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8、第十八年 ...

  •   第十八年:1993
      后来再说起孩子户口回城这件事儿,小贵总是特别感慨。别人家吵翻天的事儿,到自己家悄么声息的就过去了,大国的老乡知道了都羡慕的不行,羡慕自己家庭和睦儿女友爱。两口子也是真高兴,暑假带着孩子回上海,一是给小南办户口,二一个也是让老爷子看看孙女。
      老爷子抱着孙女掉眼泪:“就差半年,再多待半年就好了。”大国小贵心里都明白,小西只要晚回家半年,回沪政策下来,老爷子说死也会把户口留给孙女,甚至不会告诉他们,等到小西十六了再通知他们把需要的材料寄过来直接办。就算是现在这样,签字同意小南户口迁入的时候,老爷子还握着笔停了有好几分钟才签了名,字迹力透纸背!
      不知道为什么,小贵想到了自己的二姐。也是差半年,只要晚结婚半年,招工的名额肯定就是二姐的了。如果当时是二姐招工走了现在会是什么样子?二姐一定不会过得比现在更差,她大的两个儿子都是农民,可家里太穷,都还没结婚,小儿子听说读书很好,今年要考大学了,娘仨的希望都在这个孩子身上。
      那如果户口给了小西呢?她以后的人生会不会也完全不一样了呢?
      小贵狠狠的地摇了摇头,拒绝把女儿和二姐联想在一起。小西是有福气的,一定比二姐,不,一定比自己过得更好!一定。
      户口这件事真的是好事,不是说小南的户口回城,而是小西自从那次户口的事儿说开之后,突然对父母亲近了不少。这种改变简直让小贵欣喜若狂。
      今年上半年也诸事随顺,大国升副处的最大待遇下来了,他们分到了副处级的房子!
      矿区靠南边的那片小二楼独门带院子的房子被称为处长楼,比老三楼建的还早一点,这些年陆陆续续也快住满了。虽然都是小二楼,但是这一片的房子之间差别挺大,有几排面积要小四分之一,被大家戏称为处长夹,一开始都是分给副处级别的,后来官儿多了起来,就有不少实权的副处也分到了面积大的房子。大国升上副处就能搬进处长夹,他托了人,又等了一年,终于如愿以偿地搬进了处长楼!
      其实让小贵看,处长夹也很好,三房两厅够住了,何必让小南在客厅多搭一年床。可大国不干,南方人的精明深入骨髓,多等一年,多一个十二平方米的房间,厨房卫生间甚至院子都要大那么一点,值!
      五一的时候搬了家,全家都住楼上三间,大国小贵住最大的主卧,小西住朝阳光线最好的那间,小南住最小的朝西的房间。楼下的房间做书房。
      收拾屋子、搬家、布置房屋,小贵累得够呛。忙忙碌碌就到了暑假。小西该升初三了,小南也要上高二了。小贵决定暑假带着儿女回趟洮南老家。
      小西十五了,娘家那边一个都没见过,小贵要带女儿回去看看,也是显摆显摆。当年小西出生时的情况,小贵就写信告诉了大姐,其他人一个也没告诉。这些年女儿生活在上海,小妹阿宝特别羡慕,说同人不同命,她跟三姐是亲姐妹,可三姐的女儿在上海享福,她的女儿却生活在东北农村!
      阿宝和四妹小富都生了一个女儿。阿宝嫁了乡里供销社工人,大姐给介绍的,日子过得不错。小富中专毕业后分配到了洮南农业银行支行,嫁了同学兼同事的妹夫,妹夫一家是洮南市里人,结婚后也是住楼房。妹夫个子不高,还胖,人挺精明,但是对小富好,所以对她们家里人也不错,这几年小富渐渐接过了大姐的担子,爹的衣食费用都是她在负担,二哥家侄子侄女的工作、婚嫁也都是她在出钱出力,二姐家小三读书也是她在供。
      小富给小贵写信诉苦,不是诉出钱出力的苦,她两口子都在银行,赚得动钱。她诉的是出力不讨好的苦。给侄子侄女找了临时工,二哥二嫂就让她给转正式工;给侄子介绍对象,自己都是农村人就看不起人家蓝本的农业户口要找城里人;侄子的对象还没着落呢,二姐家的两个外甥也要四姨介绍,二姐的话说的更戳心,外甥是不比侄子亲,我们不找城里的就给介绍农村的对象你一个做姨的怎么能推脱?!
      小富有苦说不出,在给小贵的信里写得,可见了面,一句也说不出。三四年见一面的姐妹,写信似乎比面对面更能说心事儿。
      大国小贵带着儿女在小富家住了一周才去乡里,小富的女儿菲菲舍不得小西姐姐,非跟着一起去姥爷家。周六妹夫开车送他们到乡里就回去了,说好周日下午来接。小贵一家带着菲菲住了一天,期间家里来好多人,二哥二嫂连带侄子侄女都帮着招待,小贵带的东西也全分出去了。两个孩子的礼数都很好,但是小贵知道,不止小西连小南都觉得不耐烦。她听见小南偷偷安慰妹妹:“所以我才不愿意到姥爷家来,忍一忍,就一天,很快的。”
      小西点头,她的确在忍耐,她觉得不干净。“为什么外公……姥爷家的厕所这么脏?家里的厕所怎么会跟火车上的厕所一样?”“那些人都是我们的亲戚吗?那几个人身上有味道,他们都不洗澡吗?”
      小南回答不出,只能告诉妹妹:“轻点,别让人听到。”
      小西的声音已经很轻了,但是小贵知道坐在女儿身边的侄女肯定听到了。到了晚上,二哥二嫂看自己一家就有点讪讪的,二嫂和小南小西说话更带点小心翼翼。其实近几年回娘家,就算有几次大国没空陪她一起回来,二哥二嫂对自己都已经客气和气多了,他们年纪都大了。倒是爹,一贯这样,对大国最客气,对自己还是那样,对小南小西比对大姐小富阿宝的孩子要亲热些。这次二嫂连着杀了两只鸡一只鹅,还割了一吊肉足有十斤招待小贵一家。大姐一家三个,二姐一家四个,阿宝家三口,还有菲菲,二嫂单把四个鸡腿给小贵家一人一个,泡在一碗碗黄橙橙的鸡汤里端到每个人跟前。二姐的嘴撇的老高,小贵当没看见。
      小南抓起鸡腿啃的香,小西看着泡在厚厚油层里的硕大鸡腿不知道怎么下口。还是大国给她把油撇出去,把肉撕开放碗里小西才动筷子,也没吃几口。大锅子里的酸菜血肠猪肉粉条小西一口都不吃,鹅肉炖杂菇倒是吃了几口蘑菇。
      二哥一直搓手,“大东北的,吃的东西都糙,你舅妈的手艺不好,外甥女儿你将就吃。”
      小贵比二哥二嫂还不好意思:“二嫂,她小孩子娇气,挑嘴,你别介意。”
      二嫂一个劲儿的摆手:“没有什么好东西,让外甥女看笑话了。”
      大国就问小西:“该对舅舅舅妈说什么?”
      小西放下碗筷,从炕上下来,到她舅舅舅妈跟前一鞠躬:“舅舅舅妈对不起,我不该挑嘴。还有,谢谢你们,你们的心意我们知道。”
      舅舅舅妈连着一桌人都愣了。小贵也有点傻眼。
      然后她舅妈就笑开了:“这孩子,说什么呢,自己亲娘舅家,什么谢不谢的。”
      接下来的一宿加一晌午和和气气地过去了,二哥二嫂对小西竟然真有了两分喜欢。
      第二天大姐和大姐夫带着小儿子又过来了。他们大儿子几年前去当兵了,女儿刚嫁人,嫁到了外乡务农,小儿子高中毕业一年多,待业,在寻门路也想送去当兵。大姐夫今年六十六,退休好几年了,大姐明年也要退休。老叔七八年前就没了,大姐的公婆走的更早。小贵觉的大姐和大姐夫看起来比自己的公公婆婆都要老,拉着大姐的手,“大姐,你要保重身体,过两年我再回来看你。”
      大姐一个劲儿点头:“咱爹都七十五了,多回来几趟吧。”
      小贵对爹真没有多深的感情,可也知道大姐说的没错。“我知道了。”这次回来她给爹塞了一千块钱,爹让她跟二哥说给了伍佰,小贵就跟二哥说给了伍佰。
      小贵对侄子侄女、外甥外甥女一视同仁,一人给一百。
      下午四妹夫来接他们走。走也就走了,小贵只对大姐有点不舍。
      到了洮南市里,又在小富家待了两天。在白城子的老哥本来说要来看一眼的,现在交通好多了,白城子到洮南开车也就三个多小时,可又临时来电话说有事来不了了,说要不让小贵一家去白城子住两天。小贵推了,说要开学了,得回去给孩子们准备准备,在电话里和老哥说了两句话,让儿女给舅舅舅妈问个好而已。带的东西交给小富转交。
      临走前一天晚上,小富和小贵一起睡,抱着小贵胳膊说:“三姐,我以前不懂事,就觉得问你和大姐要钱要东西是应该的,觉得没什么,大不了以后赚钱了加倍还你们。可等我赚钱了我才知道,你们俩根本不要我还。老叔没了,大姐夫退休了,小龙当兵的事儿一直没落实,可大姐就是不要我帮,说不愿意给我再添麻烦了。大秀被她嫁到外乡去了,订婚了我才知道。大姐她不愿意给我添麻烦!”
      小富说着说着就哭了。小贵摸摸妹妹的头发,“真的对你好的人,他有没有钱都会对你好;你有没有钱,他都不愿给你添麻烦。不但不愿意给你添麻烦,他还想要给你遮风挡雨,给你把麻烦都挡在外面。有人能这样对你,你该高兴。”
      小富破涕为笑:“三姐,你说的是三姐夫吧。”
      小贵也笑了。
      第二天一早,还是四妹夫送他们去车站,菲菲还是要跟着,等小贵他们上车了,菲菲她爸抱着她,她,她从车窗拉着小西手就哭了。小西不知所措,“菲菲妹妹别哭,我给你写信,妹妹别哭。”
      火车开了,小西问她妈:“菲菲妹妹为什么那么舍不得我?我们才认识半个月。”
      “……,”小贵回答:“她喜欢你,所以舍不得你。”
      “她为什么喜欢我?我们们才认识半个月。”
      我怎么知道她为什么喜欢你==,小贵推大国:“姑娘问你话呢。”别装看风景听不见。
      大国推儿子:“你妹妹问你话呢。”
      怎么又是我!小南微笑回答妹妹:“喜欢就是喜欢,哪有那么多为什么?”
      “啊?”小西想了好一会儿:“好像是啊。”
      小贵就问女儿:“你不喜欢菲菲吗?”
      “没有不喜欢。”小西回答:“也没有喜欢。”
      “那丽娜呢?”丽娜是阿宝的女儿。菲菲比小西小两岁,丽娜小三岁。
      “丽娜?”小西茫然,“谁啊?”
      小贵扶额:“就是你老姨的姑娘啊。”
      小西睁着大大的眼睛:“没注意,没印象。”
      小贵对女儿自动屏蔽不在意人事物的本事真是服气到没脾气了,小西初中两年,能叫得出名字的同学不到三分之一。每个学期老师的评语都是“孤僻”。
      小南给他妹解围:“妈,我妹有点脸盲,就见一次话都没说几句,她记不住。”
      她是根本没想要记住。小西现在还小,以后接触的人多了,要还是这种脾气可怎么好,小贵想起来就替女儿愁得慌。
      大国一看妻子皱纹加深的脸就知道她在愁什么,赶紧岔开话题:“小西,到农村走了一趟,是为了让你开阔眼界。你妈就是农村出来的,你爸也在农村待过,不能看不清农村人。”
      这话要是问小南,这小子肯定顺着他爸嬉皮笑脸来一句:“爸,你放心,农民伯伯最辛苦,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至于心里怎么想,天知道。
      可小西不会,她只会一本正经地回答:“没有看不起农村人。”
      “不能看不起穷人。”
      “没有看不起穷人。”
      “你嫌人家脏。”
      “不是嫌,是事实。”
      大国给女儿讲道理:“洗澡要烧水,烧水要用煤,煤是要钱买的。还有,冬天的时候洗澡还要把屋子烧暖——农村没有集体供暖,受凉感冒看医生吃药是要钱的。你嫌人家脏,就是在嫌人家穷,就是看不起他们农村人。”
      小西很固执:“现在是夏天!还有,隔壁的陈家阿婆也穷,可她从来都是干干净净的。”
      她说的隔壁是老爷子老宅的隔壁。
      大国又被女儿给噎了。“儿子,你来说给你妹妹。”
      我就知道还是我!小南笑嘻嘻地说给妹妹:“农民不等于穷,穷也不等于不干净,这三者没有必然联系。你没有看不起农民,很好;你没有看不起穷人,也很好。你看不起不干净的人,没错!老爸的意思是不要对人有刻板印象,不能因为你只一次看到的农村人穷且不干净,就以为所有的农民都这样,所有的农村都这样。对吧,爸?”
      “……对!”
      小西点头:“知道,不能单单联系的看事物,有时候也需要分列开来看。”
      大国握住小贵的手,看着对面坐在一起的儿女,突然意识到孩子们马上要长大了,自己和小贵开始老了。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8章 第十八年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