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3、第二十三章 兵者行诡道【修】 ...

  •   贾敏随着苟逾来至将军府。
      其时,虎威将军朱旭正在接见部足,于是贾敏被安排在客厅稍作休息,等候接见。
      不到一刻钟,苟逾因政事繁忙,也起身离开了。因而,偌大的客厅,只有贾敏主仆三人长坐等候。
      一刻钟,半个时辰,一个时辰……时间一点一点过去了,朱旭依旧未能现身。
      碰到如此情况,秉性脾气稍差之人,或者稍微自恃才能之人,可能便要拂袖而去了。然而他们一行三人,除了女子稍显不喜之外,其余两人并无不耐,尤其是贾敏,一派悠然自得。
      朱旭在暗地里偷偷观察了一番,与身旁的苟逾道:“此人的确不错。只是身份还需查上一查。”
      苟逾将目光从贾敏身上收回来,道:“现在是生死存亡之际,只有一线生机,我们也不能放过。你先见上他一见,看他有什么谋略章法,之后再做定夺。”
      朱旭点头,肯定道:“不错。如今也等得够久了,我便去见一见他。”说罢,整顿了形容,独自往客厅走去。待走到门前,特意加快了脚步,仿佛是匆匆而来。
      贾敏听到脚步声,不慌不忙地的站起身来,正好看见一个满脸络腮,眉目锋利,身着将军盔甲,年过三十的男子从门外走来。他微微一笑,拜道:“在下见过虎威将军。”
      朱旭拜拜手,径直在上座坐了,锋利的目光看向贾敏:“你,就是那个揭榜之人?”虽是询问,语气中却都是肯定。
      “是的,在下就是。”
      “你,”朱旭在贾敏身上打量一番,最终落在那双笑意浅浅的眸子上,“有何良策?”
      贾敏却摇头道:“在下并不懂行军打仗。”
      朱旭眼锋更利,沉声道:“你可知,戏弄本将军者,皆按军法处置了。”常年征战沙场的将军,他的目光犹如利剑,带着嗜血的光芒,一般之人在这样的目光下恐怕早已瑟瑟发抖了。
      然而,贾敏并不畏惧,甚至勾唇清浅一笑,道:“然而,在下却能令羿军退兵三十里,保一城百姓安然无虞。”
      朱旭瞬间握住拳头,却厉声威胁道:“夸夸其谈者,在本将军这里,也没有一个好下场。”
      贾敏不置可否,依旧脸色平静道:“敢问将军,援军是否迟迟未有来信?”
      朱旭不动声色道:“是又如何?不是又如何?”
      贾敏微笑着轻描淡写道:“如果是,将军恐怕已做好背水一战,莫约不出七日了。且,即便将军七日后按兵不动,羿军也会开始攻城!”
      朱旭心中大骇,拍案而起,厉声问道:“你是什么人?怎么会知道这些?!”仿佛下一秒,便要将贾敏抓起来严刑拷打。
      贾敏却笑了,道:“原先只是在下的猜测,多谢将军告诉在下答案。将军莫急,且听在下说来。”
      朱旭冷静下来,冰冷而锋利的目光盯着贾敏,那目光似乎在说,如果你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便让你身首异处。
      贾敏顶着朱旭冰冷的目光不紧不慢道:“在下知道将军会背水一战,是因为察觉城中粮食无多,恐怕已经撑不过七日了。至于那羿军动向,则是因为在下知晓,羿国每逢十五大朝,南征初战必见捷报,否则羿皇难以安下臣。”
      朱旭动了动嘴角,此人虽是年少,却敏锐异常,有几分大才。
      他念头转过之时,贾敏已拜道:“敢问将军,隋安守城兵将有几何?”
      朱旭顿了顿,如实道:“不到两万。”
      “那将军可知敌军有多少人?”
      “十五万人!”
      贾敏又问:“随安背水一战,将军可有几成把握守住?”
      朱旭静默片刻,沉声道:“至多两成。”他怎能不清楚,他们这不到两万人,碰上十五六万羿军,不异于以卵击石,两成还是乐观估计。
      “在下还想告诉将军一事,这十五万羿军,仅是羿国的前锋,再过些时日,必定还有数十万羿军兵临城下。”
      朱旭大惊失色:“果真?你如何知晓?!”
      贾敏一一道来道:“在下去年年底历经羿国,却见羿皇大肆征兵,下令平民每十丁出兵一人,富豪人家弱冠之下从军者,凡强健勇猛之人,皆任为禁卫军统领。由此可见,羿皇出兵决心之大。在下好奇之下,询问羿国人,有知情者告诉在下,羿皇如此征兵已不是一次两次,从前年年初便下了征兵令,每次征兵可征至五万人。如一次十万,一年两次,羿国这两年征军数达四十万,再加上羿国号称五十万铁骑精兵。将军,如此算来,羿国出兵人数,少说八十万。”
      朱旭直起身来,负手踱步,如果羿国真有八十万大军,按着羿国如今的势头,我启国危矣。他原先便奇怪,羿启两国多年素无交集,羿国为何会突然大军压境,兵临随安?看来,羿国是早已觊觎我启国国土,想要重现七年前羿灭辰之举啊!
      他仍记得,八年前羿灭辰前夕,阑国荆州江陵一带发生叛乱,阑国无暇他顾。正在此时,羿国突然出兵平阳,一举夺城,后趁势翻越天柱山,逼进阑国国都中京。好在阑国反应及时,羿军并未讨得好处,趁乱逃至江陵一带,与江陵叛军相互勾结,阑国一时难以除却,而这支羿军也难返回羿国。
      正在世人猜测这两军对垒后续如何之时,羿军与阑国叛军,突然进攻辰国。辰国荥阳本与江陵是一江之隔,又有京南运河联通,乘舟而下自然容易。且说当时辰国正值国丧,新君册立,朝纲不稳,面对敌军突然来袭,玩忽职守的臣子并未及时上报国君,失去先机,后来便是如蚁蛀之堤,兵败得一发不可收拾,直至辰国覆灭。
      朱旭曾经想着,什么天时地利人和,羿灭辰,在他眼中,就是羿国走了狗屎运!可是此次怕不是凭什么运气了,如真有八十万大军,绝对是有备而来!随安一拿下,定会继续增兵南下,深入启地,届时如猛虎出山,势不可挡。可恨他困于孤城,不知朝廷可收到军情与否!
      他暗自愤恨着,又听贾敏问道:“将军,算上这些,您还有几成把握守住随安?”
      没有援兵的情况下,对上十五万军,想要取胜已是不可能之事,更遑论后面的数万兵甲了。更关键的是,他们不但不知道援军几时可到,而且余下粮草实在囊中羞涩,战士们很难填饱肚子,哪里还有力气杀贼迎敌?如此情况下,背水一战,只是死的悲壮些吧。
      他缓缓吐了一口气,沉声道:“没有胜算!”
      贾敏淡声道:“是的,没有胜算,如若援军未知,一旦羿军攻城,失守随安是毫无悬念的事。”
      朱旭赫然转头,目光炯炯的看向贾敏,那个平淡无奇却气度不凡的男子,此时他的心中燃起一丝希望:“你说,你能暂令羿军退兵,保随安百姓无虞?”
      贾敏清浅一笑,眸子里闪烁着自信的光芒:“是的,在下可以!只需将军能够信任在下!”
      朱旭点头:“好,你说!”
      “将军,此时大军压城,孤城势危,破釜沉舟是下下之策。正所谓‘徒众我寡,又疮痍之后,不可以矢石相持,须以权道制之。’在下认为,一个守字,足可以应对区区羿军。”
      朱旭心想,好个狂妄之人。然而,他对此话却是不认同,皱眉道:“如果能守住当然最好,但是随安粮草……”
      贾敏摆手打断朱旭将要吐出的话,“在下也知将军有何顾虑,随安即将弹尽粮绝,空谈固守恐怕也难守住。只是羿军压境,势必夺取随安,但始终驻军城外,一直未能进攻是为何?因为羿军想要随安自降。将军可知,羿军为何迟迟不攻城,反而等候隋安自降呢?因为羿国出兵伐启,是羿皇一意孤行之举,许多臣子予以反对,而进攻随安的将领石丕也是反对者之一。所以,这其中还有,可回旋之处。”
      朱旭颔首示意认同,不过不多表态,只道:“你接着说。”
      贾敏悠然一笑:“昔年楚令尹公子元亲率600乘攻打郑国,一路高歌,直逼郑之国都。郑国国力较弱,兵力空虚,无法抵挡楚之进犯。正危难关头,群臣慌乱,有主张求和者,有主张拼一死战者,只有一上卿叔詹请道:‘请和与决战皆非上策,固守待援,倒是可取。郑齐互盟,今而有难,齐必出兵相助。公子元伐郑,实为邀功图名讨好文夫人,他定急于求成,又唯恐失利,我有一计,可退楚军。’后郑以叔詹计,先命兵卒全部埋伏暗藏,不让楚兵得见,又令店铺照开,百姓来往如常,不露一丝慌乱。继而大开城门,摆出全不设防之态。果然,楚兵见此情态,心中起疑,以为其中有诈,不敢贸然进攻。于是按兵不动,派人进城打探虚实。然而,此时齐已联合鲁宋二国发兵救郑。公子元见三国来兵,自知毫无胜算,下令退兵。自此,郑国危机可除,又不费一兵一马,可谓皆大欢喜。将军,如今随安之势,比之那楚郑之战如何?”
      朱旭听出些意味来,忽而站起,双目炯炯看着眼前这个貌不惊人的年轻人:“你是说……”
      “不错。”贾敏眯眼道,“虚者虚之,疑中生疑。那石丕本无进攻之心,又有羿皇雄心壮志压着,初初开战,必不能失利一分,故而会慎之又慎。随安只需故布疑阵,虚实相生,即使仅有一点儿疑虑,石丕都会暂且退兵。”
      话音刚落,屏障后有一人转出,赫然便是随安太守荀逾,既出,抚掌赞道:“好计,好计!果然英雄出少年啊。”
      贾敏矜贵一笑,并不自得,淡声道:“多谢大人夸赞。”
      “子郭,你也觉得好?”朱旭看向他的老伙计。
      荀逾点头:“我觉得此计可退敌兵。”
      朱旭心中计较,来回踱步。如子郭所言,是条好计,只是太冒险了些,然而到了如此境地,哪还有选择的余地?只能死马当作活马医。他踱了几个来回,又踱到贾敏身前,皱眉问道:“先生,此计虽好,却只能退兵一时,一旦羿军发现上当,恐怕恼羞成怒,到时随安真正危矣。”
      贾敏摇首:“只要退了这一时兵,随安便是有救了。因为,还有援军。”
      朱旭皱眉:“援军何时可至,至今皆无音讯。”
      “在下猜测,不出七日,援军可至!”贾敏勾唇淡笑,掷地有声道。
      朱、荀二人面面相觑,既惊喜又疑虑,既想相信又不敢相信,荀逾问道:“这,先生是如何得知?”
      正在这时,门外有人速来:“报!将军!丞相派人来了!”
      朱旭怔愣了下,大喜:“快,快请进!”
      随后一个高瘦褐衣男子进来,单膝跪拜道:“参见虎威将军、太守大人!”
      朱旭三下并作两下走上前去扶起那男子:“郭校,是你,你怎么来了!快快请起!”苟逾也激动地围了上来。
      启相秦孔身边一等随从郭校起身道:“丞相收到战报,夙兴夜寐,忧心不已,只是身在朝堂,不闻就里,特遣某前来送信,且察看形势。”
      朱旭忙问出最关心的话:“丞相有何吩咐?援军几时可至?”
      “丞相从安北营先遣十万精兵前来,正急行军,莫约五月十日可至。”竟与贾敏所料分毫不差。
      “好!好好!”朱旭激动地连声叫好。
      荀逾亦是热泪盈眶:“将军,随安有救了!”
      郭校又道:“丞相还说,羿人来势汹汹,恐怕不肯轻易罢手,请将军与太守做好打算。又道,随安虽是要地,但也不值得两位大人搏命拼死,还请二位保重自己。”
      荀逾谢道:“多谢丞相关心。”
      最后,郭校轻声说道:“不瞒二位大人,某猜测,丞相有意北上,故先遣某至。”
      “果真?!”朱旭又惊又喜,喜的是丞相亲临,以其大才定能驱逐蛮胡,惊得是丞相自启开国便未曾离开花凰城,如今竟亲自出征,难道局势已然如此危急了么?
      “八九不离十。”
      朱荀二人皆陷入了考量,气氛一下子静默起来。良久,冷静下来的荀逾,心头又浮现之前的那个疑问,贾敏是如何得知此讯?然而一转身,贾敏已然不在此处了,想是方才避嫌去了。
      他心底赞了声,转向另一个担忧:“子郭,我们的粮草恐难坚持到……罢了,我再找那些富商募捐些,抠也要再抠出他们些血来!”眼中一道精光闪过。
      同样从千头万绪回神的朱旭,拍拍他肩膀:“子郭,难为你了。”
      “分内之事。反倒是九安已经几日未眠,还是先去休息休息,养好精蓄好锐。”
      朱旭这段时间殚精竭虑,夜不得寐,只因心头压着快巨石,如今巨石一去,没了强撑着那口气,反而疲惫上涌,头昏脑胀。故而也不推脱,自下去休息了。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