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1、第二十一章 烽火连三月 ...

  •   果然,当阑羿两国盟约交好之后,羿皇便迫不及待地在泰和殿召见群臣。
      羿皇扫了一眼底下的臣子,道:“朕承大业,已近十五年。西北已平,南地在手,惟阑启二国相阻大业。如今阑国与吾国交好,并承诺共我进退,时机已来,更待何时?且朕粗略估算,吾国国库充盈,兵马可至九十七万,问天下兵强马壮谁能相较?”
      道及此处,他顿了顿,用坚定不移的语气道出他的目的:“朕准备亲率大军伐启,你们以为如何?”
      羿皇以为此举会受到朝臣的鼎力支持,毕竟之前他已经透露出想要伐启的意愿,君臣之间也达成初步共识,可真正临到头,各种向左的意见层出不穷。
      一个臣子道:“启国虽国力弱小,但身居一隅,占据天时地利,恐怕难以行事。”
      另一个臣子道:“启国群臣和睦,且启国重臣秦孔、谢劲都是良才,胜算不足。”
      除了以秘书监朱肜越为首的汉官明确表示支持,其他好么反对,要么含糊其辞,终究未能达成共识。
      他心里清楚,那些反对者,皆是氐族权贵,就因为他轻拿轻放平息了之前的那场混乱,那些人便公然与汉人官员作对,凡事汉人说东,氐人便说西。之前他喜闻乐见,以此来平衡朝堂,没想成汉人终究弱势了点,成了阻他行事的障碍。
      见此,他当场甩了袖:“成大事者怎能犹豫不决!罢,朕心中自有决断。”
      群臣退下后,羿皇留下皇弟石融继续讨论,希望石融可以予以支持。武王石融,他一向甚倚之,自十多年前争位伊始,石融一直追随他左右,做他最锋利的那把刀,无论他做什么,哪怕弑父诛兄,石融皆鼎力支持。
      然而此刻,石融却也以天象不利、启国和睦及兵疲将倦三点为由反对,劝谏他此时不要出兵。
      难道连你也生了他心了么?!
      羿皇大怒,连带着刚才朝堂上的怒火:“那你们告诉我,什么时候才是天时地利?!”
      武王石融俯跪哭劝道:“臣弟知道陛下远志,可是陛下,丞相死前临言,声犹在耳啊,丞相的拳拳之心,臣弟不敢忘。”
      羿皇沉默半晌,方道:“丞相之死,令朕明白了一事,朕已年入四十,半截身子入了土,如果再不起事,恐怕没有时间了。”
      “陛下……”
      羿皇以手执额,郁郁寡欢道:“罢了,你下去吧,朕想一个人静静。”
      羿皇一个人在两仪殿中坐了很久,第一次感觉到为帝的孤独感,他不由想起苏峻。他一直以为,苏峻之于他,是如鱼得水。他始终坚信,自己在苏峻的辅佐之下,能够立不世之功。然而,这个人走了,这个知他音懂进退能规劝他的人,走了。
      他想起第一次见苏峻的情形。那时,他父亲石洪健称帝不久,他的哥哥石闵刚封太子。石闵为人暴虐,视杀人如儿戏,又自视甚高,对他常看不顺眼。有一次他办事利索,父皇当着大臣的面夸赞于他,不想便引起石闵的杀机,竟连夜派人来杀他。
      那夜夜色极暗,寒风袭人,他的心更是寒意透骨,他即使知道兄长一向不喜欢他,可也没想到会如此轻易的对他刀剑相向。恍惚无措的他命大躲过一劫,带着伶仃的侍从向深巷子逃窜,就在这样危机关头,撞上了苏峻。苏峻机智的帮他化解了当时的危机,之后便默默走了,他甚至不知道他的恩人姓甚名谁。
      后来他向尚书吕婆楼请教除去石闵之计,吕婆楼力荐苏峻,他立即前往恳请苏峻出山,当然一照面,便知道曾救他于危难的恩人是苏峻。他惊喜非常,想着即使这人才华不足,他也会留于身边。不想谈及兴废大事,句句投机,颇有相逢恨晚之感,平生知交,倾盖如故。
      “景略啊景略,我知你怕我激进南攻吃了苦头,可是人生之譬如朝露,去日无多,有时候只能赌一把了。”羿皇仰头对着空中,喃喃自语道。
      片刻后,羿皇倏忽笑道,言语中皆是自信:“何况,朕既然能平北疆拓西土,一个积贫积弱的启国,又能耐朕何?!”
      羿皇深吸了一口气,站起身来,负手走了出去。廖詹事兢兢业业地立于门前,见他出来,立即拜道:“陛下,是否传膳?”
      羿皇摆摆手,道:“不用了,陪朕四处走走。”说罢,信步往前走去,踏得路上积雪嘎吱嘎吱响。
      廖詹事察言观色,看见羿皇脸色不佳,当下也不说什么,应了一声,轻步跟在羿皇后面,不远也不近。
      此时已近午时,说来羿皇今日就是早朝之前喝了一碗粥,垫了垫肚子,之后什么也没吃了。可是,他此时一点也不饿。不过也是,吃了一肚子的气和满脑子的纷乱,他哪里还有什么胃口。
      羿皇只是想要散散心,故而是随意地溜达,没什么目的性,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要去那里。走着走着,便见一个青青苍苍的身影矗立于水畔亭子下。
      原来不知不觉,到了姹紫宫附近了。羿皇立住脚步,目光看向亭子里那人,一身丽色,满身风骨,世上怎会有如此奇特之男儿呢。他想起他曾经宠幸的一个妃子,便是那个有殊颜的妍昭仪,说来他如今已是记不得这个妃子长什么模样了,只记得她笑起来的样子十足像宋绎,连眉目间的熠熠生辉也像。
      宋绎啊,自苏峻死后,他便没再见过他了,或许是丞相的临别谏言,也或许是平日甚忙,他便刻意淡忘了这个人,连丽夫人的姹紫宫都没有踏足。
      羿皇提步往宋绎走去,还未靠近,宋绎便有所察觉,先行转身,予以拜见。
      羿皇问道:“仰止,身子如何?可好了?”
      宋绎淡淡一笑道:“多谢陛下关心,绎已是大好。”
      羿皇点头道:“那就好。”他心中有事,也不想交谈,默默站在宋绎身旁默默出神。
      一阵寒风而过,远山积雪甚多,湖面上也结了一层薄冰,看着晶莹剔透,却也寒意袭人。
      这样的天气,委实不是能在室外久待的,然而羿皇心中烦乱,就想吹吹风清醒清醒。
      宋绎捧起手炉,侧首疑惑问道:“陛下,有心事?”
      不知为何,这一刻羿皇竟然想向宋绎倾诉。或许是他满肚子话想向人吐,宋绎不快不慢正巧碰上了。他看着清澈如镜的湖面,问道:“朕欲伐启,你觉如何?”他其实没想从宋绎这里得到答案。
      宋绎脸色平静,道:“陛下雄才大略,自然是好。”
      羿皇诧异,着实没有想到宋绎会支持他,他不由转头惊问:“如何好?”
      宋绎静静道,“羿国兵强马壮,您又是雄才英豪,相较启国的弱小偏远,可是不能同日而语。且启国一除,陛下便可得天下半势,问鼎天下共主,不可不谓旷世之举。”语气中没有一点追捧,可是一字一句敲在羿皇心中,犹如清风拂面。
      羿皇瞬间心情好转,不过朝堂的上纷乱却还是闹得他心塞:“然朝堂上下可不作你这般想法,他们拼了命要朕收了这个念头。”
      宋绎似疑惑又似迷茫,问道:“您是君王,他们是臣子,难道不是他们听你的?”
      “哈哈哈,说的不错!”羿皇大笑,虽然宋绎这个说法,太过简单偏激,可是此刻深得他心,“朕才是君,君君臣臣,君为臣纲,朕何必为了那些臣子费心?”
      羿皇笑容满面的离开,看得远处的廖詹事不由缩了缩脖子,他默默想,自古都道红颜祸水,这里是不是祸水他不知道,可是蓝颜却甚得皇眷。
      其后,羿皇亲赐宋绎五百匹布帛,并多次临幸姹紫宫,一月之内,竟有大半时日都是在姹紫宫,惹得后宫妃嫔纷纷不满,频频向皇后告状。皇后也莫可奈何,如今她是夹紧作人,轻易不触碰羿皇的底线。说什么二十年的恩爱夫妻,她现在再也不信。
      再说,羿皇自从下定决心要伐启之后,任凭各大臣子如何上书劝说,羿皇一律不管不看,坚持己见。后来反对的臣子无可奈何,请了皇后、名僧释道安和远在西境的太子石琏,一起劝谏羿皇,然而羿皇仍然不肯放弃出兵启国的计划,可见羿皇攻启的意志已是不能改了。
      羿国永和三年最后几个月,便在羿国臣子口说笔述的劝谏中,和羿皇一意孤行的秣兵历马中过去了。
      羿国永和四年,启国天昌十二年,阳春三月,冰雪消融之际,羿国对启国发动大规模攻击。当时是,羿皇任石丕为征南大将军,慕容善、郭翔为左右将军,率领十万征南军,由一密道翻越陡峻的武山,突然现身启国的大城——隋安城外,扣响启国进攻的号角。
      四月,崇城刺史、兴王石超请求翻过育遗山与咸唐山之间的峡谷进攻怀越,并上言派遣重将由南地出发,进攻启国河道入口兴城,兴城东西南三路并进之势。羿皇同意石超所言,派俱难、毛盛等人进攻怀越,由石超都督西讨诸军事;派镇守南地的洛国公石重,出兵进攻兴城。
      如此浩浩荡荡的进攻大势,掀起了羿启两国抗战的精彩篇章,后人称之为覆国战,成者为王败者为寇,对启国来说是如此,对羿国来说亦是如此。
      羿启两国之战,直接打碎四国相持十年的和平,诸国混战的史篇,车轮滚滚般地从历史深处驶出,化作一段令后人感慨唏嘘的断章。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这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到底谁能临风弄潮笑到最后呢?
note作者有话说
第21章 第二十一章 烽火连三月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