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7、第十七章 ...

  •   待她在一处偏院拿回了自己的包,才气得想骂人,她的多功能户外登山包的顶部被人用刀划了一条大口子,她的东西被胡乱地塞在了里面。她连忙将包放在院中的石桌上,一件一件翻出来,看他们有没有少自己的东西,她找到了自己准备的换洗衣物、军用水壶、饮水杯、打火机、警棍、手电筒、折叠雨伞、瑞士军刀、防狼喷雾、荧光棒以及掌上式急救包。

      自己的东西一件没丢,那么金牌和玉老鼠呢?

      她一直惦记着那两件贵重的物品,心中不断祷告那两件宝贝没被这些该死的古人发现。

      她不动声色地挡住身后众人的视线,悄悄摸向背包内部,哪知内袋扁平,拉开一看,内袋拉链的下方也被人划开了一条口子。再一检查,所有有拉链的地方全被人用刀给划开了,哪还有什么金牌和玉老鼠,没想到开封府做事竟做得这般绝,这让她心中的怒火腾腾的就冒了起来,扭头就道:“你们不会打开,怎么不问我!这下我还怎么用!”

      胡仲农道:“姑娘的行囊稀奇古怪,所携之物本官更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不知又从何处盗得。”

      盗你妹啊!

      在整个开封府,这个小胡子最讨厌了,难怪演“包青天”的时候编剧们特意把这个角色取缔了,原来就是因为他太讨厌了!黄梨对他怒目而视,然后气愤愤的将剩下的三个打火机装到了公孙策给他的那个钱袋中,讥讽道:“没见过就该怪自己见识少,见识少就该少说话,免得说出来的话傻了吧唧惹人笑。”

      她还想往钱袋中塞其他东西,可惜没有小个儿的了,钱袋塞不下,她摸了摸身上也没其他口袋了,看来这个破掉的背包还得再用一下,便将其他东西一层层又放回了背包中。

      公孙策这时走到了她的身边,看着桌上琳琅满目的古怪玩意儿,他道:“黄姑娘,你带的这些东西的确古怪,不知是何处所得?有何用处?”

      “公孙先生,总之这些东西不是偷的!我天南地北走过不少地方,见到稀奇古怪的东西就留了下来,至于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处,我也不知道。”若不是看在一袋钱的份上,黄梨都懒得回答他,她将破掉的背包往肩上一甩,然后绕过公孙策,走到了小胡子面前,硬生生地朝他挤出一抹微笑,咬牙切齿的说:“我祝你早日来大姨妈。”说完,转身就走。

      大姨妈?我的大姨妈关她什么事?再说,我也没大姨妈啊?胡仲农搔搔头皮,万分不解。

      黄梨怒气冲冲地冲出开封府衙,走了一大段,突然在街上站定,右手指天,大喊道:“好!黄梨,在剩下的时间里,如果你再被抓进开封府,就证明你是全天下最倒霉、最倒霉的霉蛋!”

      嘉佑元年正月二十一日午时,一个女子指天为誓。

      十乌街上人来人往,突见一女子在街上大声嚷嚷,全都怪异得盯着她。黄梨见自己在这些古人面前就跟神经病一般,心想自己很少丢脸,没想到这次一丢就丢到一千年前去了。赶紧收回自己发誓的右手,再想想,怕什么,反正她又不是这时代的人。

      这样一想,又坦然下来,深深吸了一口气,哪知雪风入鼻,害得她连打喷嚏。本就觉得冷,这时觉得更冷了。寻思着找点什么暖和的东西来垫垫肚子,到这该死的时代已经亏了自己了,可不能再亏了自己金贵的胃。左右望了望,见巷尾处飘荡着一面大旗,上面绣有“羊肉”两个大红字。

      羊肉?难道是卖羊肉汤的?耶!老天爷一定是看我太可怜了,给我一个安慰奖!

      她喜出望外,巴巴地朝那面大旗走去,走到旗下才发现在羊肉大旗之后还挂着一块“鲁记汤锅”字样的招牌。原来这里的老板姓鲁,所以店名为鲁记汤锅,冬至前后热卖羊肉。这老板颇有生意头脑,羊肉汤需依时令,夏季炎热,吃羊肉汤的人少,又引冰来卖。

      黄梨站在店前,炖羊肉的香气更是浓郁,勾得她肚中馋虫“咕咕”直叫。正欲进店,却瞅见店门之旁有两个“古人”依墙而立。这两人都身量不高,大约二十多岁,着冬衣,冬裤,脚蹬胡靴,最奇怪的是她刚走来就不住朝她打望。

      原来这两人是在诸如遇仙店、太白楼、状元楼、丰乐楼这样的大酒楼外跑腿、帮衬的闲汉,冬日时节,吃羊肉汤锅的食客增多,这两个闲汉便又转战此处。他们今日已赚足了酒钱,难得闲暇,便在店外磕着炒西瓜子,说些闲话以打发时间。这时见一农家女子独身前来,二人觉得稀奇,不由得多打量了她几眼。虽说如今民风开朗,女子外出吃酒、听曲也算平常,但总得寻个伴儿,像她独身前来的倒也稀少。

      黄梨见他们表情古怪,似笑非笑,心中大惑不解,悻悻然走进店中。进到店中才发现这家店小是小,却颇为雅致。左右两面通透,挂有竹帘,右手边的竹帘全部垂下以挡风雪。左手边的竹帘却被卷起,帘外是廊,廊外则是一洼荷花池。此等时节,只余一池残叶,虽是残景,却也了胜于无。

      此时已过午食的时间,店中就一桌客人,是两个儒生,他们靠池而坐,闲话家常。黄梨见店中只一桌客人,便朝那桌子上看,见桌上放有数个碗碟,碗碟里盛有生肉片、萝卜、菜头、青菜等时令蔬菜。此外,桌子中央置有一个火炉子,炉上放了一个石锅,那两个食客夹了生肉片往锅里放,竟然是火锅。

      北宋有火锅?太新鲜了!

      店中伙计正在收拾残桌,回头就看见一个年轻女子站在堂口,见她粗布衣裤,头戴素钗,也不知是要吃饭还是有其他事务。连忙将收妥的碗碟重新放回桌上,抓起一旁的白抹布,一边擦手一边迎上前来:“姑娘,吃饭?”

      “不吃饭我跑馆子里干嘛,真是的!”

      黄梨白眼一翻便越过这伙计,找了一处干净的桌子,拉出凳子就坐了下来。那伙计被她一呛反倒惊讶,回过身来见那女子已然坐下,也不好出言相讥,反正来者皆是客,伺候着呗。白抹布往肩上一搭,挂着一脸热情便走到桌边:“那,敢问姑娘吃些什么?”

      这小姑娘身上的粗衣似是新料子所做,倒算干净,头上别了一只素钗,还是木头雕刻,看年头可就久了。他一见那木头钗子陈旧,嘴角向下一拉,心说:京师之地穷成这样倒也少见,还带了个破烂货,吃什么羊肉啊!

      “那是火锅吗?”

      黄梨指着另一桌问,到现在她仍然不敢相信一千年前的宋王朝就有火锅了!宋王朝是什么?是软弱、落后、陈旧、迂腐的代名词,而火锅再怎么也应该算文明社会对文明人的福利吧。

      她兴致勃勃,食欲大增,没想到刚回头就瞅见这伙计势利的嘴脸,刚升腾起来的食欲立时降了大半。她正要大骂,却见他一直往自己头顶上看,想起自己头上正顶了一只看上去就很不值钱的木钗,突然之间全身犹如万千只蚂蚁爬过。

      “火锅?”

      那伙计朝她手指的方向望去,见到桌上石锅才恍然大悟,见她连一锅烩都不认识,心中更加确定她就是一个乡下小娘们。

      “姑娘是要吃一锅烩?”

      “对,我要一锅,上快点。”

      那伙计得了指示却并没有行动,反而拿下搭在肩上的抹布,随意在本就很干净的桌上抹了一抹:“姑娘,本店小本经营,一锅烩可以给你配素一点,但少说也得七十文钱。”

      黄梨一听这话,脸都气绿了,北宋人也太势利了吧。她气急败坏地从背包中摸出公孙策给她的钱袋,在手中惦了惦:“够吗。”

      那小二这才重新露出笑脸,将手中的白布往肩上一搭,便冲内喊道:“得了,羊肉汤锅一份。”

      就是这支破木钗丢我的脸,我说她有那么好心,原来戴这样的钗,别人都当我是穷鬼!

      黄梨气愤难平,从头上取下木钗,正欲将木钗丢进荷花池,转念一想,现在这木钗不值钱,把它带回现代不也算一件文物吗,至少那些考古专家们可以研究研究古时候的雕刻方法。再说她现在也没钗可戴,那丫头不是说,不戴钗就会失礼于人吗。这样一想,又将木钗插在发髻上。

      不一会儿,店伙计端出火炉与石锅,揭开锅盖一看,见锅里有豆腐、腰果、冬菇、青兰、鲜笋、萝卜等蔬果,肉汤清香扑鼻。伙计又端上羊肉片、腐竹、肉脯等几碟荤菜。虽然锅中飘出阵阵羊肉的香气,但一见青白的汤底,先前的饥饿感就淡了一半。她放下刚拿起的竹筷,问:“有没有香油碟?”

      那伙计望着她,茫然摇头。

      “那辣椒碟总有吧?”

      那伙计依然摇头,黄梨气馁,朝他摆了摆手。

      真是的,啥也没有开什么火锅店啊!

      拿起调羹舀了一勺肉汤,刚一入口,汤味辛辣,原来汤中放有姜、茱臾等辛香料,可谓古色古香了。但黄梨却无力欣赏,她向来口味极重,没见到火锅倒也忘了,此时见了火锅反倒勾起她对红通通辣椒的思念之情。

      看着那一锅“素”菜,又想起一晚上的牢狱之灾,心中又是无奈、又是感叹,忍不住又流下两行委屈的清泪。

      “好,这什么‘一锅烩’就是开封府那些坏蛋、变态,我一口吞了你们。”

      她端起碗,大刀阔斧地开干了,吃得急了,呛得她连连咳嗽。池边桌上的两个儒生一见这女子不顾礼义的吃相,都暗自摇头。正吃着,一声异常尖锐的喝斥声从店门口传了来。黄梨禁不住抬头,原来来了一对夫妻,她只看了一眼,心中就直叹这真是一对极品。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