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郭巧儿的心事 ...

  •   春天,对于庄稼人来说,正是播种插秧的好时候。对于穷人家来讲,这个季节却是找食物的好时分。田野地头、河岸两侧、山林路边,随处可看到小孩子们挖野菜、摘榆钱儿、抓小鱼儿。

      “姐,你看两个篮子满了没。”郭巧儿爬在一棵榆钱树上,一手拎着根带钩的长竹竿、一手抱着树干,探头问站在树下的郭宁儿。

      郭宁儿用手压了压已经满篮的榆钱儿,高兴地抬头对妹妹说:“满了,你下来吧,小心别摔着。”

      “好。”郭巧儿先将竹竿扔下来,再顺着主干往下爬。榆钱树不高,但挺粗壮,她爬的也是小心翼翼。

      郭宁儿站在树下,伸长手臂,紧盯着巧儿,生怕妹妹摔着。

      直到巧儿安全下了地,郭宁儿才松了口气,不过,还是有些责怪地说:“下回别爬那么高了,姐姐担心死了。”

      “你和娘不是都爱吃榆钱儿嘛!趁着多摘些。”郭巧儿对着她姐吐了吐舌头,然后拾起竹竿、提起自己的小竹篮,说:“姐,咱先给孙大伯家送一篮。”

      “好。”郭宁儿提着稍大些的竹篮,随着郭巧儿走去孙家。

      姐妹俩是在村东外河边摘榆钱儿,离着老孙头家近,走几步路就到了。

      来到孙家大门儿口,郭巧儿拍了拍门,询声问:“孙大伯在家吗?”

      林氏正在院子里纳鞋底儿,听见脆生生地叫门声,放下活计去开门。门一打开,见是两个半大点儿的小丫头,林氏脸上现出笑意,说:“你孙大伯不在家,找他有什么事儿吗?”

      被林氏温柔地问话,郭巧儿和郭宁儿脸一红,一时不知道该怎么接话。两个小丫头还没见过这么漂亮的婶婶,长的跟年画里的仙女似的。

      ‘婶婶’,郭巧儿脑子里灵光一闪,想起这个婶婶应该是秀儿的娘。于是,她说:“秀儿在吗?我和我姐摘了榆钱儿想送给她一些。”

      听她们找秀儿,林氏恍然明白,说:“你们是宁儿和巧儿吧!快进来,我去唤秀儿。”

      “巧儿,你怎么来了,在后院听着像似你的声音。”

      郭巧儿和郭宁儿正往院子里进,就见林成秀飞快地从后院跑了出来。郭巧儿甜甜地笑着,举起手中的竹篮,说:“给你送些榆钱儿,谢谢你上次帮我。”

      “我们是朋友,你还跟我客气,哼!”林成秀气‘哼’一声,双手背后,不接。

      “你还是拿着吧!我妹妹一早去爬树摘的,很新鲜。”郭宁儿捂着嘴笑,她觉得这个秀儿好逗啊!怎么像个小女孩似的气性大。

      林成秀犹豫着看看竹篮,又扭头看她娘。见娘点了头,她才接过竹篮递给林氏,说:“娘,家里还有你今天蒸的发糕吗?我想给巧儿和宁儿姐姐尝尝。”

      林氏微笑着摸了摸林成秀的头,接过竹篮说:“你陪客人吧!我去给你拿。”

      林成秀和姐妹儿两个进了堂屋,倒上茶水,林氏又送了些发糕和南瓜饼给她们吃。发糕松软、南瓜饼酥脆,三个小孩儿吃的津津有味。

      郭宁儿吃着南瓜饼,打量了林成秀几眼,说:“你长的和你娘一样好看。”

      因为这句话,林成秀差点儿噎着,低下头,假装喝水。

      郭巧儿心里有事儿,把这次来的目的问了,“秀儿,听我爹说孙大伯要买田,他想买哪块地?”

      林成秀说:“表舅确实想买田,具体要买哪块还在看,要不我帮你问问。”

      郭巧儿开心地点点头,“好啊!先谢谢你了。”

      两个小人正一问一答,老孙头陪着郭老爹回了家。

      郭老爹见到两个孙女都在,愣了一下,旋即笑着说:“乖孙女,你们怎么来了,回去吃饭吧,快晌午了。”

      “爷爷!”郭巧儿开心地抱着郭老爹的腿,撒娇地说:“我和姐来给秀儿送榆钱儿,这就回了。”

      老孙头瞧着郭老爹说:“都来家了,一起吃个晌午饭吧!难得宁儿和巧儿过家来。”

      旁边的林成秀也帮腔道:“是呀!郭爷爷,我也想和巧儿、宁儿姐姐多说会儿话。”

      老孙头和林成秀热情相留,郭老爹也不再矫情,对郭宁儿说:“宁儿,回家给你娘说一声。”

      “嗳!”郭宁儿应了声,提着她的篮子往家跑。

      今天是孙家第一次这么热闹,林成秀陪着老孙头和郭老爹在堂屋说话,那小眼神时不时地往厨房方向瞟。她作为家里的‘男子’,只能陪两老头聊天,好郁闷。

      林氏有了两个小帮厨,做饭的速度比一个人快多了。先把干贝、香姑泡发,蒸上米饭,将两条鱼刮鳞洗净、一只野鸡煺毛掏出内脏。鱼和野鸡是今晨老孙头、林成秀下山时带回来的,清蒸出的味道要比河里的鲜。

      一条鱼清蒸、一条鱼取了净肉揉成鱼丸做汤,野鸡剁块,配上香姑、木耳、春笋做清炖鸡。有汤、有肉、有野味,汤鲜肉香,老少皆易,耐吃。

      林氏忙着主菜,郭宁儿和郭巧儿也将白菜心、蘑菇洗净,鸡蛋打匀、年糕切好。

      干贝泡发好配上白菜心做干贝菜心,蘑菇炒鸡蛋,年糕加白菜丝、笋丝做了道林氏炒年糕。等这些齐了,又调了两盘酱黄瓜、酱红萝卜,淋上香油。最后,因为郭宁儿喜欢吃榆钱儿,林氏于是拌了面粉做成榆钱饼。

      八道菜,一碗汤,一篮榆钱饼,老人、孩子都能吃。老孙头今天高兴,去取了自己酿的米酒和蛇酒,陪着郭老爹喝。

      郭子义因为在镇上做工没时间,郭老爹就陪着老孙头去看了几户人家的田。郭老爹做了一辈子庄稼人,有经验,看的仔细。也幸亏有他,那些田,有的是出息不好,要不就是给的价钱高。虽然两人跑了一上午,老孙头没买到田,但少花了冤枉钱。

      家里都不是外人,三个大人,三个小孩儿就围了一桌。在皇权儒家思想下,有客人外男在,妇人小孩儿不可上桌儿。

      老孙头端起酒杯,对郭老爹说:“郭大伯,辛苦你陪了一上午,这杯酒敬你。”说完,一仰脖喝干。

      郭老爹也跟着干了,捋了捋黑白相间的胡须说:“你也别气馁,照我觉得,你买外村的田,不如在咱村开荒地来的划算。”

      老孙头听罢,点点头,“大伯说的在理,我再想想。”

      郭老爹见老孙头听进自己的话了,心里也欣慰。他今天是看出来,这老孙头是有本事的人,举起酒杯说:“以后有啥事,尽可找我和子义。”

      一旁的林氏给老孙头布了一筷子菜,心里也琢磨着开荒地的可行性。手里虽然有银子,但也不能尽意花,三口人都不会种田,是不是还要雇人?这些都需要银子。

      郭巧儿吃着饭,心思转的飞快。村东头那片洼地,她早就看好了,只是没钱呐!现在她迫切地想给她爹攒够明年考进士的盘缠。

      她爹郭子义是秀才,书念的好,虽然跟个寻常庄稼汉一样,天天伺候着田地,现在更是做苦工,可他闲暇时总捧着书念。有好几次起夜,她看见她爹挑灯夜读,然后第二天,就会听到郭何氏抱怨家里的灯油又少了。

      如今虽是分了家,她家除了郭子义做苦工的进项,一分钱没有,这盘缠钱从哪里来?她不想她爹为了养家而放弃功名。

      郭巧儿在心里默默地算了笔帐,乡试在省城贡院举行,从葫芦村走到杭州府,得走大半个月。一路的盘缠、吃喝住宿,是笔不少钱,如果郭家祖坟冒轻烟,郭子义过了乡试还有来年的春闱,那可是京里。取了进士,还得选官,样样都是银子。

      一笔笔算下来,郭巧儿心里、眼里、脑子里全是白花花的银锭子。

      也是巧了,郭巧儿自知道老孙头要买田,就想着能不能和孙大伯合伙开荒地,她们家四口没钱,但会种田,有把力气。只是,自己人小、言微,大人们能听进她的话吗?

      郭巧儿心塞啊!深深地忧郁了。

      林成秀也忧郁了,自她爹和弟弟死后,她没见过她娘开心过。今天林氏露了一手好厨艺,大家吃的过瘾,那久违的高兴她才感觉到。

      她现在最想的是给她娘再开个酒楼,可是从哪里找钱呢?

      如今她师父要买田,林成秀仿佛看到了希望,她想求师父给她两亩田。有了田,她就可以种野芝麻和油菜,那可是白花花的银子。

      只是,林成秀想:她师父会答应她的要求吗?好心塞啊!

      一桌子六个人,三个人忧郁和心塞,只有郭宁儿、老孙头、郭老爹吃的欢乐。

      “爹,我娘让我过来找你。”

      大家伙正吃饭,郭子余飞快地从孙家半敞开的大门外跑进来。还没等林氏起身过来招呼,郭子余自动自觉地找了个位置坐下,盯着满桌好吃的两眼放光。

      郭老爹尴尬的清‘咳’了声,又不好当着人面呵斥郭子余,只好歉意地对老孙头和林氏说:“这是小女郭子余,我忘了告诉她娘不回去吃饭了。”

      “呵呵!子余挺可爱的。”老孙头浑不在意地笑笑,转头对林成秀说:“秀儿,去厨房拿双筷子和碗。”

      林成秀‘呃’了声,一脸惊愕地去拿了双筷子和盛了碗米饭,递给了郭子余。

      郭宁儿、郭巧儿低头喝汤,脸上热热的,心里对她们这小姑已经真心无话可说,太丢人了。

      林成秀坐回自己的位置,打量了眼吃的忘我的郭子余,她心里直犯嘀咕。巧儿和宁儿都很有教养,为啥她们的小姑不一样呢,即使秀儿逃难途中,林氏也要教她不可失了教养和规矩。

      而且,郭子余长的好黑哦!小眼睛、踏鼻梁,也没巧儿和宁儿好看。林成秀果断的在心里把郭子余划为不可交往对象,还是巧儿好。

      郭子余将半条鱼拨到自己碗里,又伸筷子翻鸡块,嘴上说了句,“怎么没鸡肉了,你们真能吃。”

      林成秀、郭巧儿、郭宁儿默默地吃完饭,很有默契地端起自己的碗去厨房清洗了。

      林氏心里很无语,只是站起身说:“你们先吃着,我去给子余再做道菜。”说完,也去了厨房。

      走到厨房门口,林氏就听见三个小孩的对话。林成秀问:“你们要回家了啊!不多坐会儿吗?”

      郭宁儿回:“不了,家里还有好多活,谢谢你今天的款待哦!”

      郭巧儿道:“我要去翻翻挖的竹笋,明天要去镇上赶集。”

      “明天就去啊!”

      “是呀!你明天记得早点来,去晚了就没位置了。”

      “好,我晓得了。”

      林氏笑了笑,走进厨房从橱柜里拿出一碗素丸子,又用油纸包包了些发糕和南瓜饼。将这些东西放进郭巧儿的小篮子里后,林氏说:“快回去吧!你娘该等急了。”

      “谢谢婶婶。”郭宁儿,郭巧儿齐齐地道了声谢。

      林成秀送郭宁儿,郭巧儿出门,然后回到厨房,对正在炒菜的林氏小声问:“娘,明天你和师父一起去镇上吗?”

      “恩,明天要买牛,买种子。”林氏回了句。

      “那好,你们记得早点起,我回屋读书去了。”

      “好,去吧!”

      林成秀没回自己屋,而是先去后院搬了个梯子,随后爬上‘宝堂室’的屋顶。那上面晒着草药,有林成秀的,也有老孙头的。

      将晒好的草药装进两个麻袋,林成秀爬下梯子回了前院的仓房。那仓房用来储存粮食和草药,现在里面有四麻袋的草药、一些兽皮堆放在那儿。

      林成秀翻着草药,心里盘算着她的草药卖了换成银子,够不够给娘和师父扯布做衣裳。

      下午,老孙头和林氏在地里干完活,回家的路上顺道去了里正家。因为明天去镇上买的东西多,老孙头想借里正家的牛车,带上林氏母女和王氏娘仨。

      正巧,里正家也没什么事,于是答应了老孙头。

      郭子义回到家,已是半晚时分。一家四口挤在一个炕上,就着一盏油灯,看书地看书、绣花地绣花。

      郭巧儿绣完一个荷包,就早早上床。她望着天花板,心里想着明天找个机会找老孙头聊一聊。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5章 郭巧儿的心事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