个重要的环节,皇帝要和大臣们一起,在龙图阁观看各国使节们朝贺的贡品,以示天威。

      这龙图阁,是先皇为纪念宋太宗而修建的宫殿。专门收藏太宗御书、御制文集、各种典籍、图画、宝瑞之物,以及宗正寺所进宗室名籍、谱牒等。又先后置待制、直学士、直阁等官。在皇帝生辰节庆这段时间,则专门放置各国朝贺的贡品。

      萧祯端坐于宝座之上,文武两班朝臣分次站好,执礼的官员手捧礼单,开始宣读。

      “契丹献,刻丝花罗御样透背御衣七袭,七件银鼠鹅项鸭头纳子,涂金银装箱,金龙水晶带,银押副之,锦缘帛皱皮靴,金玦束皂白熟皮靴鞵,细锦透背清平内制样,合线缕机绫共三百疋,涂金银龙凤鞍勒、红罗押金线绣方鞯二具,白楮皮黑银鞍勒、毡鞯二具,绿褐楮皮鞍勒、海豹皮鞯二具,白楮皮裹筋鞭二条、红罗金银线绣云龙红锦器仗一副,黄靴皮缠楮皮弓一,红锦袋皂雕翎羱角脍头箭十,青黄雕翎箭十八,法渍法曲面曲酒二十壶、蜜晒山果十梀櫺椀,蜜渍山果十梀櫺,疋列山梨柿四梀櫺,榛栗、松子、郁李子、黑郁李子、面枣、楞梨、棠梨二十箱、面秔麋梨粆十捥,芜萸白盐十捥,青盐十箱,牛、羊、野猪、鱼、鹿腊二十二箱,御马六匹,散马二百匹。国主致戎器宾铁刀,鸷禽曰海东青。

      献太后,御衣缀珠貂裘、细锦刻丝透背、合线御绫罗绮纱縠御样,果实、杂屦、腊肉凡百品、水晶鞍勒,新罗酒,青白盐。”

      契丹这份礼单,是按照往年的惯例进贡的,不多也不少。不外乎是一些衣服鞋帽、弓箭匕首、干果酒肉之类的。这里面最值钱的,还是这两百多匹马,尤其是御马六匹,都是优秀的战马。

      大宋和契丹自三十年前结盟后,一直和平相处,边境也没发生大的恶性事件,因此两国间的交往还算密切。契丹进献贡品,除了给大宋皇上外,也会再献一份给太后,大宋回礼也是回两份,这已经成为两国之间约定俗成的习惯。

      但最近几年,契丹国内时局不稳,国主昏庸,对朝贺大宋这件事上愈发的不上心,每年都是敷衍了事,随便派个使节,按照惯例献上贡品就算交差。今年能派秦国王与大皇子这两位重要的使臣前来,想必是使臣自己别有用心了。

      之前在街上偶遇契丹大皇子耶律查刺,萧祯就暗自怀疑过,是不是对方故意为之。后来虽确定是巧遇,但他也不想与对方有什么交集。另一位使臣,秦国王耶律宗元,可是到达大宋的第二天,就携带厚礼去拜访丞相丁述了。

      原因无他,此二人正在争夺皇位的激烈竞争中,都想寻求他国的支持。萧祯此前并不想卷入契丹内乱,打算静观其变。但契丹大皇子耶律查刺发自内心的亲宋举动,却又令萧祯动心了。

      上善伐谋,若能不费一兵一卒就解决契丹的问题,那何乐而不为呢。耶律查刺天真直率的性格和亲宋的举动,正是这一切的基础。但大前提是,耶律查刺能顺利登基,掌握契丹大权。此事,还需从长计议。

      萧祯暗自思衬的时候,礼官们已经将党项进献的贡品摆好,开始宣读。与刚才契丹满满一大厅的贡品相比,党项的贡品顶多十之三四,少了一大半。并且只有衣物细软及少量银器,没有武器更没有马匹,这与往年相比实在是相差太多。要知道,以前的贡品,光是马匹都不会少于300匹,还会有不少的马鞍马具等。

      大臣们见此,已经开始纷纷议论,这实在不是个好信号。早有传言,党项太子李元昊公开鄙弃唐朝和宋朝的赐姓“李”,改用党项姓氏“嵬名”。并且从党项和大宋边境贸易的情况来看,马匹和武器已经被党项单方面禁止输出了。这说明,不止萧祯在做准备,党项也起了反心。

      纵观目前大宋和周边各国间的关系,除了与契丹是平等的“兄弟”之国外,其他国家都是大宋或契丹的从属国,是要称臣的。而这些属国也都毕恭毕敬的献上贡品,并且看得出来,是花了十分的心思的。唯有党项,就差明着说要造反了。

      自李元昊登上太子之位后,党项除了对大宋起了反心外,对契丹的态度也很微妙,挑衅大于服从,看来这位新太子的野心不小啊。

      既如此,重建骑兵的事情就已经刻不容缓。萧祯无心再听其他国家的礼单,让蓝绵宗悄声宣李承之、韩璋和富翊入崇政殿议事。

      除李承之外,其他二人并不知道,皇上为何突然宣他们议事。他们几人无论是级别还是职位,都没到御前行走的高度。他们虽心中疑惑,但并不慌张,也没有沾沾自喜,只是眼观鼻、鼻观心的站好,等着萧祯前来。

      “三位爱卿,可知朕为何叫你们来?”萧祯先抛出一个问题。

      “臣不知。”几人互相看了看,然后齐声答道。

      其实李承之听到党项的礼单,再看萧祯的表情,已经猜到了,不过现下还是说不知的好。

      “你们刚才都听到礼单了,有什么看法?”萧祯又问了第二个问题。

      “臣以为,党项有不臣之心。”富翊首先回答。

      富翊才思敏捷,气量大度,有王佐之才。因文章出众,被右谏议大夫晏同叔看中,将女儿许配给他,传为佳话。

      “臣附议。为今之计,还请陛下早做准备,战事恐怕一触即发。”韩璋进一步说道。

      韩璋出身官宦世家,少有大志气,端重寡言,不好嬉弄。以弱冠之年参加科举,即得中榜眼,从此步入仕途,今年二十又三。

      “恩,可有良策?”萧祯再次发问。

      李承之此时已明白萧祯的意图,他是在考核富翊和韩璋,打算对他们委以重任了。既如此,他索性就在一旁观瞧,并不答话。

      富裕和韩璋思考了一会儿,皆表现出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

      “恕你们无罪,但说无妨。”萧祯大手一挥。

      “我大宋当以战止战,是为上策。而要战,则必先壮我军威,强我军力。臣以为,有三点:

      其一,我西北军各自为政,一旦有战事,战力分散,不能互相协作,亦无人统一调遣。臣建议,河北、河东、陕西三路,当西北控御之地,事当一体。

      其二,我大宋军队多以囚犯为之,意志薄弱,战力低下。臣建议,应以籍民为兵,以为义勇,凡主户三丁选一,六丁选二,九丁选三,农闲教习武艺,战时防守城寨。这样做,既可加强边防军事力量,又可减轻冗兵之费。

      其三,边疆久为武将镇守,常听闻士兵骄横,军纪松弛。臣建议,应恩威并行,对那些品行恶劣的士兵毫不留情地诛杀,而对以死攻战的士兵则予以重赏。”韩璋胸中元自有丘壑,三条建议说的是言之凿凿,掷地有声。

      “说得好!”萧祯拍案而起,赞同道。

      韩璋提出的这三个建议,在不改变大宋制度的前提下,确实是非常实用且有远见的。这韩璋当真如班定远再世,其言其行,实乃燕颔儒生,有封侯之相。

      “韩璋听旨,升淮南西路庐州知州,主管庐州军事,乾元节后即刻上任。”萧祯非常认可韩璋的才能,放心的将马场一事交给他。

      然而,这调令却让韩璋,包括富翊都一头雾水。不是在说党项造反,西北战事么,为啥要把人调到南方去?

      “二位大人有所不知,经考察证实,这淮西庐州非常适合培育战马,当地百姓私下牧马已超过千匹。”李承之提点二人。

      韩璋闻弦音知雅意,转瞬间便明白了萧祯的意图,兴奋的声音都有些颤抖:“陛下,您是要……骑兵?”

      “恩。此事还需谨慎行事,不可激进,遇事从权处理。这战马,朕不是只要这一次,而是要把庐州马场长长久久的经营下去。”韩璋行事稳妥,但萧祯还是反复叮嘱,战马的事情乃百年大计,太过重要。

      “臣明白,臣定不会有负陛下信任,臣叩谢皇恩!”韩璋虽不明白萧祯为何会挑中自己,但只要是为了大宋,让他做什么都可以,义不辞难,承命即行。

      马场一事若被公开,定会引起朝堂震动,所以要谨慎行事。而且牧马这件事也急不得,需要组建经验丰富的团队,花长时间和大精力,才能有所成效。

      “富翊,你留在朝中,自有大用处。”见富翊一副也想求外放的激动模样,萧祯直接打消他的念头。

      对富翊的才能,萧祯是很认可的,这来源于两世的积累。富翊现在官拜右司谏,他御史的身份,以及他岳丈晏元献谏议大夫的身份,在后面扳倒丁述及其党羽时要发挥大作用。

      “是,臣遵旨。”富翊同韩璋的思路一致,只要能为国效力就行。

      “好了,承之留下,你们二人退下吧。”萧祯摆摆手说道。

      富翊和韩璋恭敬的退出崇政殿,人多嘴杂,两人在宫中并没有过多交谈,而是直接去了富翊家里。

      “我今天真是高兴。陛下此举,是开我大宋先河之壮举啊!”韩璋发自内心的赞同甚至崇拜萧祯道。

      “不错,有如此明君,实为我等臣子之幸!你在任上,定要做出一番成绩来,才不辜负陛下对你的信任!”富翊叮嘱道。

      “彦国兄说的是,小弟铭记在心。我不日就要赴庐州,希文兄已上任扬州,兄长你留任京中。你我兄弟三人皆能大展经纶,人生如此,当属无憾!”韩璋胸中激荡,感叹道。

      富翊起身,招呼着韩璋:“好,今日高兴,来来来,咱们喝酒去,定要不醉不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7章 龙图阁观贡,崇政殿议事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