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7、三、山居生活 ...
-
木槿渐渐熟悉这个落后偏僻却安逸的小山村。
院外几声清脆的小鸟叫醒木槿和玉儿,啁啾、唧唧、喳喳,叫声不同,音韵时而婉转,时而酣畅。忆儿依旧四躺八叉的睡着,他竟比来时健壮了些。
面前,就是山,打开院门,山扑面而来。山中空气好得出奇,山风时常携了清凉和幽香从山涧飞来,香味独特。一抬头,一座山峰有如红色屏风,高一二百丈。斜前方是九女峰,据神话传说,九女峰是天上九仙女下凡游玩,遭玉帝误点变成了九座石柱,形成九女峰。村外围绕着一条溪水,水源来自山上的雪水,长年奔流,也是村人取水的地方。
木槿曾经循着香味找过,大兰告诉她,是丁香花的味道。
村子只有一条主道,是石板铺的,小玉儿特别喜欢跟着豆子哥哥们踩在上边玩。她不是一个一个的走,双脚合并,一个个的跳。有时候,豆子哥哥会拿给她叫不上名字的野果吃,酸酸甜甜的,她见都没见过。玉儿不再害怕那个黑屋子,她变得很快乐,因为她是豆子哥哥们的小公主。
木槿喜欢这儿,这里的日子清静,远离战争。除去想念双儿和子宣,她的精神生活过得富足。小征走之前,把这间小屋规置一遍,这让它看起来像那么回事,至少像个人能住的地方。对于生活的困苦,木槿不报怨一切,她懂得这个世界是公平的,不会把完美给予任何人,如果你在一方面称心如意,那么另一方面就一定会有缺陷。木槿和大兰相处的更好,她喜欢这位姐姐,大兰更稀罕这位从天而降的妹妹。她们的生活极其清苦,忆儿要吃辅食,村里却连鸡蛋都很少。木槿盘算着要在这里生活,她不得不做长远打算,总不能天天跟着大兰家混饭吃,她自个要养活四个孩子,日子过得也苦。于是,有一天,当她把这件事对大兰说后,她竟然涨红着脸蛋,生了气。“妹妹,我一家人不吃不喝,也要供你和孩子们的,你若这样说,真是看不起姐姐了。”
木槿认识到山里人的质朴,他们对人好,是掏心换肺的。
大兰因为这事生气归生气,木槿依旧要盘算妥当。毕竟玉儿和忆儿一天天长大,她娘几个老这样白吃白喝,根本不行,大兰和黑子种的山沟里几亩田地,一年下来,自个吃喝都不够。她从大兰处打听到村里有位管事的,就是那位孙秀长。他年龄六十开外,应县考得中秀才,因为读过书有学问,为人正直,德高望重,被村人选为当家人。老婆几年前病逝,两儿一女,小儿子在村里干活,大儿子在外地求学,当兵报孝国家去了。木槿在一天中午,趁着大兰去地里干活,简单收拾自己,抱上忆儿,带着玉儿,提上托黑子在镇上买的糕点,除留了一些给孩子们,其余都用红绳细心的包裹好。
孙秀才知道木槿母子在村里,这事最初是他从信上读给黑子夫妻。这几天,他从村人的描述中听到这位女子的传闻,说她美貌如同天女下凡。今日一见,才知道所传非虚,山沟沟里飞来一只金凤凰,来此避难的这一位少奶奶,衣着朴素,年轻高贵,容貌俊俏,举止落落大方。再看两个孩子,玉洁冰清,粉团玉琢,比山里孩子多了钟灵秀气。小儿媳柳枝为客人倒上一杯白水,他亲自去橱柜拿出珍藏的碧螺春,这可是在外当团长的大儿子孝顺的,平素他舍不得喝。老先生亲手泡上,由柳枝重新端来。
村里的读书人,一百年才出那么一两个,孙秀才憋在这穷山沟里,有些阳春白雪之嫌。村人说的吃了吗喝了吗地里收成怎样,谁家的牛羊生了崽子,谁家的媳妇添了娃娃,和他谈上三五句的人几乎没有。正所谓“知音少,弦断无人听”。他最看重大儿子,喜好读书,最像自己,如今弃笔丛戎,保家为国,二十多岁,还未娶亲,让他放心不下。老二楞是死拗不通,半个文字灌不进耳朵里。他自然知晓牛不喝水强按头的道理,由着他务农去。这年头战乱频发,日子也不太平,山外年年抓壮丁,山内生活却清静极了。老先生想,只要一家人平平安安,日子算过的去。
老先生言谈中知道木槿父母丧命于日本人之手,很是替她难过。这位施夫人,丈夫新亡,也被日本人所害,婆家继母难容她母子,隐匿家产,把她们驱逐出来。如今只得流离失所,逃到山中渡难。听说木槿父亲是位私塾先生时,孙秀才更是生出几分惺惺相惜的感觉。
两下说着家常话,孩子们有些坐不住,尤其是忆儿哼哼唧唧的想闹觉。木槿觉得时候正好,等着老先生情绪平复,把此次拜访目的对他说。她娘几个在这儿久住,不能老是增加黑子家的负担。还请先生在方便时能够分租她一两分薄地,让她们勉强度日。
老先生倒没想到这样一位文弱的俊俏女子会提这种要求,听她说到困难,又见她可怜,心里升出从他手里分出些粮食给她娘几个的念头。现在,她竟然提这个要求,让他万万没想到。
“村里大半田地都在山上,只能种包谷、地瓜、花生,产量不多,你想租田地不是不行,只是你一个妇道人家,又带着孩子,可不好办啊。我们山里人爽快,你要觉得困难,由我家分出些吃食,你娘几个又能吃多少呢?”他看着木槿,肢态婀娜,十指玉葱,从哪儿看不是干活的庄稼人。
木槿谢过老先生的美意,再三强调自己已经不是往日的少奶奶,一定要学个谋生本领才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木槿说完,孙秀才不由得暗自称赞,没想到她一个弱女子能有如此气魄。
这一番拜访,木槿知道了老先生是一位心性纯良的好人。
木槿抱着忆儿,牵着玉儿,走在青石板上,听到布鞋踩的踏踏之声。声音如此悦耳,如何不悦耳,她不知世上有这样一处地方,若知道,和子宣在此隐居,如何不是一桩人生乐事。想到子宣,她的心沉了下去,看到忆儿睁着那双和子宣一样的细长眼睛,吱呀说着什么,小手扑腾着,让她沉下去的心浮上来。有一两个农人牵着牛儿从身边经过。玉儿吓得紧紧拽着妈妈的衣角,看到牛摇摆着尾巴,屙下热腾腾的牛粪。玉儿捂着鼻子,对妈妈说:“臭,臭。”她小小人儿摆出大人一脸严肃的表情,不由得让木槿笑出声来,这些都是她的希望啊!
道路狭窄,有人对面而来,看到她们,让到一边,等待木槿母子过去。木槿对人家行礼一笑,也让对方受宠若惊。她的到来,给这个平静的小山村带来许多新鲜的气息。就连那些大摇大摆的狗儿,木楞楞地看着这位美妇人,也忘记吠叫。
大兰老远的看到她,大声叫着:“妹子,妹子,你这是干什么去啊。”她上山去干活,回家没见到木槿母子,吓了一跳。
她满头是汗,脸上被手一抹,有黑黑的泥痕,只剩下亮闪闪的眼睛,看到她这副模样,木槿开心的笑了起来。
大兰接过忆儿,哄着他咯咯笑着。木槿说:“当然有好事情,回家先把你的手脸洗了,我再告诉你。”
两人走到自家门口,门外站着一位老太太,年纪约有七十开外。头发灰白,满面皱纹,裹着小脚,站着挺直,人很精神。大兰招呼说:“孙奶奶,你这是干嘛去?”
被称为孙奶奶的老太太眼珠儿不错的盯着木槿母子三人,瘪着没牙的嘴巴漏着风说:“人人都说你家来了仙女,今天一看,真让我老太太开眼界,真是个仙女哟。”
木槿扯过玉儿和她打招呼,老太太撑着对襟的大褂下摆,高兴地对她说:“闺女哟,听说你要找鸡蛋,这是我老太太养得鸡下的,别嫌少,快收着。”
木槿刚要推让,大兰俯在她耳边说:“快收着,到咱这地不兴驳见面礼的呢。”
木槿只好从老太太手里接过,她数了数,一共六枚鸡蛋。
孙奶奶看她收下,高兴的眉眼挤一处,竟比她还要喜悦。
这一年来,她尝尽人间的悲凉,这小小的温暖让她泪眼朦胧,心里满是说不出的感激。